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站長眼中的公路變遷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阮賢光簡介

阮賢光,今年54歲,中共黨員,現任藤縣公路管理局潭東養護站站長,1981年高中畢業後進入藤縣公路段,30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甘當鋪路石。他先後獲得了公路搶修工地火線入黨、桂東公路管理局“十隹養護站長”、“優秀共產黨員”、“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2018年被梧州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潭東養護站

南寧到梧州二級公路是90年代廣西建設的第一條二級公路,1994年建成以來,一直是廣西連接廣東的東大門出口通道,2017年,南梧二級路梧州至藤縣段改建成一級路,在公路養護一線從事養護工作30多年的藤縣公路管理局潭東養護站站長阮賢光,見證了這條路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藤縣公路的變遷。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龍圩至潭東一級公路

公路管理理念的提升

11月2日,阮賢光帶領潭東養護站30多名養護工人和民工對公路進行路容路貌整治,經過改造升級後,南梧二級路梧州段已成為梧州市的窗口路段,今年正值自治區成立60週年和改革開放40週年,為了以嶄新的路容路貌迎接大慶,阮賢光和養護站工人已在公路上奮戰了近50天,目前,路面病害修補處理、標準水溝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路容路貌的整治也已接近尾聲,養護工人和民工正在進行路樹修剪和公路邊坡雜草清除,而阮賢光在佈置完成工人的工作後開始對擺放的施工安全標誌進行細心檢查。阮賢光說:隨著公路等級的提高,對公路管理的要求也不斷上升,特別是在公路養護作業中,必須嚴格按照規範進行養護施工標誌和安全警示標誌的擺放,確保公路行車和養護作業人員的安全,所以,每天上路作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按規範擺放好施工路段養護作業標誌。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阮賢光檢查養護路段作業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阮賢光在清除雜草

隨後,阮賢光開著養護車將公路邊坡清除的雜草垃圾運送到5公里以外的垃圾場,在車上,他介紹了潭東養護站今年9月16日戰勝颱風“山竹”的情形,由於這次颱風風力較大,受到整個社會關注,藤縣公路管理局未雨綢繆,制定應急預案,並提前調配了應急車輛、機械物資,路政管理人員和養護站職工在臺風期間加強巡路,並保持輪流值班,全體養護站人員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特別是9月16日晚上9點多臺風襲來,潭東養護站養護路段發生幾十處公路塌方和路樹倒塌,全體養護人員冒著狂風暴雨出動清理,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多才結束,確保了公路的安全暢通,經過這次搶險,作為一名30多年從事養護工作的養護人員,阮賢光感受最深的是公路部門在養護管理的理念方面大大提高了,每年雨季和有可能發生冰凍災害的時候都有相關的應急預案,應急車輛和物資的提前準備為每次公路搶險贏得了主動。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阮賢光駕駛養護車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二改一”路段美化綠化工作

兩代公路人的變化

阮賢光的家庭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公路世家,他的父母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公路人,父親是過去藤縣公路段一名工程施工人員,母親是道班的養護工人,小時候他經常跟父母上路作業,他親眼見證了當時父母工作的艱苦場面,當時父親公路施工時基本上是實行人海戰術,施工工具基本是用鋤頭鐵鏟,用大石滾來當壓路機,而母親養護的是砂土路,回砂車是用馬來拉的,作業時回砂車所到之處黃砂漫天,塵土飛揚。1981年阮賢光高中畢業進入到藤縣公路段金雞道班,他的哥哥、姐姐、妹妹、姐夫也先後進入藤縣公路段的其他道班從事公路養護工作,成為第二代公路人,當時他養護的是藤縣到容縣的砂土路,平時的基本作業仍然還是手工勞動,只是藤縣公路段已配備了兩臺小型拖拉機,根據公路水毀搶修及公路養護工程需要可以臨時調配到養護站使用,一定程度緩解了養護工人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1998年,他調到南梧二級路潭東養護站當站長,當時站裡已經配備了兩臺革新車和一臺掃地車,到現在革新車已被新型的養護車淘汰,站裡目前有養護車4臺,挖掘機1臺,剷車一臺,另外還配備了割草機、灌縫機、水泥板破碎十字鎬等養護機具,全站職工33人,分2個養護作業組,養護公路里程68公里,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養護作業。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掃地機正在作業

養護工人的生活變化

公路等級的和公路管理要求的提高,也帶來了公路養護職工生活水平的提升,阮賢光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的金雞道班養護的是砂土路,道班是五六十年代的破舊平房,地處偏僻,條件十分艱苦,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藤縣先後建成了南寧到梧州二級路,並改造升級了梧州到藤縣段為一級路,建成了潭東到新地二級公路、藤縣到太平二級公路,同時,高速公路、高鐵也經過藤縣,形成了立體交通格局。公路養護隨著機械化養護的普級,養護效率大大提高,過去偏僻條件差的養護站都合併到條件好的養護站實行大站管理,分組作業,養護站均按文明養護站要求配備養護站職工宿舍、學習室、車庫等,職工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近幾年,藤縣公路管理局通過地方政府實施的住房政策,為職工謀求住房福利,公路一線的養護工人也在縣城購買了實惠的住房,阮賢光也買了一套110平方的住房,他說退休後可以在縣城安度晚年。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阮賢光在檢查養護站內業資料

公路管理的提高,對公路職工的業務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養護一線的養護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高中文化,難以適應高標準的養護要求,從而促使養護工人通過桂東公路管理局舉辦的路橋電視中專班和參加成人高校提升文化水平,公路部門也通過勞動人事部門每年對養護職工進行養護技能培訓,對合格的養護工分別按等級發給初、中、高級養護技能證書,並與工資掛勾。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2018年養護技能競賽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基本實現養護機械化作業

目前,阮賢光已獲得養護高級工技術技能證書,工資收入也與縣局管理人員不相上下。近幾年,桂東公路管理局每年都組織全局進行養護職能技術競賽,通過對瀝青路、水泥路等常見病害的處置比賽,促進一線養護職工對養護技能的提升,也激活了一線養護工人鑽研技術參加勞動競賽的熱情。

(潘建川 利莉 周羽兵 蘇華勇)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審核:潘建川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長按關注

一个站长眼中的公路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