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版《红楼梦》?

蓬蒿吗


10版电视剧不被看好的两大主要因素是“铜钱头”人物造型和昆曲基调配乐与广大现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差距太大了。

虽然“昆曲六百年、百戏之母”是曹雪芹时代最盛行的艺术形式,《红楼梦》中的许多昆曲剧目内容更是与贾府败落的整个故事演绎、以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发生和发展息息相关,但传统昆曲艺术的势微、昆曲造型和音乐对于广大现代观众而言可以说是相当陌生和难于被普遍接受和喜爱的。

10版电视剧在人物造型和背景音乐上的向传统昆曲艺术靠拢,对于已经习惯了现代新剧种越剧《红楼梦》人物造型和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王立平作曲的以中国民歌风格配乐的广大观众来说基本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作为着重于写实的电视剧作品,87版的人物造型服装要比62越剧电影更显得简约和生活化,却又比人物服饰造型几乎完全写实化的89电影显得浪漫飘逸得多。

87版的人物造型几乎就是中国人民邮政1981年在八十年代“集邮热”中发行的最火爆的“十二钗套票”的翻版,几乎完全配合了当时观众对红楼人物造型的想象。
电视剧首先就是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化的过程,更忠实贴近《红楼梦》原著故事、画面唯美、音乐古风古韵的10版电视剧遭遇“踩踏事件”说明挑战观众先入为主的审美习惯是其实存在商业风险的,然而面对这种挫折和困难或许会让对传统音乐艺术坚守显得更加可贵、更加值得珍惜。


阿丹151014015


李导胆真大,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李少红版《红楼梦》,与观众见面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言过其实,好话连篇。给人感觉李版红楼梦将是无人超越的绝版,肯定甩之前版《红楼梦》十八条街。他们的宣传,确实激起很多人期待观看李版《红楼梦》的极高愿望。

终于等到李版《红楼梦》粉墨登场。估计很多人做好了视觉、听觉的美好享受,也做好了跟着剧情走的心理准备,准备好了纸巾拭泪……音乐声像伴随着阴风吹进观众的耳朵,让人浑身发冷;大片段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朗读原著,让观众感觉冗长拖沓(是不是不懂观众,还是不尊重观众?又或是藐视观众?是不是觉得没有观众看过原著,要这样反胃的照本宣科……);光景多昏暗鬼魅,让人感觉是阴间,而不是美丽富贵的贾府……这一切的渲染,是不是要烘托出某个厉鬼要出场?蒋梦婕“不负众望”,不管是服装头饰,还是表情动作,太像是女鬼了……等到蒋梦婕出场了,谁还能坚持看下去吗?

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经典《红楼梦》,被糟蹋得一塌糊涂。亏了曹雪芹死了,否则他要找李少红算账。

这让观众怎么喜欢李版《红楼梦》?



独立21056880


因为这个新红楼梦太奇葩了!

一,铜钱头,只有古代戏剧中的角色才用这种夸张的额妆,而做为一部经典之做的红楼梦,却也这么妆扮,是其一之奇葩也!

二,照搬照念原文,你是一部电视剧,你要让观众沉浸在你的剧情中,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而不是普及名著知识,何必照本宣科?是其二之奇葩也!

三,放快镜头,演的好好的,刚看出一点儿门道,就来个乾坤大转移,好气人!是其三之奇葩也!

四,故意制造一种鬼片的气氛,使各人物之间显的关系生硬,恐怖,令人不忍去看!是其四之奇葩也!

五,谁都知道林妹妹弱不禁风,病胜西施几分,风一吹就刮跑了,而宝钗是丰满的,有杨妃之风,而新版却宝钗瘦弱林妹妹有种婴儿肥之态,令人顿生厌烦感!是其五之奇葩也!

六,红楼梦中各人物角色服饰本应多姿多彩,让人眼花撩乱才对,而新版却让各角色服饰太单调,似乎有种只此一套的印象!

七,人人已都知高鹗所续为不符合曹公之原意,它却偏要照抄照搬,令人厌烦!

唯一可取之处是片头片尾之设计,给人已大篇的感觉,似乎比老版厚重一些!


明月照红楼


10版《红楼梦》是著名导演李少红,

她所导的这版《红楼梦》运用的背景音乐大体是秦腔和昆曲,这更符合当时《红楼梦》的背景。李导认为《红楼梦》是部戏剧,所以头饰改用京剧里的铜钱头。这些对于87版是很大的改善也是创新。但是10版《红楼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注重细节,过于粗糙。

就拿一个经典的场景,黛玉进贾府来说,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吃完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端上茶来,87版黛玉是接了茶并不吃,只观察中姐妹。只见有人用捧过漱盂来,黛玉照着姐妹的样子漱了口,而10版黛玉先喝茶见众姐妹用茶漱口,也不拿帕子捂着就连忙吐了出来。林黛玉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文化修养,窈窕淑女一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而10版黛玉的演绎没有演出这一特点,倒像个毛毛口躁躁的丫头。

再就是凤姐夸黛玉,最见其八面玲珑,87版王熙凤,稍稍来迟。黛玉连忙起身要拜见,凤姐连忙扶起黛玉让她做回贾母旁边,自己也在贾母另一旁坐下,随后凤姐便夸黛玉,而且是隔着贾母夸,凤姐的马屁,目标是极清楚的,唯有老太太这一个中心,又带夸了屋里所有人。87版这个设计刚好达到了这个效果。而10版就过于简单,黛玉起身拜见时,熙凤就开始夸,语速极快,好像是单单的只夸黛玉一人而又忽视其他众人,这里就体现不到王熙凤八面玲珑的特点。

我个人还认为10版《红楼梦》的人物选角,人物过于相像,有点傻傻分不清,没有87版的可塑性强,10版又正好与原著相反,黛肥钗瘦。有些角色演得过于用力,比如说晴雯,她是娇俏而不是泼辣等等。








大冰雹besos


87版的《红楼梦》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新版红楼,无论在选角、服饰和演技都无法相比。

李少红版的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

先看看网友恶搞——

1、配乐太恐怖。

不听台词,单是那配乐听得真是毛骨悚然。有次,我在厨房里做饭,客厅里传来诡异的声音。出去一看,原来是家里人看着新版红楼,我晕。

2、服装头饰,新版红楼太奇葩。

新版红楼的铜钱头最被诟病,简直就是花旦现身。忍不住数一数,到底一个人的头上有几个铜钱?密集恐惧症者慎入。

3、新版里的角色,最被吐槽。

林妹妹竟然有了婴儿肥😂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

神仙般的林妹妹被毁了。虽然,新版的林妹妹各方面不协调,但是演技在进步中。

王熙凤的角色就更别提了,哪里还有凤姐的精明泼辣,善搞气氛?邓婕泼出了新的高度,新版的就算了。

不说了,上图。


清心一栈


谢谢题主的提问。首先,每次探讨有关《红楼梦》的话题,都是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态。因为《红楼梦》太伟大了,懂《红楼梦》的人太多了。其次,要声明《红楼梦》原著、87版《红楼梦》和10版《红楼梦》本人都看过,而且都不止一次。当然,相对来说,10版的《红楼梦》看的最少。因为这三者少看一样,都不敢妄加评议。

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感受吧。首先要表达的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拍的还是不错的,至少肯定不是很多朋友评价的一无是处。比如在场景、建筑、服饰等方面还是用了挺多心思的。昆曲、特效等元素也属于有益的尝试。与其说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新版《红楼梦》,倒不如说是风格较以往反差太大。老实说,个人也不太喜欢李少红版的《红楼梦》。试着简要分析一下其中原由。

一是观众的先入为主思维。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想象。87版无疑是难以超越的经典。新版一上映,观众难免与老版比较一番,失望之情在所难免。事实上,不仅仅是《红楼梦》,其他太多太多的电视剧重拍后,在老版面前基本上都会败下阵来。

二是观众的口味提高了。历来喜欢和研究红楼梦的人就非常多。新版《红楼梦》开播之时,研究红楼梦、懂红楼梦的队伍远远超出87版上映时的规模。吐槽人数之多、鉴赏水平之高完全在情理和预料之中。

三是演员整体演技不尽人意。近年来,受急功近利的利益观毒害,有太多太多粗制滥造的劣质电视剧充斥荧屏。10版虽做了一些功课,但也难以逃离肤浅浮躁、急于求成的大环境熏染。相对于87版一群老戏骨的精湛演技,10版小生们的表演水平相差了好几个量级。

四是情节生硬无趣。说难听点儿,就是打着“尊重原著”的旗号生搬硬套。演员的无趣对白加上拖沓冗长的旁白,不像是电视剧,倒像是广播剧(80后及以后都不知道什么是“广播剧”)。昆曲的尝试也收效不佳,配乐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甚至非常压抑的感觉。

以上个人体会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如觉有些道理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李少红毁就毁在新版《红楼梦》上。

1、本身重拍《红楼梦》就是个噱头,因为87版虽然经典,但是留有很多遗憾,所以让观众总是特别期待有更好的作品,能弥补那些缺憾。因此也成了很多投资人、导演都跃跃欲试的名利场。

2、北京台为此专门举办了“红楼梦中人”选秀,从全国各大赛区层层选拔演员,邀请了很多名人作为评委,特别是87版的编剧和演员,非常吸睛。可以说就选秀节目本身来说是非常精彩的。可是,据说本来电视剧导演定的是胡玫,后来因投资方及选秀内幕等种种原因,中途换将,成了李少红。

3、事实证明,选秀确实掺了水,金主们为了自己推送候选人上下其手,存在不少明显问题,不便多说。结果宝黛钗及凤姐定的角色还没演,就已经失去了很多观众。谁知道其他角色一出来,更让人吐槽。

4、李少红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开始也是信誓旦旦,大胆启用80后制作团队,要拍出史上最好《红楼梦》。但是三板斧定不了乾坤,年轻的团队还没有完全理解原著的林林总总,就将游戏的思维强加给作品,于是创意虽另类、场景也魔幻,却丢失了本来的味道,后来竟然成了背书,令观众大失所望。

5、“铜钱头”、“快放键”、“通篇旁白”、“洋贾母”、“老元春”、“假凤姐”、“高宝玉”、“肥黛玉”、“瘦宝钗”、、、、、、

不说了、不说了,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莫染余生


当原著党死绝了吗?

我之前就写过文章,从影视鉴赏角度分析过哪里有问题,有兴趣的去翻我的问答,不再赘述,作为一部电视剧它就是不成功的,更不要说这拍的是红楼梦,有问题为什么不承认?

无处不在的旁白很多余对不对?

有的明明是可以用镜头语言的,为什么非要念书?

林黛玉进贾府,忽见街北三间兽头大门这种陈述需要吗?是剧中人瞎了还是观众瞎了?大家不认识大门对不对?不认识敕建荣国府几个大字是怎么?

贾雨村遇冷子兴,旁白说着雨村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结果画面上下着雨,雨村打着伞。

宝玉众姐妹搬进大观园,旁白说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画面只有做胭脂。

还有看花灯丢英莲一回,原文说:霍启因要小解。

旁白有意思极了:霍启尿急。嗯,我们观众是傻逼,不知道小解是尿急的意思。

还有诸多诸多,给旁白留点脸成不成,实在不行不要旁白了,最起码不尴尬。

你讲符合原著,胖黛玉瘦宝钗小宝玉,很符合?

林黛玉似蹙非蹙罥烟眉呢?

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呢?

李少红说的,薛宝钗刚入京,他们家事比较多,她哥又惹上人命官司,整天比她妈还操心,就瘦了,后来发育了就丰满了。黛玉生病后不吃不喝,要准备自杀,所以慢慢变瘦的。

这是她亲口说的,别说我污蔑。自己搜视频去看。

好,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林黛玉,审美是主观的,你觉得她看起来是就是。

那我就要问了,林黛玉体弱多病,为什么大冬天还给她穿这个?深V低领薄纱蕾丝裙?

曹公是没写林黛玉穿了啥还是咋,好,你说服装乃细枝末节,可以发挥,那你自己设计的衣服倒是考虑考虑季节变化好吧?还是大观园在大理?四季如春?屋里暖气充足,可以穿纱裙?

别闭眼尬吹传承昆曲,我看牡丹亭桃花扇那会拍电视剧还没想起用选秀造势呢。

先说片子头。有人说是云尖巧额。好,是云尖巧额,兴起于南宋,到明朝逐渐消失,清初被戏曲扮相采用。你又要说了,红楼梦无朝代可考,所以这个发型能用。

哦,能用,那戏子用什么?没事,戏子脸上有油彩,大家闺秀不涂。

好嘞,那就是发型一样。

嗯???史湘云拿戏子比黛玉,宝玉使眼色干啥?黛玉生啥气?

满屋子那么多片子头,黛玉生哪门子的气?

有趣的是,龄官不扮,姑娘们都扮上了。说谁是戏子呢?哎哎谁是戏子?

而且龄官,你说你穿的跟黛玉进贾府穿的一样,是不是故意的?这不像也得是像啊!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原著说的是黛玉在墙外听【游园】,10这好,梨香院门大开,黛玉不仅能听,还能看见。这简直是太传承戏曲文化了,大家一起看一起欣赏。用你那聪慧无双的脑袋想想,里面有乐师闲杂人等,这门又通向园子里,园子里住的可都是姑娘们,贾蔷不想活了?凤姐王夫人疯了?贾府上下不想要名声了?

还有宝玉在宁国府看戏,原文说: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各位大佬你们知道10旁白怎么说吗:宝玉觉得无趣。。。

这就是你们说的曹公热爱昆曲?

再说配乐,就是那个不时出现的嘿嘿哈哈,touch me,还有咿咿呀呀,那是昆剧演员用戏腔发散的,正儿八经唱戏不这么唱。你不服了,这就是在宣传昆曲啊喂,我们愚昧无知的观众不懂啊,煞笔观众不看戏的,我们满世界说人家片子头丑到爆,连戏腔都听不来唉。

嘿制作方那么喜欢宣传昆曲,怎么不拍一部昆曲红楼梦呢?

可人家有昆曲红楼梦了,不但有昆曲,还有越剧,越剧版本看得人还不少,这些不是在宣传戏曲文化,就你贴个片子头叫为戏曲文化做贡献了?

好嘞你说你是就是传承戏曲,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观众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四处批片子头难看,我们跑到人家正儿八经戏曲扮相跟前骂难看了?我们是说梅兰芳片子头是黄瓜片还是说俞振飞铜钱头贻笑大方了?我们说你这难看就是不懂戏曲不热爱传统文化了?

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不好看就是不好看,瞎找什么理由乱扣什么锅?

好嘞,您说审美是主观的,得,我们不讲这个了,我上面引用的原著是我瞎编的,曹雪芹不这么写,书里也没有,10忠实原著着呢。

我跟你说说忠实原著。

怡红院在山上。

嗯,贾宝玉说的,怡红院在山上。

端阳节袭人挨了一记窝心脚那天,是谁把水沟堵了把水积在院子里的?

贾政他们初次游览,从后门出去:

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青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好家伙,修大观园的工匠牛逼坏了,把水引到山上去了。

你说什么?艺术作品可以有加工改编呀,我就想问了,把怡红院改到山上去是想衬托工匠辛苦吗?

用你聪慧无双的脑子想一想,这符合常理不?

还有周瑞家的送宫花,送给李纨是几个意思?

叫人家寡妇戴花,焕发人生第二春是不是?

曹公啥时候安排给李纨送花了?艺术你姥姥个腿,我忍不住了,我替心中无名火起的李纨啐死你!

我都不好意思提出火了,拔火罐=用清俊小厮泄火。拍不成就不拍了,你拍拔火罐也成,大家理解理解,你安排小厮对着贾琏说一句:二爷,你火可真够大的啊!

火大就是这么个大法???

还有好容易拍了的太虚幻境,表扬一下5D的正副册,但是那是个仙界啊喂,拍得跟十八层地狱似的,那里的仙娥也长得一言难尽。

书上说宝玉全程懵逼,看不懂听不懂还觉得甚是无趣。10倒好,宝玉看得心惊肉跳加害怕,听曲子还听哭了。

这宝玉聪明透了啊,当场不就悟了吗,警幻你有病吗还把可卿安排了,意义何在?

我就不想再吐槽警幻了,那轻蔑的劲,满脸都写着不屑,就差脱口而出一句乡巴佬了。

警幻是来教导宝玉的好咩?你一副嫌弃的样子是几个意思?这么嫌弃还安排可卿宝玉云雨之事,你和你妹子可卿多大仇多大怨?

王夫人可以出现在清虚观,可以出现在黛玉笑呆雁的场合,各种眼神射杀黛玉,为了给金玉良缘做铺垫。

这不是宅斗剧情吗?恶婆婆看不惯儿子的心上人?

还好意思坚持说书上这么写的吗?你把甲戌、庚辰、乙卯都去找找,哪个版本里面这么写了?就这么个忠实法?

好嘞,你说我讲的都是细枝末节,咱们说点重头戏。

弄权铁槛寺为啥不拍?这是凤姐重要形象构成,最惹人恶的一回,为什么不拍?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为啥不拍?这是宝玉人生重要节点,宝玉从此明白个人得个人的眼泪,为什么不拍?

周瑞家的说香菱有“东府小蓉大奶奶的品格”,香菱第一回亮相为什么不拍?

贾芸小红初见为什么不拍?这两人是怎么突然好上的?就是在园子头一回见面一见钟情了?醉金刚倪二也不拍了,卜世仁也不拍了。反正高鹗续书里面也没写。

还有很多细节我都忍不住想骂编剧。

自以为是的省略部分对话,又不明白承上启下的关键在哪,常常是前面无问后面乱答,删截的时候用点心好吗?

比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删去了冷子兴说贾家败落的话,结果贾雨村突然一个人在那反驳了半天说人家没败落。冷子兴:????

还有路谒北静王,北静王细细看了一驱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才问:果灵验否?10倒好,北静王就念了个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就问果灵验否,这让贾政怎么回答?用你聪慧无双的大脑想想可不可笑?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礼仪规矩。

所谓世代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就是10拍的那样?

我都不好意思提元春省亲。男的在街口,女的在门前,10好嘛大家挤一起热闹。

元春贾政不隔帘相见了,拉拉扯扯父慈女孝。

袭人居然也牛逼哄哄的进去了,有人讲总是需要人在里面服侍的啊。

你可拉倒吧,以为看于正的清宫剧呢?

元春在内,有宫娥女史不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一干诰命夫人都是服侍的!袭人多大脸,凑进去服侍去了?

宣她了?她有职?有谕?

整部剧没有说有懂规矩的,宝玉跟三孙子似的,全世界的丫鬟都可以凶他。

杨幂演的晴雯,我天,披着外套去见王夫人,当着王夫人面穿好,有本事,有规矩!

书上写她有春心捧睡遗风,披着衣服才叫春心捧睡?

吴新登家的,趾高气昂地去见探春,白眼乱飞,满脸不屑,脖子扭来扭去神气活现,好像她才是主子!

探宝钗一回李嬷嬷和黛玉差点在饭桌上吵起来了,场面一度尴尬,书上是那么写的?

紫鹃试玉一回,那紫鹃几乎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在那里给宝玉甩脸子,一副我生气了,你别招惹我的模样,拜托,你是试宝玉唉,你懂得为啥要试宝玉不,你自己生气个毛线???

你喜欢10你喜欢啊,你别四处嚷嚷着10忠实原著好吗?

但凡好好看书,有点基本常识的,都知道有的地方简直有毒好吗?

承认有错误那么难吗?

不对比谁,你既然说忠实原著,咱们就说原著了,我要一集一集说这文章还能写完不?

你可以夸有创新,道具精致,场面大,调色美,你说服装好看,人物很美我也忍了,你扯什么原著,但凡好好读原著,能叫出好来真是匪夷所思了。

我很多地方都不敢展开了细写,就这篇幅够长了,用你们那聪慧无双的大脑想想,我有一句话是胡编乱造的不?

有时候我也很想问问,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这个呢?

思来想去,有卖柑者言可解惑也: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这次回答有点难度,因为以前没有看过李少红的电视剧《红楼梦》,这次为了回答问题,特意看了前几集,感觉真的把《红楼梦》当梦来拍摄的,开头神话«女娲补天»梦境般,画外音解说,声音好美,真的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拍摄太过梦幻了,比如宝黛相见,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演员挑选觉得是一大败笔,原著林黛玉本来是纤弱知性,宝钗胖而圆滑,这里正好相反,小宝玉年纪太小也不说,这里黛玉肥肥的脸颊,宝钗瘦弱等,总之,他们的表演差强人意。可惜了“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典,没有演绎出来。我最喜欢晴雯,又特意看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段,可以肯定,杨幂丝丝入扣的表演中都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原本尖酸刻薄、伶牙俐齿的俏丽女孩,如今却显得形销骨立,那熬的发黑的眼圈,额头上细密的汗水,苍白的嘴唇,不住地咳嗽,都让人看了怜惜不已。

原著里曹雪芹《红楼梦》精髓就四个字:亦真亦幻。李少红作为女性导演,以她细腻、感性的女性视角解读《红楼梦》,借助道具、画面、音乐等影视技巧,使得新版《红楼梦》达到亦真亦幻。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在原著主题思想的表现上,尤其在色空观和真善美的表现方面,还是有成功之处的。让你感觉又真又假,又像梦境又像现实,在虚实之间。演员没有把原著里的人物内心、性格特点及台词吃透,演技肤浅,完全画外音在解读,虽然声音极美,但画外音太多,画蛇添足,观众没有回味的余地,加上87版《红楼梦》先入为主,新版最败笔的还有服饰,头饰没有美感,唱戏的感觉,这大概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版《红楼梦》的原因。

只能说到这里,不足之处谅解,不能完全否了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优缺点都有,本人才疏学浅,不能更深刻去研究及评论,原著也没有完全吃透,学生期看过《红楼梦》,那个时期对经典名著理解也不同,这么多年有些章节都忘记啦,希望回答有所帮助。





华姐cqh


重拍经典,关键在超越,没有超越也就是失败。

新版红楼,旁白过多,不知道是看电视剧呢,还是听评书呢。过多的旁白弱化了演员的表现力,我认为是败笔。

道具不伦不类。穿着衣服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色泽晦暗,古灵精怪感觉。特别人头发,全是直接粘上去的,和唱大戏的没两样,真的不能专业些?

人物道白呆板,特别是念诗时,像小学生背书一样。人物表情总是傻傻的笑,好像除了傻笑,像一孩子们过家家。

一堆锥子脸的新人类,不可能演出经典著作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