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许多人说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那为什么孙成功了而袁失败了?

87373838


或许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太多年革命史观的教育,逐渐造成了大家逆反的心里,于是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愿意为历史“翻案”。

我们不能为历史翻案而翻案

这些所谓的“网友”一不看史料,二是抓住一点只言片语就不断意淫,他们在心中早就预设了“翻案”的立场,所以凡是与自己心中预设的目标相同,就大肆发挥,遇到与自己目标不同的,就视而不见。

老实说,“翻案”的确是纠正了此前革命史观目的先行的很多结论,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对历史的错误认知。

袁世凯推动现代化的尝试 但是他还是先考虑个人利益

就以孙中山和袁世凯来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孙中山的革命只是一味吹嘘,四处忽悠来筹集革命资金。袁世凯呢,有小站练兵,改变传统军制,翻译西方军事数据,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又有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比如设立警察制度、兴办现代学校、改良司法的等等

没错,这些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袁世凯在民国初年走上了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道路。孙中山则最终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成为国共两党都承认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说:“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管孙中山在革命之中,做了哪些错事被后来者所诟病,但是他顺应了时代潮流,袁世凯呢,应该还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最终走上了独裁之路。

此外,袁世凯这个人也有太多的问题。比如,早在甲午战争之处,他被委派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在朝鲜干预朝鲜内政与外交,俨然一副外来皇帝的派头。后来,东学党之乱,袁世凯又趁机跑回中国,没有在朝鲜与日本的势力进行斗争,导致日本控制朝鲜。

袁世凯又非常投机,甲午战争之后,他看李鸿章失势,立即转投荣禄门下。可以说,袁世凯这个人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其后才考虑国家的利益。

最重要的一点,还有袁世凯一辈子妻妾众多(有12个),完全是传统中国人的婚姻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潮流。

孙中山的革命过程或许不太光彩 但他引导了中国的潮流

孙中山呢,虽然现在有人说他的婚姻生活也很混乱(比如日本的大月熏,还有他舍弃原配卢慕贞等),但孙中山毕竟笃信基督教,在名义上是一夫一妻制。

而且,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最早在美国檀香山有大农场,孙中山又在香港读书学医(成绩还很好),家境殷实。如果不是孙中山要革命,孙中山应该会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但孙中山正是因为革命,才导致哥哥破产,自己四处流亡。

应该说,我们对孙中山的敬意,是要敬佩他的革命精神,也敬佩他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应该说,从这一点来说,孙中山是伟大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孙中山革命,袁世凯所主导的改革如果成功,中国会变成什么样?老实说,这条路行不通。

有一次,我与一位研究晚清立宪的博士聊天,他通过对晚清各个机构人员的数据分析发现,立宪之后,各个机关里面的皇亲国戚也占大多数。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晚清的所谓立宪也不可能成功。

从历史潮流来看,我们不能抹杀孙中山的功绩,当然,也应该肯定袁世凯的现代化努力。


兮兮说事儿


与其看网络上的说法,不如看孙中山和袁世凯如何评价对方。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于是有了“双雄会”。两人对彼此什么印象和评价呢?

先来瞅瞅孙中山对袁世凯的看法。

他对老袁第一印象非常好,见面第一天(8月24日)就表示:“袁总统可与为善,绝无不忠民国之意。”由于民间对袁世凯有些人猜疑,孙中山于是呼吁不要这样子,否则可能“激迫袁总统为恶”。如果说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可能有水分,那么他在私人信件中说的话则更能代表其真实态度。在给黄兴的信中,孙中山写道:“到京以后,项城接谈两次。关于实业各节,彼亦向有计划,大致不相甚远。至国防、外交,所见亦略相同。”孙中山在北京待了25天,事后对袁世凯进行了总结:“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孙中山是个“话痨”,对袁世凯评说比较多。相比之下,袁世凯对孙中山的评价则很少,却字字珠玑,目力所及,只有2次。一次,袁世凯对旁人说:“不图中山如此嘹亮!”什么叫“嘹亮”?就是嗓门大。孙中山经常发表演讲,所以说话声音大也正常。袁世凯第二次对孙中山评价是对亲信说的,有点扎孙中山的心了:“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干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耳。”

问题说孙中山是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基本没错,但后一句似乎有点问题——孙中山成功而袁世凯失败。袁世凯只做错一件事,那就是称帝,否则现在对他的评价应该很高。袁世凯其他方面都很成功,尤其是亲手把大清王朝温柔地杀死(以和平的方式埋葬),终结了几千年的帝制,可以说是代价最小的改朝换代之一。另一方面,孙中山成功了?他总统只当了几个月,还是临时的,一没多大劝,二没多少权。而且临终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是非成败转头空,都付笑谈中!


脑洞大开的历史


孙中山被称为孙大炮是有原因的,他就是一个有满脑子想法、嘴上吹牛逼、但是实际行动中接连遭受失败的人。辛亥革命成功跟孙中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位国父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基本上没有成功一次,关键原因是孙中山对自己的国家形势和民众本质认识的不够清楚,对自己领到的革命性质也稀里糊涂,就是为革命而革命,革命的发动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都是旧军人、官宦、商人、华侨和热血青年等缙绅知识分子阶层,根本对亿万底层民众不屑一顾。革命的根基不深,革命者很容易动摇,由此造成其接连失败。所以说孙大炮领导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先天性就不足,参与者很容易动摇,革命很容易失败。

辛亥革命成功是有撞大运的成分在里面,其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是四川的保路运动,使得清廷从武昌和汉口调集了大批军队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城军队减少,防卫空虚,这才给了留守军队中革命者发动“武昌起义”的机会,由此涉险成功。辛亥革命的成功的时候,孙中山正流亡美国筹款。成功虽然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功不可没。

袁世凯是清廷重臣,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仅次于李鸿章的北洋重臣,他也是新军的倡导者,一直在天津的小站练兵。袁世凯也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并且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天津在近代成为北京的陪都,袁世凯的功绩不可抹杀。

袁世凯的失败完全是逆潮流而动造成的,大家好不容易刚把一个满族皇帝赶下去,他倒好,不惜成为众矢之的,也想做皇帝,八十三天后被骂死,完全咎由自取。


作家王麟


孙中山没成功,孙中山在1924年北京政变前,一直都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嘲笑的对象,而袁世凯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学习的榜样。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军阀的政府被消灭,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被邀请到北京组织新政府。一时间,孙中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孙中山在路过天津,病死了,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遗言。

孙中山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成功了,只是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修建中山陵,在孙中山死后拔高了他的历史地位。

袁世凯生于1859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袁世凯1916年死,活了56岁,孙中山1925年死活了59岁,两人年龄差不多,寿命也差不多,真是天生一对死对头。

孙中山有三大功绩,分别是

1,推翻清廷,创立民国。

2,创立三民主义。

3,创立黄埔军校,三大政策打下大革命基础。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人,立言立功肯定没问题,立德也还可以,姑且算一个三不朽吧!

但是你会发现,孙中山的事功方面,灭清廷立民国,基本上是借力打力。依靠一方军阀打击另一方军阀。清廷真正的掘墓人世界上是袁世凯。

袁世凯30岁以前就帮韩国办军队,训练了5500亲兵,以至于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比韩国还玩。袁世凯一小小四品道台在朝鲜当上太上皇。韩王的父亲大院君不老实发对清廷,直接抓起来押到保定听候发落!

袁世凯43岁当上疆臣首领直隶总督,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大佬都和他同气连声,在慈禧和奕劻支持下,袁世凯大搞新政。只可惜,满洲贵族顽固派太厉害,最终立宪和新政都宣告失败。

袁世凯53岁带领北洋军队,段祺瑞等人进宫要求共和,清廷只得同意。袁世凯让民国完好无缺的继承了清朝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你非要说灭亡清廷的功绩属于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袁世凯是窃取革命果实。那我问你,如果孙中山建立了民国,民国应该有几个省?南方独立的拿十个省,连中国三分之一领土都不到!

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会办事的不如会说话的!袁世凯办了那么多事,都不如孙中山发明个三民主义理论有号召力!


历史知事


先不说孙、袁这两人,我先举个其他例子:

大家觉得孔子是成功还是失败?

你也许会说,孔子成功了,因为他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当然你也可能说,孔子失败了,因为他和他的儒家思想从未被当时的诸侯们重视过,活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我想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我的意思了,孙中山的成功,就跟孔子差不太多,基本侧重于身后名。他的国民党后辈们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胜利,统一了民国,这才有了他的国父地位。



孙中山一旦成了国父,那与之为敌的袁世凯自然就成了窃国大盗、独夫民贼,更何况他复辟帝制,那基本上就不是失败的问题了,而是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而我们中国共产党素来以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拥护者和继承人自居,所以自然也沿袭了对孙袁二人的历史评价,直至今天。



所以大家才会出现“孙中山成功了,而袁世凯失败了”的错觉。


达摩说


网络上很多人要么是真不知,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信口雌黄;要么是明知故作,或是为了维护自身集团利益,或是受人雇佣,扰乱国人思想和三观,阴谋颠覆过去正确的思想教育体系。

孙中山做的明明是实,却在他们嘴里变成虚。为啥?建立早期资本主义政党,到海外到处筹集资金发展武装力量,推翻封建王朝,提倡三民主义,每件事都是用汗水或鲜血去完成的。这不是实干是什么?

要全部说完真是要长篇大论才行。这里写再多也没几个人会看完。我个人总结,袁世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中国做了一些实事,但做为当时的头号大军阀,他最终代表的是旧封建帝王的势力,他的许多行为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发展。要论功过,袁世凯二分功八分过。


航海家21


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这句话说的没错,但不够全面。孙中山既是孙大炮也是实干派,孙大炮这个头衔也不是后人评价的,而是当时很多人的对孙中山的评价。

第一个说孙中山是孙大炮的应该是张之洞。孙中山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前去拜会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张之洞,并写拜帖“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了拜帖后很不高兴,认为孙中山一介平民和自己称兄道弟,没有礼貌。就在原帖背面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叫门房拿回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当即回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看后哈哈一笑,让门房请孙中山进来,说要看看这人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孙大炮。

孙中山之所以被称为孙大炮,和他敢想敢说敢做的性格是脱不开关系的。孙中山留学回来后,接受了国外的新思想,也认为只有进行民主变革才能救中国。但当时清政府还没有倒台,封建思想依然深入人心,孙中山说的三民主义新思想和给别人描绘的蓝图在别人看来是不肯能事现的,只有孙中山满腔激情的认为民主革命必定能成功。所以在不相信民主革命的人看来,孙中山说的话就是满嘴跑火车,是大炮嘴。

但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孙中山说的民主革命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吹牛皮,只是思想太过超前,不被当时的中国人接受而已。而这也正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在大多数人都不信任他,认为他吹牛皮的情况下,依然聚集起了一批仁人志士,用民主思想对旧中国洗礼了一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在满嘴跑火车,不是因为别人在吹牛皮,而是因为我们的眼光没有看到别人所看到的。就像今天的马云,十几年前,全世界都以为淘宝做不起来,马云在吹牛皮,到现在才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目光短浅。


古今之言


这题目问的有问题。

说什么孙中山成功了、袁世凯失败了,这句话就是错的。



袁世凯生前建立了中华帝国,成为帝国皇帝,尽管统一的时间很短,朝代经历的时间也不长,但终其一生,袁世凯达到了一个政客所能达到的最大权力高度,当上皇帝并在皇帝任上去世。

孙中山创建了革命党,成为国民党的领袖,并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随后就让给了袁世凯,而且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也比不上皇帝的权力大。孙中山去世的时候,全国仍旧一片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力机构,孙中山没有成为当时最有权力的政治家。

孙中山的追随者有的成功了,蒋介石一度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但是,追随者的成功并不等于孙中山的成功,这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对孙中山比较有利的是,他的追随者成功以后,自然而然的将他奉为国父,将他开创的事业称为至高无上的事业。所以,孙中山在现代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袁世凯。


高尚涛


孙中山先生有一句话很有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袁世凯是实干派吗?当然是。袁世凯能当上大总统,是靠个人能力上来的。他在满清当官的时候,政绩就非常卓著。比如说建立第一支近代化军队,打造了后来北洋新军;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带头废除科举、推动全国首次选举活动。这些都证明他不但有能力,而且也能站在时代前列,绝非因循守旧之人。后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袁的支持,南方革命军是否胜利还很难说。所以不论名望还是能力,袁世凯应该是名至实归的大总统。

但问题是,袁世凯所做的这些,根本目的居然还是为了称帝。这实际上是逆潮流而行的。孙中山一介书生,要论阅历和实干当然不如袁世凯,但是他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却不断推动民主思潮的发展。尽管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并不知情,但说他是精神领袖并无不可。正因此,孙中山能够顺时代而行,并且不计较私人利益,所以最后孙中山是“国父”,而袁世凯成了“窃国大盗”。可见,英雄也不能违背时势大潮的。


林屋公子


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如果说孙中山成功了,我认为他成功的原因可以拿近代的叶利钦和普京的关系相对比。叶利钦悍然推翻苏联,建立了俄罗斯联邦,但是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后,俄罗斯的经济和民生并未起色,国内政坛一片混乱,寡头占据特权,国内叛乱时有发生。按照正常的趋势,叶利钦下台后很难善终。但是叶利钦选择了政治强人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使得晚年的叶利钦不但没被清算,反而安享晚年。


孙中山的成功与此类似,孙中山最成功之处在于建立的广东国民政府成功北伐,使国民党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而国民政府的领袖蒋介石,素来以孙中山接班人自居。因此,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自然地位变得极为重要,被尊为国父。

而孙中山之所以被称为“孙大炮”,跟他的“10万英里铁路计划”有极大的关系。孙中山多次宣称“十年内为中国建造20万里铁路”,无论是10万英里还是20万里铁路里程,都是极其不切实际的。直到100年后的今天,201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才12.4万公里,尚不及孙中山所规划的10万英里(16万公里)。当然,孙中山作为外行,而且参考的是美国1880年至1890年,实际修造了20万里的铁路,虽然不切实际,似乎也情有可原。



而如果说袁世凯失败的话,那么他最大的失败在于晚年出了昏招,居然妄图称帝。袁世凯清末推翻清朝,逼迫清廷退位,于国有大功。已经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和终身大总统后,面对全国尚未统一的局面,居然妄图称帝,最终被全国群起而攻之,身败名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