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孔子為何說自己像一條“喪家犬”?

毛小暖


大家好,我是山東花和尚。

做為一名山東人,對孔子還算稍有了解。

首先明確一點,孔子從來沒有說自己像“喪家犬”。

照例咱們先來過看一下出處: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如下: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這話什麼意思呢?

大約是說孔子和從弟子到了鄭國,但孔子和弟子們走散了,有看到孔子的鄭國人對他的學生子貢說,我看到城東門附近有個人,長的像個聖人樣子,但卻是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采,真像一條喪家狗。子貢老實,見了孔子後把人家原話就給孔子學了一遍,孔子聽了開心的笑了,說: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是這樣,是這樣啊!

很明顯,這是孔子在調侃自己。

他是沒有家的麼?

不,他有。他家在魯國。

那為什麼他贊同別人用“喪家犬”來形容自己。

這就不得不要提到他周遊列國的目的。

他帶著他的學生周遊當時的許多國家,目的是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

他有自己的精神家園,那就是“禮”就是“仁”。

可惜,並沒有國君願意採納他的治國建議。

他的禮與仁的理論沒有安放的家園。

所以孔子才在別人嘲笑自己時,又大大讚同了一番。

但他可能不知道,他的理念卻在他之後,影響了數千年,他的學術成了歷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山東花和尚


喪家犬的典故出自孔子游歷鄭國的時候,當時孔子與弟子們走失,自己獨自立在東郭門前。有鄭國人告訴子貢,說東門站著一個人,臉頰長得像堯,脖子長得像皋陶,肩膀長得像子產,但是從腰以下,不如禹,“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把這話轉告孔子,孔子夜宵了,“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一生致力於入仕為官,但除了在魯國當過很短時間的司寇,再沒當過官。從56歲到68歲,周遊列國多年,各國也無一任用,甚至遊歷途中經常陷入困境,比如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就被圍困,斷絕了糧食,還曾被嘲笑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用喪家犬來形容窘迫的樣子,確實也算貼切。

不過孔子其實是在自嘲,如果僅僅是為了個人更好的生活,以他的學問的和名氣,完全可以在隨便一個諸侯國過得很好,但他終究有政治抱負,不肯以放棄施展政治理念為代價換取這些,從這句話裡,更多能看出他苦中作樂的精神。


張不叄讀秦史


孔子到了鄭國,鄭國人,以貌取人,鄭國人罵孔子,真像一條喪家狗。讓學生子貢聽見了,子貢把原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其實,按當時的情景,孔子背井離鄉,自己的理想又無法實現,是一種無奈的回答。

也象屈原在離騷中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境。


阿牛97417243


有心救世,無人賞識!

即或用用,也不放權。

僅作點綴,用作招牌。

四處流浪,空費時光。

歲月漸老,透出悲涼。

無力迴天,非我之過。

時不我待,著書立說。

傳之後世,更待賢者。

喪家之犬,指引牧人。

雖失一代,遺福百代。

功業千秋,死應無撼。

高山仰止,功德圓滿!











逍遙子三陽開泰


自,嘲,都不能,理解,呀,哈哈。


哈灬哈66096005


說的與乾的不一樣!口是心非!整天到處遊說,要官!爬官!!!無人理採它!便成了一條喪家之犬………………!!!


手機用戶老頑童四公


人生不總是柳暗花明,也可能遭遇成蔡之惡、孔聖人尚且有喪家犬之窘,何況我等凡夫孺子呢!


夢臻


聖人的認同,那是以後的事兒了。

孔子在世之時,政見難以實踐,理想終未實獻。他奔走列國以圖得到某國的認同,最終卻是兩手空空。

蒼涼無奈,孔老夫子的心無法安住。猶如喪家之犬,在天地間孤獨前行。


360度縱覽


孔子在世時,有幾十國家。百姓幾乎皆處在戰亂和暴政之中,孔子深愛神卅各國,深懷救世滔略和智慧治國思想,把各國都視為己家。並帶領弟子游訪各國,尋機會貢獻自已的棟樑之才。但結果較尷尬淒涼。塗中差點被餓死,大多國家都不歡迎他。因為君王們都認為今日當權,明就要強大。而"仁政"來得慢。做不到馬上強大。(這一點"法家″卻能做到。)各國君王不喜儒家。因此孔子才有喪家犬之說。


夕陽44075


因為他的屬性就是一條不忠的狗,不忠主人卻到處亂跑,別的主人也不看好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