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用户69001851


雪雁本来是林黛玉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丫鬟,进入 的时候,贾母觉得只有10岁的雪雁太小,“一团孩气”,担心黛玉使唤起来“不遂心省力”,就把自己身边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后来鹦哥这个人不见踪影,黛玉身边出现了一个贴心的紫鹃,所以一般认为紫鹃就是鹦哥。

总之,雪雁一到贾府,就被贾母指派的丫头挤到一边去了。林黛玉当时年纪也小,初来乍到,加上生性恬淡,当然也不会为雪雁争取。于是,从此雪雁就成了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丫鬟。

但是从书中的文本来看,我觉得说贾母谈不上嫌弃雪雁,只是觉得她太小,估计做不好服侍人的丫鬟工作而已。而这种固有印象,似乎也影响了读者。可能不少人对雪雁这个人物都有一个模糊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傻傻的没什么存在感的小丫鬟而已。

但仔细回看相关文本,我发现雪雁其实没那么简单。

论年龄,雪雁可能跟黛玉差不多。黛玉长大了,有了青春期少女的心事,难道雪雁还是继续保持幼童思维?不可能的。虽说书里的雪雁戏份很少,但是有两个地方,作者还是给了她一定的表现空间。仔细分析这两次雪雁的表现,太可圈可点了。

1.第57回,雪雁从王夫人那里取了人参给黛玉。黛玉还没醒,雪雁就交给紫鹃,同时告诉了紫鹃一件事。

“姐姐你听笑话儿:我因等太太的工夫,和玉钏儿姐姐坐在下房里说话儿,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儿叫我。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儿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赵姨娘要去参加自家兄弟的葬礼,替自己的跟班丫头向雪雁借件衣服穿。雪雁觉得出殡那种场合不吉利,怀疑是赵姨娘她们自己有衣服不肯穿,反而要借她的。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推辞,说自己的衣服都是紫鹃收着的,要先问过紫鹃和黛玉。这个托词出来,估计赵姨娘就没话说了,一来二去的也费时间,她们肯定就放弃了向她借衣服的念头。

雪雁说的这段话,让我对这丫头刮目相看:

首先是语言组织能力强。雪雁这段话里,涉及的人物有王夫人、玉钏、赵姨娘、赵姨娘兄弟、赵姨娘的小丫头小吉祥儿、紫鹃、黛玉以及雪雁自己。这么多人物,雪雁娓娓道来,谁借衣服、为什么借、自己为什么不借、用什么言辞推托,一件事说得明明白白。

其次,不仅说事清楚,而且遣词造句很用心。对赵姨娘,推说自己的衣服在紫鹃那里,说要请示黛玉和紫鹃,说黛玉病着,请示会耽误赵姨娘的时间,这些理由都是听起来让人无法反驳的客观事实。对紫鹃呢,就把赵姨娘借衣服的事形容为“笑话”,委婉提示赵姨娘平时对“咱们”没什么好处,这回借衣服也是为了去“脏地方”。这么一提醒,哪怕衣服放在紫鹃那里确实是托词,紫鹃也不会抱怨,反而会觉得雪雁考虑周到——当然不能把雪雁的衣服“弄脏”啊,雪雁也是代表潇湘馆的啊。

其实雪雁抬出黛玉和紫鹃来挡驾,赵姨娘肯定就放弃了。但是雪雁还是把这事报告了紫鹃,这正是雪雁的聪明之处。一来避免赵姨娘哪一天可能会对质露馅,二来避免紫鹃哪一天知道了可能会觉得雪雁爱撒谎有心机,对她印象不好。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前,她还看见了在桃树下发呆的宝玉。当时她的心理活动是:“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作什么?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觉得“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显示了雪雁的无知傻劲,但是结合“犯了呆病”来看,我就觉得雪雁厉害了:当代统计表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确实在春天比较容易多发复发,估计跟春季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外部环境刺激有关。而雪雁一个几百年前的小丫头,居然有这等见识,我真是肃然起敬。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后,又继续报告看见宝玉的事:

雪雁道:“姑娘还没醒呢,是谁给了宝玉气受,坐在那里哭呢。”紫鹃听了,忙问在那里。雪雁道:“在沁芳亭后头桃花底下呢。"

于是紫鹃赶紧前去安抚宝玉,这就有了著名的“慧紫鹃情辞忙试玉”。可以说,没有雪雁这个简短的报告,就没有这个重大剧情了。而雪雁的报告看似只言片语,却隐藏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雪雁心思细密。她知道宝玉的“呆病”一般只会因黛玉而发作,但现在“姑娘还没醒呢”,她就知道,让宝玉发呆哭泣的肯定不是黛玉了;

第二,汇报宝玉的位置时,说得异常精准,“沁芳亭后头桃花底下”,两个参照物,两个方位词。我只能说,这职业素养,没谁了。

所以,谁说雪雁只是个笨笨的孩子?她分明就是林红玉或者平儿第二啊。只是隐藏太深,平时书中人和读者都没注意到她。

2.第64回,宝玉去看黛玉,路上遇见带着“菱藕瓜果”的雪雁。宝玉知道林黛玉是不吃这些凉东西的,就问雪雁拿这些干什么。雪雁又说了一番话。

“今日饭后,三姑娘来会着要瞧二奶奶去,姑娘也没去。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鼎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宝玉的问题:我不知道。

但雪雁偏偏说了这么多。既描述了潇湘馆里相关的事情,又举出自己的几个假设,并且说明了自己推翻自己假设的原因。看到这里我真是越来越佩服雪雁姑娘,如果她生在当代,一定是个出色的秘书或助理,虽然自己没有判断的能力,但是可以把相关信息巨细无遗地向领导交代清楚,同时提供自己的思路给领导参考。

果然,宝玉根据雪雁的描述,猜度出黛玉是在私下进行秋祭,并且很贴心地决定先到凤姐那里走一遭,等黛玉的情绪缓一点之后再来看她。

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充分显示出雪雁善于观察的特点,她观察的不仅是事物,也包括人。比如宝玉不是她的主子,她完全可以不必跟宝玉说这么多,但她说了,显然是因为她知道宝玉和黛玉不分彼此,心意需要相互及时传递。

而且在雪雁跟宝玉说这些之前,还有个细节描写:

雪雁便命两个婆子:“先将瓜果送去交与紫鹃姐姐。他要问我,你就说我做什么呢,就来。”那婆子答应着去了。雪雁方说道……

很细心地支开两个婆子,同时还对紫鹃有交代。这样的处理手法,真的滴水不漏,我仿佛再次看到平儿,甚至是薛宝钗的影子。

这样的雪雁,怎么可能给林黛玉拖后腿?从这两次露面看来,雪雁简直就是隐藏的高人啊。一方面,她恪守本分,接受紫鹃的领导,事事先向紫鹃汇报;另一方面,她一边藏拙一边有为,对谁坦率,对谁隐瞒,她心中有数,清楚得很。

看看雪雁对赵姨娘、紫鹃和宝玉说的话,就知道她是站在黛玉这边的。只是可能习惯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不会有逾越职责之外的更多动作吧,这大概也可以归结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似主人形”,长期受黛玉影响,雪雁可能也是不争不抢的性格了。

写到这里我都有些感慨,如果雪雁早点被发掘出来,也许黛玉除了紫鹃之外还会多一个得力帮手,境况可能会好一些也说不定啊。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人皆以为黛玉身边紫鹃是一重要人物,却常常忽略了她身边另一个左右手一一雪雁。雪雁是林黛玉从家中带来的丫鬟,约十岁左右,本身还是孩子,名义上是服侍黛玉,其实是黛玉玩伴。但年纪稍长,处处为黛玉着想,却不显山不露水,是黛玉身边最佳助攻。



进入贾府,贾母将身边的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并非是嫌弃雪雁,只是觉得雪雁“一团孩气”,担心黛玉使唤起来“不遂心省力”,况且,鹦哥一一也就是后来的紫鹃,到了黛玉身边后。也并能不改变雪雁的地位。雪雁仍然长伴在黛玉左右。成为得力助手。

比如第八回,宝玉听宝钗劝说,答应不喝冷酒,黛玉心内犯酸,却无从发作,恰在这时,雪听从紫鹃的安排为黛玉送手炉,这可相当于为困了的黛玉送来了枕头,黛玉借说奚落雪雁而奚落宝玉:

"哪里就冷死了我!”“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比如第六十四回,宝玉去潇湘馆路上,遇见雪雁带着“菱藕瓜果”,就问雪雁拿这些干什么。雪雁有条不紊的向宝玉描述黛玉言行 :

……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鼎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

这里并未告诉拿瓜果目的,只让宝玉自己去猜测,既显出雪雁口齿之伶俐,也足见雪雁之慧,她是黛玉侍女,对黛玉言行当了解几分,自然也知黛玉又思念父母,想心祭,也明明知道宝玉当时去潇湘馆不太合适,却并不明说,只让宝玉自己判断何去何从,这比慧紫娟试莽玉还要来得婉转高明。



另外,雪雁思虑周详,做事缜密,也不能小觑。第57回,赵姨娘要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送殡去,跟着的小丫头子没衣裳,要借雪雁的月白缎子袄儿,雪雁拒绝了,说她的衣裳簪环都是紫鹃姐姐收着,让她们再转借去。事后,雪雁又把此事告诉了紫鹃,以免将来万一说起来穿帮,也免得紫鹃怀疑自己拿紫鹃做事筏子,可见雪雁也是八面玲珑之人。



而且雪雁观察细致,表述准确,且很能根据情况多方联系,把事情推测个八八九九,却又不出风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角色,如果黛玉不死,只能是黛玉的得力干将,哪里会拖黛玉的后腿?


萍风竹雨123


林黛玉家到底有钱没钱,这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有人找出一万种理由说林家如何如何有钱。我想说,如果林家有钱,必然会有得力的丫头使用,不像鸳鸯那样,起码紫鹃那样也该有吧?不会女儿进京,只因为亲戚家有钱就带来一老一小两个最差的人过来服侍,谁不知道亲戚再好也不如自己的?林黛玉进京带来的奶妈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一定是林家能安排的最亲最好之人。可这样的人,贾母第一眼就觉得不行,干脆都换了贴身服侍者。这也变相说明,林家远不如贾家富贵。

雪雁作为林黛玉在家的贴身丫鬟,完全没有鸳鸯袭人那样的尽心周到,贾母眼中还一团孩儿气。表明雪雁当时年纪还小。就算比林黛玉大一点,也不超过十岁。林黛玉在家日常贴身丫头如此小,甚至比不上贾母心中的二等丫头鹦哥(紫鹃),试问林家真有钱都用来干嘛了?

曹雪芹通过雪雁是林黛玉贴身丫头,对比平儿,鸳鸯,袭人,甚至紫鹃这个二等丫头来隐喻林黛玉来贾家是有点寒酸的。她母亲在家和她说外婆家与别人家不同,她眼中贾家三等仆妇气度不凡,见到贾家的规矩,富贵,一步也不敢行错,都表明林黛玉的拘谨,这与薛宝钗初来的从容大气完全不同。可说只通过雪雁一人,就知道林家诗书大族,绝不是富贵无边,哪怕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可若她是清官,一样也不会有过多大钱。

雪雁这个姑娘着墨不多。只了了几次出场。八十回结束,连性格都还模糊。只有赵姨娘要借她月白色衣服才真实有过出场,其他都跟在紫鹃后边走过场。但如果脂砚斋批语《一捧雪》暗示贾家被抄家,那么雪雁在八十回后就特别重要了。


贾雨村得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科举高中当官后见到甄家人,娶了人家的丫头娇杏,对甄士隐的去向,甄英莲的去向不管不顾,对甄士隐妻子也不管。在发生葫芦案后明知道香菱是甄英莲为了升官发财还是胡乱判了葫芦案,这是贾雨村第一次忘恩负义。

贾雨村得了林如海举荐,借助贾家升官发财,攀附上贾家,看似贾家一党,其实不然。七十二回,突然讲到贾雨村被降官了,贾琏对此充满不屑,认为这样的人少交往为好。贾雨村为了自己一定会求贾家,但此时贾家是否还有能力管他未可知。贾雨村狗急跳墙完全可能和贾家反目成仇。这样,【玉在椟中求善价】的解释就有了。脂砚斋批语说这句对联说的是林黛玉。结合贾雨村出卖甄英莲升官发财,不难想象贾雨村会再一次出卖林黛玉寻求升官的机会。对于贾雨村来说,甄家和林家是他升官的两次机会。也是曹雪芹运用对比的手法暗示林黛玉结局的细心描写。


熟悉《一捧雪》剧情的都知道,主角莫怀古看中提拔的汤勤忘恩负义出卖莫怀古,造成莫怀古家破人亡,而所图就是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无巧不巧,林黛玉的丫头又叫雪雁。贾雨村如果对林如海一家像对甄士隐一家忘恩负义的话,林家确实缺了一个“娇杏”,那么雪雁最后会不会是林家的“娇杏”呢?

雪艳作为《一捧雪》关键人物,是莫怀古家破人亡的主因。最后雪艳假意嫁给汤勤,洞房花烛杀死汤勤,著名的一捧雪案才算偃旗息鼓。莫怀古从此隐姓埋名,下落不知。《红楼梦》自然不可能完全照搬《一捧雪》,我认为贾宝玉极可能有类似莫怀古畏罪潜逃的情节,否则无法说明抛弃发妻薛宝钗的渣男行为,用爱情来解释很幼稚。而玉杯一捧雪极可能代表了林黛玉。贾雨村倒戈皇帝,成为皇帝走狗,出主意将林黛玉赐给北静王做妾。林黛玉无奈出嫁,宝黛爱情灭亡,林黛玉不甘心委身他人,为北静王所厌弃(类似鹡鸰香串珠的寓意),与贾家关系也降到冰点。皇帝分化了四王八公势力,各个击破。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隐姓埋名他乡,薛宝钗半生守活寡。至于雪雁,是否会复制“雪艳”复仇之路,实在难说!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黛玉进贾府,只带了两个人来,“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对黛玉的丫鬟老妈子不满意。一进门就遭到了贾母的嫌弃,王嬷嬷和雪雁的未来会如何?

其实,贾母不满意是真的,说“嫌弃”,有点过了。送丫鬟鹦哥,不过是为了表现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担心黛玉不能“遂心省力”,而不是表示这两个人不能干、不忠诚。


举几个例子类比一下。湘云当初在贾府住,贾母派了袭人服侍她;后来又派了翠缕,到湘云回家,干脆就把翠缕给了她了。在这个过程中,史府不可能没派丫鬟婆子服侍湘云,况且当时还有其父母、祖母在世。难道贾母也是嫌弃史家的奴才了?

再说宝玉。他屋子里丫鬟规模是最为庞大的,据王熙凤列举,竟有十五个人,还不包括老妈子。而这些丫鬟中,至少有袭人、晴雯两个,是由贾母拨给宝玉的(袭人还算借调),也未必是同时拨给,总有个先后。难道是嫌弃了一个,才拨给另一个吗?


就是王熙凤,看中小红口才爽利,调到自己身边使用。“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丫头老婆之外,我就怕和他们说话”,还介绍了调教平儿的过程。她对自己“随手使的丫头老婆”是满意的。先中小红,并不是嫌弃原来的“随手使的丫头老婆”。

从这几件事例可以看出,派新人去,并不表示嫌弃旧人。而王嬷嬷极老、雪雁极小也是事实。林如海如何派了这样两个人跟黛玉同来,当然是有他的考虑,本文不作探讨。问题是以贾府的排场,只有一个丫鬟是太少了。迎春等人,都有“贴身掌管钗钏沐两个丫鬟”及老嬷嬷、小丫鬟。也就是说,每人都有两个大丫鬟。


贾母把鹦哥给黛玉,是补足她的奴仆配置,而不是以鹦哥取代雪雁和王嬷嬷。雪雁年小,当然会渐渐长大,应该是越来越“遂心省力”。王嬷嬷“极老”,当然不会缩小了,可是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也并不年轻。因为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就是被李嬷嬷要去“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孙子都能吃包子了,当奶奶的就算早婚,也得是中老年而不可能是少妇了。

好在贾府对下人“恩多威少”,李嬷嬷虽然退休,宝玉过生日来专门到她家去行礼。王嬷嬷即使越来越老,不能再服侍黛玉,也可以领着退休工资养老,那就算她的终身结果了。


栖鸿看红楼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当时雪雁只有十岁。贾母嫌弃雪雁太小,带来的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这是贾母疼爱黛玉的行为。那么林如海为什么安排雪雁跟随黛玉而来呢?肯定是黛玉看好认可的。说明雪雁不但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对路黛玉的心思。雪雁虽小,并不一般。

鹦哥跟了黛玉,被改名为紫鹃。紫鹃这个名字意思,应该是杜鹃花中杜鹃鸟,恬静、美丽、安祥。紫鹃让黛玉赏心悦目,服侍黛玉诚心诚意细心贴心,是难得忠心赤胆的贴身丫鬟。她们最后成为知心朋友,紫鹃帮了黛玉很多忙。雪雁,是一种大型白色的鸟,爱在蓝天翱翔。栖息地多选在沼泽地、沙洲、湿草甸、沿海的农作地及稻茬地。雪雁丫鬟的名字,肯定是黛玉所赐。黛玉为什么赐给一个丫鬟这样不凡的名字?说明雪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创得了辉煌。单从名字看,雪雁志向远大,能力也应该在紫鹃之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假如黛玉做了宝二奶奶,那么紫鹃是黛玉贴身服侍暖心的丫鬟;雪雁是黛玉管理贾府的左膀右臂,她会得到重用,也一定能胜任。

雪雁不可能拖黛玉的后腿,她是黛玉的心腹,她尽可能的帮助维护黛玉。是个难得的大有发展前途的好下属。




独立21056880



田园166841133


贾母第一眼嫌弃雪雁,嫌弃的是她“一团孩子气”恐怕不能服侍好黛玉,于是把自己的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贾母对黛玉的喜爱,生怕年纪小的丫头服侍不好,并不是嫌弃雪雁的不聪明,并且,雪雁是一直陪在黛玉身边的。


比如她在之后的第一次出场,就是黛玉去宝钗那里玩,她听紫鹃的吩咐,给黛玉送手炉儿,黛玉借机骂她“那里就冷死我了,”在这一段里,黛玉借着骂她,暗骂宝玉不听自己的,又顺带捧了薛姨妈,所以惹得宝钗是说,可恨颦儿的小嘴,叫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当时的雪雁,可是没有回嘴,静静的被自己家的姑娘说了一通。

第二次出场,就是黛玉叫她安排素的瓜果,路上碰到宝玉,那可是非常伶俐的和宝玉聊天,不止是说了黛玉的现状,还略微的露意,示意宝玉去看,可以说,她也是在用心的维护她们家的姑娘,在我心里,她和紫鹃,莺儿一样,也是非常娇俏温柔的丫头, 她可不是没有存在感的丫头。



尤其是在赵姨娘要问她借月白袄子去奔丧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袄子被穿去那样的脏地方不好,于是委婉的说,衣服都是给紫鹃姐姐收着的,如今拿,还要回姑娘,让赵姨娘知难而退,并且在回来的时候,看到宝玉坐在桃花树那里伤心呢。她不单是关心的问,并且还告诉紫鹃。可以说,这个聪明的小丫头,可是一直实心实意的跟着自己家的姑娘,并且像紫鹃一样的忠心,时时刻刻都在维护着自己家的姑娘。她的戏份虽然少,却是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是非常热心实心并且聪明的好姑娘。


荷唯洛之恋


个人认为题目出得有些问题,雪雁被贾母嫌弃了吗?并没有。书中只是说贾母觉得黛玉带来的嬷嬷和丫头老的老,小的小,怕照顾不周,所以将自己身边的鹦歌给了黛玉。这是让贾母体现爱心的时刻,又不能显得太突兀,好好的为什么外孙女一来就要给她人使,这不是要让黛玉遭人忌恨吗?所以说雪雁小不中用。

事实上,我们知道,黛玉初进贾府时应该是六至七岁,雪雁作为是林如海为林黛玉选配的唯一能来贾家照顾自己的宝贝千金的丫头,一定是黛玉原来在家中的丫头中最好的一位,以林如海的眼光,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雪雁可以说是陪伴了黛玉所有的时光。后来黛玉去世,雪雁便没了下文。我想作者之所以给她这样起名,也是满心里对她心情怜惜和同情。当有一天她的主子都不在的时候,还有谁会去管她的生死呢?她的结局就是一只孤单的大雁吧。贾家不是她的家,林家也没了人。想想都替她心疼。

没觉得雪雁拖黛玉的后腿,只不过,在贾府里,连她的主子都是客,都要说话做事皆小心,又何况是她一个丫头呢?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觉得雪雁的存在感不强的道理也在此。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曹雪芹把两种鸟的名字安排在黛玉两个丫鬟身上,说明这俩人都会随黛玉的身亡而散去!同为鸟儿名字的还有老太太身边的丫鬟鸳鸯,老太太是大树,他们都是依附,但树一旦倒下,就都飞了,雪雁可能回了南方,紫鹃却可能身亡,杜鹃啼血,也暗示黛玉最后的死亡!丫鬟的性格倒是次要,但间接反应主子的各种爱好,结局,命运!


二南


贾母应该不是嫌弃雪雁,只是知道贾府内部人事复杂,黛玉一个外来的小姑娘,贾母觉得雪雁既小又不太懂贾府内部人事关系,才会指派鹦哥去伺候黛玉。这样也有人指点提醒黛玉,不至于被欺负或者暗算。而且个人觉得雪雁后面不会背叛黛玉,不符合雪雁的人物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