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女性入内重兵把守30万卷善本 居然还有连故宫都没有的宝贝!


谈到天一阁,当然会谈及到它的藏书。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是当时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

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1585年,范钦去世。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新中国解放宁波后,周总理派军队保护天一阁,后经众多文人墨客、私人藏家捐赠,天一阁藏书恢复到30万卷。1949年6月9日,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天一阁,并使之成为事业单位,范氏后人范盈泩、范鹿其成为公职人员。

天一阁内除了众多的古籍善本外,还有不少值得称赞的国宝级物品,万工轿、大戏台、兰亭序神龙碑刻等等数不胜数。藏于天一阁中的“万工轿”是《国家宝藏》中最年轻的国宝,建造于70年代,它的制作工艺已经传承了千年。


在宁波的“十里红妆”文化中,“万工轿”的地位极高。而就是这样一件颇具女性气质的花轿背后,却有着一段阳刚气十足的爱国故事。在演绎宁波“万工轿”的前世传奇时,任重化身爱国商人朱全来,为了将花轿完美地打造出来,不仅不计盈亏,更是在上海大佬的威胁下“舍命”护国货,因此“万工轿”才得以保全。

《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中锋运笔,点画有粗有细,粗的健壮而不臃肿,细有清秀而不纤弱。

字的结体变化多姿,重复的字却各有姿态,其中“之”字就有20多个,但有的平稳,有的险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敛,有的工整,有的流利。据说这幅兰亭序的神龙本真品在故宫保藏,这里的兰亭序神龙碑是独一无二的真品。

天一阁建筑群主要是由“二阁三祠”组成,即天一阁、尊经阁、秦氏支祠、闻氏支祠、陈氏宗祠。秦氏支祠建于1925年,是经商于沪上的宁波商人秦际翰兄弟为祭祀他们的父亲秦君安一支的秦氏祖先而建。

建筑群的核心是秦氏支祠一个美轮美奂的戏台,建于1923年至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万银元。其藻井的设计最为巧妙,由十六条如意斗拱组成几何曲线盘旋上升,直至穹窿顶会集,中间覆以铜镜,浑然一体而不用一枚铁钉。

藻井不仅为戏台增添了华丽的色彩,而且还有扩大音效的功能,歌声婉转,弦乐飘飘,余音绕梁,袅袅不绝。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它的黄色部分全部都由金箔贴饰而成,耗费大量的黄金,可见其奢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