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在追趕好萊塢之前,是不是應該向印度電影學習?

傳播正義的溫度


中國電影在追趕好萊塢之前,是不是應該學習印度電影?

我個人覺得不管哪國電影,只要對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都是有必要去學習的。

原因如下:

1 要明確中國電影,最近這些年也是挺不錯的,湧出了大量的有良心的,非常敬業的電影人,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2 中國電影,在我看來其實也只是處於開始階段而已,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值得學習。

3 有句話說的好,藝術無國界,電影同樣也是一門藝術。而且藝術就是要百家爭鳴,我們所做的就是集百家之長,為己所用,來達到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個人認為,好萊塢和寶萊塢並沒有太大的衝突,兩者皆有所長,都值得中國電影學習,並沒有要先學那個,後學那個之說。

以上僅代表我(說娛小胖)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說娛小胖


早期世界三大電影中心分別為:美國好萊塢、中國香港港、印度寶萊塢。

好萊塢電影工業非常成熟,它有一套非常標準化的電影製作流程或者說是產業化。同時美國電影也是表多元化,文化背景上吸納全球各國有價值的元素作為電影的創作來源。技術上有全球最先進的技術投入,正所謂地大物博。美國電影尤其是好來無電影幾乎可以形成了全球電影的一個模範,一套標準的製作範式。主要的電影類型有:英雄主義、災難、諜戰等題材。

不同於美國的是中國和印度均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可創作的題材相當廣博。香港電影在上世界末之前是中國電影的輝煌時期,由於市場的商業化、電影人才的流失、老一輩電影人的退去、沒有紮根本土向內發展從而導致了香港電影的沒落。

大眾所熟知的周星馳的無厘頭、吳宇森的槍戰、徐克的古裝武俠、周潤發的賭神系列、林正英的殭屍片,但隨著這些老一輩的電影打卡的退去。香港電影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看不到更多地道的香港味了,幾乎跟內地的電影融為了一體。中國僅剩的更多的是一些歷史正片、傳統保守的科教式題材。

中國電影要想在國際上站住腳跟、凸顯文化自信,首先要有屬於自己的電影風格。中華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可借鑑的題材相當多。需要向內發展,做出本土特色的電影。早期內地也在追隨商業化,迎合大眾,企圖想通過製作大量的商業片來打出自己的名片,結果出現了很多粗製濫造的電影,以至於丟失自己的特色。

近期也有些大導演也慢慢迴歸中國本土特色,比如陳凱歌的《貓妖傳》、張藝謀的《影》無不適為了做出屬於國人的電影...雖然中國電影也在百花齊放、蓬勃發展,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中國名片還是比較少。需要通過老一輩的電影人不斷培育新人。

印度電影有一個明顯的風格,幾乎所有的電影中均插入印度本土的歌舞劇元素。電影呈現出的風格是非常的本土化,讓人印象深刻。印度電影的發展可謂是經歷過了漫長的煎熬和轉型困難,直到近期才迎來了它的發展上升期。也正是因為這原因印度才深刻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處境,只有向內、多元化的發展才能做出屬於印度自己的電影。印度電影這幾年也出了一些好電影,比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等,其中《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甚至攬回了8個小金人。

不得不說印度的電影發展史是值得中國電影學習的地方,紮根本土、多元化、開放性的發展電影產業。


人人都是影評家


怎麼說呢?近幾年來,印度“寶萊塢”電影已經呈現出較高的電影水準了!也可以說比較受歡迎了!因為印度電影不僅僅就是喜劇性的商業片!還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化內涵!\r

中國一些電影界人士並不覺得印度電影的水平超過中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認為中國電影在戛納等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過很多次大獎,而印度偏少一點!\r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商業化越來越嚴重,很多電影開始走低俗的路線。有些票房很高的影片基本上沒有什麼價值觀可言,就是吸引一些大牌明星在電影裡打打鬧鬧、哭哭笑笑,來滿足二三線城市龐大的年輕觀影群體,往往只重視收穫高票房,而給人的真正意義卻不大!\r

很多中國電影不能實現口碑與票房的結合,內容上無法實現娛樂價值與思想價值的統一,也就是很難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中國藝術電影過度重視思想性缺乏娛樂價值,而娛樂性商業片又缺乏比較好的價值觀。\r

中國電影還是缺乏好萊塢那種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和技術水平!中國電影人可以將視線轉向學習一下印度,通過更本土化的故事以及小成本電影來累積經驗和人才,通過更多的現實題材,倡導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同時提供更多的大眾娛樂。





汪辰子有話說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鎮以為 中國電影目前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仍然沒有真正掌握視覺敘述的基本規律 歪果仁叫蒙太奇 很多人始終認為是文學作品然後把它變成話劇用攝影機拍下來

原本我們的文化習慣就是用語言來表達情感 另外表達方式也非常含蓄 一個情節掰開了揉碎了 生怕別人不明白 用大量對白 說一大堆拐彎抹角的話 反過來怕觀眾理解錯了 再加上字幕 還不放心 再加上旁邊 最後如果是電視劇 電視臺在先給你介紹一下故事梗概

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觀眾更喜歡電視劇 大把時間 慢慢來 我在家裡從來不看電視劇 放在背景聽就可以了

電影不行 90分鐘 還要觀眾看著過癮 好萊塢曾經給過好幾個我國最強導演機會 都失敗 趕不上人家的節奏 打死了90講不明白故事 急死誰啊

的確這些年印度和好萊塢加強了合作 出了一批好電影 其實不用特技 把故事講得感動人就可以了

另外在那裡拍片充分體現了時間就是金錢 到點下班了 全是工會 你加不起班

好萊塢的有些電影比較好看也和他們的短短文化有關係 英國人說了 他們美國人沒有文化 讓他們自己說就是乾淨麻利脆 bla bong bla bing yes or no 然後就開打了 90分鐘內不給你時間喘氣 每一分鐘都抓著你

我覺著我們以前的電影教育也有問題 看看你的畢業生幾分鐘的短片水平怎麼樣很重要 這是基本功 小電影如果都拍不好 你只能去幹電視劇了 使勁往長裡抻 反正是按照長度算錢

老一代老導演多多少少都有這個問題 以後就看小朋友電影人的了


遠方的聲音1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是哪國的電影,都有其優缺點,我們當然需要對印度電影進行學習。

當然,我值得學習並不是學習印度電影的唱唱跳跳,這並不適合我們。

就拿票房大火的《摔跤吧爸爸》來說吧,這部電影為什麼我們都說好?還是因為它優秀的劇本,剪輯建立的每一場摔跤的緊張感,還有像阿米爾·汗那樣優秀的演員。還有從它故事的切入點,主角的成長曆程等等等等,都是其閃光點。

還有《神秘巨星》等等,不要小看印度電影,它們都在我們中國打出了名氣,我們不能還像以前那樣小看他們。

輕視,是最要不得的東西,不然就要和RNG一個下場了。



貓說A電影


談起好萊塢電影,喜愛電影的都知道好萊塢一直有著自己固定的敘事模式。再加上好萊塢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有著非常酷炫的特效使得好萊塢的電影一直持續不斷地輸入全世界。

印度電影在這幾年來迅猛發展,也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最大的原因在於:敬業的演員,好的導演。而且印度電影有著非常大的特色在於他們的配樂很棒。

比起印度電影,中國電影的配樂差到不行,先不談一群整容的演員,和沒什麼能力的導演。看中國電影時,只要一到抒情場景,導演二話不說就給你放配音。而且配樂幾乎都一樣無不例外。

中國電影的很多方方面面都有欠缺,我們不在在乎電影的批量生產,更需要的是質量生產。


小希好萊塢影評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之中包含著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創造發明的精髓!不管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只要是正確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無不是懷著‘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精神努力去追趕!我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驕傲自豪!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中華民族點贊!


Y笑看天下Y


同樣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從文化國走向文化強國的道路無例可循。電影產業做為文化產業的旗幟同樣如此,創新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基礎。根置於數億大國的市場,跑自己的路,讓別人學著走!



手機電影牛明川


怎麼說呢!其實中國以前還是有很多經典,比如83年的西遊記。金庸細節,還珠格格。各有各的長處,我覺得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畢竟現在是全球化時代。電影行業,也應該進入全球化,做出來的產品,不應該只滿足本國需求,更應該立足本國,向全世界開炮。


整天圍著內江轉


印度電影有其獨特的魅力,從風靡一時的印度歌舞到如今的一些現實題材,如最近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廁所英雄》《起跑線》,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解析當今印度的一些社會問題,也能看出寶萊塢的電影已經從當初的歌舞片,愛情片逐步成熟起來,視角更為獨特深入,題材也愈發寬廣。反觀國產電影,雖然紅火,但不過是一些歌舞昇平,嬉笑打鬧的題材成為主流,而前陣爆紅的《我不是藥神》也證明了我們恰恰缺少一種能夠直擊人心的現實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