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鹹鴨蛋而沒有鹹雞蛋?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為什麼只有鹹鴨蛋而沒有鹹雞蛋?

其實只能說是鹹雞蛋比較少見,在【鹹蛋】這個領域確實鴨蛋處於一種制霸地位,不過我還是吃過鹹雞蛋、甚至是鹹鵝蛋的。而鴨蛋幾乎佔領了鹹蛋的主要市場,這個原因我覺得還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分開來說說。

首先雞蛋的吃法很多,而鴨蛋的吃法相對單一一些。雞蛋相對的沒有多少腥味,烹熟之後質地比較軟嫩,所以不管是炒、煮、蒸、煎都是美食;而鴨蛋帶有一點比較突出的腥味,而且相對烹熟之後質地比較硬一點,所以製成鹹蛋可以規避掉腥味、質地偏硬的缺點,算是鴨蛋比較好的歸宿。

其次就是鴨蛋的脂肪含量會比雞蛋稍微高一點,我覺得這個可能跟它們吃的東西有關吧,畢竟雞不會游泳,而鴨子可以吃些小魚小蝦之類的水產品,如果說雞的食譜比較素,那鴨子的食譜可能相對腥一些。而吃鹹蛋就是要脂肪多,醃漬好之後才會更容易出油,鹹蛋更香醇濃郁,沒有油的鹹蛋根本就沒有靈魂。

最後就是一些其他因素了,比如雞在哪裡幾乎都能養,而且吃法又多,喜歡吃雞蛋的人也比鴨蛋的要多一些,所以雞蛋不容易出現“堆積”。但是鴨子就不一樣了,我國幾乎盛產鴨蛋的地方都是挨著江河湖海的,所以鴨蛋的出產就比較集中,而人們對於鴨蛋的吃法又沒有雞蛋多,所以比較容易“堆積”下來,用鹽來醃漬、改造、保存食材幾乎是全人類的本能一樣了,這也是鴨蛋這麼久遠的深入人心的一個原因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了,歡迎大家評論分享你的觀點,覺得還有點道理幫忙點贊、轉發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你知道麼,我自己醃了鹹雞蛋,苦苦等了20天,終於醃製好了。

我用一顆虔誠的心,將它放入鍋中。

倒冷水,開火,煮沸。

看著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鍋中沸水翻騰,雞蛋在水中歡快的起舞,幸福就隨著雞蛋的舞蹈慢慢從心底升騰。

一刻以後,關火。

小心翼翼地將它捧出,敲碎,撥開,香味頓時暈開。

期待中的油也迫不及待的湧出,這一刻我等了好久!

用筷子撥出整個雞蛋,看著白中透黃的樣子,美得不行!

入口,蛋白鹹而不過,蛋黃面而不鹹,可見醃製是恰到好處!

可是!!!

可是!!!

可是尼瑪怎麼一口就乾沒了!!!

弄了這麼久,老子期待的不是一口啊!!

老子想多吃幾口啊!!!

蛋黃能不能多一點啊!!

所以發誓!再也不用雞蛋醃製鹹蛋了!!!幹!!!


雨淚星晴


老司機來說說吧。老司機小時候可是揹著竹竿趕過幾天放養的蛋鴨的。

老司機觀點:只是鴨蛋做鹹蛋主流。

鴨蛋可以做鹹蛋,雞蛋也可以做鹹蛋。鴨蛋可以做皮蛋,雞蛋也可以皮蛋,鵪鶉蛋也有做皮蛋的。

口感上的原因

鴨子作為一種雜食性禽類,且喜歡吃魚蝦、螺螄等水裡的食物。鴨蛋如果直接吃會帶有魚腥味,味道很不好。

其蛋白質也高,直接吃口感不是特別的好,但一般會用韭菜、辣椒這樣味大的菜來炒著吃。

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口感,一般會醃著吃。


中醫理論

這個是我親自經歷的,我外公一次牙痛,讓我去養鴨子的親戚家裡去要一些綠殼子的鴨蛋回來炒著吃,算是個偏方吧。綠殼鴨蛋的效果更好,而且一般是鴨子吃了一些魚內容易產綠殼蛋。

中醫學上確實有:鴨蛋性味甘、涼,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入肺、脾經;有大補虛勞、滋陰養血、潤肺美膚等功效;適應於病後體虛、燥熱咳嗽、咽乾喉痛、高血壓、腹瀉痢疾等病患者食用。用於膈熱、咳嗽、喉痛、齒痛。

就是因為其寒涼性,一般人吃了會有副作用。而雞蛋基本只食用五穀,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飼養傳統的不同

幾千年以來雞一般都是家庭散養,家家都能有幾隻,每天都能有幾個蛋。基本就是產出來就做來吃了,不會一次存好多來醃著。畢竟雞蛋的味道本來就好,越鮮越好,有人還生吃的。

而鴨子一般是專業養殖,一群群的,我就見過一早起來,鴨場地上全是蛋。這樣就容易一次很多蛋來醃了。

可以說,雞和人類可以共處一室,而鴨卻離人類更遠了些。


老三說酒


  這個提問估計大家都笑了,鹹雞蛋不是一直都有嗎?!只是市面上賣的少了一點,下面就給無知的小編科普一下吧。

醃鹹雞蛋大家都喜歡讓它出油,因為出油越多的鹹雞蛋越香越好吃。今天就總結讓鹹雞蛋出油的終極秘訣,按這種方法醃雞蛋絕對是出油最多最好的,而且10天左右就能讓鹹雞蛋出油。

一、用土雞蛋醃鹹雞蛋出油最多

  鹹雞蛋之所以能出油,那是因為蛋黃裡本身就含有脂肪,醃製過程只是把蛋黃裡的油脂逼出來。土雞蛋中的油脂含量明顯高於洋雞蛋,所以只有用土雞蛋來醃才能出更多的油。


​  二、加白酒或黃酒能快速出油

  醃鹹雞蛋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白酒或黃酒,酒的用量並不需要太多,但它們卻是能讓鹹雞蛋快速出油的關鍵,因為白酒和黃酒能加速蛋白質的凝固,從而更快地把蛋黃裡的油擠出來。

  白酒或黃酒還有幫助鹽分滲透的作用,從而讓醃製時間也大大縮短了,大約1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醃製過程了。

  三、暴曬也是鹹雞蛋出油的關鍵

  等鹹雞蛋醃製結束後,需要把醃好的鹹雞蛋放在太陽下暴曬半天,這也是讓鹹雞蛋出更多油的關鍵步驟。

  具體暴曬能起到什麼作用不太清楚,但經過暴曬的鹹雞蛋確實能出更多的油,可能是曬去了雞蛋中的一些水分,同時利用溫度讓蛋黃中的更多油脂跑出來吧。這和我們在太陽下曬的時候,皮膚會出很多油應該是一樣的道理。


​油汪汪的美味鹹雞蛋

  如果以上三個關鍵要領你全部做到了,保證你能輕鬆醃出油汪汪的美味鹹雞蛋。

補充說明:曬過以後的鹹雞蛋放在冰箱裡冷藏保存就可以了。


細語殘憶


有一句話叫做少見多怪,我發現這個題主的問題就是典型的案例,他的問題居然是,為什麼只有鹹鴨蛋而沒有鹹雞蛋?

鹹鴨蛋和鹹雞蛋在江湖上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的,在鹹蛋江湖,有三個蛋,鵝蛋,鴨蛋,雞蛋,都可以醃的,而且從數量上,鹹鵝蛋少於鹹鴨蛋少於鹹雞蛋。

鹹雞蛋是我們最常見的鹹蛋,也是最多的鹹蛋,最主要原因,鹹雞蛋最好醃製,而沒有腥味,鵝蛋和鴨蛋如果醃不好,是會很難吃的,而雞蛋,相對這個問題會少一點。

雞蛋的醃法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用罈子,用鹹鹽水來醃製,而且最好的是那種大粒鹽,再加上點高度白酒,會流油,鹹雞蛋最高境界就是流油。

第二種醃製鹹雞蛋的方法是幹醃,就是雞蛋沾水然後滾上精鹽面,然後放到塑料袋裡保存,大約20多天,就基本鹹了。


韓東言


鹹雞蛋是有的,只不過在我們眼裡,通常都是鹹鴨蛋比較常見,所以認為沒有鹹雞蛋。其實,有好些地方也有泡雞蛋的習慣。比如北方地區。

問題來了,為何總是泡鴨蛋的多,泡雞蛋的少呢?這其實是雞蛋和鴨蛋的吃法上有所區別。



親自醃製過鴨蛋和雞蛋的人都知道,拿出一個鹹鴨蛋和一個鹹雞蛋撥開來做對比,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鹹鴨蛋的蛋黃很容易流油,而且吃起來非常的香,蛋白吃起來也很好吃,口感更好了。但是醃製的鹹雞蛋撥開以後,你會發現同樣的醃製時間,雞蛋黃還沒什麼鹽,但是蛋白卻非常鹹了,而且雞蛋黃醃製不好,不容易流油。沒有流油的蛋味道根本不好。



還有一個原因,雞蛋的菜系非常豐富,雞蛋沒有鴨蛋的腥味。鴨蛋不管炒吃,煮吃,炸吃還是炒菜都不如雞蛋香,當發現醃製的鴨蛋美味時,就把鴨蛋醃吃了。另外,由於歷史的原因,主要是貧窮。人們捨不得把好吃的雞蛋做成鹹雞蛋,覺得那樣太可惜了,要知道改革前每戶每月才一斤雞蛋。農村更是全靠雞蛋換點錢。對如此珍貴之物,要吃,一定要將其美味發揮到極至。醃了吃企不糟踏了。


良良引力波


答 鹹鴨蛋和鹹雞蛋的口感我個人感覺差別不是很大,只是感覺鹹鴨蛋結實含水量低,稍微好吃點,但個頭比較大,吃起來過癮。其實市場上除了鹹鴨蛋,還是有鹹雞蛋的只是比較少見。實際生活中做鹹雞蛋還是比較普遍的,全國各地均有做,其中江蘇高郵醃鹹雞蛋最為著名,個頭大且具有鮮、細、嫩、松、沙、油六大特點。至於市場上鹹雞蛋少的原因如下。

1 購買者少,同樣一個蛋價格一樣,鴨蛋大,雞蛋小,味道差不多,一般人會選擇鴨蛋。

2 雞蛋的味道沒有鴨蛋腥味重。一般平常做菜用蛋多用雞蛋,大量的鴨蛋很少直接用來做菜,因此就剩下來了,總不能丟吧,於是就用來做鹹鴨蛋了。所以大家在市場裡經常看到鹹鴨蛋。

3 鴨蛋做出鹹鴨蛋後,腥味會降低。這也是它在市場中佔比例大的原因。如果鹹鴨蛋腥味很大的話,做出來沒銷路,誰也不會去做。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岐伯金聲


有多種原因,總結如下:


1.從美食角度講,因為鴨蛋炒吃不如雞蛋香,有人覺得有點腥味,所以就把鴨蛋醃了吃,醃雞蛋也是有的。


2.從經濟學角度講,以前物質匱乏,人們都比較貧窮,炒盤雞蛋就已經是招待客人的好食材了。人們捨不得把好吃的雞蛋做成鹹雞蛋,覺得那樣太可惜了。


3.從生物學角度講,但雞主吃素食,鴨主吃葷食,鴨蛋油多,醃了更好吃,所以比鹹雞蛋名聲大。


4.從中醫學角度講,鴨、鴨蛋屬寒,鹽醃製後會對寒性改善。雞、雞蛋屬火,本就為發,再醃製就會因過於不平和而影響人的健康。


5.從地域和傳統習慣來講,農業時代,醃製食物的出現一般是食材產出有季節性或者有地域性。雞可以各地養殖,南北均有。但是鴨子養殖一般在南方水域分佈密集的地區, 北方集中規模養殖的很少。


因此,鴨蛋在特定地區的特定季節會比較多,會突然有了很多吃不掉,於是就有了鹹鴨蛋和松花蛋等醃製鴨蛋的形式。


在東北人過年的時候,一般人家裡多少都會買上幾盒松花蛋,這些產品幾乎都出自南方,東北少有出品。還有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吃粽子的時候,還要吃點海鴨蛋,顯然鴨蛋帶上一個“海"字,也跟內陸搭不上什麼邊了。


二言三拍


看看我家的鹹雞蛋和鹹鵝蛋,就是沒有鹹鴨蛋!



用呼吸稀釋霧霾


看到這個題目,我有一個衝動,必須進來糾正一下題主的說法,誰說沒有鹹雞蛋的?我從小就是吃鹹雞蛋長大的。小時候,鹹雞蛋、鹹鴨蛋、鹹鵝蛋可沒少吃。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媽媽是個能幹的農村婦女,那時窮家裡可吃的東西種類並不多。為了給一家人豐富菜品,媽媽弄了個小菜園自己種菜,還在家裡養雞、鴨、鵝。每次都養十幾只。因此,家裡常年不斷雞蛋、鴨蛋、鵝蛋。

老是炒著吃、煮著吃吃膩了,媽媽就用一個大陶瓷罐子醃雞蛋、鴨蛋,有時也醃鵝蛋。很簡單,把蛋放進罐子裡,放進水喝鹽,用泥巴密封上,等一兩個月就可以吃了。當然,這時切開後蛋黃內還沒多少油。要想油多,需要醃三四個月,此時的鹹雞蛋切開後不僅蛋黃的顏色正宗,而且會有很多油從蛋黃中沁出,咬上一口味道香又鹹。

那時上中學需要自己帶飯,我們喜歡幾個人把帶來的飯菜放在一起,像吃野餐一樣搭夥吃。因為我的午飯經常有鹹雞蛋、鹹鴨蛋,有時還有炒雞肉、鵝肉等,同學們最喜歡跟我一起搭夥吃飯。記得,有時快到中午時,上著課就能收到小紙條,“今天有雞蛋吃嗎?”

一晃都二十年了,很是懷念那段單純、自由、奔放的日子。

題目中還問到了口感的問題,現在說說鹹雞蛋、鹹鴨蛋的口感。

以我吃了三十年的經驗來區分,只要吃一口就能分別出是雞蛋還是鴨蛋。簡單來說,雖然都是經過醃製的鹹蛋,但是相對來說鹹鴨蛋更脆一些,腥味相對要大。鹹雞蛋則比鹹鴨蛋更糯,腥味也相對少。

當然,三者當中口味最不好的是鵝蛋。雖然鵝蛋最大,煮熟後看起來也最晶瑩清透,但是味道真不咋地。不過,風乾的老鵝還是蠻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