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鑽戒鑽戒,重點總在「鑽」上,用貴金屬打造的底座永遠都是支撐鑽石的「配角」,直到那位將手機這原本只是工具的產品做成奢侈品、藝術品的人,決定把這個「妥協」解決,讓鑽戒成為「100% 鑽石」。

這款 100% 由鑽石做成的鑽戒是蘋果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聯手同事兼密友 Marc Newson,為傳奇樂隊 U2 成員 Bono 發起的針對艾滋病的慈善項目(RED)特別打造的產品,處處散發著「一體化」和「極簡主義」的美學感。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為蘋果設計了 Apple Park(同時也幫助 Ive 設計了他家)的建築師 Norman Foster 曾將 Ive 比喻為設計師中的「詩人」:

其他設計師是優秀的散文家,但散文和詩歌間的區別在於,寫詩要求作者努力很多。詩歌更精煉,只包含了最精粹的部分。他不懈地雕琢細節,改進,優化,潤色。在我看來,他就是一位詩人。

而這枚不僅將貴金屬等戒指環去掉,而且還將主材料鑽石去掉部分來達成特定功能,可以說是精煉到極致了。

要做一個環形的鑽石實屬不易。我們將在這個鑽石上切割出數千個切面,其中一些切面只有幾百微米(注:1 微米 = 1/1000 毫米)。戒指的內部將以一個只有一微米厚,內含激光柱的射水機雕琢完成。鑽戒成品將有 2000-3000 個切面,在此之前,從沒有一個單獨設計擁有如此多切面。

Newson 在介紹中說道。父親是受過專業設計訓練銀匠,Ive 從小就對不同材料感到著迷,而學珠寶設計出身的 Newson 也分享著 Ive 的這份熱情,這次的鑽戒可以說是一場對鑽石材料的實驗。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相識於 90 年代後期,Ive 和 Marc 一直是好朋友,後來還成了同事,圖片來自 Business Insider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好奇,要做一枚這樣的鑽戒得要多大的鑽石。就和食物要講究「負責任來源」一樣,本次採用的鑽石是由提倡「可持續」和「拒絕血鑽」的 Diamond Foundry 提供。通過合成技術,這家公司可以用大量小顆的鑽石「養成」一顆大鑽石,據說只需要兩週就能養到九克拉大。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感受下不同尺寸的鑽石,圖片來自 Diamond Rings

這款戒指將於今年 12 月 5 日的(Red)拍賣會上出售,兩位設計師將根據拍得者要求的尺寸來訂造這款戒指,官方預測價格在 15-25 萬美元之間,但從過往經驗來看,成交價比最高預測價翻個幾倍基本不是問題。

「傳家」的(RED)

如今已經 51 歲的 Ive 自 1992 年就已經加入蘋果,也可以說是在蘋果裡工作了大半輩子。設計團隊在他的帶領下,設計出一批又一批風靡全球的蘋果產品,說他是現代其中一位最具廣泛影響力(想想粘著 iPhone 的你,在 Mac 上敲字的我)的設計師絕不為過。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圖自 9to5Mac

早上 6 點開始幹活,一天工作 12 小時,在這樣緊湊的工作時間表和蘋果的管理下,我們甚少有機會看到 Ive 在蘋果之外的設計作品。而像(RED)這種蘋果「傳家」類慈善項目,是我們罕有的能夠看到 Ive 在個人電子消費品外的設計表達。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2014 年的蘋果工業設計團隊,瞧站在一起的 Ive 和 Newson,圖片來自 ic

畢竟,看在和 Bono 的交情,連向來對慈善不感興趣的喬布斯答應讓蘋果產品加入了(RED)項目,讓大家得以買上騷紅的蘋果產品。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蘋果還曾為 U2 設計特別版 iPod,Ive 是在給 Bono 送原型時認識對方併成為好友的,圖片來自 9to5mac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Ive 第一次為(RED)做設計了。早在 2013 年,Ive 和 Newson 就已經為(RED)拍賣策劃了一個系列,那時候,Newson 還不是蘋果的人,那更多是兩位好朋友難得能在一起做設計的好機會。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圖自 sothebys

我們決定把我們愛的東西組合起來。

經過一番掙扎,Ive 和 Newson 決定用 44 件兩人心愛之物組成一個系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已存在的產品,特別為了(RED)項目進行調整改造。其中包括了兩款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蘋果產品:全紅的蘋果主機 Mac Pro 以及玫瑰金版的 EarPods。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此外,都是愛車之人的兩位還將罕有的 Fiat 600 Jolly、加上紅色點綴的 Range Rover 和 Airstream 16 Sport Travel Trailer 收納到系列中。要知道,Ive 和 Newson 每年帶著家人相約英國的 West Sussex 郡,一起去看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車展。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Fiat 600 Jolly

不過,最搶眼的,還是兩款由 Ive 和 Newson 專為拍賣設計,獨一無二的單品:一部徠卡相機和一張桌子。

雖然乍一看和一般的徠卡 M 相機差不多,但這款定製的相機是由拉絲鋁做成,而且所有控制按鈕都變得更柔和低調,就和所有蘋果產品一樣。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事實上,所有按鈕和控杆都是微型的感官享受,消融到相機的整體中。從前,徠卡一直稱不上「美」,但現在,卻因迴歸到最基本而成為了「美」。

《Vanity Fair》對這臺獨一無二的相機如此描述道。而在 Ive 看來,這也是很奇妙的一次經歷:

這很怪,很不尋常,雖然這個物件我們只將製造一臺,卻投入如此多的愛和精力。不過,它真的很美,不是嗎?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Designed by Jony Ive & Marc Newson」

為了設計這臺相機,Ive 和 Newson 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經歷,蘋果的 55 位工程師投入了 2149 個工時,而徠卡自家工程師參與的人工成本也得去到 6、7 位數。這臺獨一無二的相機背後,是 947 個不同的原型和 561 個不同的模型。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你也許會覺得,做這麼多原型恐怕是瘋了吧。

但對於從小就喜歡動手創造事物的 Ive 來說,設計師必須懂得「做東西」。所以,雖然做出了那麼多好用的設計工具,Ive 對於那些從學校畢業後只會做設計圖的工業設計師很不滿:

(只有動手)你才能夠明白材料的特性,以及該如何善用它們來塑形。如果你沒親自處理過金屬,你就沒可能懂。

至於另一款產品 The(Red)Desk,由三片讓人想起蘋果那「無邊泳池」式屏幕的鋁板組成。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超薄的邊緣的弧度就像逐漸消失在空氣中一樣,整體空靈優美,由 Neal Feay Studio 負責製作。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最後,這兩件商品分別以 180 萬美元和 168 萬美元的價格拍出,是最高預測價格的 2-3 倍。

整個拍賣下來,44 件商品合計為非洲人民帶來了 1288 萬美元(約合 8936 萬人民幣)的善款(難怪 Bono 今年又來找他們了),同時也為世人帶來一睹蘋果產品外 Ive 設計的美學表現(雖然我們都只有個看圖片的份)。

蘋果之前的 Ive

看完這些精緻到讓人感覺碰了一下很可能一輩子都賠不起的奢侈品,愛範兒給大家換個畫風,來看看在去蘋果之前,「愣頭青」Ive 的設計產品。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年輕時的 Ive

和許多與他同時期的設計師不同,Ive 並沒有將設計看作表達自我,或是實現某種設計風格或理念的機會。事實上,他在處理不同項目的時候就像變色龍一樣,讓自己適應不同產品(而不是讓產品適應自己)…… 因此,Ive 早期的設計作品真沒有「標誌性風格」。

為慶祝蘋果公司 20 週年而推出的書籍《AppleDesign》作者 Paul Kunkel 在書中寫道。也就是說,接下來,請忘了 iPhone 和 Mac 的模樣,因為 Ive 在早期的設計看起來和蘋果的產品非常不同。

這是一隻電子筆的概念設計圖,據說可調寫的粗細度。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不知道是不是畫得太好,感覺他設計的這款電鑽也很好看(注:筆者是沒用過電鑽的人。)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Ive 的設計草圖,圖自 Business Insider

Ive 在 Roberts Weaver Group 實習的時候,曾為日本文具品牌 Zebra 設計了這款 TX2 圓珠筆。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圖自 Weaver Design

它的最大特點是在筆的末端有個球形裝置,還配有扣,因為 Ive 知道不少人在寫字間都喜歡玩筆,所以他決定用這樣的設計來迎合這個需求。這款筆在日本很受歡迎。

讀書的時候,Ive 設計了一款名為「Orator(演說家)」的固話,看著上面的小小數字按鈕和管狀的聽筒,真是讓人感覺既懷舊又未來。這款設計為 Ive 贏得了一次到國外旅行的機會。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圖自 Business Insider

1989 年,Ive 還設計了一款電臺助聽器,參與了當年的「年輕設計師展覽(Young Designers Centre exhibition)」。

蘋果設計靈魂 Jony Ive 的「非蘋果設計」


▲ 圖自 vads

蘋果雖香,但我還是不禁好奇,在個人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之外,Ive 又將如何用設計來解決問題。譬如,如果現在讓 Ive 再次設計一次助聽器或是圓珠筆,他又會怎樣處理?也許,只能期盼 Bono 多點拉上 Ive 和 Newson 做有趣的設計了。

題圖來自 Menos Fio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