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还会不满吗?

柔沢十


首先说明一点,

五虎上将的说法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不是史书记载。正史记载,刘备自封汉中王后,确立了四位大将,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关羽对这次册封极其不满,那么关羽究竟对谁不满,如果换成魏延位列其中,关羽还会不满吗?

关羽对刘备用人向来有微词,早在汉中之战前,马超率众前来归降,关羽就表现出了些许不屑。关羽认为马超为西凉边陲人士,虽然骁勇,但是忠心可疑,不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给诸葛亮写信,询问诸葛亮对马超的看法。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心腹,诸葛亮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刘备的看法,因此,诸葛亮不敢怠慢,很巧妙的给关羽回了信。

诸葛亮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烈过人,是一时之人杰。好比西汉之英布、彭越,与张飞引为一类,但是他们终究不如你这班超凡绝伦。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由此可见,诸葛亮说话是很小心的,他既实事求是的肯定了马超的能力,又为了避免引起关羽的不满,把关羽拔高到超凡绝伦的程度,诸葛亮可谓是煞费苦心。而关羽明显对马超有意见,怕马超来到后抢走了自己在刘备心目中勇武第一的位置。

在刘备确立四位大将后,关羽照样对马超不满,为什么呢?马超来投靠刘备时是很狼狈的,当时马超被张鲁所猜忌,几乎是孜然一人来归顺。刘备为了发挥马超最大的作用,让马超暂时止步,立即给马超增援了几千人,最后马超方才领着刘备的人出现在成都城外。虽然最后迫降了成都,但是在关羽心目中,马超有狐假虎威的嫌疑,没有刘备的助军,马超仅靠名声未必能够起这么大作用。因此,关羽轻视马超。那么其他人呢?

四人当中关羽还轻视黄忠,为什么?关羽给出的回答是“誓不与老兵同列”,这是真正的原因吗?不是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关羽只是找了一个借口而已。那么关羽轻视黄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黄忠随刘备入蜀,虽然在还击刘璋过程中有战功,但还是没能帮助刘备攻克成都。最终成都的攻陷

是靠诸葛亮、赵云、张飞的援助,马超人马的吓唬,成都城内官员的众叛亲离,因此,总体来说,黄忠之功不大。

后来汉中之战爆发,黄忠随刘备在定军山和曹魏主帅夏侯渊对峙,夏侯渊分兵将刘备军围于山上,夏侯渊守南围,张郃守西围。刘备采用法正的车轮战计策,将队伍分成十队轮番攻击张郃部,张郃抵挡不住,于是向夏侯渊求救。

夏侯渊派兵支援张郃,于是自己围内兵员减少。刘备趁此机会火烧魏军围营鹿角,夏侯渊率兵救援,在乱战中被猛冲下来的黄忠所斩。一时之间,黄忠爆的大名。随后,刘备便册封黄忠为镇西将军。在刘备自封汉中王后,想要加封黄忠为后将军,于是询问诸葛亮意见。诸葛亮对此事表示了担忧。

诸葛亮认为:黄忠之资历远远比不上关羽和张飞,先如今将黄忠与他们并列,马超、张飞参与了汉中之战,亲眼所见黄忠如何立了大功,所以他们不会说什么。而关羽远在荆州,不了解情况,怕他会对此有意见的。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后来,关羽果然对黄忠位列后将军大为恼怒,叫嚣着“誓不与老兵同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关羽始终认为黄忠斩夏侯渊是运气太好而已,和自己于千军万马中斩颜良不能相提并论。而令人可笑的是当时蜀军将领中有斩敌首将之功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关羽斩颜良,一个是黄忠斩夏侯渊,不相提并论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时,关羽颇有微词!

那么,如果魏延位列四大将军之中,关羽还会不满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关羽心中,魏延和黄忠是一个档次的人,黄忠尚且不能入关羽法眼,何况魏延呢?那么魏延有实力位列四大将军(五虎上将)吗?难道是刘备看走眼了吗?不是的。

黄忠和魏延都是刘备慧眼识珠提拔上来的将军,

魏延比黄忠提拔的要慢一些,在攻陷成都后,魏延仅仅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在汉中之战后魏延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川。

由此可见,汉中封王拔将,刘备破格提拔了许多新人,不止黄忠一个。而魏延在后诸葛亮时期多次被倚为臂膀,多次击败郭淮等魏国将领。也曾在上邽之战中击溃司马懿之军。由此可见,刘备识人之能力是多么的强悍。而不论资历,魏延位列四大将军也无可厚非。但是关羽肯定不会同意的。

在关羽心中,资历很重要,甚至比军功更重要,所以他极其希望赵云能够被提拔为四大将军。马超挤进去就算了,黄忠竟然凭借一时之功也挤进去,这本来就让关羽生气。如果再破格提拔魏延进去,恐怕关羽要退出四大将军之选,以示自己的尊崇地位。所以,魏延进去,根本不可能!而关羽不满是铁定的。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在关羽心目中,四大将军的完美人选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如果是五虎上将,那么顶多再挤进去一个黄忠。而魏延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只有刘备慧眼识珠而已。既然不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想让远在荆州的关羽满意,恐怕比登天还难!


每日趣评


会,因为关羽并不是不满黄忠,而是不满另一个人位列五虎。别说换魏延了,就是换了马丁啉,只要这个人还在五虎里,他照样不满。

这个人姓关,名羽,字云长。

很多人都觉得“五虎上将”,很威风很荣耀,但在当时来看,五虎上将并不是多顶尖的称号,连蜀汉常委都进不去。

论资历,关羽一起兵就跟刘备混,天南地北,出生入死,他说排第三,没敢说排第二的。

论功劳,跟着刘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守徐州,擒二将,战长沙,功劳等身。

论声名,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天下。

论能力,关二爷被后世封为武圣,历代受供奉敬仰,岳王爷就最崇拜关张。

论权力,守着荆州,占据蜀汉一半地盘。

关羽是蜀汉实至名归的二号人物,让诸葛亮排在前面,自己排第三已经是给足面子了

。现在倒好,蜀汉常委都进不去,成了受他们管辖的“五虎上将”本来就骄傲,眼高于顶的关二爷怎么忍受得了,生气拒绝,黄忠只是个借口而已。

代表刘备来给关羽封赏的费诗也明白症结所在,跟黄忠根本没什么关系,所以劝他说

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

将军您别生气,您给刘老大是一个级别的,希望您体谅体谅他的苦衷,压根就没提黄忠的事,把关羽劝过来了。

本回答只讨论《三国演义》,不讨论历史。


待我施为地煞变


不仅会不满,估计还要跳起来打人。关羽想做的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关羽看得上的人是有数的,张飞和他情同手足,他就不会计较,赵云由于追随刘备多年,关羽自然也不会说什么,何况封四大将军时,没有赵云。

马超是将帅之后,可以说有非常好的出身,但是关羽还是一脸嫌弃,诸葛亮哄关羽,表示马超能和张飞并驾齐驱,但是和你美髯公完全没法比。关羽这才高兴起来。

当得知黄忠被封后将军时,关羽表示不想和老兵为伍,拒不受爵。费诗劝他,说他和刘备堪称一体、荣辱与共,身份不能用官职来表现。而且举刘邦例子,刘邦早年的好友萧何后来地位还不如落魄出身的韩信,人家萧何也没发什么牢骚。关羽这才作罢。

对于关羽的牢骚诸葛亮是有远见的,黄忠在汉中斩了夏侯渊,刘备很高兴,要封黄忠为后将军。此时诸葛亮表示,黄忠的确立了大功,大家都看在眼里除了荆州的关羽(没有千里眼),关羽肯定会不满,刘备表示,自有办法。

魏延部曲出身,出身较低又没什么背景,如果在关羽的嘴里,地位肯定和“老卒”黄忠无异,甚至可能还不如黄忠,就是个“壮卒”。魏延的官职也是一点一点打上去的,他在平定益州时表现突出,被刘备青睐并提拔重用。魏延这个后加入的人才在关羽眼里肯定还是外人,关羽要是个他同列,肯定会更加暴躁。惹急了就撂挑子。


大眼大世界


个人认为,三国演义五虎上将关羽只排斥黄忠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什么关羽会排斥黄忠呢,关羽的理由是,大将军岂能与老卒为伍,贬低黄忠是老卒,同黄忠为伍有事身份,这是关羽的意思。其实关羽这样说并不是真心想法,只是个借口,真实情况不是这个原因。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下,关羽之所以排斥黄忠最直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老,那只是关羽片面之词,真正的原因关羽说不出口,因为关羽骄傲,不服黄忠,但是要真正较量起来,关羽是一点把握没有的,长沙一战关羽并没有讨到便宜,关羽黄忠大战百余回合刀法不乱,这里从武力上可以看做平手,但是黄忠年纪大了,关羽壮年,可以认为黄忠略占上风。但是别忘了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从这一点上看,黄忠战力上还要加分,这一点关羽黄忠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傲气的关羽嫉妒黄忠,武力上战不赢黄忠,要是黄忠射箭估计关羽得挂了,打不过黄忠心里还不服气,所以关羽这些真实想法是不能说出来的,要这样说多丢人啊,只能违心的说不能与老卒为伍,给自己找找面子,满足下虚荣心。这些想到黄忠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不和关羽计较这些,毕竟关羽刘备是兄弟,吃人家嘴短,人在矮檐下怎可不低头,认了,不和他一般见识,但是黄忠到死也没服过关羽。如果要是换了魏延是五虎上将,关羽会觉得好些。因为关于出于嫉妒而排斥黄忠,换魏延关羽不会说什么,自己就是五虎上将老大。


有缘人72982825


“五虎上将”是民间说法,既不是来自蜀汉官方册封,也未见诸正史,但这个说法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些来历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这通常意味着他们有共同特点或者地位、功绩大体相当,所以《三国志评话》《三国演义》后来便将他们称为

“五虎上将”。

从蜀汉官方角度看,也有过一次类似“五虎上将”的册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刘备在汉中打退曹操后称汉中王,首次规范了武将体制,最高一级为“四方将军”,刘备拟任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在此之前蜀汉武将之首是马超,他是平西将军,而关羽、张飞等人为杂号将军,现在关羽以前将军身份成为武将之首,但他仍有意见,原因是黄忠也成了“四方将军”之一,与他并列,关羽轻视黄忠,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诸葛亮首先考虑到关羽会有意见,他当时不在汉中,但专门给刘备写信说:“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羽遥闻之,恐必不悦。”汉中之战中黄忠消灭夏侯渊立下首功,马超、张飞都亲眼所见,提拔黄忠他们倒能想通,但关羽在荆州却看不到。


但刘备主意已定,给诸葛亮宫回信说“吾当解之”,意思是我去给他做工作。后来刘备专门派了能说会道的费诗并往荆州封拜关羽,关羽虽仍有怨言,但被费诗不软不硬的几句话给压下去了。

在关羽眼中黄忠都如此,如果魏延一跃进入“四方将军”行列,关羽肯定更气愤不过,估计费诗来了也没用,关羽非找刘备论理去不可,其中的原因至少有3点:


一是论资历魏延远不如黄忠。
黄忠是刘表旧将,投身刘备时地位已经很高了,是裨将军,论军职略低于关羽、张飞,但大约与赵云相同。魏延是荆州义阳人,也是在荆州期间追随刘备的,史书未细述其出身,但估计也是刘表旧部,只是军职比黄忠差得远,史书说他随刘备入益州时身份为“部曲”,关羽连裨将军黄忠都看不上,魏延更不用说了。

二是论军功魏延也不如黄忠。黄忠、魏延是第一批随刘备入益州的将领,在夺取益州之战中黄忠表现英勇,《三国志》说他“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而《三国志》对魏延此阶段的描述仅为“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显然魏延立的战功不如黄忠,更不说在汉中之战中黄忠的表现更是远超魏延,这些情况关羽虽未亲见,但应有所耳闻。


三是论地位魏延也没有黄忠高。
刘备攻下成都后论功行赏,黄忠因功被提拔为讨虏将军,相当于军长。魏延此时也被提拔,史书说是“牙门将军”,有人认为这也是杂号将军,相当于军长,但赵云在长坂坡立功后也曾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军”,不过之后赵云又由此职升为偏将军,意味着“牙门将军”低于副军长,而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杂号将军,所以当刘备让魏延以镇北将军身份留守汉中时,众人才无不吃惊。

都是荆州降将的身份,但魏延在各方面也都不如黄忠,关羽连黄忠都看不上,魏延就不用说了。


关羽反对黄忠进入“四方将军”的行列,也许针对的并不是黄忠本人,而是对赵云没有列入“四方将军”有意见。关羽与赵云相识已20多年,史书虽然没有说他们之间私交情况如何,但以关羽重旧情的特点,赵云在他心里的分量显然远超黄忠或魏延。


南门太守


我觉得不会!关羽说我怎么能和黄忠这样的老汉同列,是嫌黄忠老,而魏延年轻,正直当打之年,血气方刚。

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而没任用张飞,关羽没有对此提出异议说明还是认可的,汉中重要性仅次于荆州,相当于一方诸侯!

当年在襄阳城魏延开城要放刘备入城,刘备没入魏延只能转投韩玄,关羽战长沙时魏延又砍了韩玄,不仅给关羽献了城池还救了黄忠,私下关系和关羽是很不错的!

刘备入川和攻打汉中带的先锋就是黄忠、魏延,史书记载魏延屡立战功!而关羽自己又熟读春秋,他觉得自己不是单纯的武将,而是像张辽那样的军事统帅,在统帅用兵这一点,五虎里其他四人没人比魏延强!魏延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很到位,在入川时的很多决策和庞统保持高度一致,如果刘备早听他们的可以减少很多代价。

魏延守汉中十年,曹操数次攻打无功而返。后期诸葛亮北伐,魏延斩王双,大破张郃、郭淮,功劳威慑诸葛亮引来杀身之祸。

综上所述,我认为二爷是认可魏延的。


黄色潜水艇72689706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正史、演义杂着来论)!我也来凑个热闹吧;

以《三国演义》、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论,如果把魏延列入五虎将,我认为关羽绝不会有意见的。因为,一是魏延不但救了黄忠,还在关羽正对长沙处在进退两难,莫可奈何之际,率领百姓投降关羽并献出长沙。二是魏延属于关羽引进给刘备的大将。三是入川之战时,为刘备手下两员大将之一,并且很多战略意见与庞统很契合。四是战役半点不比黄忠差;战冷苞一平一生擒。而黄忠战泠苞是一平一胜,擒将难于胜将。对泠苞战绩优于黄忠,证明魏延武力不再黄忠之下。黄忠救葭萌关、夺天荡山击败张郃、夏侯尚功绩大于魏延,但汉水北山与赵云一起烧粮却没有完成任务,但又和赵云一起击败徐晃。功劳均大于魏延!这是因为,入川时黄忠就是先锋,一直有独立领军作战的机会。而魏延属于后军大将,做的本身就是“预备队”的工作;所以,魏延总是被派为副将、或哨探的工作。如;给张飞送酒是魏延,给张飞做助将是魏延,给张飞作前哨的还是魏延。立功机会自然就少于黄忠,但武力并没有被描述成逊于黄忠。

定军山黄忠突击斩杀夏侯渊,居功至伟。但在第72回中,斜谷口对曹操大军的骚扰战,是魏延第一次独自领军作战,突袭几乎射死曹操。一场无关紧要的骚扰战,却被魏延硬是打成了一场具有现代军事意义的“斩首战”,并最终迫使曹操下定决心放弃汉中的争夺而撤军。并且在斜谷口外,打的庞德需要曹操下令曹营的众将“努力向前”,群殴魏延,才把魏延打跑。演义中描述庞德对谁作战都是威风八面,极尽赞誉溢美之词。唯有对魏延此战,庞德没有了威风,还需曹操命令众将帮忙。如果说和张飞一样,同样不十合击败马岱,因回合数少而不能确认魏延武力与张飞相若的话;此战则足以证明魏延之勇,不再庞德之下,足与“五虎”匹敌!而射伤曹操的战略作用,也决不在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战功之下!况且,在刘备自领益州牧的时候,魏延就被封为“扬武将军”,这个称号是正史《三国志》中法正的军衔。可见此“扬武将军”称号军衔不低。所以,从《演义》来看,关羽对于魏延的列为“五虎”,我认为是不会有意见的!

以正史《三国志》看,蜀汉没有五虎。虽然有关张马黄赵同列一传,那是此五人属于刘备的第一代的一线大将,资格排位而已。关张属于刘备起家的嫡系,马超虽非嫡系,但本身是一镇诸侯,资格、背景在那里。黄忠早就是刘表的中郎将,况且更是荆州世族。此四人对刘备来说,都是不可轻慢的。只有赵云,虽然投刘备时间早,但因是公孙瓒旧将,属于半嫡系身份。况且,赵云的能力并不被刘备认可,从来没有成为过独当一面的大将使用。职务比之魏延尚有些许差距。而魏延在随刘备入川时,仅仅是个“部曲”,也就是亲兵之一,充其量是个小头目。根本不是《三国演义》描述的入川两员大将之一。刘备入川时的两员大将一是黄忠,二是卓膺,根本没有魏延什么事。而魏延身为一个亲兵小头目,却因“数有战功”,一跃而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可见这个“数有战功”的含金量是很足的,应该是超过赵云的“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的功绩的。因为赵云此战后仅从偏将军提升为“翊军将军”。而魏延居然从一个大头兵一下提升为“牙门将军”。这个军衔是赵云救了刘备老婆儿子后才能得到的。但此时魏延的“牙门将军”显然还是低于赵云的“翊军将军”的。在刘备夺得汉中后,魏延又被提拔为“镇远将军、督汉中(汉中都督)、领(兼)汉中太守”,一下越过了赵云。而赵云仍然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升迁。

魏延为何会由小兵成长为大将,升的这么快?这个估计与魏延的成长有关。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半家奴性质的亲兵)”,从历史看,刘备有两次招收“部曲”;一次是任豫州刺史的时候由陈到代为招收、训练“白毦兵”,第二次是在袁绍那里时,由赵云偷偷招收了数百人为“部曲”。以我判断,魏延是由赵云招入的数百人之中的一个。此时的魏延,应该还是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但因为努力、聪慧,被刘备看中,有特命赵云格外训练的可能。后来汇合关张后,魏延一定最崇拜关羽,因为关羽早已名满天下。无论是武艺、兵法,关,张应该对魏延有过严格的训教,加上魏延的勤奋、努力、天资聪颖,受到四人的青睐,进步飞快。才会在入川时快速的三级跳升上去,终成一代大将。看他的性格,既有关羽的“善养士卒”、又有关羽的傲气,完全像第二个关羽。还有张飞的“勇猛过人”。只是可惜,他没有学到赵云的稳重、谦逊,和政治能力。所以,最终败于小人之手,闹了个身败名裂!

在刘备夺取汉中后,魏延的脱颖而出。此时,刘备真正的统兵的大将其实只有四人;第一代的嫡系关羽(统领荆州)、张飞(统领机动兵团)。第二代的嫡系魏延(统领汉中)、刘封(统领上庸)。除此四人外,其他人均非刘备嫡系。马超、黄忠尽管官阶高,却并没有几个兵。赵云虽然也应该属于嫡系,但因是半路相投,估计刘备只把他看作是朋友,多于看作是嫡系!不但军衔低,还没有正式的军、政头衔。说他是刘备保镖,那是一种误解。刘备的真正保镖是陈到,并非赵云!直到刘备东征,这段时间的赵云几乎是闲置的!所以,要用正史来排出“五虎上将”的话,因该是关羽、张飞、魏延、马超、黄忠才对!关羽对于魏延任汉中太守,都没有提出异议。由于魏延真有可能是刘、关、张、赵四人共同培养出来的第二代大将,那么,将魏延排进入“五虎上将”的话,自然而然谁都不会有什么异议了,更别说关羽了!


傲视苍穹39


我是这样想的,关羽是爱看春秋的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记载内容基础上整理的史书,孔子追求是周礼,礼才是儒家的本,仁只是法。

关羽的性格在加上爱看春秋这点,和他的忠义,我们可以大概推测他的人生观,常说伯夷不食周粟,关羽大概对投降的人是看不起的,这是藏在内心角落里的。

和马超并列,为什么不很介意,马超的身份是不同的,人家曾经是领导和刘备平级,过来也不是投降是投靠,现在当个高管是屈尊了。但是一个当俘虏后投降的老头子居然和关羽并列,倨傲的关羽觉得自己被拉低了,愤愤不可接受。黄忠都不行,魏延在各方面层次都比黄忠差一点,关羽就更加不会接受。


是我非我


诸葛亮一见就想杀魏延,说明对其人品也是深恶痛绝,“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比三姓家奴吕布名声好不到哪儿去,所以诸葛亮终生防范魏延,也是有原因的!虽怜其才,却恨其不忠,跟黄忠差十万八千里,所以魏延最终还是自己害死自己,一个有前科的人,主人能够放心大胆的委以重任吗?


缘睦求瑜


黄忠还有定军山之功,魏延有什么?关羽百分百不满的,都不说关羽不满了,其他诸葛亮,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都会不满的。关羽说黄忠是老兵,关键不是在老,而是在兵身上,认为黄忠又是个降将,级别低,资历低,凭什么跟我并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