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太后病逝,皇后立马让三阿哥慰问,为何甄嬛却不让四阿哥去安慰?

zyl961955197


天家不比寻常人家,对于天家的父子关系,有一句话不要太经典,先君臣后父子,皇帝死妈,作为臣子你能天天守在跟前说,皇上您别伤心了,生死有命吗?显然这样不太对,作为臣子,皇帝丧母,首先你要做的是如何安排太后后世,保证朝廷事务可以顺利进行,这个最重要。



所以在四阿哥给皇上送鸡汤时,甄嬛拦下了他,说你皇阿玛忽然伤心,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太后灵前尽孝,四阿哥不傻,从小被养在圆明园,君臣之礼他早就烂熟,仔细一想,在皇帝跟前安慰只是动嘴,给太后守灵才是办实事,等到皇帝过了伤心期,自然是会念办实事的好儿的。


况且,安慰皇帝这件事,有皇后指导三阿哥,想必肯定很出彩了,自己再去不一定能讨到什么好,说不好还会被训斥不在灵前尽孝,反而送个鸡汤,以显示自己对皇帝的孝心,同时还去给太后守灵,两不耽误,非常完美。

太后的死,皇帝说到底是有心结的,别说皇帝丧母是国丧,普通人家死了母亲都要追悔一番,会觉得自己有很多没有做到位,没有好好尽孝,更何况掺和到那么多的国事政治呢?隆科多始终是母子俩的心结,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去给太后守灵,自己尽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全了皇帝的脸面,至于安慰皇帝说太后的好话这件事,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做了。



甄嬛是知道太后和隆科多的事情的,所以她没有踩雷,皇后看样子似乎是不太知道的。可不管知不知道,这件事也完全可以看出来皇后和甄嬛的心思,行事方式大有不同,皇后想的就是皇上的心思,想得到皇上的青睐,甄嬛想的虽然也是圣恩,但是她做实事让皇上看见,实打实的替皇上分忧,由此可见谁的手段更高明。


入行娱乐


甄嬛是个权术大师,四阿哥弘历学的很到位。

太后病逝,甄嬛不让弘历去看望守灵的原因是:

1,雍正对太后,充满怨恨。雍正没有从太后这里得到半点母爱。这个太后更偏心老十四,从小就有心理阴影。雍正守灵,只是表面的“尽孝道”,表面而已。

2,对于雍正,选择皇储时,更看重文才和政治能力。弘历准备鸡汤送食盒,不是第一选择,还不如自己去守灵。用甄嬛原话就是“这些都是小儿女心思,皇上不会喜欢的”

3,甄嬛从底层爬上来,一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尔虞我诈,最后成为尊贵的熹贵妃。而宜修,一开始就是皇后,政治斗争经验几乎为零。甄嬛的察言观色揣摩君心的能力,远超过宜修。

不仅如此,四阿哥作为甄嬛的亲传弟子,做出了这些神操作。

1,弘历假言去看了被囚禁的叔叔们,就告诉弘时哥哥叔叔们很可怜,希望皇上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结果“老实”的弘时抢先要求释放叔叔们,于是弘时就被囚禁了。

2,弘历有意制造了弘时和瑛贵人的相见,让弘时被打了一耳光。

还有啥?我不知道了!


历史知事


甄嬛传里,四阿哥虽然戏份不多。但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稳准狠辣的角色。

四阿哥小的时候就看中了甄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有意靠近甄嬛想得到甄嬛的庇护。


长大以后,和甄嬛母子相称。虽然不是亲母子,但是,待人处事脾气秉性,却如出一辙。

而三阿哥是皇后的养子。四阿哥知道甄嬛和皇后势不两立,毕竟也要把三阿哥除掉。


因此设下一局,从手足亲情角度游说三阿哥去和皇上求情,放了皇叔。惹得皇上大怒,将三阿哥逐出皇宫。

他的待人处事往往把自己放在皇上接班人的位置上。所以,太后病逝接班人应该守灵。而不是去陪伴皇上。从这一点来讲甄嬛和四阿哥,是心有默契的。


澈妈教育


说到底,还是在关键时刻考验的是皇后和甄嬛的政治敏感度。皇后的眼界窄,看不透皇上的心思,认为皇上至纯至孝,太后逝去皇上伤心之至才几次昏倒,教育三阿哥用亲情感动皇上,挽回父子关系。甄嬛是真正有能力玩政治的女人,才情和皇上不相上下,她知道,皇上伤心昏倒,不光是因为皇太后逝去,还是伤心太后到死也没有对雍正表示亏欠和道歉 ,临死之前惦记的是十四胤禵,雍正心中是有怨恨的,三阿哥去安慰皇上,只会让皇上想起三阿哥给皇叔求情的事情,认为三阿哥也认为自己的皇阿玛做错了,在打皇上的脸,三阿哥去安慰皇上只会去起反作用,刺激皇上,在伤口上揭疤,皇上只会更加讨厌三阿哥。甄嬛及时纠正了弘历的错误,远离皇上,躲避在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以免皇上有极端的揣测而无事生非,告诉弘历,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做事,让皇上看到四阿哥正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皇上放心,知道四阿哥是有帝王之像的人,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皇上的伤心没有别的人能拯救,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去安慰,只能让皇上的怀疑增加,认为是有目的的,会不会觊觎皇位。从政治远见来看,皇后就不是甄嬛的对手,况且甄嬛知书达礼,通今博古,她可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协领六宫,有实权,皇后是因为关系户得到的,不是凭自己的本事得到的,水平一见高低,别说四阿哥,就是三阿哥交给甄嬛扶养,交换一下,四阿哥给皇后,那么,以后登基的必定是三阿哥而不是四阿哥,皇后只会坏事。


畅宝乐贝


一、保护四阿哥,不想过早为他树敌。通观全剧,四阿哥由于生母出身低微,一直被养在圆明园。以他的出身,在皇后眼里,是不会对三阿哥形成威胁的,自然也不在皇后打压之列。但如果他在皇上面前表现过多,难免引起皇后注意,可能招来祸患。

二、甄嬛眼界高远,知道要得圣心,需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送送鸡汤、宽慰宽慰这些小儿女心思。

而四阿哥弘历也深得甄嬛真传,这从他诱导三阿哥弘时为罪臣求情就可以看出来。

三、甄嬛深知皇帝心思,太后去世,皇上虽然伤心,但其实是对太后心存怨恨的。这一点,从他至死未让太后见十四阿哥就可以看出来。四阿哥在这种情况下去安慰皇上,无疑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甄嬛阻止了他。


华沧海一粟


《甄嬛传》中,我们都知道,四阿哥聪慧过人,相比三阿哥来说,四阿哥要比他优秀太多。

这一点甄嬛是很清楚的,所以甄嬛一直很是看重四阿哥,不想让他因为任何小事情出乱子,惹得皇上不开心。

太后去世后,皇后立刻让三阿哥去看,只是希望三阿哥能在皇上悲痛的时候安慰他,让皇上感受到亲情,日后也能够重视三阿哥,不得不说,皇后太傻了!


三阿哥以太后思念十四爷为名,向皇上求情放了十四爷。这可真是踩了皇上的痛处了。因为这件事,太后当时伤心至极,泪流而死,一直是皇上的一块心病。可想而知,三阿哥是没有好下场的,皇后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和皇后相比,甄嬛就很聪明了,她知道皇上对太后更多的是怨恨,怨恨太后偏心,虽然太后逝世让皇上很是心痛。

但是皇上本身是不希望任何人震慑他的权威的,皇上也是看不起那些为了儿女情长手足情深而唯唯诺诺的人的。

所以甄嬛在四阿哥提着东西来安慰皇上时制止了他,还说:这些事情都是小女子做的,此刻你应该安安稳稳的守护在太后灵前,这样才能避免别人嚼舌。

聪明的四阿哥这才懂了甄嬛真正的含义, 听了她的话后,把点心放在了灵堂门口便起身走了。不得不说后来的甄嬛内心实在是太过聪明。


阿香图说


《甄嬛传》中的四阿哥虽然出身不好,不得皇上看中,不过他聪慧过人,勤奋刻苦。三阿哥虽然自幼是养在皇上身边的长子,可是他庸懦,悟性也不高,难成大器。四阿哥相比三阿哥来看可优秀太多,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低微而为之努力,还因为他找到甄嬛这样一位有身份又会提点他,辅助他的养娘。


甄嬛教育他要沉得住气,要以大局为重。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甄嬛对于四阿哥做的很多事都是认可和赞扬的,却唯独有一件事却遭到了甄嬛狠狠的批评。


太后劳烦一生,好不容易在上届宫斗中胜利,扶植了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又千辛万苦的帮助宜修保住后位,保住家族荣耀。终于耗尽心力,逃不过生命的衰老。就在太后闭眼的那一刹,尽管皇上与太后之间有多年不解的心结,可是眼角的泪水还是不禁地流出。

这样的场景下皇上内心是无比难过的,正如甄嬛所说:“皇上太过思念太后,以至于数度昏厥。”
那段日子合宫上下都沉浸在太后逝世的哀悼中,皇上,皇子,妃嫔都在为太后守灵。皇上尤其伤心难过,不管太后逝世皇上说了什么,但是完全可以看出儿子思念母亲的那份亲情是最真切的。皇后看到皇上如此便叮嘱三阿哥多去安慰皇上,让皇上感受亲情,日后多记住三阿哥的好。

甄嬛的教育却恰恰相反。四阿哥得知皇上哭天抹泪的伤感内心,也给皇上带来了鸡汤,想去安慰正在伤心中的皇上。这时甄嬛在灵堂前的门口,见四阿哥这样来了,立刻阻止了四阿哥的这一份孝心。甄嬛对他说:“这些事情都是小女子做的,此刻你应该安安稳稳的守护在太后灵前,这样才能避免别人嚼舌根。”


况且太后去世,皇上虽然悲伤,但是还有怨的成分在,太后生前最疼爱并不是皇上,而是老十四。如今一味抚慰,恐怕在皇上心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何况身为储君,任何时候都要坚挺,要站在人前,尽好礼仪,不要让后世诟病。

经甄嬛这样一点播四阿哥这才懂了甄嬛真正的含义:皇上要选的是皇位继承人,是有远见,有政治才能,有大局观的人,不需要这些女儿家的小心思,只有维护好大清江山的稳定才是真正的孝顺。四阿哥听了甄嬛的话,把点心放在了灵堂门口便起身走了。

不得不说甄嬛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站得高,看得远,不拘泥于单纯讨好天子,而是从政治上去考虑,揣摩天子心坎。后来在甄嬛一步步牵引和指点下四阿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心思精密,最后终于由一个最不得宠的皇子成为皇上最看中的储君。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姒莞萱


《甄嬛传》里太后病逝,皇上非常伤心,几度昏阙。而三阿哥、四阿哥的行为更多的是受到皇后与甄嬛(母族)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太后病重去世。谁是最大的受益人和受害者?

皇后在后宫中稳如泰山,除了依靠她的姐姐纯元皇后,更多的是靠太后。太后是最牢固和坚实的靠山。

首先太后是皇


后的至亲,不管有多大的矛盾和心结,至亲就是至亲,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你做错什么事,亲人都只会帮你而不会坑害你。而太后对于甄嬛来说,基本上只属于一个路人,虽然也有恩惠,但也只是来源于眉庄的祈求。所以他会有病危,皇后,感受的是至亲离别的伤痛,故她不能理智的分析形式,只能凭本能叫三阿哥去安慰皇上的情绪。

其实太后是皇后的保护伞,只要有太后在,不关犯下多大的错,都会保住他的皇后之位,以延续乌拉那拉氏家族的长久荣耀。对于再次入宫的甄嬛而言,只是利用她来平衡后宫,避免皇后一人独大,胡作非为,任意残害龙裔而导致大清后世凋零。所以太后成为了甄嬛,前进路上的最大阻碍,固然没有伤心的理由。



最后皇后其实唯一的依仗也只有太后了,
毕竟纯元王后是她自己亲手害死的。甄嬛最后也是利用纯元王后的死因彻底揭开了宜修丑恶的嘴脸。即使太后生前立下遗诏不许废后,皇上与她死生不复相见了。
对于阿哥们而言,皇帝是他们共同的父亲,而他们更多的是依仗母族的智慧。所以三阿哥和四阿哥的行为,也受到各自母亲的印象,皇后又因太后的死影响太大,故她此时以自乱阵脚。所以他们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晨暮里


太后病逝,皇帝伤心不觉,几次昏过去,四阿哥其实还是很有孝心的,想去给皇帝送鸡汤,甄嬛批评他说这些都是女儿家的东西,不要太拘泥于这些。甄嬛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帮皇帝守灵,这样才能彰显接班人的样子。


况且太后去世,皇帝伤心,但是还有怨的成分在,太后以前并不是最疼爱皇帝,现在一味安慰,恐怕在皇帝心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何况身为储君,任何时候都要坚挺,要站在人前,尽好礼仪,不要让后世诟病。

不得不说,甄嬛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站得高,视野广,所以他凡事不拘泥于单纯讨好皇帝,而是从政治上去考虑,揣摩皇帝内心。四阿哥跟着甄嬛,这方面一脉相承。



最典型的就是四阿哥偷偷跑去宗人府看被皇帝囚禁的亲王,回来就跟三阿哥说皇帝这种囚禁兄弟不好,大肆宣扬手足之情,三阿哥也是单纯的从亲情的角度来想,于是他去权皇帝放了囚禁的亲王,谈什么兄慈弟友,谈仁义,皇帝听了非常生气,转过头就隔了三阿哥黄带子。

而四阿哥跟着甄嬛,书读的好,想问题通透,知道把自己放在一国之君的地位上去思考,所以很多事情做的不仁义,却稳准狠。比如小的时候知道主动接近甄嬛,长大了努力读书,没事就带着胧月去甄嬛宫里,可以说是处处都在点子上。

成大事者,便要有这样的心性。


哈哈小南瓜H


在其位谋其政 虽每人都有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 但还是得分清哪些是主要角色 哪些是次要角色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角色为自己谋利!就如这些阿哥 当然是要以准太子的角色为主 懂得分清形式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且能得到什么下场 就如下棋 若不懂计划 只会一招走错 全盘皆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