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农历八月十六,在五华县棉洋镇平安村,天刚蒙蒙亮,村里已是锣鼓喧天,古笛齐鸣,这里将举行一项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活动——坐刀轿。活动当天,到处红旗飘飘,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神情飞扬的唢呐手。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行走在乡村小道的巡游队伍,在层层雾蔼笼罩下,彼具几分神秘的色彩。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是棉洋镇平安村民的好日子。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据相关史料记载,“坐刀轿”活动缘于谢二妹,谢二妹是五华县(原长乐县)双华镇大陂村人,出生于明洪武十二年,自幼不爱红妆爱武装。十八岁那年,为反抗当时黑暗统治而领导当地农民起义,率队在双华、军营一带屡次抗击张、毛、李三都司,威震朝廷。后被官兵击败擒拿,英勇就义。当朝皇帝感其英勇烈节,敕封为英烈相女(谢姓宗亲尊称为“姑婆太”)。为缅怀英烈相女,当地村民在其出生地双华镇的高山寨上建庙纪念,称为英烈宫。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后来五华一带的乡亲就用“坐刀轿”的仪式来纪念谢二妹,他们以同姓氏族为单位,由乡绅或长老牵头,每年定期举行纪念“谢婆太”诞辰系列活动,活动延续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此“刀轿”由纯木方钉制,上面共有十一把钢刀,臀部坐的部分三把刀,脚踏的部分三把刀,后背靠的部分三把刀,左右扶手各一把刀,在表演之前,这十一把刀全部被磨得异常锋利。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在平安村,每一代只有二至三名谢氏后人才有资格传承这项客家民俗,表演者为两男一女三个人。上午9时许,表演者身穿大红衣服,头扎红头巾,在神位面前,经过一番祭拜后,表演者用钢刀割开自己的舌苔,鲜血直流滴在盛酒的碗里。吉时一到,他们就用这碗酒喷洒在各自的刀轿上,并光着脚踩在刀把上,随后肉身立坐在布满刀子的轿子里,其赤脚板始终不离刀刃,表演者不时起立舞动一些动作,全身重量都在两脚刀刃上,奇怪的是,整个过程却没有一滴血流下来,迎神队伍抬着坐在刀轿上的表演者绕着平安村巡游二个多小时,平时冷清的街市顿时沸腾了起来。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表演者即将上路用的随身器具:一把三四十厘米长的剑以及一把祈福用的桃树枝、占卜用的圣靠等。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用剑割开舌苔,直至出血为止。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将割开的血吐在酒碗里。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将血醮在画符上。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参加游行的除了刀轿,游行队伍还有乐队、舞狮、舞龙、古事妹、戏剧人物等演员、群众一千多人,队伍延绵数公里,热闹非凡。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本次巡游活动除了惊险刺激的“坐刀轿”,还有另一个比较吸晴的表演“扮古事”。“扮古事”多以历史故事人物为摹本,如“穆桂英挂帅”、“三英战吕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古事架,一般以三寸见方的木材做成三尺有余的立方形木架,站在古事架上古装打扮的童女称为“古事妹”(一般由5-6岁儿童扮演),按扮演角色,有穿战袍、龙袍,也有穿仕女服或云裳舞衣的。一台“古事”,扮演者为2人,并由4至6人抬着巡游表演,巡游时只见古事架上方的“穆桂英”、“孙悟空”腾云驾雾或悬空而坐,非常生动,神奇传神。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锣鼓喧天,古笛齐鸣的巡游队伍。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盛大的巡游活动吸引了沿途不少群众的眼球,他们三五成群的站在一起观看,并且在屋前摆上八仙桌,插上香烛以及各种供品祭祀,向神明过往的方向进行虔诚地叩拜。活动当天,各家各户还大宴亲朋好友,即使在外工作的亲人也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活动成为村民联络感情、定期聚会的好时机。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筹划本次活动的总理事们。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坐刀轿”这项民俗表演,难度不在于刀锋是否锋利,而在于参加表演的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今天它已演变成了一项考验勇气的活动,教育客家后裔不怕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于挑战自己。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于2010年被批准列入“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奇特的客家传统民俗——坐刀轿

罗利光,网名阿山,毕业于汕头大学美术系,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2007年度十佳摄影师,《车坛影协》摄影网管理员,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梅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学美术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客家题材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