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重点高中的都是哪些学生?

考上重点高中的都是哪些学生?高一老师的调查结果, 让人很意外!

作为一直担任重点高中重点班班主任的老师,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从了解他们的初中学习经历开始,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会要求学生统一写一篇文章,名为《奋斗成就自我,我的初中三年》,让他们讲述各自的学习,特别是初三这一年的奋斗经历。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也总结出了这些中考佼佼者的备考经验,同时也有他们的反思。我想这些经验对新一届的初三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现罗列如下。

是的,让你的初三学习从做去年的中考真题开始。或许其中有不少题目还不会做,很多内容也没有学到,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对中考题形成整体上的认识。

这样的做题无关分数,意义在于让你了解中考,准确把握备考方向——试题结构是什么样的,难易程度如何,你的学习重点该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初做真题来明确。真题就是指挥棒,考什么就应当学什么,缺什么就要提高什么,这就是备考的针对性。

而在接下来的备考中,也要牢牢抓住真题不放松,由做上升为研究,从中你会有很大的收获。真题才是最好的备考资料。

如何使用真题,才能事半功倍?

1)第一遍,按照中考规定的时间完成

平时自己做练习的时候容易跳入的误区就是没有做题节奏。最差的后果就是,时间安排一塌糊涂,简单题(或者低分但有难度的题)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的大题基本没有时间去写。这个坏习惯是一定要避免的,所以,要求做第一遍试卷的时候要合理分布时间和精力,保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做题前必须知道的关于中考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特点:

中考题可分易、中、难三个层次,一般中、低档题占80%左右,即满分100分的话分中低档题目占据了80分,难题占20%,即20分。中、低档题耗时少、易得分;难题耗时多,得分难。难题得分率每年都大致保持在20%至30%左右。

2)第二遍,比原来时间少30分钟完成

通过第一遍做题对答案之后,当然你需要时间对错题进行了分析错因,难题做了归纳总结,放大效果为3倍!对题目和解题的印象都很清晰,所以第二次做题和第一遍做题的时间要有一定的区隔,可以是3~5天之后再做。

但这次做题要强调准确率了,减少30分钟的情况下,对每一道题的分析和解题思路都应该了然于胸。避免第一次做题时容易掉入的陷阱和为什么这道题无法攻克。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第三遍,要求正确率100%

经过前两遍的反复练习,对于这套题已经是很熟悉了。当你研究过中考试卷后,平常的模考卷开始变得不堪一击。你都可以挑剔他们出卷的质量,或者一眼就看出来是改编自哪道你做过的高考题,放大效果为5倍!第三遍的做题时间与第一遍可以相隔的更久一些,可以是半个月之后。

第三遍的做题要求的准确率应该是更高的。如果其中哪一题做错了,必须要好好的反省一下了。

强调一点:当你做完三遍之后,你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去认真对待你做过的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任何一个失误、任何一个你蒙对的答案,唯有这样你才能提高!每道题都要去分析,尤其对于做过的中考题,一个字一个字去对答案,而不是只看结果。

锤炼你的答案,你要知道中考答案都是最精炼的概括,你要明白中考答案里每一个字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去思考,去研究。

这才是做中考卷的意义!

4)题目完全做会的标准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标准。以错题为例,你会的标准是:把自己当做老师(不看任何辅助资料),可以把这道题讲给你们班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让他完全听懂明白(比如,可以主动给同桌讲题)。

到这里,真真正正让一套试卷的放大效果为10倍!

从分数的角度说,学习水平高能考高分,减少失误也能考高分。但是后者往往会被忽略掉,但是因习惯和发挥失误造成的失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么,很有必要改变这种认识,而且最好就在初三的第一学期。

有不少同学人很聪明,但也很粗心,对待学习比较随意,学习中存在很多漏洞,但对此却不以为然。这些学生对简单内容不重视,只看重做对难题带来的成就感,却对各种低级失误毫不在意,哪怕它们一而再的出现。

于是在模拟考中成绩总比预想的低很多,而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会这样。他们对待任何学习内容都严谨细致,不放过一个问题,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考试的时候能做到难题会做,简单题不丢分,总分自然就非常可观了。

对于考试,尤其是中考,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做出了多少难题,解决了多少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在于你是否将自己该拿的分拿到了。如果不想在自己能把握的分上出问题,咱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培养良好做题习惯

有很多同学的做题习惯很坏,经常会“看错“题目,这里的看错当然不是真的眼力上的失误,而真正的“看错”题目,指的是由于过于兴奋或者过于紧张,题目一看,见过,兴奋,然后回忆,不自觉忽略了细节。或者因为没见过,紧张,开始回忆知识点,也忽略了细节。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完再写,不要看的过程就马上产生解题的念头。有时候你猜中了开头,却忽略了结尾。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根据问题、题设开读懂题意。题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千万不能想当然。

2)将每一次的做题当做考试

这个属于习惯问题,平时做任何题,凡是涉及计算的,一定要打草稿,并且要规范。平时日常生活可以养成“东西摆放整齐”、“哪里拿来就放回哪里去”、“第一时间处理要事,不要拖到最后才匆忙应付完成”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培养考试时的细心、精确,从而避免出错。

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取非常高的总分,那么就不能有弱科。在我仔细研究了高一分班成绩后发现,在普通班单科成绩很高的学生不少,但是他们一般也有明显的弱科,而正是这些弱科拖了总分的后腿,最终和重点班失之交臂。

弱科,就像长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个恶性肿瘤,留不得!留着弱科只会让我们落魄惨不忍睹的境地,不管你其他科目如何强势,恐怕也无法解决弱科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对于我们而言,很多时候由于先天基因或是学习经历不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科:有的科目很擅长,学起来如鱼得水,有的科目学起来费劲极了,总在拖后腿。

这些“瘸腿”的科目往往让人束手无策,做了很多努力也没有起色,难免让人心生倦怠,于是有的同学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不顾、让它自生自灭了。然而,面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最好的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定可以战胜偏科的困境。

要提高弱科,难度的确非常大,毕竟学了很多年都没有学好了,但是为了中考目标,这块硬骨头要啃下来。好在现在是初三的开始,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始终坚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对于改变任何一门学科的现状都是可以的。

在此,我提醒同学们,弱科突破成功就是备考的成功。尤其对于像英语这样的学科,从弱到强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持到什么时候?到中考前。同时对于弱科的突破,一定要有热情也有计划,做到步步为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实现目标。

初三一年非常辛苦,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大,备考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主要是来自精神方面的。如何面对困难、合理应对危机是初三同学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知道有很多学生中考的失利,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在初三有几个时间点,是对考生的考验:一个是每次模拟考后的心理状态,一个是冲刺时的状态调整。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时间点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备考效果,每一个初三同学都要把握好这些时间点,努力让自己始终是积极向上的、战斗力十足的。

所以:

不要抱怨自己已经失去了做题的热情,初三需要的,从来不是热情,而是毅力。

不要让心态问题占据了你大量的精力,中考需要的,除了心态,还有实力。

不要问怎样在作业多的时候选择完成,在你真的怎么拼命也做不完作业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选择。

不要在复习的时候担心效率问题,你专注去做了之后,效率总会在某次考试中体现。

不要习惯于假设“如果当初”,要学会跟自己说“既然如此”和“那么以后”。

中考成绩真的太重要,重要到只是一分,你就可以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多做对一道题,你的高中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加油吧,孩子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