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大家怎么看?

山东信仰的力量


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实际能落实到签约后服务中的,又有多少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可否认有它的好处,尤其是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玩出了新花样。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社区的家庭医生,或许还真有点用。签约服务收费,医生—群众履约意识较高。

地处偏远的地带,人口素质低,签约了谁能保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填写复杂繁琐的表格就算是服务了。签约服务一人十几块钱,劳动价值不等。

对于人口基数强大的我国,每年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否能匹配到全国的每一个居民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签约了,也无法保障提供优质的服务。

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很多的好政策,却苦于无法落到实处。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基层无人可用(人少、素质普遍低、执行力滞后、收入也少)。给基层大量引流人才,标准化建设基层,这才是需要重点做好的。

说简单也复杂,能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


临药健康


1、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家庭医生?

现阶段中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

注意,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2、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能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还能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通过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3、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有哪些?

目前,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签约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4、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涵盖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5、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是谁?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6、我们如何统计签约服务数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为及时掌握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自2017年5月起,要求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和报送。

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医改规定的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尽快作出工作部署,敦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开展、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也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被签约”现象。

此外,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真正了解签约服务,引导合理预期。

7、签约服务的进展情况如何?

一年多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各地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8、签约服务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签约服务工作是2016年5月启动的,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困难和问题必然存在。

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

,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

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

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健康中国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接到的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让我去登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思是,以后由他对口负责我们家的健康事务,孩子打疫苗,老人慢病预防之类等等。

好事儿啊 !这得去! 对方当然不是骗子,因为清晰说出我家住址,让我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自然也没啥可诈骗的空间,但最后——我没去。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5亿人里,是不是有接通电话却没登记的我一个。

为啥不去,因为我搬家了,而这个信息基层医疗单位并不同步,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我了,却实际“无效”,这样的人其实不少;

即便不搬家,我估计也不会去。因为,我对这样的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感不强。看来,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家庭医生项目的主要目标人群,起码我和我的家人暂时还不会去享受这样的福利。

但不知道,这样的福利是不是也普及、并有效落实到那些确实需要的居民身上。比如,上文所提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小区,不乏一些孤寡老人,希望这样的家庭医生服务,多普及到这样的弱势群体身上为好!

这个政策很好!希望落实到位!希望,我不是被充数儿的那个签约者!


辽沈名医


这个报道是好的,不过不好意思,我要给大家泼点冷水了:家庭医生,并不是私人医生。你以为有了家庭医生就可以一个电话让医生给你上门服务?呵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家庭卫生签约,其实是在基层,主要依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进行的是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说简单点,就是建立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都建立自己的档案,联网管理。除此之外,还有健康咨询,转诊预约等服务。

我们也经常下乡督导,说句实话,政策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真正让群众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健康档案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多地方的公共卫生,弄虚作假,乡村医生弄得档案一塌糊涂,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大家心里心知肚明。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几亿人签约就可以做到的。签约了,能够真正享受到服务,能够真正收益,才是实打实的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不然,永远就是假大空。


妇产科女司机


刚开始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大家普遍反映都很“雷人”。因为完全与我们的常识违背。在微博上,多个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大V,在新闻后面表示:“我没有家庭医生,我不在这5亿人之列。”

如果位于京沪等地的“高端人群”,都不承认有过“家庭医生”,那有5亿人的家庭医生又是哪5亿人?

12月19日,卫计委相关部门回应: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是统计上来的。二是服务还要陆续跟上,请给时间。三是卫计委的相关司局近期将对这一新闻热点进行回应。

他们的解释是:一提到“家庭医生”,大多数人心目中是英国绅士们能够享有的上门诊病的医生,而实际情况是,在我国此家庭医生非彼家庭医生。“监控慢病人群”“发送健康管理信息”“接受咨询”“安排重点医院医生轮流坐诊”等都是家庭医生的工作范畴。

其实,就是社区医院理论上能服务的人群。注意,是“理论上”。第六次全国人口统计,中国的城市人口有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这个有“家庭医生”的人口6亿,已接近中国的全部城市人口了,这还包括那些十八线小县城呢。也就是说,基本上有大量的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包括婴儿、老人,以及主要劳动力和主要社会关系联系者的青壮年人,都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拥有“家庭医生”的人。

相信,那些说没见过“家庭医生”的人,铁定是拥有他们不曾听过说的“家庭医生”的。

这个问题就在于,卫生部的“家庭医生”的概念,被偷换了。

大众们认为的“家庭医生”是什么? 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人医生。他们一般称为家庭医生,在每个家庭参加医疗保险的时候都要先选择一位在保险公司的医生名册上所列出的医生成为自己固定的家庭医生,凡是家庭成员有病痛的时候先去看家庭医生,再由家庭医生决定是否要转到其他的专业科目治疗。(例如转到妇产科,心脏科,皮肤科等等)。这种“家庭医生”与家庭的关系较为紧密,虽然一位家庭医生是与社区里的多个家庭建立服务关系的,但一般都是社会家庭的朋友。

如今出国和了解国外社会,稀疏平常。但卫生部,却抛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试图误导国人、甚至误导国际社会。虽然卫生部解释了很多,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周围方圆多少里之内有一家大小规模不等的医院,有过病历本本,我们就算你拥有“家庭医生”啦。

这能是一回事吗?

就像减少贫困人口,不能靠着把贫困人口的标准下降来改变统计数据一样;就像减少雾霾的严重程度,不能靠着修改雾霾天气的统计口径一样;增加“家庭医生”,提高居民的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不能靠着修改定义,让5亿人口忽然拥有了一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家庭医生”。

这种玩法,太容易被戳穿了。有关部门的公信力只会进一步下降。


侯虹斌


日前,一则“中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的消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消息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该消息一出,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家庭医生,并质疑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理性看待这则报道,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什么是家庭医生?在欧美语境下,家庭医生一般等同于私人医生,其提供的是随叫随到、相对高端的服务,此种医疗服务在普及上具有相当难度,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人均收入等因素息息相关。反观在该报道和相关文件出现的“家庭医生”概念,主要指通过签约的形式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家庭医生在不同国家指向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具体在我国表现为: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以及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关于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大力开展,但是根据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及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还不强,获得感还没有达到预期。民众的质疑也是情有可原,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其本意是借此政策提高我国城市、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使基础医疗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社会群众,尤其是一些低收入人群和患病人群,但是这项政策的落实逐渐脱离初衷,成为了一项以数据为中心的政绩赛跑,为了完成指标而进行家庭医生签约,而其中多少真正享受了法定的应有医疗服务不得而知,甚至有人是在稀里糊涂中签约,成为了5亿人之一,这样不仅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会直接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最终不利于构建良性社会。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企业经营风险合规法律事务部主任 李江华律师

咨询热线:4001-666-001


京师律师


首先相信官方数据,其次全国大于1/3的人有了家庭医生,真是国民健康方面的幸福事,再次希望将来更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但是。。。卫生部官网仔细解读了什么是家庭医生?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有哪些?也介绍了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从官网的这些信息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方便百姓,缓解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但是老百姓签约的家庭医生仍然是原来家庭附近社区卫生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的大夫,过去这些大夫都存在,现在不过是要让这些大夫和附近居民进行签约式服务,相信这么做能提高这些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也能让附近老百姓在常见慢病的管理上获益,但是在略疑难或者病情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医生有没有能力第一时间发现并告知患者如何处理?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这些家庭医生水平如何?责任心够不够?如果不够好、不够高,即使签约再多,老百姓的就医信心依然不足,可能会落一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当然,我们看到卫生部官网也意识到此问题:一是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针对此情况,卫生部打算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首先准备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签约服务能力,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


肿瘤何大夫


这是扯蛋吧!俺是猴想,猴想只说真话。

俺在深圳,据说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俺没有家庭医生,俺的现同事、前同事、朋友们都没有家庭医生。俺所认识的人里,除了有限的几位大老板有家庭医生外,从没听说谁家签了家庭医生。

当俺看到新闻报导说:中国超过五亿人有了家庭医生。也就是说,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人都有了家庭医生。俺目瞪口呆!呵呵呵,这是哪家媒体敢于这么争眼说瞎话。当然,俺只是简单问了一些同事和朋友,没能力做精确的普查。也许,其它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比深圳高出很多,家庭医生已经普及了吧?

但深圳有些小区,已经建立了社区医院。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小灾小病,就不用跑去大医院受罪了。


猴思猴想之三生三世


作为一名基层医师,亲自参与了签约服务,就让我来回答吧。

当我看见‘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则报道时,回想当时签约过程,至今历历在目,不得不说这一数据的取得,是包含着基层卫生院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乡村医生的汗水与泪水;不得不说这一数据的取得,是他们一字一句的‘签’出来的;不得不说这一数据的取得,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服务了吗?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不得而知。



按照签约服务要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师为居民提供包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资料、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很自然的基层医生成为签约服务的主力军。要知道在执业医师、全科医生等人员本就不足的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更好的提供相互服务、如何能让老百姓满意?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不得而知。


按照签约普通人群35%、慢病重点人群65%的签约率计算。一个20000人口的乡镇,要完成签约人数大概在8000人左右。所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了大部分人力资源。所有的村医放弃了医疗服务参与其中,走村进寨进行宣传,并动员百姓参与签约。当看见一份份签约协议书交到居民手中时。这样的签约方式是否与自愿参与签约意义、效果一样?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不得而知。

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是建立在诊疗服务中,百姓通过对全科医师技术服务、健康指导满意的基础上,自愿与该全科医生签署的服务协议。而不是体现在数据的完成上,实事求是才是医务人员的本质。

欢迎关注‘精品老烟刀’(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且兰医者


共产党历来就重视实事求是,历来反对假大空。我们的媒体报道光有好的意愿是不行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正面的报道,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报道。我国目前有几亿人拥有家庭医生,那为什么人民仍然看病难呢?再说政府倡导的签约并不代表每个老百姓就拥有了家庭医生。还有这项举措在实际操作中有进行得如何,广大群众受益没有,这些都要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可。你搞个这样的报道,与现实不符, 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群众非常反感。我认为这样的报道还是不做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