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态度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转折变化的?

阿丹151014015


首先贾母支持“宝黛姻缘”吗?

贾母十分疼爱自己最爱的小女儿贾敏的遗孤黛玉,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待遇超过了“嫡亲的孙女”三春,与宝玉相同。

第二十五回、凤姐调侃黛玉“吃茶”, 第五十回凤姐却说想要为宝琴做媒,都只是凤姐自己在揣摩贾母的意思讨好老祖宗。凤姐对贾母心意的揣摩的确是有一定的准确性。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张道士说亲,贾母说宝玉不该早婚。之后却当众为宝玉指出了“金麒麟”,令到黛玉当众吃醋之后还跟踪了去怡红院的湘云,贾母当然也曾经留意过娘家侄孙女儿史湘云吧。

贾母对“宝黛姻缘”的意向什么时候出现了转折变化呢?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是贾母对“宝黛姻缘”态度变化的转折点。

宝玉第二次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后,仅仅几天之内祸事就接踵而至了。贾府得罪了忠顺王府贾母情知妙了,宝玉挨打第二天贾母就在怡红院当众赞宝钗,并让她叫莺儿给宝玉打络子,最终宝钗配金线把玉络上了。

贾母对“通灵宝玉”这个贾府的命根子是相当迷信的,宝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贾母王夫人心中本就万分的纠结不爽,贾母直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的孽障”。果然四天之后金钏儿投井贾府弄得出了从未有过的“调戏母婢”至死的命案来不说、忠顺王府也找上门来了,贾政内心的惧怕恨不得真的把宝玉勒死了事。

宝黛读西厢就是“声色货利”迷住了“通灵宝玉”,凤姐刚刚一提出“宝黛姻缘”,宝玉凤姐立即被魔魇,需要癞头和尚来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救命。紧接着宝玉二次摔玉,才仅仅四天后忠顺王府便找上门来。贾母贾政王夫人凤姐等必然都会认为是黛玉引得宝玉摔玉砸玉、连玉上的穗子也给黛玉剪了,宝玉因此这几天的确没有戴玉,结果出了大事摔玉砸玉剪穗子的确是不祥的预兆。

这个时候贾府中人都开始觉得黛玉的“小性儿”惹不起了,宝黛从小一起长大小吵小闹的大家也看惯了。宝黛初会,宝玉第一次为黛玉摔玉也没怎么着,贾母当场就哄得宝玉重新把玉戴上了。可是宝玉第二次摔玉就不同了,宝黛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宝黛二人对“通灵宝玉”又摔、又砸、又剪穗子,宝玉不再戴玉了第四天就出了两件大祸事,宝玉挨了一生最痛的一顿好打,几乎快要丢了命去。

在第三十五回贾母当众夸赞宝钗,宝钗配了金线让莺儿络上“通灵宝玉”之后,更是再没有贾府中任何一位主子公开提到过“宝黛姻缘”。

第五十四回贾母“掰谎”痛斥“私情”就像犯了王犯的“贼情”。第五十七回薛姨妈表态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婚的放风试探没有得到贾府的任务回应。

第二十九回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和黛玉亲手穿上的“通灵宝玉”上的穗子一起剪掉的是“宝黛姻缘”的希望。


阿丹151014015


贾母对待"宝黛姻缘”的态度有变化吗?前八十回还真没看出来。只知道王熙凤经常拿宝黛关系开玩笑,到六十六回,贾琏的小厩兴儿还在说着贾宝玉早有内定的对象,只是因黛玉体弱,二则年纪小,还未露形。而王熙凤主仆敢拿宝黛婚姻说事,自然是老太太默许的,不然,以王熙凤见风使舵的性子,绝不会信口开河。



但林黛玉终究没有走到最后,她因身体虚弱死了,而后贾宝玉继娶了薛宝钗。这个猜测是从芳官所说的小生藕官与小且菂官,蕊官的故事推断出来的。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一节,写了藕官菂官在戏台上常做夫妻,后来两人竟弄假成真,菂官死后,藕官又与补了的蕊官相好,当别人说他喜新厌旧,见异思异时,藕官说: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 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并且藕官认为宝玉与自己一类人物,宝玉也对藕官的古怪论调"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是称奇道绝",可见藕官影射了宝玉,而藕菂官与蕊官的关系也分别影射宝与黛玉和宝钗的关系,意味着宝玉在黛玉死后为了大节而同意娶宝钗,但终究是对着晶莹雪,不忘寂寞林,宝玉与宝钗最终演了一场假凤虚凰。



另外从袭人和晴雯的结局来说,也意味着黛玉早死,宝钗未能真正与宝玉成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