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慢跑的标准是什么?

大华诸葛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的标准以心率计算,所以慢跑的标准也可以根据心率增快的情况。


心率增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对心脏(循环)的负荷情况。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率的标准不一样的。在运动的初始阶段,一般要求达到相应年龄段最大心率(脉率)的60%就可以了。如果感到比较适应,运动者本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也比较小,还可以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或者心率(脉率)达到180(强壮)或170(正常或较瘦)减年龄的水平。

下面这张表是不同年龄段的最大脉率和有氧锻炼的脉率,可以用来自行对照。

需要注意的是,这张表给出的脉率水平适用于无心血管病者或低危者,如果是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者则要适当降低,并且在运动前经过专科医生的评估。

一般情况下,运动时达到微汗、轻微的呼吸急促即可。

适宜的运动量应当是在运动停止后,轻微的呼吸急促在4分钟内明显减轻,心率也在10分钟内恢复或接近正常(平时、运动前的水平)。

一般来说,运动时,在达到相应运动强度的心(脉)率后还应该再持续20~30分钟。一般每周运动5次为宜。但是在初始运动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强度起始,逐步增加运动量。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你好,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慢跑有一个靠谱的标准,就是根据心率来跑步。

跑步跑多了就会发现跑快了有太多的弊端,比如无处不在的伤病,比如日渐憔悴的容颜,于是,很多人又回归理性,重新回到慢跑的行列中来。



当我们慢下来了以后,会发现慢跑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的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好,身体强壮,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人也越来越年轻。从此,我们可以边跑边欣赏四季变换的美景了;从此,我们可以边跑边思考今后的瑰丽人生了。

慢跑既然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怎样跑才算是慢跑呢?总得有一个标准吧?有的人以配速为标准,认为慢下来了就是慢跑。事实上这个方法不准确,有一些跑者虽然看似配速比较慢,但是已经属于无氧运动了。



而比较靠谱的标准是根据跑步时的心率来确定的。

我们在跑步的时候,随着配速的变化,心率也会发生变化。通常配速越快,心率也会越快,配速越慢,心率也会减慢。

我们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自己的心率区间,对我们的锻炼效果起到积极意义的是在有氧区间。而我们跑步时要做的就是把心率控制在这一区间,也就是适合我们的慢跑心率。




而慢跑时取最大心率的60%-70%为跑者的有氧心率区间。

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最大心率是200次/分钟,那么适合我的有氧运动区间就是:200×60%=120次/分钟,200×70%=140次/分钟。对于我们有跑步基础的人可以适当酌情加5次,也就是在125次/分钟~145次/分钟之间。



最大心率是怎么测出来的呢?有些人用220-年龄,这个太笼统了,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最好是通过上坡跑来测量,找一段比较长的上坡,一口气跑上去再走下来,再跑上去,重复三次。三次上坡跑时测得的最高心率就是我们的最大心率。

有一部分跑者会嫌边跑边看心率很麻烦,那么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边跑边能说出一句话为标准,虽然不太准,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



掌握了慢跑的标准以后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地进行慢跑,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跑越远,从而既能跑得长久,又能跑得无伤。

所以,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慢跑最好是根据心率来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山水之墨白


(1)哪怕年龄相同,不同的人,他的慢跑速度也是不同的。

(2)慢跑不能用速度来衡量,慢跑的“慢”不是指绝对速度的快慢,而是对于某个特定的人来说,在他能掌控的跑步速度中,属于慢的。

(3)慢跑是指运动强度的强弱,不是指速度的快慢

(4)慢跑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体感轻松不累,呼吸均匀不喘,心率不高,跑步时间长,能够聊天跑,谈笑跑。

(5)心率可以直观地反应跑步的强度,所以一定要给慢跑定个数字标准,只有心率。

一般把储备心率的60%左右当作慢跑,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最大心率来计算,还要考虑静息心率。

储备心率 = 最高心率 - 静息心率


运动心率 = (最高心率 - 静息心率)* 60% + 静息心率

(6)对于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的计算太武断了。除了广为人知的,简单粗暴的220-年龄,其实还有很多预测年龄的公式,这些公式之间的差距本身也很大。

上图来自pacer app,


(7)如果非要给慢跑加个速度数字的话,不是根据年龄,而是根据你的能力,下图是针对有5km,10km,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成绩的人,所对应的慢跑的1km的配速时间。

图中的恢复跑就是慢跑。

比如5km跑25分钟的人,慢跑是每公里6分钟45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