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中國的現實國情決定了北京無法照搬日本的“大東京”模式。無論未來北京城樣貌幾何,改變正在上演。

北京人口“終於”負增長了。

2017年數據在北京市政府的一份報告中被披露:2017年常住人口約2071萬,比2016年減少兩萬人。

如果看減少的“絕對值”,似乎象徵意義更大。北京依然忙碌而擁擠。

但如果這是一個大趨勢的開端呢?

【1】

過去的北京,人們習慣稱之為“老北京”。老北京就是四九城。四道皇城門,九道內城門,圍出一座自元代起,750年曆史古城的韻味。

風雲變幻。現代意義上的北京是一座巨無霸。帝都,創業者天堂,“996”之城,互聯網樞紐,中國的創新引擎。三年一個小變化,五年一個大變化。

那,十年算啥?

十年前,北京還有宣武區和崇文區吶。

北京的發展,真的是神速。

當然,北京還有一個特點:人多。

人多到什麼程度?說說筆者的經歷:

叫滴滴專車等半小時,是常規操作;從朝陽到海淀辦事,來回打車小兩百,加上飯局開銷,花五六百一點不罕見;高峰期擠不上地鐵,那叫生活——非高峰期被趕火車的朋友的碩大金屬拉桿箱擋在地鐵門外,才叫心碎。

這座城人多到,外賣小哥有時不得不“飆車”來確保不誤點(當然這樣做是不對的)。午飯時間的各個寫字樓附近的飯館,很難找到不排隊的地方——甭管你是在哪個高大上的soho裡。

有道是:

建外望京光華路,

銀河國貿三里屯,

上地萬達SKP,

走哪兒堵哪兒不由你。

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這座歷史與現代交疊的夢幻之城裡,一路有多少現代商業文明帶來的極致華麗,就有多少人口和資源矛盾帶來的不堪重負。

【2】

人口過多以及資源瓶頸,對於在這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尤甚。

北京確實是屬於年輕人的城市。基於報告數據,2017年在京大專以上人口高達全市6歲以上人口超三分之一,達到37.3%。

如果比較通俗地理解的話,就是每三個人裡就有一個大學生。簡直是豐富得“令人髮指”的人才池,令無數城市豔羨不已。

然而這是一種得天獨厚,也是一柄雙刃劍。因為不管是人才池還是商品池,經濟規律都在發揮著作用:供不應求,則價高者得;供大於求,則被迫打折。

劇烈競爭疊加尚未鋪墊完備的保障年輕人的生活狀況就堪憂了。

北京的高房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高強度工作下,不少年輕人依然經濟拮据,難以建立積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年輕人選擇“逃離”北京另尋他處,更多的人則依然頑強堅持,爭取一個“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未來。

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上海彩虹合唱團兩年前那首爆紅的《感覺身體被掏空》裡唱到:“早起征戰北五環,我家住在回龍觀”,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家住滄州,廊坊,天津,每天通勤去北京上班的人也數量龐大。

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首都那些華麗無朋,那些氣宇軒昂,那些新奇與風尚,背後是年輕人們依託血肉之軀的拼搏和擔當。

人口疏導進行時:北京人口遇“首負”

如果他們能過的好一點,並且不至於離開機會眾多的京城太遠,就好了。

城市規劃決策者對這些當然會有考慮,也會給出回應——有計劃,因地制宜地疏導人群。

【3】

北京城有個術語:城六區,指北京市區的六個區:東城西城,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從地圖來看,這些區域只佔“大北京地區”的一小部分,但是卻集中了1200萬人口。

而北京的人口規劃是,城六區常住人口到2020年較之2014年下降15%的目標。這意味著——

在2017人口的基礎上,2018-2020這段時間內,北京人口還要再減少100多萬才行。

這絕非易事。但是疏導既然已經是進行時,開弓必然沒有回頭箭。人口布局的優化是重中之重。一個令人產生樂觀預期的消息是北京郊區人口的確在緩慢提升,這是疏導的第一步。雖然只提高了3.4%,依然是非常正面的信號。

而從宏觀尺度來看,北京郊區常住人口約962萬,已經逼近了全市常住總人口的一半(44%)。

再加上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區諸多安排的逐一落地,未來8-10年,北京輻射的範圍會更可觀,一小時/三小時生活圈的範圍更是會令人難以想象。

【4】

人口是發展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阿喀琉斯之踵,卻也是雅典娜的光明之盾。人口的分佈和結構如果合理,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是巨大的勢能儲備。

北京人口進入21世紀以來首次負增長的背後,是改造城市格局的一系列努力正在逐步產生影響。

沒有任何策略是完美的,但歷史的車轍不會在崎嶇不平的路上斷開。既然人地矛盾,或者大而化之——人與資源的矛盾,已經是“房間裡的大象”,完全凸顯出來了。那不妨正視它,然後有步驟,紮實地解決問題。就像霧霾一樣:北京依然不時被霧霾侵襲,但總體的空氣質量相比於5年前,確實改善明顯。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老北京是記憶,而新北京就在人們手中。

它會被澆灌,它會被改變——願它變得更有秩序,更加合理,更加美好,成為風雲際會時代的標誌。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