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大学排名的现象?

八两风


对于目前的大学排名,我较为赞同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发表的对大学排行榜的看法:

一所大学的声望是影响排名的重要因素,而声望往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非常稳定的。所以高校排名是了解顶尖高校的一个参考指南,但不要过分看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大学排名的意义。就以国内高校排名为例,不管什么榜单,清华北大基本能占据前两位,正是因为这两所学校有着雄厚的科研教学实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今天出一个排行榜,清华北大排名变化了,就会认为这两所高校不再是国内的顶尖高校了。其他双一流高校也是一样,没有人会因为一个榜单否定他们本身的地位。

但却总有好事者喜欢比来比去,非要排出一个一二三四五,像排江湖座次一样,谁都想坐头把交椅,又谁都不服谁,甚至在网上相互攻击,奇怪的是这样跟风的人还不在少数。


我们回过头来看,目前的排行榜,国际较为知名,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有中国软科,英国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英国QS,美国USNEWS四大国际高校排行榜,国内也有网大排行榜,武书连排行榜,校友会排行榜等。国内的排行榜认可度相对不高,以四大国际排行榜为例,这些国际排行榜都遵行联合国教科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6年第二次会议的柏林原则。该原则对高校排名做了说明:排名从市场角度来看待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作为政府,认证机构以及其他独立评价机构所从事工作的补充。至于数据采集,参考因素及权重等,该原则用了“尽可能”一词,也就是说并无严格限制。这种依靠道德标准作为科学研究得准则并不严谨,特别是由商业机构从市场角度出发的情况下,难免存在利益输送。


虽然四大国际排行机构认可度较高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社会各界对大学排行榜的争议也非常多。在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评估及评价体系下,大学可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一流大学成为指标化和数字里的一流大学,这种肤浅化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选择的盲目,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的浮躁心态。

所以个人认为,一流大学应该是一个集体荣誉,比如双一流,985,211高校,C9,E9,华东五校,卓越联盟等都是一个共同荣誉,没有必要非分出高低,在一定的区间内,各高校各有特色,差距也不是特别大,而且各种排名也是不断变化的,每年都可能此消彼长,但这种变化很多时候也只是微调,极少出现爆发式增长或者断崖式下降。如果作为选择学校的参考标准,还不如在一定区间内根据自己的实力再结合专业来选可能匹配度更精确。


象牙塔里讲故事


大学排名还是以教育部的学科评估的情况较为科学。必定这是官方参与的,诸多专家评定的,数据是较为可靠的,而且它不是单一指标就可认可的,具有综合性,这是目前最科学、最适用的、被众多人认可的排名。

大学学科评估排名(所有学科统計,从A+到C-)



由学科评估派生出來的,对文科、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根据学科评估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信的!

大学文科排名

大学理科排名

大学工科排名(由于工学.学校较多,取前30強)




任何排名必须以现实的最新的资料为准。只使用过时的、历史的资料标榜或抹黑他校都是不光彩的!有人只片面地強调某9是官方的,却看不到现实的官方的学科评估,究竟是为什么?

对于官方公布的单项排名,例三大奖、论文、就业……只能说明单项成果,许多单项成果的集合,进入指标体系,并全面设置权重,才是科学的综合实力的体现,可惜现在官方没有这样的机构!

单项排名就是单项成果的体现,任何时候、任何成果都只是局部的,不能以单项成果冲击综合实力,否则很容易一叶障目!很容易成为某校被吹被抬、另一校被黑被贬的托词。企图以单项获奖攻击或抬举某校的做法都是别有用心的,卑鄙的伎俩!

机构排名国内常见的有笑友汇、五输脸、软肋等,也许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了高校,也许会有利益输送,也许会片面失真,排名结果相去甚远。所以用单一排名不足以说明问题,用各家排名的平均值不易被人利用,较为公平。

国内机构排名



国外机构排名难以受到利益输送的干扰,但是否能掌握全部真实资料也很难说,所以取各机构平均值较为全面妥当。



但机构的平均排名任何时候只可作参考,在题主的问答中可引用,但你可信,也可不信,信不信由你。但你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要过高地估計了自己,或者执迷不悟,或阴阳怪气,或说俏皮话,讥笑和嘲讽是理亏或无耐的表现!气急败坏、骂人称爹是缺乏道德的行为!

如果你连学科评估都不信,你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了!

任何个人的没有数据支持的排名分文不值,不足为据!个人的力量怎比得上学科评估的专家?怎比得上机构的力量?个人无数据支持的排名,很容易信口开河、顾此失彼,有时也许还会别有用心,不足为信!

以上看法,仅供讨论!


亭亭玉立104648451


我觉得大学排名很好,有以下几条理由:

第一,对于高考的学生选择大学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很多学生毕业之前基本都在学校里度过,所以对外界的事情了解很少。如果没有一个大学的一个评价排名,他们对大学的相关情况也就不了解,他们报考的难度也就会特别大。



虽然很多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客观反应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但是,可以总体上把握一个学校的品质。

第二,大学排名有利于激发高校的创造性。一所大学排名如果落后,那么肯定就会对它的生源造成一种影响,所以它会去努力使自己的排名上升,教育活力也就得到迸发。

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著名的大学排名机构,他们长期深入的研究各个学校的资源与短板。这能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教育,热爱教育,关注教育事业!

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大家关注我!


赵明哥在这儿


你怎样看待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就像给学生排名一样。为了一分的优势,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大学排名是人为因素,有一定的倾向性。按资金来源有国家直接拨款的大学,有省财政拨款的大学。金额的不同,就有很大差别。财力雄厚的大学,聘请人才时优越感强,地域环境好的大学,会有很大优势。学生的走向也是很明显的,优中选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实力随着物质和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同一所大学,不同的人的领导,分工也会有差别的。他们的发展潜力要学生走向社会,才能明显看出优势。有人就统计近五年就业情况与收入,近十年就业情况及收入。一比较,结果不同。加之一些学校的的科研项目,文化成果,有不同的评价。

而这些成绩往往是刚性的,成绩高,学生优,自然成就了这些大学。无论怎么排名,最终还是属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济济的地方。品味就不同。人往高处走 ,哪个优秀的人,不趋之若鹜。这样就互相成全。互相匹配,而有了大学的排名。



淡月晗嫣1


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背后都有其原因。

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大学排名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每年高考结束的时候,有一些个人或者是机构都会推出一些大学的排名。

在所有的大学排名之中,前两个位置都是比较固定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是从第三名开始,不同的版本就会对应有不同的排名。

一份排名要真正有参考价值,首先是在指标选择上要做到客观公正,能够涵盖大部分学校的一些情况.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所有的排名都是一些个人或者是民间机构作出的,在指标选择上并不能够反映出所有学校的真实情况.

比如,大部分的机构做出排名的时候,都是以学校的论文数量来作为学校学术能力的评价。但是,学校的论文数量比较多,也并不能代表学校的学术研究能力比较强,因为有些论文虽然是被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但是可能在业界并没有任何影响力。

除了指标的客观公正之外,在数据收集上也尽量要做到真实完整。

就从目前的管理体系上来看,要想收集到高校真实完整的数据,其实是十分困难的。就以升学率为例,大部分高校的升学率都是在92%到96%之间,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如果真的大部分学校的生就业率都是在92%以上,每年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些并不是非常客观的大学排名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考生、家长以及高校,对于大学排行榜都有不同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在进行录取批次的改革,并且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但是也增加了考生对于高校的信息收集以及筛选的难度。

比如有的省份平行志愿,考生可以选择20个院校,这就意味着考生至少是要在上百所学校之中选择出20所院校。

全国有接近3000所高校,如果不是一直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在短期内很难对大学有一个直观的评判,而大学排行榜就可以降低考生信息筛选的时间成本。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就是通过大学排行榜来选择目标院校的。

只要考生是根据大学排行榜来选择院校,

那么一所大学被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就有可能会决定这个大学的生源。

之前,就被曝出有个别的院校,就是通过购买大学排行榜,来提升自己院校的排名,通过院校的排名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进而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源。

另外,有不少个人或者是机构的大学排行榜,都隶属于某一所院校。在大学排名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

所以,对于大学排行榜,只能是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要作为院校选择的主要依据。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我们通常见到的简单把大学混在一起排名的榜单,简单一点看只要把清华、北大放在一起排的,都是“大头症”的玩法。

中国高校原来有“211”和“985”的说法,现在叫“双一流”。都是国家在不同阶段对教育振兴提出阶段性目标。1991-1993年国务院提出在21世纪建设100所重点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工程。简称“211工程”。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任党国家领导人参加校庆指示“我国要建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简称“985工程”。

两大工程指示,中国高等教育变化突飞猛进,有三大可喜的变化:

1.高校合并潮

最典型的是1999年教育部以21世纪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趋势,清华大学兼并中央工艺美院。现在改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北京大学以同源同宗的理由兼并北京医科大学。现在叫北京大学医学部。

2.改名潮

专科改学院,学院改大学;全国类院校中国化,地方院校区位化。北京农业大学改名中国农业大学,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还不过瘾直接升级为西南医科大学。

3.扩招

以我的大学为例,1998年以前,每年全国招收本科不足800名,在校本科不到3000人,现在本科在校生提高5倍,近15000人。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中等偏下的。据不可靠数据在校生郑州大学7.5万,吉林大学7.1万,山东大学6.2万。

三大变化带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1977年恢复高考入学率不足5%,到2017年高考入学率达到75%。但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现象。

高校排名靠的不是综合性、规模和名称。就像竞技体育一样,你问水上运动谁最强,无法回答。孙杨强?跳水世界冠军的不同意了;游泳项目孙杨最强,花样游泳又不同意了;孙杨只能在200-1500自由泳进行排名。100米内短距离、其他泳姿孙杨也没有话语权。

北大与清华放在一起本身就是错误,一个侧重理工科,一个侧重人文社会。怎么比?哪怕是清华,也无法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比较,清华无法去和哈工大比。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业类出类拔萃的院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公安大学等。相信大家所说的北清复交都无法与这些专业类院校比较。

综合类大学尚可进行比较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排名出来争执很大?因为除了优秀顶尖的一两所以外,其他院校属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高等教育应该两极分化,一类满足高等教育的普及性;一类满足高等教育的专业发展。很为中国消失的专业类院校惋惜和致敬。





从古至今,自然法则就是优胜劣汰!排名,就是一种竞争力的体现!大到国家与国家综合实力对比,小至班级学生排名对比!只要是排名,都需要用客观的角度去对待、去衡量!

那么大学排名,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高校之间也需要科研交流、学术交流,教学模式要改进、专业要与时俱进,都需要在高校间对比中、在较量中才能更好的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大学排名情况+专业薪酬排名统计+大学生毕业薪酬对比,看看你心中更倾向于哪个大学、哪个专业!


高校综合实力一直在变化,那么排名也在变化!记得小时候老家人常说“清华、北大与南开”,现在的高校排名南开大学逐步被其它高校甩到身后了!

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榜单以高校综合整体实力进行排名(数据只当参考):第一名:北京大学、第二名:清华大学、第三名:浙江大学!我个人认为前三名是没有争议的,但第四名~第10名高校排名需要商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名榜(截取部分数据)!从这份名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了985高校与211高校的差别,211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差距了!

综合实力强的,师资力量强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工资就是高!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排名第二,北京外国语大学排名第三,这就给高三考生一个参考标准了,能上985高校不上211高校,能上一本重点高校,不上二本高校,能去省会城市读书,不去地级市城市求学(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啊,薪酬也跟个人能力有关啊)
我们再看看2017年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水平(截取部分数据):

(1)软件工程 (2)材料物理 (3)汽车类综合 (4)应用化学(我在一个回答中单独分析过) (5)生物科学 (6)电子信息工程 (7)土木建筑 (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9)石油工程 (10)语言类综合,这就是薪酬排名前10的专业!看看你学的什么专业,现在薪酬是多少,可以简单的对比下!

大学排名,不仅能提升高校间的竞争力,还能给我们提供一个高考志愿报考参考的标准;专业薪酬排名,不仅是一个薪酬的体现,而是能够通过专业知道国家需要什么人才!

大学排名是变化的,是动态的,可不是一层不变!我们不论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只要我们对专业具有一定专业性,你就是人才!

题中数据是根据样本统计进行得到的综合数据(来源网络),大家参考即可!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以上是流子佳的简单看法,个人一直致力于教育问题的回答,一直用心的回答每个问题,你的关注、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流子佳


目前,中国的各种大学排名,可以说鱼龙混杂,有民间机构的排名,如武书连课题组的排名,也有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的排名,这些排名大部分是过分注重规模大小的排名,甚至夹杂着有利于某些大学的权重而去考虑的大学排名,普遍受到人们的垢病,甚至指责。这些综合排名在报考大学时可参考性不大。据多年我给人报考志愿得知,广大家长和考生最看重的三个指标是:一是各高校高考全国的平均录取成绩排名。如果某大学的排名靠前说明人们对这所大学的认可度高。二是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毕业生的深造率,薪酬,就业率)排名。如果某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好,说明该大学培养的学生受到人才市场的认可度高。三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各高校学科的排名。这是唯一国家正式公布的对各高校评估的排名。至于其他所谓的综合排名都是浮云,是华而不实的东西,还是不信为好。


手机用户50035653509


书生以为,对待大学排名,可以参考,却不能太过于当真。

可以把大学粗略的进行一下分类,但不别分的过细,特别是打到88.55分这样的排名,貌似非常科学,实则没有多大意义。

比方说,应该知道清华北大是国内非常好的学校,是处在塔尖的学校,就够了;

非要高清楚综合实力是北大在前还是清华在前,对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各家排名的结果,并不会完全一样;

其实,如果完全一样,就不会有第二家排名的必要了;所以,为了和别人排名不一样,就会想出更多的标准来,而结果就是许多学校在这个排名里靠前,到了另一个排名里就可以换到另一个位置了;

这也正好让不同的学校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其实,古人总结的非常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习惯了评选,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事实上有的根本没有区别;包括相关部门的评估合格或不合格,其实也并不能完全说明学校的好坏。


书生以为,就算是排名是真实可靠的,但面对排名,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

除了全国排名靠前、全国各行各业都认可的学校外,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排名前后,还需要考虑自己未来准备就业的区域和行业;

有的学校虽然全国排不上名,在省内也不一定内能排上名,但某行业内非常认可这所学校,那么,如果考生将来准备进到这个行业就业,就应该优选这所排名不怎么样但行业认可的学校。


一介书生945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排名的历史并不太长,真正开始兴盛,大约只有二三十年时间。我国内地自己的本土排名,是受到欧美大学排名的影响,本世纪初开始的,相对来说,时间更短。世界范围内大学排名的兴盛历史之所以不长,是因为评估大学实力的很多指标以前并不具备,比如自然指数,比如CNS的统计等。

最近十年,内地大学排名非常兴盛,各种排行榜迭出,这一方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一些排名作为参考,另一方面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客观上对排名有需求,也催生了各种大学排行榜的诞生。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供给,也会培养出需求;二者互为影响。

大学排名的好处确实不少,不但让人们可以对大学的实际情况,比如整体实力和学科实力等情况得到有价值的参考,也让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参考,以便对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对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

不过,形形色色的大学排名,很多是民间的行为,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往往不足,容易引起各种争议。甚至在某些时候,会形成某些误导,这误导不但体现在高考学生身上,也会体现在大学自身身上,乃至教育决策和主管部门身上。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大学排名的积极意义。虽然大学排行榜众多,水平层次不齐,影响力也各不相同,但随着人们对大学认识的加深,对各类排行榜的识别能力也会增强,会产生一些公认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大学排行榜。从全球范围看,THE、USnews、QS、ARWU等被称为全球四大权威排行榜,对于大学的评估比较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很有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RWU,这是我国的国产排行榜,属于国家级项目,但具有世界影响力。由于是本土产生的权威排行榜,对于中国大学的评估具有其他机构和排行榜所难以企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对于中国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然,任何大学排名都具有自己的侧重,也自然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但科学的大学排名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也是我们所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