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为什么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李升瑞


这是一篇有点难度的文章,建议慢读,谈一下个人视角

看图了解一下【能量-系统-熵】

在封闭系统中,一切是不可逆的过程,必然朝着熵【无序、混乱程度】的不断增加
方向进行,这就是熵增。
在开放系统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形成自身的有序【有序化、组织化、结构化】,这就是负熵。

熵为什么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指什么呢?你大脑里的观念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什么去呢?这些都涉及世界观的范围。大脑里有一个关于世界的图景,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

熵这个热力学概念揭示了世界运作的基本原理。现在为止,这个概念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应用于基本所有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会重新塑造人的世界观,并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们来看一下:

系统1的熵增换来系统2的负熵。

系统1的混乱换来系统2的有序。

系统3一个更大的系统=系统1+系统2

从系统3来看,整个系统3的熵是增加的,混乱程度是增加的。

这种从【能量-系统-熵】的视角看待【系统的方式】扭转了人们的想法得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以及看待人自身。

为什么要吃东西呢?

人吃动植物,造成了植物、动物的熵增【无序】,维持人的负熵【有序】。此处【动植物的无序】创造出了它处【人的有序】。

人造成了动植物的无序,那动植物的有序来自哪呢?

人为什么要学习呢

学习到知识的负熵【有序】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有序程度

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有序程度

并抛弃掉熵增【无序】的观念

构建人自身最大的负熵【有序】

但学习本身【是】会消耗能量,带来熵增的,这个能量来自动植物。

学习本身就是为了塑造思想的负熵、思维的负熵。

华为为什么有时要大批的解聘员工并招聘新员工呢?

如果管理手段或者其它代偿手段并不能降低熵增,增加负熵。

解聘员工,换成一批能适合未来趋势的员工【比如人工智能领域、芯片领域】

最后再分享一张图:

制定组织形式,制定的过程是熵增,但所带来的组织形式是【负熵】。

学习思维领域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是熵增,但大脑里形成的思想、思维是负熵。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从能量-系统-熵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世界。


认知框架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说一下熵是什么?简单来说,熵就是指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就越大。就像火柴盒,没打开时,安安静静地躺着,熵比较小;你把它打开扔到地上,各个方向都有,熵就增大了。

熵的发现可不得了!熵定律的提出直接否定了第二类永动机,熵定律甚至被爱因斯坦称为科学界的最高定律。

在熵定律提出之前,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在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不会增多或减少。熵定律则指明了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熵不会减少。一个孤立的系统总是趋于无序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祖宗的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人需要摄取外界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存。用熵定律解释就是,人要想熵减或者维持熵不变,必须获取外界的能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从外界引入的负熵流不断增多。能源就是为了提供源源不断的负熵流。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森林到现在的现代化,有序程度在不断加大,似乎违背了熵增定律。其实不然,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一直都在接受来自太阳的能量。正是这些能量,让我们生生不息。如果把太阳系当成一个系统,其能量是在不断流失的。更大地,我们把整个宇宙当成一个系统,如果只有这一个宇宙,那么无法获得来自外界的能量,宇宙的无序程度会愈来愈大,终将走向灭亡。

利用熵增定律,我们还能得出很多不可思议的推论。例如时空穿越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熵定律不仅在宇宙演化中起着作用,在微观粒子的形成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天怎样


这个世界观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引申。代表了物质世界甚至社会活动的一种趋势。但是其根本原因却没有被最后确认。这要从物质的存在形式说起。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周易就已经阐述了这个理论。只是由于认识的阶段性没有被物质世界认同。

而熵的基本概念就隐藏在“道生一”之中。

首先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是闭合体系的根本定律。这个可以有严格的数学证明。

而在“道生一”的空间是能量和时间的基础空间。在这个空间诺特定律应该叫能量时间守恒定律。因为能量和时间是“道生一”空间的基本存在。

了解量子力学的都知道在量子世界,时间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既时间越长能量就越小。而每个物质包括社会体系的最小物质都是“道生一”的一,既能量和时间。

所以熵即是能量和时间守恒定律。

而在三生万物的大千世界,每个闭合体系时间是永远前进的。所以能量一定会趋于平衡,既向能量减少的方向运行。



所以熵本身就是物质运行的根本规则。是一种世界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科学无止境


熵的定义是混乱程度。来自热力学,后延伸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举个例子,一滴黑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慢慢地就会扩散开来,直至所有清水部分颜色都变黑,这种现象是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必然发生的。但是如果要把原先滴入清水的墨水重新分离出来,就需要其他外力,让墨水重新集合到一起。因为无序状态最稳定。万事万物总是朝着更加无序的方向发展。

其实,无序才是真正的秩序,大同!均匀!和谐!

说多了,世界就是这么辩证和统一。


科学来自生活


首先,熵代表了一种变化方向,是有序到无序,秩序到混乱,强约束到弱约束的变化过程,是人们在研究热力学过程中发现并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与时间(代表过程的先后次序),空间(代表位置的相对顺序)一样,它标示了一种物质演化的制约变化过程。因此它是观察宇宙的一个新视角,我个人把它看成一个纬度(第四维),和时间空间一道构成“四维”。因此它是一个新的世界观。

进而,如果将这个定义引申到人类自身修行以及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它仍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我把它成为“文字旁+商”,它标示了个人修行或者个人正能量(可转为有用功的个人内在动力)水平的高低,正能量越高的自我约束能力越强,在社会中的表现越不随波逐流,各种欲望越低,因此代表了个人道行越高,从高道行到低道行是一个放纵自我的过程,符合人类发展的自然次序,是一个不断消耗自身正能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修行就是通过不断约束自己减少这种耗散,进而久而久之会使自身所剩的正能量超过周边普通群众,成为所谓的“圣人”(也可说是“剩人”)。

从上述物理、人文观点我认为“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它不但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修行之路。


赵彦博5


我们那些最初的国学大师样,把外国技术或文化引进的时候,来进一步汉化。如这个新造字熵,以及烃、烯、炔以及很多科学用字都进行了汉化,我们的子孙后代受益匪浅,而后期就没有了,因为那些大师都死了,没有再去研究了。一个“阿佛加德罗常数”给中国孩子的理解,造成了多大的麻烦,一个“物质的量”的概念多少次纠结变化。为什么?这些后起的所谓科学家,他们没有汉字的基础。不知道汉字的规律。就只能用英文字母“GDP、CPI”等这些让国人难易理解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使我们几十年的扫盲运动又会产生新的“文盲”。谁能预知几百年后我们的汉字中会有多少“GDP、CPI”等等。当我们的汉字中这些英文字母超过我们的汉字时,我们还是汉族吗?

说多了没用,还是来解下这个字,看看我们早期国学大师级的科学家的智慧。熵是由火和商会意而成的字。“商”是由“冏”和章的省形“”会意而成的字。“冏”表示从外知内,在一定的范围内沟通;章“”表示协商要有章法,不可漫无边际的乱谈。表示做买卖,谈生意。引申为数学名词“商:一数除以不为零的数的结果。”以此为参照,用“火”表示能量,温度除热能的得数即为“熵”。商即标音又会意。后又引申信息论中的基本量,描写不肯定性的大小。熵越大,包含的信息的不肯定性就越大。


严师说字


熵,严格的说,不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熵,广义的熵,对应着形而上学的质料因。熵的相反存在-负熵,就是形式因。希腊哲学中的四因论的质料因,类似中国早期思想中的混沌之气。西方科学对于广义的熵(物质、能量、信息)的认识是深入而系统的,已经不是单纯直观的顿悟。但是,正熵负熵表征的还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而这种历时存在,就是动力因和目的因的相互过渡,具体点就是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进化和退化谱系。

所以,熵算不上一种新的世界观,尤其是在哲学上,甚至是形而上学上。


秬黍地


熵的意思,我曾用说文解字的笔法解释过,没能通过审批,被枪毙了。然而该说的话还得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是?熵是经商须用火,用火来经商。但那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钱。钱如果是为人的,那么钱应是水才对头,才如来,才如是。但钱却仅仅只是为了经商所需了,这钱不是枪炮,也成烈火了。熵增对人类是一种福报,还是灾难?这个问题不争论恐怕难过规律的关口吧?有种您就别一个危机一个危机地折腾生命,有种也不要打什么攻坚之战了。实在讲,中国的确已有了这种世界观的确立,唯一的愿望是各自保持应有的冷静,玩火自焚,那可是古人说的,我没能耐发明这种成语。本人从不隐满自已的观点,中国人不应唯物辩证,而应辩证唯物,这个通病不改,振兴无望。


李198588733


在社会经济学方面,熵就是消费主义、就是通化膨胀、就是房价飞涨……


余之言


说穿了熵是热能利用的水平的问题,和科技水平有关。目前光伏发电效能很低,其能量转换率只达得到17%,有的还不到15%,没费了大量多晶硅片和财富,虽然太阳能不要钱,但硅片要钱也⋯风力发电也一样存在类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