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这特征的P2P网贷平台,可能更容易通过备案

今年以来,随着备案工作的推进,行业间优胜劣汰,不少平台退出战场,7、8月突现的爆雷潮一度造成行业恐慌。近期,逐渐平静的网贷行业又被“待收5000万以下的平台拟被清退”“待收1亿以下的平台被清退”等传言一时惊起千层浪。虽说这些估计都是不实传闻,但随着花样百出的小道消息满天飞,投资人又有点恐慌了,未来监管真的会以平台规模决定去留吗?

具备这特征的P2P网贷平台,可能更容易通过备案

抛开规模论,基于今年7月以来的问题平台来看,“非吸”立案的唐小僧规模高达百亿;轰动一时的投融系平台投融家,近期立案的银票网等等规模均在百亿以上,但在风险爆发之际,这些平台没有因为规模大而有任何特权,最终均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显然,“大规模”不等于安全,监管不会因为规模大而对平台放松管理,即使规模再大,只要不合规,依然是要被淘汰的对象,必要时刻也是要受法律的制裁。

再看提现困难发布兑付方案以及主动清退的平台,7月30日,前海航交所发布良性清退方案称由于业务转型退出B2C业务并发兑付方案,但目前为止前海航交所的兑付计划也是状况百出,“本金兑机票”更是让投资人诟病;此外,10月22日发布宣布暂停发标并发布垫付方案的理想宝,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三改兑付方案,让投资人直呼兑付路途艰难、遥远。8月5日宣布展期3个月并于11月开始兑付本金的温商贷兑付方案也是一改再改,推出以物抵债,而诸如此类平台不在少数,规模也均都不小。

纵观这些平台,不难看出在这些平台中有些甚至受体量太大的拖累,反而在“退潮”期间不能顺利脱身,甚至影响其母公司的风评,犹如受前海航交所拖累的海航。而此时小平台就更显灵活,从近期网贷天眼的跟踪报道中可以看到目前已有4家平台完成全部兑付,分别是“718金融”“紫金聚宝”“房中金融”“通信贷”。其中“718金融”是北京一家P2P平台,2016年2月上线运营,累计交易额只有2196万元,但却在“退潮”中顺利脱身。同样,累计借贷金额22549万元的广东平台“房众金融”也宣布安全着陆,11月12日,“房众金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退出公告,并称截止10月31日平台已经结清所有投资人的本息,待收余额为0。深圳P2P平台“紫金聚宝”此前也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所有标的的兑换工作,并关闭P2P业务。11月21日,河北P2P平台通信贷也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平台全部债务已清偿完毕,并退出P2P业务。

由此看来,“船小好调头”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平台体量小,待收金额相对不多,结果可控,退出难度相对较低;而大平台,涉及金额较大,就不是那么好退出的了,如果是被投资人举报,资金空缺难以补齐大多都被按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处理。

根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的第三期P2P行业按期正常还款显示,本期正常还款的65家平台中,累计交易总额小于十亿的平台有6家,占比9%;累计交易总额在10—20亿之间的平台有6家,占比9%;累计交易总额在20—99亿之间的平台有18家,占比27%;累计交易总额超百亿的平台有15家,占比23%;累计交易总额超千亿的平台有6家,占比9%。从数据可以看出正常还款的有千亿平台,有百亿平台,相对规模较小的10亿以下平台也有。显然,此前传言的唯“规模论”“一刀砍”是不现实的,在问题平与规模大小中被淘汰的必然会是问题平台。

而关于近期杭州和北京爆出的小平台清退事件,其多是合规程度不高且是问题小平台,而在这些平台处理进程中,优先处理小规模问题平台则无可厚非。监管不会因为规模大小而强制平台退出,但不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只要是问题平台都是未来被监管取缔的对象。由此可看,规模大小并非衡量一个平台是否安全的准则,相信合规与否才是衡量平台去留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