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苏轼的哪句诗词?

思子清



一、引子

有宋一代声名宏亮若苏子瞻者似无几人;

有宋一代才华烁烁若苏子瞻者更无几人。




二、苏轼是谁

在中国提起苏东坡的大名,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的,有关他的典故、名言、诗词等几乎每个人都能来时几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由于老先生好佛崇道,还神悠悠的跟方士学过铸鼎炼丹,所以他的朋友中也有人戏称其苏仙儿或苏老仙。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不但在诗、词、散文方面成就蜚然,而且书法、绘画也是一流大家,并且精音律、善烹饪、懂养生,就连下棋、武术、炼丹、逗鸟、泡妞等等都是个中好手,用现代人的语言总结一下的话,他就是那种天才型的全能超级大boss。


苏轼不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官期间为治下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三、苏轼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句子

苏东坡不但诗写的好,词的创作上成就更是亮眼,堪称词坛第一大家。在词为艳科、词与音乐不分不离的北宋,苏东坡另辟蹊径,以诗法作词、以文法作词,并且开拓了词的写作题材,开创了豪放激昂的词风流派,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他的诗词作品很多成了今天的经典名篇。比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这些作品传唱了千百年,几乎人人喜欢,其间佳段、名词、名句俯拾皆是,有很多成了今天的典故、成语,频繁为人们引用。



就个人而言,苏轼的诗词我几乎都喜欢,在这些诗词名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语言上并不华丽,功在雕琢之外,贵在格调高尚、凄清。这首词笔法率直、自然,把一个男人对逝去多年妻子的思念之情表露的淋漓尽致。为自己的妻子写悼忘词这在当时封建礼教的社会里是极其少见的,其中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最是感人,作者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把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铺展于雪笺之上,令人读之唏嘘!



四、这首词的由来

要知道这首词的由来,还得从熙宁八年(1075年)说起,那年东坡被贬谪到密州,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去世多年的爱妻王弗,泪流满面之余提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的老爸王方和苏轼他爹苏洵是同乡好友,有回俩人喝酒,一高兴就把俩孩子的婚姻给定了下来。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理,而且人长得很漂亮,记忆力更是超群,据说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十六岁时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婚后王弗孝敬公婆关爱家人甚得全家人喜欢。王弗整天陪伴苏轼左右,苏轼读书时稍有错漏她便会从旁委婉指出,这让自负甚高的苏轼侧目不己。苏轼生性豪放交游广泛,常有朋友来访切磋文理,与人交往中年轻的苏轼时常口无遮拦的高谈阔论,不仅谈学问,有时还会涉及到对政治民生的一些个人见解,在那个君君臣臣官本位的年代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就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惹出祸端来。王弗常在屏风后静听夫君与他人的谈话,观察客人的言行举止,客人走后王弗会提醒苏轼什么人堪交,什么人不可信,得慎言谨行,别老跟人淘心淘肺的让人给卖了也不知道,所以才有了后来"幕后听言”的典故。

苏轼和王弗属于那种先结婚后恋爱的典范,耳鬓厮磨中俩人感情慢慢升华,成了心灵和生活中的好伴侣,可以说那些日子是苏轼最开心的时光。

红颜自古多薄命,王弗陪伴了苏轼十年,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二十七岁的王弗生二胎时难产卒死。十年后(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仕途不顺谪居密州的苏轼夜梦中忽然见到了逝去的妻子,就似生前一样坐在窗前梳妆,神情举止宛如从前,惊喜万分的苏轼不停叫着妻子的名字,千呼万唤也无回声,好似未听见一样。怅然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苏轼不禁泪凝满面,唏嘘长叹,回想过往两人的恩爱点滴,心绪久久难以平复,于是披衣下床挥笔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的悼忘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依在下看来,古今悼亡名篇虽多,此篇堪排第一!



五、题后絮语

王弗死后苏轼又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闰之。闰之小苏轼十一岁,生性温柔贤淑,处处依着苏轼,伴他渡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后来闰之卒死,苏轼又娶了小自己二十六岁的诗妾王朝云,朝云聪惠过人,最是知心,被苏轼引为"红颜知己",婚后朝云伴其共同渡过了十一年快乐的时光,后朝云亦亡。

唉,天虐红颜,令人惋之叹之!苏轼自个也不算长命,六十五岁寿终。可能是天妒英才吧,美好的事物总不能长久!

东坡先生的才华高山仰止,东坡先生对妻子的情义更是让人感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苏轼!

夜已深,天儿也愈冷了,就此止笔,祝友友们夜安好梦!


翼飞随笔


苏轼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都可以说惊艳盖世,而流传千古。

有一首诗词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人拿起酒杯对着月亮问,天上的宫阙,今天是个什么日子,月光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我要驭风一去,但宫殿那么高,一定很冷,还不如在人间仙境里把酒临风。

月光灰暗了下来,洒在和我一样没睡的人身上,人不应该有忧愁怨恨,哪里的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就像月光一样,有阴晴圆缺。

表达了诗人多愁善感,而又非常豁达的人生观。

苏轼的诗词你必须是通过形象去感知,去联想,才可以悟出其深邃的哲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诗词是在中秋大醉的时候,写出的千古名作。



向哲洪涛


苏轼,诗、词、文章、书法诸方面都颇有造诣,有人还说苏轼是美食家。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苏轼不太感冒。当然不是不喜欢苏轼,只是不像许多人那样把苏轼捧得太高,高到几乎人格神化的程度。事实上,苏轼在政治上属于保守派,政绩乏善可陈。在变法上,我站在王安石这边。

苏轼诗词贡献在于开创豪放派,豪放派确实别开生面,令人振奋。虽然,词坛号称婉约为正宗,我自己写诗词也以婉约居多,但是确实喜欢豪放风格。但是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李白,李白优点缺点都特别明显,更真实有趣。

苏轼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乐观豁达、荣辱不惊。被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平生得失,一个荔枝就满足了。这种品质虽然可贵,但并不是苏轼独有的,只不过苏轼更深刻而已。

回到正题,虽然欣赏豪放词,但要说最喜欢苏轼的一句诗词,却是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的苏轼才是最接近那个灵魂高度的苏轼吧。

以上,信笔。








颜亭月


悟空问答好,问:你最喜欢苏轼的哪句诗词?

诗书记载,《和子由绳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瓜,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比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书意加点自言,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前后有所难解的孤思和熟想,寄托在心中而忆起过去的往事,对此而深奥动情的留恋和怀念中,静思着整个的人在世途之中,有很多未知的过程。

又把飞行中的鸿雁,偶尔停下来,落在有雪的土地上,而留有的脚印做了思意,思中想到当雁飞走以后,白雪融化时,一切都会归为无有,无论怎样,鸿雁曾落过这里,最后还是飞走了,往后也需从没有后悔的来过吧。

在这首诗中,就能看出诗人对人世或人生,都有着很深刻的思解和难意,对人生的过往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想想,这首诗很富有感人的感染力,发自诗人的真心思情和叙发,诗人的这首诗词就很棒。

谢谢。





老头哥儿


老夫聊发少年狂



四官殿人书画


提及苏轼的诗词,我不由得想起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纵观东坡先生的文学作品,无论诗词歌赋,还是政论随笔,我们能体察到塞北的大漠孤烟,江南的杏花春雨;田园牧歌的恬静,塞上阳关的铁骑;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切,和大江东就的豪放⋯⋯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同时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常言道:诗人,讲究的是意境, 苏轼的诗,除了意境,还有更多的情怀。

而今天我不谈东坡先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哲思,以及"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静美,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和洒脱⋯⋯那我们谈什么呢?

我们谈谈东坡先生的另一个身份一一一美食家。这也是我喜欢苏轼的主要原因!一个不打折扣的超级"吃货"!所以我最喜欢他的一首诗是: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而最喜欢最后两句一一一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如果我们穿越到了他那个年代,一位庙廊才俊,可以长江里摸鱼,西山里烙饼,并亲力亲为将普通的猪肉和猪肘捧上寻常百姓生活,并能为后世留下《猪肉颂》、《煮鱼法》、《东坡羹颂》东坡食谱,这是何等的超凡脱俗!何等的旷达悠然!何等的积极向上!何等的正能量爆棚!

试想,当一个人经历了变法失败,人身诬陷,谪居流放等一系列人生变故之后,还能有这样的情怀,这会是怎样的人格魅力?正如先生临去世前的感慨,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人生坎坷,但有美食相伴,估计先生也感到死不足惜吧!

同样作为一个喜欢美食的人,我最喜欢东坡先生的一句诗就是: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虽有点打油,但这也许正是先生的人生态度。

最后按惯例同样以一首诗来结束这次问答:

【七言古诗.咏苏轼】

一门父子生大贤,千古文章惊文苑。

儒释道法笔弘论,诗词书画妙遗篇。

大江东去歌千古,小轩红妆恸九天。

宦海浮沉多逸趣,旷世豁达一子瞻。


兵法天下


太多,不胜枚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南山智叟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6662847755忠诚卫士


作为苏轼先生超级大迷弟,初心文社笔者采芹人必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东坡先生一生文学成绩斐然,诗词文赋在整个北宋王朝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拜读的,是所谓: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那么,说道笔者最喜欢的东坡诗词,其实每首都是笔者喜欢的。所以就择一两句聊一聊吧: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句词出自东坡先生《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东坡先生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坡先生自乌台诗案之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他在这阙词中写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足以看出他的乐观与豁达。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啊,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子么?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抱怨不如心安,自成人生一段风流。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是东坡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是用来悼念他的侍妾王朝云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东坡悼念他亡妻王弗的那阙《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关于东坡先生与三任妻子的故事,初心文社在以前的问答以及小视频中都有所介绍,各位朋友可以查看)。

我们认为东坡先生三任妻子中,嫡妻王弗是最聪慧的;续室王闰之是最贤德的;侍妾王朝云则是最具才情、最懂东坡的。所以,朝云病逝惠州之后,东坡写“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为什么“唯有朝云能是我”?这里有东坡的朝云的故事(包括“独弹古调”都有典故,各位朋友可以翻阅初心文社之前的问答了解)。

再看这副对联,东坡悼念朝云足见感情之真切。那一年,东坡贬谪惠州,深知路途之艰辛、环境之艰苦,遣散家眷。这时,朝云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执意要跟随先生来到惠州,不幸的是终究还是病逝惠州,年仅34岁。随后,东坡写下这副对联,足见朝云在东坡心中的分量。

其实,笔者认为东坡先生一生得遇朝云,是红尘中有了知己;朝云一生得遇先生,是一叶浮萍终究是有了归宿。传言,最后朝云躺在东坡先生的怀里安然而去,这一刻,朝云一定是幸福的。

现在惠州西湖边上还修筑有朝云墓和“六如亭”: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初心文社


我非常喜欢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词作!苏轼乃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①愚某尤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中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苏轼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中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苏轼词《望庐山瀑布》中有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