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且任性,家長該如何教導青春期的孩子?

XIAO米椒


青春是熱烈、飛揚的,青春期的孩子在大人眼中是叛逆、任性的。

心理學中,把孩子這一階段成長期叫做“叛逆期”,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瞭解孩子叛逆、任性的成因。

青春期孩子心理、生理都成長到一個重要的階段:

他們獨立意識增強,迫不及待想要擺脫大人的束縛;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旺盛;

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束縛難以適應;特別是第二性徵的發育使他們既敏感,又惶惑。

這時家長的要求或指責都極易令他們情緒失控,導致行為上的對立,讓人覺得叛逆、任性。

其實,大部份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

他們生理的發育帶動心理自我意識的甦醒,認為自己已是個大人,渴求著成人對自己的認同和支持,渴求那份平等的尊重,這時任何的壓制手段都容易招致強烈的反抗。

瞭解了叛逆、反抗的由來,家長朋友們需要給予的是:更多的關懷而不是指責;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包辦。

孩子在青春的懵懂中掙扎成長,因為年輕,所以並不理解家長的限制是因為愛;因為嚮往自由,所以也不接受“愛”的名義下的約束。

作為家長如何教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呢?有書君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家長時刻反省自己,調整好心態,營造一個好的親子關係。

情緒是有傳染性的,作為家長,情緒焦躁,聲音不由自主升高,都會引發孩子的情緒失控,牴觸升溫。

家長保持心態平穩,一能保持清晰的頭腦;二能讓孩子在平靜中少一分牴觸。好的親子關係是能真正溝通的前提。

2、 尊重孩子的發言權、隱私權,少嘮叨。

生理上的發育讓孩子心理也長大了,獨立意識增強,他想模仿成人,並參與生活的安排,想獲得大家的尊重與認同。

家長要慢慢學會尊重他作為獨立個人的發言權、隱私權,不再把他當小孩子看待。

同時少嘮叨,關鍵時候提出選擇性的方案建議,千萬不要翻來覆去地念叨。

孩子的路我們要放手讓他去蹚,他才能成長。

3、要換位思考,多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

哪怕孩子的想法你覺得荒謬,也不要一口回絕,有關孩子的一切決定都要和他共同商討,認真傾聽他真正的想法,一起分析、討論。

用家長的智慧與經驗給出意見和建議,讓他學會自己選擇,自己承擔。

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幫助,多從心去關懷、理解孩子,而不是限制與責罵。

跟孩子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好時機,鬥智鬥勇、樂趣、成長都在其中,每一次良好的溝通都是一段美好回憶,從而加深親子間的信任。

4、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性情、特長、成長規律,青春期的孩子更有了強烈的個體意識,家長若總是當面貶損他不如別人家的某某。

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心會受到極大地打擊,甚至故意以爛為爛。

對孩子,家長要多瞭解、多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幫助他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出來,發展下去。

5、多觀察孩子,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

多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正視孩子的生理發育,及時發現孩子的困惑。營造輕鬆氛圍,利用書籍或過來人的身份給予正確的引導,及時疏導可能出現的心理、生理隱患。

比如孩子模仿大人抽菸、打扮、對異性的關注等,家長髮現後不要小題大做,要肯定他的這些好奇心驅使下的行為一般人都有,慢慢讓他明白這一階段以健康和學業為重就好。

總之,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作為家長,我們不要將眼光只放在成績上,要多理解他,要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快樂,明白快樂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勤奮去創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解決青春期叛逆問題,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主要特點

1、情緒波動大。在遇到學習壓力大、跟同學有矛盾時,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

2、增強了獨立性的意識。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在生活上不願聽受父母的照顧或者干預。

3、性意識覺醒。開始關注自己的外部形象,希望得到異性的關注。

4、嫉妒心理 。喜歡與他人做比較,當發現自己在體貌或者家庭條件不如別人時,有時會產生羞愧、怨恨等負面情緒,統稱為嫉妒。

5、智力飛速發展。對問題的精確性和概括性發展迅速,逐步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6、求知慾和好奇心強烈。喜歡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對於競爭性、冒險性、趣味性的活動更是樂不知疲。

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6個小妙招:

1、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並共情,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勸解。

2、 傾聽並保持好奇心:父母選擇學會閉嘴,用心聽到孩子的真實需求,隨時保持好奇心,促進良好的溝通。

3、 用鼓勵代替羞辱,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時時刻刻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多多鼓勵,與此同時,可以告訴他們一些自己的看法。

4、 關注於解決問題,切忌拿別的孩子與他做對比,要就事論事,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5、 家庭會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定期舉行家庭會議,充分相信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帶著愛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6、 確定目標:叛逆期的孩子有個通病,內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引導孩子找到一個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孩子就有了動力,學習起來更有勁,也不會再想著叛逆。


家庭育兒親子顧問


我覺得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應該是比較正常的一種階段性的表現,家長所謂的叛逆,很多應該指的是跟自己對著幹,意見不同,觀念不同,我覺得這恰恰是體現孩子有主見有思想的表現,父母要慎之面對,不要急躁怒罵。


我有時候覺得,親子之間的感情,這個階段最能定型,能夠牢固一輩子。小時候再乖的孩子,如果青春叛逆期,父母沒有很好的交流引導,很容易引起親子大戰,非常的傷感情,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有陰影,難以癒合。

我覺得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放低姿態,把孩子當“兄弟”當“朋友”當“姐妹”,聊天談心商議,對於孩子的一些決定和做法,即使我們不贊成,只要沒有壞,只要沒有惡,只要沒有違法,父母可以嘗試著放手、支持,與孩子一起面對結果。


其實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我們已經管不住了,已經過了管的階段了,但是可以溝通可以交流,也只能溝通和交流。首先,我覺得家長要持一種相信的態度,不要認為孩子在外面會亂來,你這種相信要表現給孩子看。其次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需求,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很虛榮,父母儘量給足孩子面子,讓孩子在外面展開得了手腳。父母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聽聽孩子的想法,人生不過一世,有些事情不如支持孩子去嘗試。最後,要多去了解孩子的困惑,問問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儘量吧,父母儘量用平和的語氣來溝通,用支持與信任的態度來相處,總會更好!


囉嗦育兒


可以說,青春是快樂奔放的,青春是夢幻多姿的,青春是迷惘糾結的,它讓你煩,讓你哭,也讓你笑……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叛逆、任性的,為了能與正處於青春期的兒子,和諧的相處與溝通,我閱讀了《我的青春怎麼了(男孩讀本)》一書。從中感到這本書,可以讓兒子對自己青春期的行為和心理釋然,也會為他排憂解惑。

這本書以男孩的青春期心理為出發點,從青春期男孩的心理、情緒、思維、情感、交際、個性、學習、性心理等方面,列舉困擾青春期男孩的種種心理情形和思想問題,從而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和合適的解決方法。

旨在解除青春期男孩在這個特殊時期所產生的困惑,並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使他們能夠以積極快樂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我的青春怎麼了(男孩讀本)》與《我的青春怎麼了(女孩讀本)》是家教類暢銷書作家“劉穎”傾心打造,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各大網站與書店都有銷售。非常適合家有12—18歲中學生及其家長們閱讀!


育兒教子


現在城市多數家庭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按理說家庭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誰知,令家長付出太多心血、金錢和時間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種種性格和行為的表現,讓家長腦袋發懵,無法應對和教導孩子。

作為家長,首先要關注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有很多叛逆和非常任性的舉止、言行,過去的孩子為什麼沒有這麼嚴重的現象困擾著家長和孩子?



下面的分享別具一格,如果你靜下心來看完,一定令你的思維開拓和清晰。

1、不要正面迎戰孩子的問題或者挑戰

家長要非常清楚一點,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意味著從思想上開始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情要做主,不願意再聽爸爸媽媽的意見 ,非常關鍵的一條,他們極其渴望得到尊重,這是很多父母完全不瞭解的。

當家長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想要什麼,你的心中就要告誡自己,不要再把孩子當成天天跟在你後面盯著好吃好喝的小屁孩,很多父母就沒有做好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來。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還是按著對待小娃娃的態度和方式,這讓青春期的孩子無法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也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家長可以從孩子的飲食看出來,他在這個時期的飯量是猛增,身體的成長和精力的需要都要大量的食物攝入。

如果家長看著孩子一下子長成大人,不要著急和心慌,孩子有什麼事情告訴你,不要像在小學時,直接給出答案或者開始說教,這些都不能讓青春期的孩子接受。

讓孩子先說出自己的觀點,特別是要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情做了哪些充足的準備?如果做好了,會有什麼好成果?如果做不好,帶給你什麼傷害或者失去什麼?

耐心聽孩子說完,你可以用這樣的語言表達:既然你告訴爸爸媽媽,是不是想聽聽我們的建議?當孩子說是的,再接著說:我們的建議不一定是完全符合你的想法,一個是我們對事情的具體內容不像你那麼清楚,另一個是我們的經驗和閱歷比你豐富一些,希望給到你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最終的決定是你的權利。

2、家長要多觀察和留心孩子的變化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極其旺盛,好像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孩子有太多的體內能量需要發散出去,家長儘可能創造機會幫助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大特點,不會像小時候,有什麼大事小事和家長說。家長不能強行讓孩子說,你逼他也沒有用處,最佳的方式就是觀察孩子的變化。

如果父母瞭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包括行為特徵後,和青春期的孩子不難相處和溝通交流。



如果孩子回來悶悶不樂,不要硬性逼著孩子說出來,有個方法很好用,帶孩子去做戶外運動,比如打球、跑步、健身,還有讓孩子承擔家務活,在體力勞動和運動,把孩子體內太多的能量放出一部分,孩子的心情就會好多了,這個時候,家長巧妙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就很容易了。

當孩子喜笑顏開回來告訴你的任何事情,其中一定有你不能接受的思維、觀點和方法,切記一定不要當面潑冷水,想想在前面說到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乎自己的自尊和麵子,甚至自尊和麵子就是高於一切的價值。

等到孩子說完,至少對孩子有勇氣做這件事情或者有自己的觀點,給予真誠的肯定。至於後面的思維和方法有不同的方面,家長要有技巧和策略的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千萬不能擺出一副你是孩子,必須聽爸爸媽媽話的家長派頭,你如果這樣做,孩子以後就不願意再和你說任何事情,而且會非常排斥你的教導。

青春期的孩子是人生一個嶄新的開始,家長做好準備,以理解、認可孩子為前提,有技巧和策略的溝通交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談文俊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七日

【作者簡介】談文俊是“談文俊快速閱讀”創始人,歷經十年的專注和實踐,在2017年金秋十月入圍“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成為央視CCTV《超越》欄目特約嘉賓。

“談文俊快速閱讀”,用十年磨一劍的歲月和匠人精神充分發掘人類大腦超大量閱讀書籍的潛能,成功建立一套看得快、看得多、記得多的快速閱讀方法,讓僅需小學二年級學生識字量的成年人和9週歲以上的孩子,真正掌握一分鐘閱讀2000字,同時理解記憶達60%以上的快速閱讀本領。


談文俊快速閱讀


你好,我是一名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我有一個11歲的女兒,很高興能和您交流。

首先,青春期,是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並不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叛逆,這就要我們搞清楚叛逆的背後是什麼。

青春期是孩子第二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在2歲左右,這是孩子有自我意識的表現,如果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一直不能做自己(事事都不能自己做主),那麼,青春期的時候,會捲土重來,尋找自己,探索自我的力量,頂撞,封閉等都可能出現。



其次,瞭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後,把問題看成成長的機會,要抓住這個機會採取合適的策略,重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父母成功實施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基礎

有以下幾點建議:

1. 無條件接納孩子。

把那些條條框框的規矩暫時放到一邊,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可以用語言表達,也可以寫信。



2. 睜大眼睛,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真誠地讚賞他。

3. 給孩子能感受到的關愛,高質量的陪伴,也就是要有愛的連接,建立我們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可以創造機會和孩子1對1共處聊天時光。肯花時間陪伴他,讓他覺得他是重要的。

想想孩子剛出生時你對他的期待,對他是怎麼表達愛的?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爸媽的關愛。



4. 負起自己的責任,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期待孩子怎麼做,自己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自己如果沒做到或沒有遵守諾言,要勇於向孩子道歉。

5. 樹立權威,讓孩子知道邊界在哪裡,培養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比如,孩子要參加party,在外過夜,請務必堅持你的原則,告訴孩子我們的擔心。


最美的種子


寫在前面。

青春期,是一個美好的年紀,更是叛逆的年紀。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變化。因為青春期體內激素變化比較大,自身性別的生理特徵開始出現,這會讓他們一時間難以適應,而且分70分鐘的學業對未來的不確定,又給他們造成了無形的壓力,會讓他們感到迷茫,自我意識的清醒,以及,心理的逐漸成熟,會讓他們在人際關係方面,出現很多新的變化和新的心理需求,比如說產生焦慮和緊張感,情緒上也極為波動,會讓他們感到很困擾。



對於家長來說,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青春期,還在,面臨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以及,他們,難以言說的錢的壓力,如果不能及時的疏導很容易會導致他們,注意力分散,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那麼,青春期孩子叛逆任性,我們應該怎樣教導?



第一點,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這是特別特別重要的,因為只有多溝通多交流,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引,幫助孩子們,緩解壓力,找到壓力的根源所在,很多時候,孩子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潛在的壓力來自哪裡?所以父母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成為孩子傾聽的,對象,從他們所訴說中的事情中找到壓力,根源在幫助他們一一化解,必要時,家長,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以前自己遇到類似問題時的解決經驗。孩子明白,原來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曾經面對過這樣的壓力和煩惱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自己的同盟軍,而對於家長的勸解的話更容易接受。很多時候,孩子會,經常在心裡問自己,如果考得不好怎麼辦?同學不喜歡我怎麼辦?對此父母要告訴孩子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努力過了,盡了全力,就不要擔心,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

第二點,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學業壓力,沒有壓力,孩子會變的,藍海,而適度的壓力會激勵孩子們,奮發上進,如果過度的壓力,就會讓孩子無法承受,而產生心理問題,如果產生心理問題,家長們沒有發現,沒有及時的引導,疏導孩子,那麼他們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挽回的。還有一點就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因為,這種,不自覺的比較會讓孩子,感覺到有壓力。



還有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學會釋放壓力,允許孩子叛逆任性,但所謂的叛逆和任性都是有度,待衡量,因為青春期特殊的身心發展,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孩子會不知不覺放大這種任性或叛逆。你,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看待生活中的壓力,教他們如何釋放,或者是化解這種壓力,千萬不要讓孩子有壓力。不要強制性的管教,一味的打罵是沒有任何用。讓他們學會減壓。運動唱歌,聊天寫日記。

此外,父母要多鼓勵孩子交朋友,讓孩子學會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當他們漸漸長大時,他們的人際關係就會逐漸擴大,而面對壓力時,他們就可以同朋友同學或者是老師那裡得到幫助,總之,歸根結底,青春期孩子叛逆,和任性是他們成長路上經歷的。


時尚食尚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任性更多的是他成長過程中個性化分離的表現,這個過程每個人都脫離不開,只不過由於個性性格以及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養育觀念方式方法的不同,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式也不同。

做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我不贊同教導的說法,我認為不如說是如何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如何支持他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毋庸置疑,我們家長全身心地為了孩子,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是無用功或者是起到了相反方向的功力,這樣導致了我們和孩子都倍感委屈。為什麼如此?

我們忘記了一個準則:沒摸準孩子的“脈”,或者是摸準了“脈”,但方子沒有找對“藥引子。家長總想著管教孩子、殊不知好孩子不全是高高在上管教出來的。

今天中午和幾個朋友聊天,一箇中年爸爸說自己青春年少時喝酒喝多了,一路走走躺躺到家已經是很晚了,父親還在等他,看他一身泥土又醉醺醺地進家,趕忙給他沏了一壺茶解酒,沒有吵沒有罵更沒有打,“呀!喝多了,快喝點兒茶解解酒——”喝完了水,趕忙讓他換下衣服去睡覺了,第二天也只是問他是否好多了。從此後,這個朋友說他再沒有喝醉過,現在酒也幾乎不喝了!

另一個同齡的爸爸,也已經是孫子的爺爺了,喝多了酒,說起了自己青少時期自己在外面犯了錯誤,或者喝醉了酒,回到家,父親不問青紅皂白首先是兩個嘴巴一頓打,什麼也不讓自己說,現在他還想管著自己,都不想想自己現在也做爺爺了,在他們眼裡還管著自己跟管著孩子似的。

已經爺爺的他話語裡流露出來的依然是對父母的抱怨和不滿情緒。他的酒也至今在喝。

這兩個例子做為一個引子,我們可以觀察思考我們自己身邊的例子。我們到底是該思考管教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首先要思考如何正面管理我們自己的觀念、情緒、方式方法?


快樂庭院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心理快速發展變化、自我意識增強的時期,孩子要爭取獨立,要求自己的主權和隱私,在心理上和父母拉開距離。但實質上,父母和家庭仍然是對孩子產生最大影響的來源。家長如能在幾方面多加註意,也可以建立親密、平順的青春期親子關係:

1、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交流。青少年傾向於把自己看作是能獨立思考的成人。事實上,他們在思維能力上確實也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而且也有途徑能接觸到大量信息(他們不太成熟的部分是自控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多傾聽、交流和討論,減少說教。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想法裡有很多值得欣賞和肯定的部分。青春期是人在一生中開始自主探索“我是誰”、“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的關鍵時期。父母如果太急於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和選擇,可能會適得其反。反之,如果能保持交流,在信息方面互通有無,孩子最終的人生選擇可能與家庭的價值觀非常接近(就如同我們大多數人,雖然也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但最終仍深受自己父母的影響)。總之,家長要了解青春期本身的動盪和多變,要用動態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必在每一次“叛逆”發生時都焦慮不安,想立即糾正。

2、允許孩子有一定隱私權。青春期的孩子注重自己的隱私、邊界,這是自我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家長儘量不要私自翻動孩子的物品,更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事實上,文字只能反映一部分信息,青春期的孩子有時會用強烈的字眼兒表達一時的情緒和想法,而後又可能發生變化但並未記錄。斷章取義地盯著一些局部信息去處理糾正,事倍功半不說,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信任,使日後的溝通更為困難,得不償失。

3、在行為管理上抓大放小。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不足,所以在行為上還是需要家長進行一定的監督管理。但如果事無鉅細都管,孩子會覺得被控制、被嘮叨,覺得窒息,總想逃離。建議家長抓一些重要的、原則性的事情,比如“和朋友出去不能喝酒”、“必須先完成作業才能上網”、“十一點前必須關燈睡覺”等(當然,視孩子目前的行為管理情況而定,如果做到這些都有困難,要建立循序漸進的計劃)。定下的規矩如果沒有做到,家長也儘可能不要口頭上說教嘮叨,可以相應地取消孩子的一些特權,如禁止本週末外出,或減少一些零花錢。除了重要的原則和規矩外,在其他一些行為細節方面,儘可能讓孩子自我管理。這樣不僅能使親子關係有張有弛減少對立,也能讓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黃崢博士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變得叛逆、難管。

作為家長,要想有效地教導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體發育而感到不知所措,往往會產生浮躁和對抗情緒。

2.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當成成年人,你把他當小孩子教訓,自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抗。

3.自我意識的增強使他們需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時尚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另外,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社會和家庭教育的一些不足、青少年面臨的各種壓力等,也會成為其叛逆的源頭。

其次,家長要進行反思,思考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孩子的叛逆,然後針對性的解決。

最後,介紹兩種普遍適用的方法:

1.把命令改為商量

這樣孩子會感覺到父母把自己放成大人對待了,覺得自己受到尊重,事情自然就解決了。

2.不妨讓孩子吃點“苦頭”

允許孩子犯錯,吃一點虧,不要過分的約束孩子的手腳。

總之,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學會尊重孩子,聽取孩子的意見,我相信孩子定能順利度過叛逆期!

如果您想獲得更多關於教子方面的信息,可以關注我們的VX:教子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