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夏寒枫


(特约回答:消化内科张医生)


“胃病”并非一种疾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有着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肿瘤等。

由于胃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病,而且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又有“养胃”一说,而且在长久的文化言论中形成了一种西医“治标不治本”印象,所以大部分患者就有一种疑问:得了胃病是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


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不一样。天人合一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药治疗疾病是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将人体的不平衡调整为平衡。而西医是将人体看作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具有多种物理化学反应的生命体。从微观的角度,用不同的西药治疗不同的疾病。


胃病的治疗是采用西医还是中医,这一个辩论,始终存在,没有定论。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


西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很多因胃部不适的患者,在胃镜检查的辅助下,得以直观得观察胃部形态,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从而更迅速有效的找到治疗方法。所以针对急性胃病(胃炎),一般是由于化学物品、食物或病菌引起炎症,病因清晰,建议采用西医治疗,这样疗程短见效快。


针对慢性胃炎,大部分是由于HP(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表层粘膜病变的疾病,通过临床检查能够明确,建议采用西医治疗,彻底杀死HP。如果是长期的慢性胃炎,经过西药治疗后症状反复,也可以尝试中医治疗。

针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属于轻度器质性病变。针对这一类疾病,发病症状明显,但是经过临床检查却检查不出病灶,针对这一了胃病建议可以采用中医疗法。通过系统调节来达到治疗效果。此外对于一些胃癌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中医中药的优势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及预防,西医西药的优势在于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及急性疾病的治疗。所以不同疾病还是要不同对待,不可一以概之。


医患家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内科程勇教授介绍:

胃病的治疗用中药好,还是西药好?我们的体会就是两者侧重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西药的抑酸、止痛效果好,还有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是比较快的,效率比较高。中药侧重改善脾胃功能,长远效果好,对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中药的治疗在临床已经证实是能够逆转的,所以也是重要的强项。建议就是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杀菌治疗可以用西药,泛酸、烧心比较明显的时候,也可以加用抑制胃酸的西药。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以及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治疗,还是建议用中药来进行。在中医治疗中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中药汤药和中成药的选择。汤药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随时加减用药。汤药服用剂量较大,效力更强。中成药服用、携带方便,有助于病人长时间坚持服药治疗。所以如果病人症状较多,需要经常调整用药的,以及使用中成药逆转肠化、异型增生效果不理想的,应采用中药汤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病人,或经治疗后获得效果需要巩固者,可服用中成药治疗。


海上名医


我是一名胃肠外科医生,属于西医,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胃病很多人都有,特别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等等。

得了胃病,是选择西医还是中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认为西医见效快,效果好;有人认为中医能治根,虽然见效慢,但是效果更好。

我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和劣势,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最好的手段。

如果是胃癌,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建议首先西医治疗,胃癌可以通过手术根治,胃溃疡的患者,口服抑酸药可能治愈,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口服抗生素,才能够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而中医对于这些患者,可能益处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胃癌术后,可以口服中药来调节胃肠道的功能,我们科很多患者术后都会选择中医调理。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的这些患者,可以先选择西医,首先采用西医先进的诊疗手段,主要是胃镜检查,排除有没有胃的占位性病变,有没有胃癌,胃溃疡,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排除这些疾病以后,可以尝试去找一个中医,慢慢调理自己的胃肠道。

俗话说的好,胃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养,可见养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规律饮食,不要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抽烟,不喝酒,保养好自己的胃。

最后,曾医生要提醒一句,无论是选择西医还是中医,一定要找到靠谱的医生,现在江湖骗子很多,需警惕,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教训。


普外科曾医生


胃病,很多人都有胃病,我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也有胃病。至于胃病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从我西医方面讲这个要看胃病的类型。急性胃病,还是看西医好。慢性胃病,用中药养的确比西医好。

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浅表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等慢性胃部疾病,在西医治疗上也就是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这些常见的治疗,容易反复发作,不能根治。用中医中药治疗,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加入日常饮食当中,协助治疗,更利于胃病的根除。

急性胃病,比如胃穿孔,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撕裂出血等急性胃病,这些就需要西医急诊手术治疗了,毕竟中医的效果太慢。

总而言之,中医和西医治疗胃病各有所长,没有最好一说。


外科医生陈


胃病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好,我来说一下。自从我在08年得过一次胃痛胃胀一周痛得很历害,吃饭吃不多,干活也干不了。后来我实在受不了,去山上挖了两颗破石珠吃当天就好,也没有复发,我也见过很多朋友和胃痛吃西药斯达舒花了800百元也没吃好。后来我给他们挖了两颗破石珠,吃好了他们给我说这东西就是仙丹,一吃就好神。不过这种药有很多人不认识,因为这药特稀少,不是每个地方有的。这种植物生长在潮湿和石缝里,占地面积不大只有5~6个平方大小。有人说这植物叫三叶崖爬藤,可我这里老人叫破不珠。





黄培相


胃病无论出现任何症状,都是中药治疗好,中药治疗胃病采用的是病因治疗,如食滞胃脘引发胃痛腹胀,表现在吃饭过饱,消化不了引起的,中医可以用消导之剂,四磨汤,枳实导滞丸,保和丸加减治疗,药用枳实白术消积,名叫枳术丸,枳实宽中理气破积,白术补脾健胃,增强胃的消化能力,木香厚朴理气,宽中,治腹胀,山楂,神曲,麦芽帮助消化,槟榔,消积,诸药共用,起到宽中理气,消积导滞,使积滞在胃中没有消化的食物,帮助消化掉,给胃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胃痛,腹胀症状自然消失,中医认六腑以通为用,胃为六腑之一,又为水谷之海,易通降有序,一有佛逆,即生胃病,上逆则呕,不通则胀,则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中药宽中理气,以调气机,消积导滞,以通胃腑,积滞消,气机调,疼痛,腹胀消散于无形。

杨某,女,因食蒸面条过多,导致胃痛,腹胀,打隔,嗳气,就诊余,余诊断为食积胃痛,用药二付胃痛止,腹胀除。至今没复发。此病若吃西药,愈病之日将是遥遥无期。


合肥名医


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那作为消化专业的医生,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胃病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消化门诊胃病病人就诊的主诉主要为以下几种:胃痛、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胃胀或上腹部饱胀感、打嗝、食欲不振、吐血、体重减轻等。对于疾病的诊断,中医与西医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来认识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上述这些症状主要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梗阻、穿孔等,而中医则根据这些主要症状,结合舌苔、脉象及其他次要症状,辨证分型。西医治疗胃病会从微观来入手,比如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与胃炎、胃癌的关联性,中医治疗胃病则是宏观把控、重视局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比如很多中药配伍能够扭转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的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这些西医更有优势,还有就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西医仍是主导。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病来说,中医治疗是优于西医的,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点说就是无器质性病变,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的上腹部饱胀、嗳气、烧灼感。恶心、食欲不振等,特点就是起病缓慢、病程长、容易反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在消化门诊占到一半以上。这个病西医治疗措施主要就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消化酶制剂应用或者抗抑郁药物,很多时候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关键点在于

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到了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分别居肿瘤发病的第2、4、6位。但是,我国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率不足10 % ,仅为日本的一成。根据日本统计的数据,该国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可达70%,每年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人数大约在1420万,也就是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每年会接受一次消化道内镜的检查,而我国消化道早期诊断率仅为7%-10%,每年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人数平均100人中仅有1-2人。

专家为此发出呼吁:我国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率亟待提高。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当你的胃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如果不能缓解,我觉得胃镜检查是很必要的,尤其是现在无痛胃镜的开展,使这项检查不再令人恐惧,而是舒适,具体的可以看我写的文章里面有详细介绍。我们在临床中就遇见过这样的病人,患者就是经常打嗝,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缓解,也没有吞咽困难,行胃镜检查并结合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癌症的年轻化是不争的事实,早癌筛查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愿意尽我自己的一份力。


大自在散人


胃病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作为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中医,吕鹏医生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太有深度了,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关于胃病的思维都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吕鹏医生慢慢道来。

人体从口腔到肛门,形成了一条绵延六米左右的一条管道被称为消化道,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表面覆盖有粘膜具有吸收和排泄功能,有大小腺体遍布整个消化道,还有好多脏器的排泄导管连接(如胆管胰腺管),还有无数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等非常复杂的间接结构,具体的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消化道构成和功能,内容够一本书了。

先说说西医对消化道的认识,吕鹏医生认为西医的整个基础理论是建立在解剖学之上的,具有机械论的痕迹,把消化道人为的割裂成无数的名词无数的小器官,如口腔食道胃肠道等等,用药也是如此机械,口腔的就是口腔的,胃病的就是胃病,肠道病的就是肠道病,痔疮就是痔疮……只见树叶不见森林,西医的诊治思维随着泾渭分明的器官分类而被僵化。

再说说吕鹏医生的老本行~近代中医对消化道的认识,口疮嗳气打嗝恶心胃痛便秘腹泻痔疮等等分类也明显体现了西医化思维定式的局限,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格局,胃喜燥恶湿,吞酸离不开左金,胃痛离不开芍草……这些思维定式严重影响了中医前进的脚步。

说些有用的干货吧!吕鹏医生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感觉伤寒论是不分什么这个器官那个器官的,举个栗子:半夏泻心汤,不管你是有痔疮还是口疮,不管你是胃病还是肠道病,也不用管是有便秘还是腹泻、呕吐还是腹胀,只要有脉弦,按诊心下满,自觉肠鸣、口苦、尿黄等,就可以用半夏泻心汤。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消化道其实就是一个器官,是一个贯穿身体大部分的一个特大器官!依据就是这个特大器官从里到外的结构一致,再进一步观察,发现有病状互相感应,内外呼应的证据,吕鹏医生举个栗子:口腔溃疡西医认为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局部问题,我要问,为什么仅仅发生在口腔,其他地方有没有呢?通过患者观察,口腔溃疡经常发生的,胃肠也有溃疡;再举个栗子:痔疮,这个病中医可以通过挑治上牙龈系带和舌下系带可以治疗,胃镜也可以在胃肠道发现其他有静脉曲张的病灶证据。通过这些间接直接的证据可以表明完全可以通过治疗消化道的一个问题解决其他消化道的问题。这就回到我以前提出的病态平衡问题了,慢性病长期不好是因为身体适应了这种病态,建立了新的病态平衡,打破病态平衡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西医和现代中医都是这个局限)。

人体是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自适应系统,所有的疾病原则上百分之九十都可以自我修复,消化道疾病也是如此,口腔溃疡只是局部缺乏维生素,整体并不缺乏,为什么自我修复不了,是因为产生病态平衡了,通过治疗消化道其他地方打破病态平衡、激活免疫、激活自我修复功能,溃疡能好,痔疮能好,胃肠其他疾病也能好,要知道如何打破病态平衡,且听下回分解。

所以,治疗胃病还应该选择中医,必须的,简单直接粗暴。

关注转发 ,给你不一样的医疗视点。


大理吕鹏医生


慢性胃病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疾病,一度被大家认为是疑难病,不好治,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慢性胃病方面,很多人会考虑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

有些人会说,用西医,好得快。但也有些人会说,当然用中医了,治根儿,还没有副作用。那到底哪个更好呢?双方各具特色,至于哪一个更好,看患者自己如何选择了。

西医治胃病擅长于诊断

慢性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或溃疡等胃病十分便捷和有效,但对胃病的治疗,除了一味的给予抑酸抗酸等之外,对胃痛胃炎胃溃疡等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其常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着快速治愈的特点,但停药容易反复,且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辨别病变的部位和性质,选择相应的药物或方法,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中医将胃病主症分为外感邪气、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所引发。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是发生胃痛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机,常与肝脾等脏腑有关,虚实错杂,迁延难愈。

在分清这些胃病病因时,中医药能有效针对胃病病因和病机,辨证施治,从根本上治疗胃病,有效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治疗慢性胃病目前效果较好的是口服中成药,中成药属于纯中药制剂,服用方便安全,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而且能调和肝胃,因果皆治,疗效持久。


华络健康


中医其实比西医好,胃病不能只告药治,想要彻底治疗胃病,只能3分治7分养,这就是看得出养的重要了。



可中药调理如舒 整茶 治疗,效果很好。加上合理的饮食,自身的情绪,而胃病是一种长期病,只有慢慢治疗,积极用药。才能把胃病彻底治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