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并不快乐,因为TA无需期盼,你认为呢?

记录魔都的幸福生活


您好,我是一个美术教师,也是七岁女孩的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慈母多败儿,败儿最可怜

我有个弟弟,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家里所有的好吃好用的都让给他,我这做姐姐的宛如奴役。他幼年时候好不快活,骄横无理。

长大后,我离家读书,工作后开始积累工资,准备成家立业。

骄纵的弟弟大手大脚,父母开始无力应付,一屁股债。他来找我要钱,我给了两万多以后,开始拒绝。他很惊讶,明明小时候我什么都必须让给他啊。

于是,他非常痛苦,觉得我背叛了他,没有人情味,周围一切的人都不是好人,他不懂为什么大家都不再以他为中心。

你说这样的孩子可怜不?宠溺下的孩子快乐吗?

有求必应,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父母总会满足不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孩子也一样。孩子和你要玩具你给,和你要电子产品你给,和你要国外游你给,那和你要星星月亮呢?汽车坦克呢?你给吗?你给不了啊,挫折总会来临,你所说的要什么给什么的宠溺只是相对的。

但是,把孩子的私欲喂的膨胀了,父母和孩子离痛苦的鸡飞狗跳也不远了。

好的教养能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

事实上,人的快乐最多来自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利他令人愉悦平和,充满价值感,索取令人内心越来越贫瘠,痛苦不安。

教育孩子积极主动把控时间,做利益自己和他人的有意义事情,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谢谢。


陪宝贝一起长大


被父母宠溺的孩子也有期盼,一旦他的期盼没有被满足,他才会不快乐。

满足期盼才能获得满足和快乐。怎么满足期盼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许能解释这个问题。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性、睡眠、生理平衡、分泌。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归属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4.尊重需求:自尊、信心、成就、尊重他人、被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看过这些需求后,题主可能就会明白:父母即使再宠爱孩子,也不能凭自身力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比如性需求、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友情、爱情、自尊、成就等。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也有不同的需求,父母也不能全部满足。比如“我爸是李刚”事件中的李X,触犯法律后,他爸爸即使再溺爱孩子、再想保护孩子,也无能为力,因为还有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约束。不能被爸爸保护的李X ,失去了人身自由,怎么会快乐。

既然有需求不能满足,那么孩子就不会获得满足感或快乐。

怎么去满足这些需求呢?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关爱,也要其他外部力量,如学校教育、朋友交往、身体健康素质、社会稳定、运气等。除了这些外部原因,孩子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

孩子如果积极努力、身心健康、父母关爱、社会协助,那么很有可能满足大多数需求,获得真正的快乐。

可悲的是,很多宠溺孩子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以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能让孩子快乐。殊不知,这些快乐非常短暂。而人生有太多的需求需要,父母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的要求和挑战是残酷的。

这样宠爱养大的孩子,有很多需求不能被满足,一般不会快乐。因为他把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归结于父母,而不是自己能改变、能努力实现的地方。

孩子的快乐就是为人父母的快乐。因为快乐与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不仅是孩子产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孩子今后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

怎么让孩子真正快乐起来?

1.家长明白溺爱教育的害处,并愿意进行改变。

和家人一起沟通,讲明溺爱孩子的危害,如孩子不能吃苦,不能忍受挫折,不能被批评,自我为中,不考虑别人。这样的孩子12岁之前不容易显现危害。一旦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力量。如果家长不能为满足自己的需求,他很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比如要学费不得的留学生汪某,就用刀刺伤母亲发泄情绪。这样溺爱养大的孩子,不吝于是个白眼狼。因此一定拒绝溺爱教育,全家人形成教育共识。一人教育孩子时,其他人不能阻止或干涉。否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建立家庭规则,全家人都要遵守。

以前我看过一个纪录片《SUPPER NANNY》(超级保姆),多次提及这个方法。全家人和孩子坐在一起,首先讨论自己想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然后大家共同制定出家庭规则,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接着执行这些规则,有功必赏,有错必罚。奖励墙上用数字、标识记录,累积到一定数额可以兑换礼物或实现小愿望。

惩罚用坐冷板凳方法,一旦孩子犯错,如打架、骂人等恶性事件,家长要马上把他送入冷板凳上。惩罚期间不允许家人和他说话,冷静时间就是他的年龄分钟数。一旦孩子自己逃离,架子一定坚决把他拉回板凳上,直到他完整的接受惩罚。然后家长去问孩子,感受怎么样?错在哪里?怎么道歉?以后怎么办?一般孩子发现家长真的生气了,不理会自己了,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惩罚目的就达到了。长此以往,家庭氛围一定大有好转。

3.进行感恩教育,从孝敬长辈开始。

一个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孩子,一般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因为他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不愿意浪费家庭的付出,自己也会更努力地学习去回报父母。怎么让孩子学会感恩?我觉得可以从孝敬长辈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家长们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孝敬父母长辈,尽量照顾长辈的情绪和身体。孩子们看在眼里,学在心理,慢慢会模仿起来。家长再进行一些爱心教育,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其实很不幸,他有父母关爱比别人幸福多了。关于感恩教育,我的文章里也有介绍,需要的可以去关注梦中霞光

4.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孩子在商场地板上打滚,孩子爸爸全程在旁边观看。路人询问原因,原来是孩子要买一个飞机模型,价钱比较贵,家长不愿意购买。孩子就拿出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撒泼哭闹,想引来众人围观,让爸爸屈服。不过事实却是,这个孩子哭闹近3个小时,爸爸安静观看或玩手机,并不理会他。最终,孩子和爸爸回家,没有买飞机模型。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要坚定拒绝时,告诉孩子拒绝的原因。如果孩子威逼利诱,家长一定要冷漠处理,不要理会孩子。孩子看到一哭二闹不管用了,就会收起这些手段,乖乖听话。以后遇到类似事情,孩子就会减少无理取闹的需求了。这方面一定要所有家庭成员态度一致,爸爸一回家,奶奶立即带孩子去买飞机模型,那爸爸的付出全都白费了。以后孩子会察言观色,不向爸爸提要求,找奶奶就行。

5.带孩子参与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家长不喜欢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要么觉得孩子会帮倒忙,要么觉得孩子太小不会干活。其实家务劳动是一个参与过程,家长不要重视劳动成果。我家大宝很喜欢参与家务劳动,今年春节打扫卫生,她就用掸子扫房顶,干的很认真。之前也让她擦一些鞋柜、衣柜们之类的。因为有玩水的成分,她很乐于参与。

我也曾见过一位妈妈,她本身没什么文化,但是让两个孩子坚持洗碗,一人一周。大女儿9岁刷碗非常利索,小儿子5岁踩凳子刷碗。妈妈事后会检查,一旦有不干净的地方,自己悄悄刷干净,并不指责孩子们。当时就觉得她好有智慧!

孩子能自己动手干的,一定要他自己去做。家长需要的就是等待、耐心和包容,对孩子提出肯定和表扬。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体会到自己做事的辛苦,自己照顾自己都这么辛苦,那么爸爸妈妈照顾更多的人,岂不是更累?有了这样的情景迁移,这样的孩子怎能不懂事?怎会怕吃苦?一定不会的。

总之,被父母宠溺的孩子也有期盼,一旦他的期盼没有被满足,他才会不快乐。怎么让孩子快乐起来,跟着上面五点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我是梦中霞光,喜欢和你交流育儿话题,欢迎关注我哦!


幼儿园蝴蝶老师


实际上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并不快乐,因为TA无需期盼,你认为呢?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其实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并不是他无需期盼什么,而是他觉得自己的任何要求可以被满足,或者他的一些问题会被父母无条件的驳回,从而不愿意过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一点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爱时的心态和孩子的真实心态的冲突。

父母哪些错误的心态,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呢?

1.爱孩子就该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味的满足他,对于孩子的错误和缺点视而不见,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养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机会,当挫折和困难来临时,很容易让孩子一败涂地,萎靡不振,甚至彻底丧失自信,做出傻事。

2.做为孩子就只需要认真学习,其他的事情可以让妈妈帮忙做完

许多的妈妈都会一手包办孩子的大小事务,让孩子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不明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最后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做任何事情,或者出现越告诉孩子不能做的事孩子越要去做的情况。

很多事情,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做,不愿意做,而是他们没有机会,妈妈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大胆的尝试,只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鼓励孩子去独自完成任务,让孩子的自豪感和好奇心得到满足。

3.孩子还小,不应该让他知道竞争的残酷,应该为他营造轻松的成长环境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的源泉。

从小父母应该去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勇于和敢于迎接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告诉孩子良性竞争的意义,不论输赢,只要认真对待了,最终就会“赢”。不然以后孩子很容易形成退缩、畏惧的心理,或者形成不正常的畸形心理,存在嫉妒、自满和愤懑的心理。

4.选择用奖励的方式来让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

合理的奖励方式会让孩子朝着你预期的目标前进,而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却会不假思索的选择任何时候都奖励孩子。比如告诉孩子“你不在踩水坑我就会给你奖励。”“你不哭,我就给你买玩具等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奖励方式,孩子以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他去做爸妈不愿意让他做的事情,爸妈就会满足他的要求,给他奖励。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奖励孩子呢?奖励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做下一步动作之前就提出来,比如孩子因为你要出门不带他而哭闹,在这之前你就需要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出去不带他的原因,然后明确的表示回给孩子什么奖励来做为弥补。

奖励可以有很多的方式,比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拥抱,一本书等等,不要局限于金钱上的奖励。

5.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吃苦

很多的家庭会担心孩子吃苦,不愿意孩子吃苦受累,不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最后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心态,让孩子缺乏克制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爱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哪有不苦不累的时候,你在孩子小的时候替他扫清障碍,可是有没有考虑孩子以后步入社会该怎么办呢?所以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没有什么不应该和担心的。

以上是我对于父母溺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