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评价杨振宁是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言过其实了吗?

TseHowy


《自然》杂志是国际上享有名望的科学科技期刊,常常发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上的重大突破,科学家常把自己的研究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论文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还需经过同行的其他专家来评审,最终才能发表,所以,自然杂志很具有权威性。

《自然》于1869年创立于英国,到现在已经快有150年的历史了,也一直都是世界科学家公认的权威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

稍稍的介绍了一下《自然》,那么对于《自然》做出的关于杨振宁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了呢?

并不是,杨振宁确实是当代最著名的大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这并不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前几年与米尔斯一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当时,这套理论并没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1994年,杨振宁凭借杨-米尔斯规范理论获得了美国最高的科学奖项鲍尔奖,颁奖词中说道,该理论的重要性,足可以使杨振宁与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相比较。

所以,杨振宁先生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言过其实。


一枚游戏科幻迷


《Nature》是什么?《Nature》可不是娱乐杂志,也不是新闻联播,《Nature》是全球最顶级的学术期刊,其专业性、严谨性、权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Nature》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科学事件、年度人物等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有消息称《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来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共评选出20位,杨振宁排在其中的第18位,并且是名单中唯一的在世者。把杨振宁放到这样的位置,是非常中肯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杨振宁的名字响彻世界始于1957年初实验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镜像对称看起来简直就是天经地义,两位年轻的中国学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居然敢于大胆的猜测宇称是不守恒的,并翻阅了之前对宇称守恒的实验检验,发现之前的实验都不能严格证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是守恒的。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表了他们对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质疑,并设计出几个检验宇称是否守恒的实验。第二年初,吴健雄等人的实验发现宇称的确不守恒。

对称性破缺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史上了不起的事件,打破了人类思维上形成的习惯性认识。这种习惯性认识的打破在历史上也有过一些,比如伽利略的重球和轻球同时落地;比如哥白尼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比如爱因斯坦的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这些都是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认识。李政道和杨振宁1956年发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论文,1957年因此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历时不到一年。这个速度在整个诺贝尔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让人惊叹,但这并非是杨振宁的最伟大成就。杨振宁-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的工作能够排在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鲍尔奖获奖词)。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发表了他们的规范场论文,当时只是被看做一种数学框架,不被当做是物理。后来才被逐渐认识到那个简洁优美的数学结构是物理学的基本结构之一,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基于杨-米尔斯规范场的数学机构。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工作对人类认识引力有巨大的帮助;麦克斯韦统一了电和磁,给人类揭示了电磁相互作用的机理;杨振宁的工作帮助人类认识了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

当网络上一群人拿着钱学森、邓稼先去骂杨振宁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知道,杨振宁的名字能够千年、万年闪烁在物理学殿堂中。而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名字会随着一代人的变老离去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刁博


Nature评价杨振宁是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当然不是言过其实!

杨振宁不仅早在1957年就凭借发现宇称不守恒,而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他在规范场论方面做出的贡献,被同样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誉为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玻尔等量子力学之后的20世纪第三大物理学发现。此外杨振宁还取得了,关于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的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达12项以上。因此,杨振宁是美国享有盛名的科学院院士。也是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可见杨振宁入选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当然是实至名归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振宁先生从1970年代就积极关注我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他最早提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少年班,培养少年科技英才。最早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号召协助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去美国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从而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迅速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跟上国际最新趋势。而1980年代以来,杨振宁先生开始协助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协助清华大学成立了对标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协助南开大学成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协助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协助了西湖大学的成立,并且从1990年代就开始回国执教。


地震博士


不过誉。作为全球最为顶级的两大科学期刊之一,《Nature》杂志(另一个是《Science》杂志)的权威性是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的。要知道,当年只要发两篇《Nature》、《Science》杂志的文章,就能去评中科院院士。《Nature》对杨振宁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杨振宁在物理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为世人所公认的。

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物理学成就是创立相对论,尤其是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但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不是相对论,而是提出光电效应。就像爱因斯坦一样,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也不是他的最大成就。杨振宁当年因为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诺奖,但他更为重要的物理学贡献是共同创立杨-米尔斯理论。那么,杨-米尔斯理论在物理学中有多重要呢?

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大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它们都有各自的理论进行描述。物理学家认为,这四种基本力应该都可以被同一个理论所描述,这就是物理学家所追求的大统一理论。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之后,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但最终没有结果。

直到杨振宁与还是博士研究生的米尔斯创立杨-米尔斯理论之后,大统一理论才有了突破。从这个理论出发,电磁力和弱核力得到了统一,由此创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强核力又得到了统一,由此发展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这是人类在寻找大统一理论的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接下来,只剩引力还没有被纳入其中。

毫无疑问,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十分伟大,《Nature》杂志在2000年把他评为影响世界千年的TOP20物理学家是很可客观的,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可以说,杨振宁是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不用加之一。


火星一号


杨吹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别人评的是“过去一千年里影响全世界”,而不是“影响世界千年”。提问者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按照后者的标准,基本上公元1018年之后出生的科学家是入选不了的。牛顿、爱因斯坦都没戏。

最后,国内把杨振宁吹的太厉害了。就凭他去美国排名百名左右的大学当什么研究所的“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就说明在美国的学术圈的地位没有国人想象的那么高。



山204131956


很多人谈起Nature和Science,只知道大名,却不知道这两个期刊的权威性和在学术界意味着什么。就像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以及更为陌生点的Yang-Mills场一样。



Nature和Science一年的发文量不超过1000篇,基本上一个月合不到100篇。下图是近五年中国作者在这两个期刊的发文量:

可以看出,整个国内每年也就发表几十篇,全国几千万的科研学者分着几十篇的指标,可想而知这两个期刊的权威性了。基本上不是领域第一的文章,想都别想发在这两个期刊上面。

而杨振宁被Nature评为千年科学家,抛开其它只谈学术,绝对是实至名归。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宙不守恒,直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界四大基本力中弱力的特性,这对于放射性研究甚至宇宙演化都意义重大。另外一个Yang-Mills场论,更是了不起。它虽然初期是为了解决原子核中带正电的质子们为何不排斥而提出的一种类似于电磁场的场论,后来逐渐被发展为可以描述除了引力场之外的一切物理场理论,差点就成了统一四大基本力的宇宙万物理论!



这两项成就,拿出去任意一项都可以让一个科学家名垂青史,虽然和相对论差点,但是绝对和不确定性原理、光电效应、麦克斯韦方程组等我们熟知的物理学理论一样重要。


科学探秘频道


杨振宁发明了什么的


手机用户50485735390


Nature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然》杂志,是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之一


《自然》杂志在新千年开始之际,评选出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20位物理学家,杨振宁位列第18是实至名归的,杨振宁的成就完全可以担此殊荣。

杨振宁在35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获奖的宇称不守恒并不是杨振宁的最高成就,杨振宁一生有十几个研究结果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最负盛名的是杨振宁和米尔斯一起提出来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以这个理论为基础人们统一了自然界除引力之外的其他三种基本作用力。


杨振宁的理论养活了后来的很多物理学家,丁肇中和希格斯都是因为找到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中预测的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家将”几乎垄断了60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还有6个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是因为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获奖的。

杨振宁现在是中美俄三个超级大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的名誉院长,各种奖项不计其数,科学界的重要奖项更是都拿了一遍,杨振宁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杨振宁研究的是基础科学,年前的时候国内正处于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阶段,没有开展理论物理的研究条件,杨振宁回来了反而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Nature评价杨振宁是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言过其实了吗?

国人对杨振宁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以及回国后的个人生活上,但似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要一叶障目、而是要以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杨振宁对世界的贡献!

上图非常形象的表示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以及验证者三位科学家的精彩组合,当然这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甚至让各位耳熟能详提出“泡利不相容”理论的泡利差点丢光面子......!但今天我们却不是来讲这个能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而是在随后更为颠覆世界的科学理论-杨-米尔斯理论!

科学家一直有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将四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这就是科学界终极理论之一,但事实上这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相传爱因斯坦晚年一直致力于统一场理论的研究,尽管他在相对论、光电效应、激光理论以及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多个方面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但在统一场论上碰了一鼻子灰,到爱因斯坦1955年4月18日去世,也未能在上面有所突破!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爱因斯坦在哪个方面都有相当突出的成果,而爱因斯坦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处于顶尖级贡献的地位,也许他认第二,可能就没有人敢认第一了哈.....

尽管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统一四种作用,但至少在杨振宁和米尔斯创立杨-米尔斯理论之后,大统一理论才有了些许突破。基于杨-米尔斯理论电磁力和弱核力得到了统一,并且由此创立了电弱统一理论!

而Nature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中肯的,并且出于Nature的顶尖学术期刊的严谨,在Nature上发表的各类论文都是业界顶尖水平,由此也是Nature在全球学术界权威性的重要原因!因此Nature认为杨振宁是一位影响千年的物理学家似乎并没有毛病......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如果没出现82:28,杨振宁还是可称得上知名科学家,是他自自己把自己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