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宇宙的形成产生了思维,还是思维的产生构成了宇宙?

遇见H未来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哲学教育通常都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思维也要有物质基础,所以宇宙产生了思维。根据现代生物学、医学的相关知识,虽然还不能准确地描述思维或者意识产生的原因,但是脑神经的运作与思维有关,这已经是很确定的事实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宇宙产生了思维,没毛病。

其实这个命题已经存在了很久,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看待,只是解释方法之一。但是生活在17世纪的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却提出了一句响彻天地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这个人的背景就不用多说了,只要读过有他出现的教科书,应该都不会否认他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我思故我在”的通俗解释是:只有我思考的时候,我才能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我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乍一看,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

不过,笛卡尔被尊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所以简单把他的言论视为“唯心主义”流派是不对的。事实上,“我思故我在”代表的是一种怀疑精神,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证实自己意识以外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老祖先说过“宇宙”,现代天文学家也说“宇宙”,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宇宙”,但是,这些“宇宙”所代表的含义都完全等同吗?如果我说的“宇宙”不等于你所说的“宇宙”,那么我们又如何能确定,是哪个“宇宙”产生了“思维”呢?

笛卡尔的本意并不是要去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样一个论点,只是告诉我们,要对一切保持怀疑。说白了,就是“没有定论”。假如现在我们突然和某个外星系的智慧生命形成联系,他们告诉在他们的视角下观察“宇宙”的模样,那么我们只能听完他们的转述,靠脑补才能去想象,那么这个“宇宙”,可不就是依靠我们的“思维”才形成的吗?


分子美食家


当然是宇宙的演化产生了人类,人类的演化产生了思维。不可以倒过来说。宇宙是一个客观存在,就算没有人类的观测,宇宙之中的外星人也在观测宇宙,宇宙依然是存在的。

宋朝有一个大儒,叫做陆九渊,他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这句话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是彻底错误的,是反科学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宇宙是从我们的内心里长出来的东西,而应该接受宇宙的客观实在性。

对于思维与宇宙的关系,笛卡尔也有一句话,叫:“”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这个人能思考。确实,思维是人类的本质,人类具有智能。到目前,一个人工智能也可以具有智能。所以智能不是人类特有的,而只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智能现象是宇宙演化的产生,而我们不能倒过来说宇宙是智能的产物。

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组合体,宇宙的存在不依赖于人。时空是绝对的,这个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当然了,时间与空间都依赖于人,都是相对的。当我们说宇宙的时候,我们其实指代的是时空。


潇轩


宇宙的形成产生了思维?还是思维的产生构成了宇宙?思维是意识体的作用方式。我们的宇宙本体本源是一个宇宙意识能量体,或者说是我们物质宇宙的原始创始能量。宇宙整体是个巨大的能量体,宇宙的本质就是意识能量。所谓的物质只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态。

当我们明白了宇宙的本体就是有意识的能量体这个道理之后,那么,我们就知道,思维或者起心动念本身就是宇宙意识能量体的一种固有的运动方式。就像超弦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的超弦理论一样,如果超弦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超弦很有可能就是宇宙的原始创始能量,即宇宙意识能量的母体。超弦无时不刻都在以不同的频率振动,振动的过程中同时同步产生了不同的量子元素,在量子基础上又产生了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更大的物质构成,乃至整个宏观世界的一切东西。宇宙的本体就像佛家所说的法身一样,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没有真假美丑是非等概念。但是因为它是意识性的东西,所以它会时刻产生诸多意念的波动,也就是思维,这些意念和思维,都是念生念灭,非常迅速,变化不断。因此,由此构成的一切现象界,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世界的东西都是变化无常的东西。如果把宇宙的本体比作一个真实存在的永远存在的东西一样,那么,我们的现象界包括我们所谓的物质世界不过是随着这个永恒不变的宇宙本体的意念而不断变化永不停留的幻象。因此,佛家的不要执着于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是正确的。这个道理和我国儒家的易经的“变易”(即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原理是一脉相承或异曲同工的。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本体都是宇宙本体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本体就是我们每个人永恒不变的法身或者最原始的神识(灵体)。当然我们的肉体是属于现象界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肉体是灵体的衣服,破了坏了就会被扔掉,换新的。这就是不断的周而复始和生死轮回。不仅我们人类自身在轮回,宇宙内所有现象界的东西都在轮回。


天地人是小阿弥陀佛


这个问题不但是个科学问题,更是个哲学问题,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问题。

那么,到底是意识源于物质,还是物质源于意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意识模拟出来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肯定是先是宇宙的形成,然后才产生了思维。

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肯定是先是意识的形成,然后才产生了宇宙。

两种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

我相信,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个问题终有一天能够得到解决!


次维观世界


你可以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存在,你能感知到这个宇宙吗?那么地球人,外星人也都来想一下,如果没有意识,你们能感知到这个宇宙吗?一一你再睁开眼睛看一下,如果没有这个世界,没有这个物质的世界,能凭空诞生出人类的意识来吗?一一千百年来,围绕着物质或是意识谁是第一性的哲学讨论越加激烈。世界上顶尖的哲学家倘且不能说服对方,如今网上这些只会背书的唯物主义书生,或几个所谓的唯心主义大神们又能如何呢?既然物质和意识都己经存在,谁想轻易说服谁,也只能是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而不能自拔。一一大自然或(天)只所以生出物质和精神这对双胞胎来,你稍加注意,便可在曰常生活中发现,它自有妙用。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造就出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而整天陷入无聊旡用的辩论,甚至嘲笑漫骂的人低俗而不可取。我们作为平常人只应做好平常事。偶尔在网上晒一下观点也是自取其乐,完全不需要当真。你既不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邀你看夕阳


唯心还是唯物,千百年来的哲学争辩,自从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时,科学是唯物的,而走在科学开辟的道路上的我们自然都是唯物的,当然也还有唯心的。

物质决定了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

科学发现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条自然规律是受人的思维影响的,它们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自始至终都存在于那里。

有的人会搬出来“双缝干涉实验”,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量子叠加态的坍缩到哪一种结果不受我们的影响,观测不会改变规律。

宇宙自138.2亿年前于能量的大爆炸中而来,纯能量不断地转化为物质,物质由于引力作用与其它三种基本力作用而形成了星球、恒星、星系、星系群,直到20余万年前,智人出现了。

有人常问宇宙既然是大爆炸而来的,那大爆炸之前是什么?当然,现代科学也有局限性,但好在已经有理论去解释它了,并且,这些问题终归是要被科学解释的,只是时间问题。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本回答由一枚游戏科幻迷原创,感谢点赞关注,我们一起科幻想象、畅游宇宙!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枚游戏科幻迷


这种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问题了,牵扯到哲学,宗教甚至神学层面的东西,同时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碰撞!

科学是讲究唯物主义的,从这点来说,宇宙产生了一切,先有宇宙,才有其他。

一方面,宇宙的概念就代表了所有的所有,思维当然也属于最后的移一部分,在宇宙诞生“之前”没有任何存在,也不可能有思维!

同时,思维是高级生命,尤其是人类独有的东西,最起码,思维是在生命产生以后才出现的!

在宇宙诞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生命的出现,自然也不会有思维存在,但没有思维的宇宙仍旧真实存在着,宇宙的真实存在不会受任何形式的思维影响。

而我们的思维只是对真实存在的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不同物种对宇宙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人和狗的眼里,所见到的宇宙并不是一样的,但人和狗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宇宙!

当然,在哲学上也有“我思故我在”这样的观点,不能说这样的观点就不正确,只是这种观点是非科学的,但有一点,科学并不等于正确,而非科学并不等于不正确!

您的观点呢?


宇宙探索


精神是思维的现象,思维是精神的基础;思维是意识的现象,意识是思维的基础;

思维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是意识的基础。

万物演化之“文化”(一):万物演化过程

文化是精神的集合体,没有精神上的向往,就不会有文化的存在。当精神的向往达到信仰的程度时,就会出现强势文化。在强势文化面前,个体无足轻重,个体成了群体的一部分,个体为了群体延续可以牺牲一切。“士为知己者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等说的都是强势文化必然出现的现象。

文化,文而化之。文即人文,文即纹,纹即条纹,条纹即纹理,理即礼,礼即规矩。文化即以规矩化之。化是改变、变化,是以规矩慢慢影响人的内心,把规矩纹到人的心里即是化。动物也有规矩,但这规矩只是基因内置和后天的行为,没有明文(含文字和语言)规定的成份,只人可以做到明文制定规矩,这就是人文。

文化是群体的人格,精神是个体的人格,精神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精神高度发达的自然现象;思维是精神的基础,没有思维,精神就不存在,精神是思维高度发达的自然现象,思维是动物的内在属性,越高级的动物思维越发达;意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意识无从思起,思维是对意识的深度加工,思维是意识高度发达的自然现象,意识是生物的内在属性;意识只是化学反应自然现象,没有化学反应就没有意识,化学反应是物质存在是必要条件,没有化学反应物质就无法生成,化学反应是分子的内在属性;化学反应要以物理感应为基础,没有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感应就形成不了原子,没有夸克之间的感应,就形成不成中子、质子,化学反应是物理感应在力的作用下的自然现象。

为什么会有物理的感应呢?是否存在更底层的规律?夸克有没有可以只是一个螺旋场呢?有没有可能万物都是螺旋场呢?夸克有没有可能是由几个更小的螺旋场结合而成的呢?引力、斥力、强力、弱力是否是螺旋场的自然现象?螺旋场是否是自旋的自然现象?自旋是否是万物的属性?时间是否是自旋的起点?

宇宙否是分形的?因为分形就是极简,分形更稳定,分形是矢量的。如下图

时间是否是宇宙唯一的变量?时间是四维的,万物只存在于四维中。在四维时间中三维的空间才能存在;在三维空间中二维的方向才能存在,在二维中一维的距离才能存在,在一维中那个点才存在。

万物从无限小的点—>自旋(力)—>场(力)—>量子(感应)—>原子(感应)—>分子(反应)—>生物(意识)—>动物(思维)—>人(精神)—>群体(文化)



青描思维


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种说法代替即:宇宙创造了意识,还是意识创造了宇宙?

这个问题其实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历史上关于世界本体的论调是有很多种。说到本质,不外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学说。这些都是对世界本质的探讨的理论,想要全部弄清楚,彻底弄明白,估计得花很长时间。下面笔者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只要把这两者弄清楚了,题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通俗简单的来讲,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强调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

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又分为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那这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朴素唯物主义其实是唯物主义的初始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在古代中国,五行这说中金木水火土就被视为世界的本原。朴素唯物主义主要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严谨的逻辑体系第实验验证。


机械唯物主义是指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犹如各种零件组成的机器,不会变化。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有:费尔巴哈,培根和赫里科斯特。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他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代表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我们中国自开国以来,一直都是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在目前看来,这是对世界本质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什么是唯心主义

与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也同样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独立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绝对概念),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本原,是第一性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有中国的朱熹,他认为精神上的理是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气”是“理”的派生物。主张“理在气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先于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精神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才是世界的唯一的真实。黑格尔将客观精神称作为“绝对精神”或者“绝对观念”,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在运动变化中的外化,和体现。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体的心灵,如感觉,意识,经验和观念是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主观精神所派生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有王阳明,陆九渊和贝克莱。在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看来,世界依赖于内在的心灵的感知,所谓心外无物就是这个意思,王阳明通过格物致知明白了心的道理,又经过龙场悟道最终明白了世界和心的关系,悟到知行合一的思想。

王阳明说:“不见花时,花与汝同归于寂,见到花时,花的颜色一时便鲜艳起来。”这句话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好了,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大致了解了物质宇宙与人的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物质如果真的是独立于意识存在的客观实体,那么物质又来自于何方,难道物质是无中生有的?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唯心主义的局限在于,如果意识是决定物质的存在,即意识可以改造物质,可是现实科学中从来没有发现过意识可以改变物质的实例。没有实验验证,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说,意识创造了宇宙还是宇宙创造了意识,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从笔者的个人观点来看,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要靠谱一点。也就是说,意识创造了宇宙可能我更大一点。但是在目前看来,唯心和唯物都不是绝对正确的理论。也也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科学与历史爱好者


你这个问题,直接问到了哲学最本质的问题: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了物质。



最早的时候,唯心论是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意识决定一切,人是宇宙的中心。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唯物论逐渐占据了上风:认为物质决定一切,物质决定意识。再后来,又出现了辩证的唯物观,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即“矛盾和统一组成”,成为了近代哲学的代表思想,被广泛接受。其实,哲学的思想和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科学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哲学思潮。唯心论就是在古典神学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唯物论就是在牛顿经典力学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辩证法则是在近代物理学的观念下发展起来的。

如果根据目前的科学认识,显然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有物质才有意识。所以,给于题主的回答就是宇宙决定了思维。



但是,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现,特别是量子现象的发现,似乎表明物质并不一定决定意识,思维并不一定是宇宙产生。思维也可以决定物质。

特别是单电子衍射实验发现,人们的观察参与了电子的运动。在你不观察电子时,电子似乎一下子通过了两个小孔,自己和自己形成干涉。但是,当你试图观测电子到底通过那个小孔时,电子就会选择一个固定的小孔通过,干涉条纹消失。也就是说,我们对电子的观察,直接决定了干涉条纹是否能够形成。这个有点类似薛定谔的猫,在我们未对猫观测的时候,猫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而我们一旦观察,猫的状态就会完全确定。总结起来就是,在我们未对物质观察之前,物质处于量子的叠加态,状态未知,有多种存在可能。而我们一旦观察,把意识参与其中,这种量子叠加态的波函数就会坍塌,变成一个固定状态。也就是说,是我们的意识,导致了物质状态的最终确定。



所以,有科学家指出,我们所见的宇宙之所以是这样,其实就是我们观察的结果。在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地方,宇宙的状态是不定的,是混沌一片的,类似于薛定谔的猫,即“生”又“死”。

更为激进的科学家则甚至指出,我们的宇宙来自于一群“玻尔兹曼大脑”的观测形成。这种玻尔兹曼大脑是宇宙自发产生的,它们存在的时间极端,凭空出现在宇宙各种,但是,它们却也具有思维,可以对宇宙进行观察,于是,我们的宇宙就形成了,这也是玻尔兹曼大脑的恐怖之处。



总体来说,我更相信意识和物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好了,喜欢我的回答,关注一下吧,总有你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