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进工厂做普工的行为?软件开发工程师进工厂后从事生产工人的工作,你怎么看?

2310554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来了上海,举目无亲,身上钱也不多,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也是进了一家电子工厂做生产线工人,包吃住,一做就是三个月,有两个月还是夜班,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

兢兢业业的做着,因为熬不了夜,犯困被抓,罚了两次100块钱,直接从工资里扣。

曾经也觉得自己努力就可以成功,无论什么环境什么情景,但是当自己跟着初中毕业的同事一起在流水线上班的时候,我的心倒是沉淀了下来,不那么急功近利了。

静下心做好本职工作,再慢慢思考以后的方向。利用业余时间投简历,想清楚以后要走的路。

晚上上班,白天找机会去面试,那段日子真苦。好在老天不负我,在第三个月快结束的时候,我面试到了新工作,然后满三个月的时候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手上也有了一点积蓄。

新工作给了我很多机会,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往后的人生轨迹。

感谢那段艰难的时光,也感谢不卑不亢,不轻言放弃的自己。

所以大学生就算暂时去了工厂上班也没有什么,都是为了生活,有什么丢人的? 但是你永远都要记得用心思考,用心沉淀,好好想想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凯拉说


我觉得,我算是比较适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

我是河南财院(现在的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2012年以普工的身份入职郑州富士康,至今6年了。现在是郑州市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

如何看待大学生以普工身份进入工厂?我的回答是:尽量不要这样。

我07年毕业,大学的四年浑浑噩噩的过,毕业后有马上遇到人生的第一场大变故——我妈脑溢血偏瘫。对我打击很大,一下子蒙了,之前我是独生子,爸妈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真正的娇生惯养,没有一点夸张)。至少三年时间,我在逃避,不愿面对现实。

现在想来,有两点值得我庆幸。一个是我从小喜欢读书,文学、哲理、科幻……这些书籍帮我守住了最后的一点理智,没有沉沦到底。还有,三年里遇到了一些很善良的人,他们也在一点点给予我勇气。

直到10年我才突然醒悟,又经过两年的苦苦挣扎,12年我以普工身份进入郑州富士康。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挥霍了最宝贵的时光,从零开始吧,当成是一种“重生”。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在任寨北街的人力中介的那个狭窄的楼道里,几百号人挤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直到六月夏天的阳光穿过破烂的玻璃窗把所有人晒臭。(可能是冥冥中注定的,六年后六月,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却是以人力招募官的身份,造化弄人)

还好,当时我坚持下来了。

等分到宿舍,已经是凌晨两点。宿舍里空调开到15度,我身上只有一件淋湿的短袖T恤。找不到遥控器,空调也关不上,我就躺在光板床上,穿着湿衣服睡了四个小时,第二天就开始上岗培训了。

我告诉自己:一定一定不要生病,因为你病不起!然后,第二天,我懂得了之前二十多年都没有懂得的一个词——意志。

第二天培训时,一位人资主管讲了一番我至今受用的话——“你们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计算机能力,办公软件要熟悉,可以极大提高效率,领先他人一步;二是报告能力,要写得一手好的公文,至少书面表达要流畅,可以引人注目;三是沟通能力,打破自己的心理壁垒,不要画地为牢,准备一个或两个比较通用的演讲套路,多练习,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当时他为什么会对着一群普工说这些话,我庆幸我记下了,六年过后,我更庆幸自己有在坚持。所以,每次带新人也都把这些讲给他们,不管是普工还是大学生,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在那之后,我很认真的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有高于这里95%的人的本科学历,高二就能在《大河报》发表散文的文笔应该还不错,我有一个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父亲作为我的做人模版。

劣势:对这里的生产线一窍不通,与人交流不够主动,没有任何认识的人,普工的起点太低……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名叫“文武双全”的计划,“文”的有了,就先全力做好“武”的。

从12年到15年,我记了六本笔记,编辑整理出两万字的涂装技术资料。一开始不知道学什么、记什么,就什么都学都记,看到就记,记每一个参数,每一个参数变化,每一个变化所引起的相关变化。我可能是整个郑州厂区唯一一个买涂装技术书籍自学的员工,最贵的一本150多块。

到这里,好像挺顺利,挺励志的。但是,这六年里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又哪里是笔墨可以形容的,外人只是看到光鲜亮丽,而冷暖自知。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上,还是不建议大学生以普工身份进入工厂。有更好的途径,不必走弯路。

当然,事无绝对,福祸相倚,真愿意来也行。

不管如何,在进入社会之前,或刚到社会的前几年,趁年轻多吃点苦,多出点力,有百利而无一害。磨练自己意志,有比较清楚的计划目标,持之不懈的执行,机遇总是会有,会越来越好的,至少不会太差。

我们对生活不满的抱怨,大多源于自己之前的不勇敢,不坚持,不作为。

希望我的经历,可以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吧。




捧你在我手心1314


我并不反对大学生进厂做普工,因为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但我也不支持,不是说做普工不好。

你可以算算如果去做普工,你可以高中毕业就去,甚至初中毕业也可以去,那么你就把高中和大学所花的学费生活费全部算给你家人听,你要多久才能做普工把这些钱挣回来。

如果你去了这种公司,你会发现,会有一些大学生也是下车间的,但和你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职务是储备干部!也就是说他们最终是要走向管理的,如果你选择做普工,你完全没法和这些人竞争啊。

就如同一些下派干部一样,人家回去就升职。而你就只有在那里呆上很长时间了。


你用心听hero


大学生做什么工作是没有规定的,也没有要求,做什么工作都正常。

大学生当工人如果是知识对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向上进步的,比如理工科的大学生当机加工了,很快就能了解认识机器的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是全自动了,一般人没有上过大学,只会简单操作,大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机器的工作原理,慢慢的可能会修理机器,变成工厂里面的技术人才。

其实大学毕业生多数都是先进单位当徒工学习的。大学毕业生只有理论知识,没有技能,很难找到好的工作,所以他们需要锻炼一下。

做什么工作要看一个人的理想,当工人可能就是他的理想,没有什么,人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有的工人岗位还必须大学毕业生来做。

现在私营企业多数老板没有大学毕业是不行的,没有技术就管理不了企业,但是他们还需要有技能干起活来必须是能手才能让工人佩服,才能了解工人。

有的大学生毕业了,什么都没有学到,出来还不如技校生,真的最后在家里让父母养着,还不如出来当个工人。


高中物理100


个人观点,

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双向选择的结果。

上过大学只能说明我们具备了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并不代表我们在工作上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很强,即便是没有上过大学,也有在企业里做到高管的人。

同样,上过大学出来后卖猪肉的那位同仁现在企业做得也很不错。因此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匹配就好。不能说明大学和普工的必然联系。

就好比有些开着路虎拥有几栋房产的人在富士康里做普工。

自己选择喜欢的事对的事情就可以了。


小彤彤眼中的大世界


首先我想说职业不分贵贱,然后大学生只是接受的教育比较多,跟职业的选择没有必然关系。

首先现在大学生特别多,多到大学生并不能够就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有些人只是懂得读书,不懂得为人处世,不懂得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找不到工作去做普工也是很正常的。

有些大学生比较有梦想,有想法,确定了一个目标知道自己要从事哪个行业,然后想从基层做起,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觉得都不能因为他是大学生,就觉得做普工丢脸,大学生也是人,也有自主选择权。

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却又不想去做工人,觉得没面子,所以往往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就选择在企业做一份体面的工作,领着够过日子的工资,其实别瞧不起普工,普工有些赚的钱都比大学生坐办公室的多。

大学生现在创业的也越来越少了,唉。

反正我觉得,不管自己身份多尊贵,自认为自己多牛,可是呢,我觉得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


黄小静静循环


大学生也要生活,进厂当工人不丢人,靠自己的勤劳养活自己,总比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人强。先要养活自己,才能有更高更好的发展。有多少大老板前期不是打工仔。进厂打工不丢人。先养活自己,才能有机会发展起来。


洛阳张冬冬


从事何种工作和读什么专业这个在现实社会中大部分的人从事的工作都和自己的读书专业无关。从成功的商人到政坛的巨星。成功和你读什么专业无关但是专业知识却是很多人能成功的基础。其实大学生就业岗位不对口这个问题很普遍,这也并非是坏事,这样可以让自己接受更多的知识体系,认知更多的行业学习到更多的经验。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关键,如果你因生活所迫要做和你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那在工作之余请不要忘记拿起你的书本,做好你的规划,更加认真的去学习你所向往的知识。如果你是金子总有一天你会发光的。


学思百年


大学生只是说明他大学毕业拥有大学学历而已,并不代表拥有特殊的能力,更何况现在大学生比比皆是,除了985和211或者个别对口专业人才受亲睐,普通大学生就业都成问题,做普工很正常。


阿诺2017


如果是了解产品和行业,从基层做起是对的,如果是找不到好的工作而将就,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工作对实现目标是不是同个方向?如果只是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别的想法,那你的大学也没读好,不能用知识去创造自己的未来,那是不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