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inghouse
中國如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是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中國進口的是原油,出口的是加工好的成品油,為此賺取差價。第二,大量出口石油主要發生在上個世界七八十年代!下面就來具體說一說為何我國缺石油還出口石油!
1、說中國缺石油這句話是有點問題的,單純從石油的儲量來說,據國土資源部的最新統計,中國石油的地質資源量達到1257億噸、可採資源量301億噸,目前的資源探明率剛超過30%。從儲量上來看,中國的石油並不少,但是不要忘記一點,如果算上平均,那麼相比其他產油大國來說,確實就有點低了。
2、新中國成立之處,我國就已經開始了對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採,這其中最著名的油田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尤其是大慶油田,可謂是我國最大的油田,在當時,我國的工業化可以說才剛剛起步,石油等資源需求並不多,而大慶及勝利等幾個大油田相繼的發現,在當時而言石油可以說是完全供大於求的,這個時候通過出口原油換取外匯來發展自己並沒有問題。1985年,中國原油出口達36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這同時還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的創匯,佔了當年外貿出口總額的24.5%。可以說,通過石油換外匯戰略為中國換來了大量的外匯,這對於當時的中國發展也是一大助力!
3、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的經濟發展大步向前,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產量已經更不上需求,這個時候只能通過進口來解決,但是為何一邊進口一邊還在出口石油呢,這其中是有一定區別,很多情況下中國的企業進口的是原油,出口的是加工好的成品油,為此來賺取這其中的差價,當然也有出口小部分原油,這主要是來援助其他國家。
2016年,我國的成品油出口達到4821萬噸,而2017年1-12月中國成品油出口數量為5216萬噸,同比增長8%,出口的國家主要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而今年,成品油出口量料將進一步加大!
最後,以上才是中國對外出口石油的原因!
匯通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從邏輯上確實說不清,為什麼本身缺,需要考進口維持,但另一邊還在往外出?這不是一筆虧本的買賣嗎?
實際上,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費油田資源,但我國人口眾多,所以人均石油量在國際水平上就很落後了。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國就開始了原油的開採,但當時我國市場對油的消耗很小,市場上的需求沒有那麼大,所以就對開採的油做了出口的處理。
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日益快速提升,擁有量也大大增加,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從1993年起,我國從石頭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隨著時間,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那我國為什麼還要出口石油呢?
原來我國因為原油加工技術精湛,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進口原油,出口成品油,賺取差價的。除此之外,我國還會通過出口成品油援助一些友鄰國家和戰略合作伙伴國,例如朝鮮。
正商參閱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實習禁止原油出口的政策。以至於至今美國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原油出產量最大的國家。換句話說,美國把本國的戰略資源牢牢地握在手裡。
美國在原油資源控制上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201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50%。然而就在同時,中國自始至終都還在出口原油。
中國原油出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1977年,高層提出可以用多一點的煤炭和石油來換外匯。這也就是著名的“石油換外匯”戰略。到1985年,中國出口原油3600萬噸,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的創匯,相當於當年外貿總額的25%。
然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中國的能源陷入了危機。2015年,中國原油消費增長了3%,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0%,這裡十二五規劃要求控制在61%的紅線內已經極其接近。可是我國的原油出口一直沒有中斷。例如在2013年,中國原油出口量達到了9萬噸。很明顯,國內原油需求尚且不能被滿足,同時還要大量進口,這樣的做法對能源安全很不利。
七八十年代,中國的石油有剩餘,為了換取外匯促進工業化,“石油換外匯”的政策應運而生。後來經濟不但發展,國內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石油逐漸供不應求,中國由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進口國,大量的石油需要從國外進口。但是由於七八十年代簽訂的合同還未到期、還須有履行。於是形成了現在“又進口又出口”的局面。
大貓財經
我國是石油產量大國,也是石油進口大國,總體表現為石油淨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為什麼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還出口石油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目前世界上很多貿易是雙向貿易,即同一類產品既有進口又有出口,比如我國一方面進口服裝,同時也出口服裝,但總體表現為服裝淨出口,這說明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決定一個國家相關產品的淨出口情況。
第二,隨著產品的細分,不同的產品有質量優劣、價格高低之分,比如我國進口國際品牌服裝,出口中低端服裝,但都統計在服裝門類下,就會表現為既有出口又有進口。石油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同國家的油品存在一定差異,性價比不同,因此,既有進口也有出口。
第三,油田位置有時候也會決定出售方向,比如南海發現的油田可能離距離東南亞更近一些,運回國內的運輸成本相對比較高,與其運回國內不如直接出口東南亞國家,然而再通過石油管道直接從俄羅斯購買,從而節約成本。
經濟好望角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相信很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生的朋友,在小學的課本上都學過這樣的內容“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然而,到後來我們才發現,事實並非真的如此。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即便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就人均佔有量來說,卻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就拿汽車加油來說,日常生活中也會碰見加油難、加油貴甚至加油作假的情況。我國自己的石油都不夠用還要出口,這是真的嗎?
其實,新中國從成立之初就開始了石油開採,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在新中國最需要能源的時候,立下了汗馬之勞。不過當時由於我國工業發展落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石油的消費量也很低。當時國內石油產量供大於求,通過將開採的石油用於出口,以換取外匯,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以往的數據,1985年中國原油出口曾經達到過3600萬噸,為當時的中國創造了67億美元的外匯,佔了當年外貿出口總額的24.5%。
中國大量出口石油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93年,一方面,不少油礦產油量下降,另一方,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內石油資源難以滿足正常內需,就更別提出口了。石油安全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
現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達到了70%。雖然我國還有不少石油資源並未開採,但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講,也不應該開採。要知道,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脈,要維護好國家的能源安全。
不過,從現實的數據來看,也仍有一些企業將加工的成品油進行出口,來賺取利潤,這是企業正常謀取盈利的行為。當然,我國有時候也會出口原油,一般都是將進口的原油轉手再賣掉,用於援助其他國家。
每日經濟新聞
我國雖然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部分資源人均資源卻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的油田經過開發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當時我國石油消費量比較低,在1977年的時候,鄧小平就提出了石油換外匯的戰略。鄧小平主席認為目前多產的煤炭和石油可以用來出口換取外匯。a1985年所出口的石油總量最高達了3600萬噸,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同時還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利潤。
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於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93年的的時候,我國就由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對石油的需求量一個不斷地增加之中。儘管如此,我國出口的石油,卻仍未停止。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本土缺少石油資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情況。
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向來都是各國爭想搶奪的資源,尤其是戰爭時期對石油的需求量。中東地區之所以戰火連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那裡的石油資源比較豐富。有部分國家憑藉石油的出口走上了暴富的道路。
另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國進口大量的原油出口部分成品油。石油實質上是一類油的統稱,其中就包括了汽油,柴油等等。因此在討論時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區分到底是原油還是成品油。我國雖然大量進口著原油,但是在精煉提純之後的成品有有部分則用於出口。儘管如此,實際上我國還是出口著部分的原油。然後一部分原油的流出賺取的錢則流入了進擁有出口貿易特權的石油寡頭腰包。
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之下,03年開始,中國開始對原油出口採取下調出口退稅的政策性限制措施,並且還對原油出口開徵5%的關稅。形成了“嚴出寬進”政策。但顯然目前的力度仍然不夠,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嚴格地執行,甚至是全面禁止原油出口的政策,來保護本國的石油資源。
品讀武器裝備
先看看中國石油的進出口狀況:
從上面的圖中來看,中國的原油是遠遠不夠的,為何還要出口呢?
1)政治原因
比方說全世界都制裁朝鮮,那麼誰給朝鮮供應石油呢?中國!大概每年在50萬噸左右,佔了總出口的1/6。
對日本出口:1978年中日長期貿易協議開始每年300萬噸對日出口政策的延續,1993年中國轉為原油進口國後,目前還保留了一部分;
2)其他原因:
如有些人利用自己的特權出口一些,這個就不多說了;
3)很多國家的石油冶煉水平不行,需要中國這邊給練出來以後再出口給這些國家,畢竟經過一次處理與增值,自然也就能賺點錢了。肥肉在手上轉一圈還有油水,何況石油。
4)串換油貿易:
比方說,我在中東搞了一批石油,在東南亞找到了賣家,可是賣家急著要,從中東到東南亞還要好些天,我在國內有庫存,就直接在國內發貨給賣家了。
5)石油貿易的需要;
比方說近期吞了很多油,現在價格處在高位,認為未來的價格會下跌,那就把庫存多出掉一些,避免油價下跌造成過大損失;
6)國內政治需要
比方說出口給香港,臺灣,也算出口
等等
以股易金
中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確實出口過不少石油,如今國內油田生產的石油已經很少出口了。石油行業比較特殊,涉及到政治和宏觀經濟問題。
1、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石油消費量比較低,而各大油田處於鼎盛時期,產量高,石油有富餘,所以順應當時的形勢,多出點石油、煤炭來換取外匯,支撐經濟的發展。在85年原油出口量達到3500萬噸,是歷史最高峰。
2、歷史背景的改變轉折於1993年,我國由石油出口國變為進口國,國內石油需求增長旺盛,年增長率高達7%,從94年到2000年,石油消費增長了55%,而產量只增加了11%,所以進口量從94年的29萬噸,暴增到2000年的7000萬噸。
3、近幾年,我國每年進口原油超過3億噸,而出口原油最多兩三百萬噸,並不算多。比如2014年和2015年原油出口量分別為60萬噸和286萬噸。原油出口到哪裡了?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到了朝鮮。
4、為什麼我國油田開採難度大,成本高,還要繼續開採本國石油,而不是全部依靠進口。實際上,在石油供給上,我國曾有3次被外國“卡脖子”的歷史教訓。如果能源全部依靠國外,在經濟上很容易受到制裁。比如前段時間俄羅斯給烏克蘭斷了天然氣供應,讓後者非常被動。所以成本再高,也要保證國內有一定的原油供給能力。
藍藻能源
中國國內有很多大型的油田,比如(勝利油田、大慶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勃海油田等等)。中國每年生產原油達2億噸,其中長慶油田的,年產量有5000多萬噸,是我國現在最大的油田。
雖然中國有很多大型的油田,但我們是個人口大國,中國對石油的依賴性很強,我們國家每年從中東、俄羅斯、伊朗等國進口原因達2.5億噸,成品油4000多萬噸。
中國每年生產的原油和進口原油近5億噸,中國把這些原油經過加工提煉,變成成品油,除滿足國內需求外,剩於出口,創匯。
情感與感悟
我國確實是個資源大國,但是人均資源卻遠遠低於國際水平,日常中也經常遇到加油難、加油貴的問題,我們自己石油都不夠用,還要出口石油,這是真的嗎?
我國從70年代就開始了石油的開發,當時國內石油消費量很低,因此有很多多產的石油和煤礦可以用來出口,大量的出口,更是給中國帶來了67億美元的利潤,這樣的出口一直持續到了93年。
93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首先,我國很多油田都出現了產油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再來,也是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讓我國人民對於石油的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石油難以滿足國人需求,更不用說出口了,雖然中國還有很多油田處於帶開採狀態,但本著長遠的角度,我國開始逐漸從石油出口,變成了石油進口國。
一直髮展到03年,我國更是推出了嚴進寬出的政策,出口原油需要額外徵收5%的關稅,既然國家限制出口,可為什麼很多人卻說,就算是現在,我國也是石油出口大國呢?
其實,我國主要出口的是成品油,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油,再由我國的煉油廠加工為成品油。進行出口,賺取其中的利潤,僅僅16年一年,我國就出口了2045萬噸成品油。
當然,有時候我國也會出口一部分原油,來援助其他國家,但一般都是將進口的原油轉手,再用適當的價格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