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提出来新旧动能转换,如何不走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老路?

车衣保温箱


黄河三角洲和珠江口长江口不一样。内河水陆网,沿海港口基本没深水港,普货码头没法建成,北风方基本集中于青岛大连天津,营口秦皇岛唐山烟台威海连云港之类的城市都无法做到一线大港口,就是个经济腹地太薄弱的原因。

什么黄蓝战略,海洋产业,就算投钱,给政策,地方政府的人才配套布局也没法配合,因为技术力量不是十年八年能积累下来的。

而且,基础工业,比如化工和材料工业,属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但见效不快,也没什么名气。

举个例子,东营有家化工企业,做二丙醇,用于日化洗涤,蓝月亮就是其大客户,但谁知道他们家叫海科,谁知道他们全国最早量产98号汽油,谁知道他们年产值几百亿,谁知道他们是中国制造五百强?

还有个缺憾就是,黄河三角洲的工业下,相比汽车和电子行业,产业链条较短,名气低,几乎没什么品牌。普通大众不知道,所以想当然的觉得属于落后产能。

何况,到青岛二三百公里的车程,密集而高效的公路网,基本可以虹吸掉东营滨州潍坊出口物流业务。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完备的产业体系,需要飞机大炮,需要芯片软件,需要汽车手机电脑,需要服装鞋帽,但更需要这些终端产品的配套体系和服务。

举个例子,没有前期勘探钻井开采集输,没有中期的炼化分解,就没有你们在加油站加的汽油柴油,没有塑料制品,没有化纤产品,那么义乌便宜的塑料盆,东莞论堆批发的衣服,很多就没法做出来。

另外,山东除了工农业大省之外,还是个战备省份,云集的国企,基础工业,有利于战时动员,陆海空都有军事基地 ,拱卫京师,赈灾抢险外援,都是山东身先士卒。

单纯算经济账,是非常片面的。


齐北布衣先生


我认为黄河三角洲是完全可以兴旺发达起来的。比起长三角和珠三角,缺乏的是象上海和穗港深那样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即领头羊,差的足黄河这条不如意的悬河、无航运优势和断流等。而优势是大量未完全开发的海洋和海滩海岸线和辽阔的宜居宜工宜农的平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现在青岛、济南、烟台和威海等已初步发展起来。因此,我建议,一、山东可因势利导,先以开发海洋为特色,加强青岛和济南的科技和基地建设、烟台和威海的科技及功能建设,发展海洋特色工业和养殖,提升以青啤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品牌功能,加强科技创新。并在对韩日等国的开放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进而辐射黄河三角洲城市圈。二、将黄河的开发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在整个中下游,将黄河建成安全可控、半开放、内湖或水库式地面下河流。可变动河道地段,在保留的一道大堤的另一侧,深挖新河道,以硬土石筑另一侧大堤。表土输至原河道表面,与老堤一起将河滩复垦。并用现代技术加固堤岸。在不可变动河段,直接疏浚深拙,加固河岸及桥基等。并且修建闸门和泵站等,与其他河道或水库联网,提高实际水面和水容量。并接受今秋水灾教训,加强水网安全调度。将来如果引水济黄和蓄水成功,也可发展水运,运输砂石,疏浚河道。三、发展以青岛和威海等为龙头的海洋特色旅游和以曲埠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可以憧景,在习近平时代,黄河三角洲一定会象长珠三角洲一样,发挥自有特色,兴旺发达起来!


任有新2


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具有继承性的,还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不可能另开炉灶。不要提到三角洲,就想到珠三角、长三角,然后想当然黄三角也有这样的条件。黄河三角洲没有条件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原因很简单,黄河不通航,没有建港条件,不能发展临港经济。同时,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一直在山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你可不能一下子把它提到关键的核心地位。当然,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意义还是很大的。

可以看下图,山东的经济发展区域布局有双中心变成了三中心,烟台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山东是沿海省份不假,但经济的外向型并不强,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比较高,这是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所以,立足国内市场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之一。因此,就有了经济发展西进的思路,加强与内地省份的经济联系,所以,济南的地位其实又有进一步提升。

但说到底,山东海事沿海城市,临海经济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只是不再单纯强调临海经济或蓝色经济,强调的是海陆统筹发展,这也与国家的发展方针相一致。

山东的经济结构特点是重工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尤其是钢铁工业。我国发展到现阶段,产业结构大转型已属必然趋势,就是要把高资源和高能源消耗的产业逐步转移出去,大力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山东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区,山东做好了,对其它省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所以,新旧动能转换,就是发展驱动力的转换,以前,山东经济的发展过多地依靠资源投入,现在,要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方面来。


凤凰花儿开


事实证明过去十年间山东提了n个口号,都没有任何变化,这次新旧动能转换十有八九也是难说有什么好效果。大家总说山东思想保守,两块烂姜,个人感觉其实这只是比较片面的说法。从大的层面来讲,个人感觉其实山东的位置比较尴尬,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国家对山东的发展定位也模棱两可。山东既融不进京津冀,又融不进长三角,又不像东北一样極需振兴,长期以来一直不那么显眼。在别人都在不断被国家定位各种战略优先发展的时候,山东只能默默无闻,拿不到太多优惠政策。


柱5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与黄河三角洲、半岛蓝色经济区侧重点不通,前者注重改变经济发展的形式与内涵,后者注重区域联动,形成合力来共同发展。



其次,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又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黄河三角洲经济带、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可以借助新旧动能转换,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更快、更好、更持久地发展。反过来,部分区域经济发达了,则有实力、有条件、有需求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可以更好地实验和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政策方针的探索和落实。



另外,如果继续走原来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或者强强联合、抱团取暖的老路,并不能改变山东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多而不精、重而不快的形势。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换个思路、换个作风、换个路子,与原来的区域经济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不定就能打开新局面。

综上几点,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走着原来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老路,但是却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诗词对联李说一


黄蓝战略提出到现在,依旧是原地踏步,济南青岛各自发展,事实证明了,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滨州依旧是传统的行业第二产业为主,区别也只是技术的更新换代,并未借此良机丰富多元化产业布局,鲁南地区也是如此,依旧是劳动力输出地,当地也未有新产业的落地,更别提带来的经济效应。这也行程了,互联网时代发展最快速的10年,在山东省内除了淘宝和配套物流,基本是毫无建树。青岛好歹从2011年布局大数据产业,才有了如今互联网巨头争相落地,真正抢占新旧动能的桥头堡,我希望济南发挥其省会效应,真抓实干的继续努力,一起带动山东产业升级的转型。


宝盖6288


济南青岛烟台各比高低,烟台后来者奋发。济南以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发辉强强合作,大数钜,新能源气车,重型汽车,重组世界名大学,等等、。济南有厚足高科,人才,有山有水,黄河母亲怀抱者泉城,财源滚滚进泉城,济南为福地,济南领头人为创第一,创榜样,济南世界的争峰者,有心新,各区争先创造辉煌。


谊丰畅


走了弯路没有抓住重点,济南的军事地位、交通地位、区域位置就像山东乃至中国沟通南北、东西的任督二脉,济南战役就说明只有攻克济南这一要地,才打响了全国大城市解放的序幕,新时代这一规律同样有效,经济上只有把济南的地位崛起成峰才能打通山东经济的任督二脉、起到示范作用!


董晓萌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是老路了么?

现在不提这茬了?

一朝领导一朝政策。


最爱大烟台


山东国企众多,重化工多。应立足本地实际,比如山东的蔬菜很出名,为什么不围绕蔬菜做好相关文章,农为本,首先做好品质,绿色有机无污染,其次,农产品深加工,比如果蔬饮品等开发;最后,农业观光与体验,让城里人体验传统农活,感受日出作日落息,将其做成休闲胜地乃至养生胜地。

总之,农村是个大舞台,对准绿色原生态健康养生休闲等潜在需求,山东大有可为。比如现在白色污染严重,山东能否率先垂范,从源头上绿色环保生产,这也是功德无量的时机啊!

经常去基层走走,你就知道该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