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這是為什麼?

願做菩薩身邊那朵蓮


諸葛亮是蜀漢政權最有影響力的謀臣,他輔佐劉備一步步開創基業,把持後主劉禪前期的朝政軍權,在後世成了一個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死前,曾對身後事做了一定安排,悅史君給大家詳解一番。

第一,正史載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再次率軍伐魏,他一方面安排兵將屯田,另一方面多次向魏軍挑戰,但老對手司馬懿看穿了一切,對峙了一百多天都沒動靜。

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重,對身邊心腹安排後事,要求把自己埋在漢中的定軍山,墳墓只要能夠放下棺材就可以,不需要在裡面放什麼值錢的寶貝,只有穿上當季的衣服就可以。

應該說,這是正宗的薄葬了,對於諸葛亮這位蜀漢重臣來說,悅史君認為,他是非常有自制力的。

諸葛亮早先也給後主劉禪說過後事安排,交代自己在成都有800棵桑樹,15頃田地,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儲蓄,家裡夠用了,還表示自己死的時候,不會再有其他財產,這樣才能對得起皇帝。

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派人去清點了他的財產,果然跟他之前說的一樣,悅史君認為,這也是諸葛亮避免了權臣悲劇的原因之一。


顯然,正史裡沒有一個字提到“抬棺、繩斷”等,那麼,悅史君再往民間說法看看。

第二,野史談

三國故事膾炙人口,後世以此為題材有很多創作,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三國演義》,悅史君談談這裡的說法。

《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臨終前,已經發現自己命在旦夕,就開始披頭散髮作法來延壽,結果卻被大將魏延踏滅主燈失效。

接著,諸葛亮把自己的本事傳授給姜維;安排馬岱殺魏延;給了楊儀錦囊妙計,讓他在魏延造反時看。

後主劉禪派尚書李福來看情況,諸葛亮寫了交代自己財產的遺表給劉禪,還交代楊儀不能發喪,而是要裝神弄鬼騙司馬懿。

諸葛亮還能看到自己的將星,唸咒來呼應,李福來了說蔣琬、費禕可以繼任,然後就去世了。

諸葛亮死後一切都應驗,他的葬身之地,是費禕告訴後主劉禪是定軍山,內容和正史一致。


就是說,野史把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但也沒有任何“抬棺、繩斷”等內容。

悅史君認為,諸葛亮是一個運籌帷幄、有全局觀的政治家,安排自己的後事要從皇帝、家族的角度考慮,而不是裝神弄鬼、讓人猜忌,所謂“抬棺、繩斷”等內容,只能是民間好事者的傳說罷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我就服了前面有些回答了,你們也是加了V的歷史達人啊,理應給大眾傳遞正確的知識。但你們是真不知道這只是個民間傳說,還是為了引人注目故意這麼說?把野史當成真實,無視考古證據,這是歷史達人該做的嗎?

請大家去看看可靠的史料,哪裡說過諸葛亮死後還故弄玄虛的這個事兒?



正史《三國志》剛好記載,諸葛亮死後葬於定軍山。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這就說明兩個信息:

1·諸葛亮葬於定軍山

2·諸葛亮採用薄葬,沒有專門修建墳丘。



因此,到了今天,諸葛亮的墓究竟在定軍山的哪個位置,是值得探討的。

今天在陝西勉縣的定軍山下,的確有一座諸葛亮墓,有相對比較低矮的墳丘,這裡究竟是真正的諸葛亮墓?還是後人的附會?因為沒有開展考古工作,我們還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墓的位置是很明確的

這在《三國志》裡也是有證據的: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

曹魏名將鍾會討伐蜀國的時候,曾經專門去祭奠諸葛亮,還命令士兵們不準在諸葛亮的墓附近割草放牧砍柴,體現出他對於諸葛亮的尊重。

至於有些答主說的,諸葛亮這樣做是為了設置疑冢,防止被盜墓,還援引曹操七十二疑冢作為旁證,但這也是不足為據的。

實際上,所謂的七十二疑冢是北朝墓群,與曹操毫無關係,這早已為考古所證明,屬於業內常識。而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在遺囑中已經明確囑咐後人採用薄葬,也沒什麼被盜的憂慮。



假如諸葛亮真的採用隱秘埋葬的方式,鍾會還祭奠個毛呢?

最後再說一句,頭條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誰都可以寫,這沒什麼問題。可是加V的各位達人,很多人是信賴你們的,把你們當成專業的,流量是很重要,但咱們能不能用點心呢?


考古軍中馬前卒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當他用七星燈續命失敗後,就算出自己大限將至。而中國盜墓祖師爺就是曹操,所以他就開始為自己後事考慮,要想一個讓別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地,更為了防止自己暴屍荒野。所以才想出讓四個壯漢抬著自己的棺槨一路向南走,等有一天繩子自然斷裂,棺槨落地就是自己的安身之處。剛開始幾天,那幾個壯漢沒覺得什麼不妥,抬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休息完就繼續抬。時間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他們發現,這綁棺槨的繩子是新的。像他們這樣抬下去,繩子還沒斷,他們自己先累死了。所以他們四個就協商,隨便找個地方埋了,就回去領賞。剛開始阿斗劉禪還信以為真,給他們各自發了獎賞。後來細想不對啊?繩子是新的,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會斷呢。就把他們抓起來拷問,最後得知真相,把他們以其君之罪處死。其實,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這樣就沒人知道他最後的安身之處。




名鞋o屋


士兵們從五丈原開始,將棺材抬到定軍山的時候,已經走到精疲力盡,繩子毫無斷裂的跡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馬月繩子才會斷。然而,就在走入定軍山腳下的時候,4位士兵非常累,就停下來休息,棺材一落地,繩子突然裂開,更神奇的,背後的定軍山頭猛的炸裂開了,全部垮塌下來,正好把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4名士兵,無法倖免,也一起埋了。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這四位士兵覺得這個繩子根本就不會斷裂,於是在抬了幾天後便偷偷的直接將諸葛亮下葬了,回去之後,這四人便說是繩子斷了,劉禪覺得蹊蹺便殺了這四人。關於諸葛亮下葬的一事,其實在《三國志》也有所記載:“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等。劉伯溫偶然聽聞:諸葛亮知道自己死後誰會來祭拜他,又有誰會來刨開他的墓穴。劉伯溫對此是毫不相信,便決定去祭拜諸葛亮。劉伯溫還揚言道,若是諸葛亮沒有準確預言了自己的到來,諸葛亮就是不如自己,若是諸葛亮說準了,就跪地磕上千個響頭。其實無論是哪種說法,諸葛亮都達到了密葬的效果,而至於非要繩子斷了才可下葬,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一個障眼法,無論這四人最後做的如何,到頭來劉禪都會選擇殺了這四個人,這樣一來,後人也就沒人知道他到底葬在哪裡了,就連當今的諸葛亮之墓都是後人修建的。


Lee12356


據野史記載,諸葛亮的墳墓被司馬懿找到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死後都設計騙了司馬懿,司馬懿對諸葛亮可謂是即嫉妒又可恨,發誓一定要刨了諸葛亮的墳墓,當諸葛亮的墳墓被他發現時,他興奮的睡不著覺,於是連夜趕往墓地,打開碑門後,他發現有一本書名叫孔明全記,喜出望外的他立馬拿起書便開始翻看,翻著翻著便倒下了,隨後大叫兩聲諸葛匹夫,就再也沒有了氣息,原來一切都在孔明的計謀中,孔明知道司馬懿有一個習慣特別喜歡看書,而且總是翻一頁書便用舌頭舔一下手指,所以諸葛亮早就備好了用劇毒孔雀膽浸泡過的孔明全記等著他!這段故事在民間很多老百姓都知道!


竹三香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死之前認定一塊千古難得的風水寶地,聽我細細說來,諸葛亮為劉備爭天下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病死五丈原。


五丈原山脈,壯觀的自然平臺一望千里,諸葛亮死前那天去看了一眼,也是最後一眼!我想他在看什麼?看他的墓地之處!

諸葛亮死之前交待過不能哭喪,不要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病終,有續撤退,並令四名壯漢和一名監工抬著棺材一路向南定軍山走去,麻繩斷處,就是安葬之地,四名壯漢一路走啊走啊!停停歇歇,有點煩躁一名壯漢雖口說到這麻繩碗口粗等麻繩斷了我們也累死了,監工同樣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最終五個人合夥商量不如就在定軍山下埋葬吧,五個一致認為定軍山這麼大不可能走的過去,就這樣諸葛亮就埋葬在此。


五個人就這樣回到蜀國面見劉憚,劉禪問義父埋葬何處,監工答定軍山腳處,麻繩斷否,監工和抬棺的四名壯漢一起答到,因棺材木質太重,麻繩不堪重負,已磨斷!丞相交待過,麻繩斷處,是下葬之地!劉憚因義父諸葛亮去世內心很亂怒火攻心,這個時候聽到騙人的話,一氣之下將五人全部斬殺!從此諸葛亮墓地無人知道了,

後聞:劉伯溫找到諸葛亮墓地,想打開看看同行中的神才諸葛亮死後是什麼樣子!剛打開墓地上層土,上面有一塊青石板,寫到,伯溫可否是你來看我!劉伯溫嚇出一身冷汗!


據歷料記載:《水經注》中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現存墓冢系後代起封。

諸葛亮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里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臺書案”。從少祖山下六崗向東勢若游龍,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後形成新月者半里許,傳為墓之正脈。新月之下,眠弓之內,豁然開張平地三百餘畝,左右前後九支環抱,其天造地設實為人工所不能者。


宇宙DE黑洞


曹操打造“七十二疑冢”,諸葛亮最後的這一個計策也是掩人耳目,讓人不知道自己葬在什麼地方。



這一計很簡單,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進一步分析,細思極恐。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明知自己時日不多時,交代國家大事,賣力處理身後之事。臨終時,他特意寫信叮囑劉禪,把我埋葬定軍山,陵墓不講究,穴無須多大,能容下一口棺材就行,節儉下葬。

這是一個衣冠冢,當煙霧彈,真身怎麼處理,諸葛亮也另有交代。讓劉禪選四個壯實的士兵,用繩抬棺,一直朝南走,繩斷之地,就是埋葬之地。沒有花哨的禮儀,沒有熱鬧的儀式……



走了很久,差不多三天三夜吧,可這繩子依然完好如初,試想一下,現在抬棺材那種繩子,怎麼會輕易斷絕?

於是四人一商量,琢磨隨便找一地,下葬算了,然後興沖沖回去覆命。劉禪得知後,感覺不對勁,繩子那麼容易斷?不可能吧。嚴刑審問,這才知道實情,一怒之下,隨即斬殺了四人,回過神來,原來忘記了問地址。

繩子難斷,人定會偷懶,士兵豪爽,口定會不實,知道真相的劉禪也定會不饒恕四人,說白了,諸葛亮算準了劉禪,借他的手殺四個抬棺人。這樣,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了。



諸葛亮真神機妙算?不,他知人性,懂人心罷了。


非常茴香豆


縱觀史上一生充滿傳奇的人物,他們的死亡都伴隨著許多疑點或者謎題。比如難解的遺言、神秘的墓葬方式、蹊蹺的死亡方式,奇葩的陪葬品等等……這一部分原因出於後人對歷史名人的想象,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名流對生死的態度獨樹一幟,非平常人能夠相比。

在三國之中,有三位知名的密葬擁護者,都下令不要在自己的墓葬之中放入大量珠寶陪葬。這都是因為當時盜墓之風實在猖獗,眾人皆是衝著墓葬之中的錢財而去。曹操出殯當日,用72口棺材掩人耳目,司馬懿密葬連妻妾都不允許合葬,命令後人種樹鋪草,就是不可以立碑。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就是諸葛亮的遺囑了,正如題目之中所說,他命令四個人抬著棺材一直走,其實這就是他密葬的高明之處。

諸葛亮死時家中除了幾畝薄田並沒有多少財富,他連生的時候都對這些沒有多大興趣,何況是死後。他在死前留下遺願,希望幼主能為他安排四個士兵,扛著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一直等到繩子斷了再下葬。而對外所立、供人祭祀的墳墓,不過是他叫劉禪安置的一處衣冠冢而已。

諸葛亮叮囑劉禪,衣冠冢就立在定軍山,依山而建、不用耗費人力。只要挖出一個可以放下棺材的坑,埋進一些他平日裡穿的衣服就可以了。蜀國對諸葛亮有多看中,他若是這般草草下葬劉禪多少有些猶豫。而諸葛亮態度堅定,他便也順著諸葛亮的意思叫了四個人過來。

這四個人抬著一個裝著死人的棺材,朝著一個毫無目標的方向,還要一直抬到繩子斷為止。其實對於這四個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且不說這古代路不好走,口糧又不可能帶上多少。就是每天大半夜露宿在野地裡,對著一口棺材,正常人也受不了。

所以這四個人很可能在半路就合計好將諸葛亮給埋了。因為回去之後劉禪肯定要追問他們幾個葬在哪裡,他們心中有愧答不上來,所以乾脆就直接逃跑不再回去,找個地方隱姓埋名,守著秘密過完下半生,那麼諸葛亮的墓地就像他們的行蹤一樣永遠成為一個謎。

退一萬步說,如果他們回去了,對於這件性命攸關的事情他們也只會撒謊應付,劉禪會因為他們事情沒有辦好而責罰他們,將四人滅口,如此,知曉諸葛亮墓地的人就全部消失了。


木劍溫不勝


其實這是諸葛亮用的一個計謀,所為何意?(秉燭讀春秋)先給你講講這個故事。然後你就會明白諸葛亮的計謀了。

話說孔明命斷五丈原之前,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了,連夜寫信給劉禪交待了國家大事,其中包括自己的後世如何處理。


他信中寫道:我死後,置辦一口棺材,不可厚葬,然後挑選4個精壯的漢子,用新麻繩捆好棺材。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中途不可換人,日夜兼程不得耽擱,當新繩子磨斷時,在那個地方就地掩埋,(繩斷便葬)。

劉禪接到了孔明的信,對丞相最後一計言聽計從,接著就挑選了4個漢子,對這4人交待清楚,4人欣然接受。

這4個漢子,頭一天抬得比較輕鬆,到第二天上午,看了看新繩依然毫無斷掉的意思。4個漢子沒辦法,繼續抬著往南走。

到了下午,4個人看了看繩子,依然沒有變化,年長的一個人說:繩子斷掉,“這到猴年馬月了”,這樣一直往南抬還不累死咱4個人?


於是4個人一合計,決定就地掩埋。管它繩子斷不斷呢?

4人說幹就幹,一陣忙乎,墓坑很快挖好了。孔明的屍體就地掩埋。弄好這一切,4個人打道回府交差去了。

話說4個人見到了劉禪,敘述了早已編好的謊言。說遵照指示:繩斷便葬了孔明。劉禪很高興,重賞了4位漢子。

當4個人領了賞錢剛要走,劉禪突然覺得不對頭,嶄新的繩子,怎麼兩天就斷掉了呢?劉禪懷疑其中有貓膩,把4個人嚴刑拷打,4個人撐不住了。對劉禪道出了實情。

劉禪聽了勃然大怒,恨恨的說:丞相最後的一次囑託被你們4個人弄砸了。沒啥說的,刀斧手聽令,給我把這4個人砍了!

就這樣,4個人稀裡糊塗的把命喪了。


等過了一會,劉禪冷靜了下來,一拍大腿,懊惱的說,我還沒有問清楚,丞相到底埋在那裡呢!

這4個死人永遠不會說話了,丞相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也永遠沒人知道了。孔明為了防止敵人對自己的墳墓不利,故意用了此計。
原來孔明活著時候,就算計到了,一切盡在孔明掌控中。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病死五丈原,落得個出師末捷身先死的悲慘下場。


其悲慘結果不是諸葛亮個人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內患外憂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魏國的"老謀子"司馬懿也是諸葛亮北伐沒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正是司馬懿的堅守不出,使諸葛亮無計可施,最終活活被拖死。

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臨死時,佈置了自己的後事。一方面安排接班人姜維等人,設計除掉不聽話的魏延,並用"詐死術"嚇退司馬懿的追擊,讓蜀軍全身而退。另一方面,諸葛亮給自己的"身後事"進行了特別的安排:讓四名壯漢抬著自己的棺木向西而行,繩斷便下葬。



諸葛亮之所以要用這樣奇葩的計謀,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諸葛亮一生謹慎低調。他不想因自己死後,而讓原本就己衰落的蜀國為其大操大辦,進一步增加鋪張浪費,給蜀國增大負擔。


二是諸葛亮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葬在哪裡,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更不想因自己的名氣大而引仇人來洩憤,引後人來盜墓等。

同時,諸葛亮也知道壯漢要想抬斷棺木的新繩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事,壯漢多半會在途中因筋疲力盡而砍斷棺繩,就地下葬。隨後或"遣逃"或回去"邀功",但結果要公麼流亡不知所終,要麼因"欺騙罪"被砍頭。


事實正是如此,四名壯漢只抬了一天棺木便累趴了,於是就地下葬並回去覆命,結果蜀後主一聽不對,新棺繩怎麼一天就抬斷了呢,二話不說就以"欺君罪"砍了他們的頭,而諸葛亮的下葬之地也因此成了一個待解的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