改革开放四十载 罗屯旧貌换新颜

罗屯镇位于鱼台县境西北部,古称“永安寨”,距济宁城区40公里,距鱼台城区25公里,是鱼台县“西大门”。这里交通便利,紧邻省道251,济徐高速、金鱼公路穿境而过,老万福河、鱼清河、小郭河、东沟河四条河流环绕四周。罗屯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的沃土,这里有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的遗址、香城崮堆、前李崮堆,有永安寨、北田寺,这里民风淳朴、民俗浓郁、宜居宜业宜游,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文明乡、市级文明乡镇……

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于鲁西南地区的鱼台县罗屯镇地势低洼,十年九涝,灾害频繁,破败得没有一点活气,低矮潮湿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泥泞难走的乡村土路,大街上一堆堆的柴草,满地鸡屎狗尿,一到夏天就污水横流,这些景象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据村民们回忆:那时大多村民住在用黄泥和麦秆构筑的土坯房中,里面用几根简易木头支撑整个房屋,屋顶铺满麦秆和干草用来遮风挡雨。农作物以种植玉米、高粱、黄豆等旱作物为主,虽在土地改革后,每人分到约1.8亩土地,但由于洪涝等自然灾害较多,口粮欠缺也很严重,刚刚能填饱肚子,日常吃食以地瓜干为主,部分条件差的村民采集榆树皮,将采集而来的榆树皮捣碎掺加到玉米面里,以弥补家庭成员口粮的不足,少量条件好的家庭在过年时才能吃到丸子和馒头。村中房屋地基高,路基低,一条进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路上又是泥又是水,泥泞不堪。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罗屯镇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大街小巷的文化墙图文并茂、村村有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乡村绿化错落有致、坑塘治理扮靓环境……近年来,罗屯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绿化亮化环境、追求村容整洁“外在美”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以社会新风和素质内涵为主体的“内在美”,内外兼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吴效珂说:“现在村里变了样,比原来整洁、干净了不说,隔壁广场上经常还会有大舞台表演。”原来村里的房子位置没有规划,零零散散地矗立在乡间,盖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给人乱糟糟的印象。后来村里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房屋建的整齐漂亮,乡间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并通了下水道,自己和老伴也在今年一月份拎包住进了村里刚建成的养老院,这种变化让他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罗屯镇本着“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分期实施”的理念,集中资金打造“精品村”、“亮点村”,通过开展清洁庭院创建、坑塘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和片区带动等活动,对全镇所有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提升农村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感。截至目前,全镇34个行政村有21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13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打造了覆盖13个行政村惠及3185户12062人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整治村容村貌,完善硬件设施。该镇按照“建点、连线、扩面”的总思路,对示范片区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对示范片区内13个行政村进行提升改造,修复了村际连接线和进村道路42公里、硬化村内街巷56公里、同步铺设排水沟116公里、铺设花砖2.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树木24万余株、打造村内绿化小节点60处,安装路灯、广场灯2600余盏,粉刷墙面26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1.5万平方米,在注重保留特色村自然形态的同时,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借助小农水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800余万元,维修改造排灌站11处、更新机电设备24台套,硬化渠道72.6公里、疏浚沟渠282.3公里,维修和新建渠系建筑物1099座、修筑机耕道路33.6公里、硬化田间路80余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08万亩、改善排涝面积5.5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全镇农业生产条件。遵循“田水林路统一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配网格、改树种、调结构、强产业、增效益”的要求,确保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实施农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标准网格建设及其1400亩的防护林建设项目,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根据造林绿化任务表,强力推进镇辖区内老万福河、郭河、东沟河、鱼清河河堤等堤防绿化工作。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圈和旧村改造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村口和路边、水边、屋边的环境整治及美化绿化亮化,推进危旧房改造、小公园建设,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着力改善优化农村环境硬件,实现了村庄生态休闲、和谐宜居。

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罗屯镇传统农业以种植棉花、大蒜、辣椒为主,费时费力且收益低,推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由村集体承租村中土地,发展种植绿色果蔬,建设莲藕种植、棚摘香椿、蜜桃采摘项目试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做活大蒜、莲蓬等产品深加工,积极培训农村“新六产”;加快经济林建设,在东沟河、鱼清河、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种植桃树、梨树共计500余亩。将种植的果蔬申请商标、统一包装,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立足实际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建成罗屯民间艺术体验馆,将具有地区特色的工艺品、农产品分别摆放在柳编展品间、春节符号展品间、罗小屯的店,为游客提供乡村特色产品。建立淘宝网店,将所有产品统一上传到网络,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施“OTO”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帮助村民打开了罗屯民间艺术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探索多渠道营销手段,通过打造农村电商,促进村民增收。进一步激发农家乐“游、购、娱”三要素,着力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在发展好农家乐前提下,注重村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文明新风。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示范三增强”项目建设和主题党日活动,动员全体党员积极投身于清扫生产路、清理垃圾、去除杂草、修整路面、疏通沟渠等美丽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村庄环境整治文明风尚,干群连心共创美丽家园,农户除日常保洁以外,以点为单位在责任区域内围绕美化中心,发挥创意自发动手美化;普遍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努力消除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散养等不文明现象。组织开展“新书进农家”活动,为全镇农家书屋送去农作物种养殖、文化文学、健康养生等各类书籍10000余册,通过扩充农家书屋的书籍种类,满足农户对多种知识的需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优秀文化“传家宝”薪火相传。组建文艺表演队,把村里的一些邻里互助、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编排成节目,利用文化长廊、联欢会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好人好事、寓教于乐,有效提高了村民素质和村庄的文明程度。利用文化墙通过诗歌、顺口溜、图片、漫画等形式,大力倡导热爱祖国、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新风尚。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清洁庭院”等评选活动,利用百姓大舞台、善行义举四德榜、文化长廊等平台加以宣传,使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事迹深入人心。

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罗屯由贫困走向富裕的成长史,更见证了罗屯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旧时代的种种已成往事,今朝开启新纪元。站在新的起点,罗屯将迈出新的步伐,罗屯人民也将用激情点燃新的希望,用拼搏共铸新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