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从武磊这个独特的个体现象中折射出来的,正是中国足球在公众语 境里的多重矛盾。

如果要找寻这一年职业体育的年度人物,我肯定选武磊。

“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因为上海上港终于夺取中超联赛冠军,武磊在俱乐部的表现有目共睹:打破了外援对中超射手榜的垄断。这些还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有趣的是武磊这个个体,承载的足球文化复杂性。

他和上海上港,颠覆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足球秩序,上港终于成为了上海滩乃至中国足球的老大,而这座都市却未必接纳他们;武磊和队友们,虽然也有顶级外援、天价投入的存在,但徐根宝系统培养出来的本土球员并不少,可这支球队在中超,尚未为各地球迷所接受;武磊刷新了中超联赛进球纪录,然而各种球迷评论反馈,总会和他的国家队的表现、他在俱乐部身边外援能力搅在一起。

“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这一年武磊实现了自我的突破,这一年上海上港更实现了团队成绩上的超越。这一年他们仍然有些“不招待见”。

类似场景的产生,毫不奇怪。丛林里来了一头新老虎,改变了丛林霸权规则,让大家接受肯定需要一定时间。恒大当年起步,不也是让人怀疑乃至嫉羡的“暴发户”。在社会传统更深、社会秩序更稳定的欧洲,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再早一点的切尔西,更是俱乐部“财务毒品”的嚣张新贵。恒大、曼城、巴黎和切尔西,都是这么立足并成长的。

不过这个阶段的武磊,有其独特价值。他的职业成就、俱乐部成绩,有目共睹,在2018年更是登上巅峰,但球迷对

他的接纳程度依旧有限。“武球王”的称谓则更像是一种戏谑。这个独特的个体现象,折射出来的正是中国足球,在公众语境里的多重矛盾。

“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武磊代表着徐根宝培养的一批本土球员,可是在上海这座申花传统鲜明的足球城市里,他和他的球队,还无法得到本土球迷的认同;武磊是中国足球青训坍塌的90后人群里,难得一见的优秀射手,可是在国家队,他又很难发挥出在俱乐部的水平;武磊个人素质非常好,不论谈吐表达,还是媒体和公众关系处理,有着上海城市文化的精明,可是在社交媒体传播中,他总被异化为那头必遭枪打的出头鸟;武磊和上海上港,乃至所有中超俱乐部和球员,国内竞争激烈,在亚冠等国际赛场上成就不高,但薪资收入,却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这种反差让人艳羡,更让人嫉恨。

“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他的成绩显而易见,可“武球王”的受欢迎程度,乃至上海上港的被接纳程度,都无法与上海足球的前辈相比。

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队的成绩和表现。徐根宝对武磊在国家队的窘迫做过一些分析,从战术位置,到阵容搭档,武磊都不可能像在俱乐部那样如鱼得水。国足表现不佳,武磊肯定是那一个背锅侠。2019年的亚洲杯,这种情势还会延续,毕竟武磊是目前中超本土球员里,名气最大也最容易招黑的——联赛再热闹,中国足球的公众关注焦点仍然是国家队。联赛如果不能帮助国家队实现人才提升,那么被管理者简单粗暴撕成碎片,也不是出人意料的结果。

“武球王”究竟是怎样定义中超的呢?

武磊所代表的其他几重矛盾,是运动成就和经济收入的反差,是一座都市足球势力变迁所蕴藏着的文化对立。上海上港虽然中超夺冠,但和广州恒大取得过的成绩还有着巨大差距,与其他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相差更远,可这完全不影响武磊和他同伴们享受高额薪资。

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恐怕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因申花球迷和上港球迷的标签而争论不休。上港球迷的定位依旧不是太清晰,没有形成自己的球迷文化,俱乐部也没有旗帜鲜明地进行建设引导。申花球迷关于“只有申花能代表上海足球”的呼喊,看似狭隘,却也是地方文化对立的一种折射。这样的环境里,“武球王”,同样也是一个尴尬形象。

这几重矛盾和尴尬,集中在武磊身上,也是这一个中超赛季合适的折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