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學教科書中會大讚民國黃金十年呢?

Three-C


這個十年是1927—1937年之間,

也叫做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

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發展國民經濟,

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措施,

被稱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這期間,國民經濟明顯好轉,湧現出來一批

有作為的民族資本家。

張謇的南生紗廠,榮氏兄弟的麵粉廠大放異彩,

雖然國內戰亂頻繁,但是經濟依然迅速發展,

是當時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用現在話說,

GDP年增速在8%以上,非常了不起了。

(一)提倡徵工。(二)振興農業(三)鼓勵墾牧。(四)調節消費。(五)振興工業。(六)開發礦產。(七)流暢貨運。(八)調節金融。

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國民政府還是有決心發展經濟的。

1912年北洋政府收回中國關稅自主權,從此中國命脈掌握在自己手裡。對外貿易不至於處於被動地位。

1927年1月國民政府下令收回發生一三慘案事端的漢口英租界、九江英租界;1930年 10月1日收回英國佔領的威海衛;1931年 1月15日收回比利時在華租界。 1933年 國民政府實行新稅則,標誌著中國基本實現了關稅自主。

成就是非常明顯的。

1943年1月11日,美國和英國分別與中華民國簽署《中美新約》、《中英新約》,自願放棄在中國的特權。治外法權廢除後,中國司法權才完全獨立,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定1月11日為“司法節”。到1947年時,中國與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法國、瑞士、丹麥、葡萄牙九國的不平等條約已經陸續廢除。

特別的,列強入侵中國,一戰之後採取金融入侵,

當時中國的貨幣體系,沿用清末的,銀本位制,但是世界各國基本上完成了

以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制改革,中國在貿易上處於不利地位,

1930年。於是國民政府牽頭,宋子文召集了一些資本家,連蒙帶騙,說服他們

進行金圓券改革,你們出錢,我出力,廢兩改元。

不管增樣,這是近代史上中國同世界接軌的重要突破。

但是由於政府的介入金融逐漸被四大家族掌控,

為官僚資本主義的 膨脹,創造了條件。


逸謙吧唧吧


黃金十年,是指1927至1937年,蔣介石主政時期,這一時期,經濟文化金融,外貿實業,是個大繁榮期,以北伐成功,東北易幟,中原大戰和解為標緻性大事件,全國表面上統一,形成了統一大市場,各行各業蓬勃大爆發,文化思想領域百家爭鳴,激進的申報,也未被關閉,各種思想思潮學說,爭奇鬥研,交流碰撞,言論自由度高。金融領域,宋子文推行法幣,統一了貨幣,讓市場交換更便捷順暢。經濟領域,實業大爆發,看看電視劇大染坊,就知道了,無錫的榮家也是這一時期大爆發的。外貿進出口也欣欣向榮。人才領域,這一時期,培養出了,許多大師,更有許多將帥。這一時期,政府管制較松,民眾熱情被激發,稱黃金十年,不為過。。。。

下面引用一段網友的評論,也代表本人觀點

幾千年的發展史證明,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不需要這理論那學說的瞎指導,只要給予一定的和平時間,沒有軍閥的襲擾和少一些官家的橫徵暴斂,維持基本的治安,民眾的吃苦耐勞和妙手經營,只要30~40年很快可以把國家社會推向盛世,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就是這麼來的


義信齋漢畫像藝術


我們的中學教科書真的讚揚了“黃金十年”嗎?

我去翻了下人教版中學歷史教科書,裡面談到民國時期經濟發展的有兩段:


一,初二上冊歷史教科書承認: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民族工業有了一個“黃金時代”,其原因主要是歐洲列強放鬆了對中國的掠奪。但是我們知道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是1914-1918,而網上常說的“黃金十年”是1927-1937,所以並對不上號。


二,然後提到1927-1937這10年經濟建設的也有,在高一歷史第一章第一節:國民政府前期的統治。


在這裡,確實講了很多經濟上的發展,但卻沒有用“黃金十年”這個詞。



綜上所述, 當前的教科書確實講述了民國1927-1937年的經濟建設成就,如整頓稅務,改革幣制,整頓金融等等,也承認輕工業和交通業得到一定發展。


但同時教科書也指出了這10年經濟發展的問題,如官僚資本迅速膨脹,美國經濟勢力急劇增長等等。


這樣的“黃金十年“未免成色不足。





閉家鎖的紅楓


真能瞎白虎,那個年代軍閥連年混戰老百姓苦不堪言,哪來的黃金十年,這麼大個國家一顆釘子都不會做還叫洋釘,以及洋蠟等。誰都知道,你們眼瞎呀!瞪著眼睛說瞎話。純粹是國民黨蔣該死的後代託生的,滿口屁話。長腦子的誰信呢!


貴寧3


以所謂“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來刻畫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後十年間發展的歷史,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和共識性的表達。

黃金十年這個說法的來源,大致有兩個:1951年美國原駐華指揮官魏德邁等人的國會講演描述以及一些海外史學家的研究;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官方歷史學家對1927-1937年這段歷史的總結與溢美。為何要稱之為黃金十年呢?大部分人認為,與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不同,1927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國民政府中央權力建立起來,結束了地區性混亂,隨後在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基礎建設、文化教育、科技進步、社會治理、邊疆民族政策、外交戰線以及軍政建設等各方面,均存在有目共睹的成就和建樹。正如魏德邁所說:

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我們從經濟數據就可以略見其發展。據相關統計,1930—1936年間,中國工業年增長率平均為9.4%,這在世界發展史上也是不低的。黃金十年的工業化,在抗戰前達到了舊中國經濟史上的最高峰。可以說,十年的發展也為之後持久戰、消耗戰和軍政戰略提供了物質基礎。中學歷史課本用黃金十年一詞來總結和評述1927-1937年的情況,既是對前沿歷史學研究的總結,也是更加客觀化地評價民國曆史的反映。


秦右史


人教版教科書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亂說啊”!湘教版和蘇教版等也表示壓根沒有這回事。

作為一個深受人教版薰陶的學生,靜夜史看到這個問題,趕緊翻出了當年的歷史教科書,發現課本雖已泛黃,但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民國黃金十年不僅在歷史上沒有存在,而且中學教科書也並未這個黃金十年進行大讚,連普通的贊也沒有,因為這節課是選學,高考壓根兒就不考。

那為什麼會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呢?靜夜史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講的:當你見到朋友閨女的時候,如果她長得不漂亮,你就誇她長得高;如果個子也不高,那你就誇她身材勻稱;如果身材也不勻稱,那你誇她這個人善良。而民國就屬於這樣一個比較善良的時代。

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49年全面退出大陸,民國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亂!除了亂,就是無窮的戰爭帶給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實在是沒有什麼閃光點可言。

我們知道在我國曆史上,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盛世,那麼作為我國曆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過渡時代,民國也必須有它的閃光點,因此黃金十年的概念被提了出來。

雖然這個黃金十年比較勉強,但是相比於民國短暫的38年時間的其他時段。這十年確實和其他時代稍有不同,用黃金十年來形容確實也不算太過分。

民國的黃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共十年時間。

那麼為什麼會被稱為黃金十年呢?因為這十年相比於民國的其他時間有以下幾個不同:

  • 國家相對統一

國家統一意味著內亂頻率的減少。在這一時期內,隨著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戰爭的頻率相比於北洋政府時期已大大減少。在沒有外敵大規模干擾以及內亂較少的情況下,民國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 社會相對安定

雖然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民國的黃金十年,資產階級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這使得我國的民族工業也出現了一定的繁榮,國民政府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 國際環境相對有利

民國的黃金十年,國民政府與外國的溝通日益密切,由於蔣介石藉助英美的勢力上位,因此國民政府和美英等國的關係相對較好;又因為國民政府和德國各取所需建立了相對友好的貿易聯繫,因此這十年時間又被稱為中德關係的蜜月期。除了和日本的關係相對惡劣,國民政府和其他列強的關係相對緩和。


不過雖然說叫黃金十年,但是和之前靜夜史分析的關於我國曆史上封建時代盛世本質的問題一樣,所謂的黃金十年不過是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的黃金十年,對於廣大受壓迫的底層民眾而言,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和軍閥混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也差不多。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相比於北洋軍閥,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同樣沒有放棄窮兵黷武的打算。因此在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原各地仍然爆發了多次戰爭,其中以1930年的中原大戰最為規模宏大。

在戰爭中,蔣介石為了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不惜借用英美德等外國勢力的支持,同時引張學良入關,最終取得了勝利,而戰爭的影響是中原大地再次生靈塗炭。

在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後,緊接著1931年9月18日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蔣介石選擇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東北時,蔣介石寄希望於國聯的國際調停,而將主要的兵力用於圍剿國內紅軍。在國聯難以制止日本侵略的情況下,我國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而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全境建立偽滿洲國之後,又加緊了對熱河、察哈爾等地的侵略,並在1935年侵入華北地區,我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重。

可以說這個所謂的黃金十年,也是我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十年。

2、獨裁統治變本加厲

隨著1928年張學良改旗易幟,宣告了國民政府完成對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不過國民政府的統一也意味著以蔣介石為首的獨裁統治階級的形成。

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之後,為鞏固統治,國民政府在全國實行了一系列措施。這其中包括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

不過由於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性質,導致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幣制改革,雖然藍圖很宏偉,但是因為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窮兵黷武,導致幣制改革成為國民政府掠奪民族資本主義和底層民眾的一個獲利工具。

由於只是名義上的全國統一,因此國民政府所提的宏偉藍圖,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予以開展,這使得很多改革確實是虎頭蛇尾,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但是這些改革卻在客觀上促進了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壯大。民國黃金十年,也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四大家族形成和壯大的黃金十年。四大家族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成為民國的實際統治者,時人有云“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


因此民國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勉強的黃金十年。對於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階級而言,這一時期確實是其勢力膨脹的最佳時期,但是對於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而言,這十年和其他軍閥混戰的時期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在民國的黃金十年,雖然我國的經濟產值以每年超過9%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由於我國長期積貧積弱,經濟基數太過微小。使得我國的綜合國力始終沒有得到顯著增強,尤其是和我國的鄰國日本國力差距越拉越大,這也使得日本敢於在1937年全面擴大侵華戰爭,使我國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災難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別的不說,鋼產量,1938年,黃金10年後,中國3萬噸,日本380萬噸。對了昨天剛在頭條上看到,美國,1925年,伯利恆鋼鐵廠850萬噸鋼。大師滿地走的黃金10年?然後在首都給日本人殺雞屠狗般屠了30萬人。如果說有些人發明出“黃金10年”是立場問題,那麼相信“黃金10年“就是智商問題了。


huhaile


我們大陸有中學教科書大讚民國黃金十年?估計看的是假教材。只有灣灣以前的中學教科書才會這麼寫吧。所以沒有必要在這裡造謠說什麼我們的中學教科書都來大讚民國的黃金十年。只有到了大學以上才會去研究近代史,才會有教科書詳細提及民國這所謂的十年,中學會去研究這些嗎?

確有提升

自蔣某人定都南京之後,特別是北伐成功之後,中華民國確實迎來了發展時期。所以說也不能否認1927年-到1937年這期間的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等等一些領域的一些成果,相比較之清末時期,確實有整體性的一些提升。

空架子居多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說這真的是實打實的“黃金十年”,那麼東北為何在1931年就丟了呢?東北作為當時的工業重鎮,丟了東北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重工業,甚至是國防工業。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更是打碎了這個“黃金十年”,使得這十年的經營毀於一旦,這說明什麼可以自己判斷。




如果真的這個十年是很實質的,那麼民國當年整體實力應該是提升的,就不會用什麼不抵抗的政策來放棄東北,因為有實力的話,你會放棄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嗎?甚至後來被小日本製作出盧溝橋事變嗎?這些事實無疑都說明,這個黃金十年,水分不是一般的多。


淡看天上月


為什麼中學教科書中會大讚民國黃金十年呢?

南京十年,又稱國民政府黃金十年或十年建國,通常是指國民政府從1927年4月18日定都南京,到1937年11月20日遷都重慶期間的中國歷史。北伐結束後,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中國,開啟了中國的

“黃金十年”。這段時間國民政府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軍事等項目上皆有一定成就

1930年的上海

工商業發展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公佈了《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使用度量衡制和國際標準接軌。當時中國的針織、絲織、染織、印染、毛紡織等工業都有長足發展,而且又產生了一批新興行業,如電器用具工業、電機工業、染料工業、酒精工業、酸鹼工業等等。1931年至1936年間中國工業成長率平均高達9.3%。

財務整頓

,1927年至1936年間,電力增9.4%,交通增8.4%

至17.1%,工業增5.6%。,國民政府在此時期建立起統一的稅務機構。以金融措施針對各地稅務機構重疊、稅關林立、濫收稅政、擅自留中央稅款弊病全面整頓,改革稅政,統一徵收機關,使各項稅歸統稅機關征收。1930年更裁撤全國厘金而徵收貨物統稅。在實行關稅上力爭自主:

1928年到1934年,先後和外國政府多次談判,通過四次關稅改革,使海關關稅大為提高,顯著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改善了十年建國初期財政緊細的劣勢。

,黃金十年期間,鐵路修建達2萬餘公里,公路增開了8萬多公里。

經濟與國防建設

].經濟和國防建設內容

1)、初步統一經濟財政:整頓和改革了稅收制度;1935年]月實行幣制改革,廢除銀本位制,發行法幣。成立一拋全國性科學研究機構;成立實業部等部門以及各種專門委員會和專業局、所,主持全國及地方實業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等工作。

(2)、在重工業建設方面,1935年,資源委員會制定重工正建設五年計劃,以供國防需要和經濟自給為目標。

(3)、交通、電話、電報、郵政等事業亦有較大發展。

(4)、兵器工業與國防方面,國民政府在軍政部之下設立了專門的兵工署,進行武器改造和研製。

2.1927至1936年經濟、國防建設成就:

門)、工業方面:這10年間,工業生產平均年增長率為3.4%。到193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達122.74億元,比1927年的60.10億元增加了83.2%。工業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工業佈局及部門間的比例關係漸趨合理,鋼鐵、機器製造、化學等工業相繼建立。

(2)、農業方面:在1934年至1937年間,減輕田賦附加稅300多種,使農民負擔有所減輕,農業生產有所恢復和發展。1936年稻、棉等農作物產量達舊中國最高水平,糧棉第一次實現自給。

(3),財政方面:法幣改革的實施,廢除了二千多年的硬幣制度,統一了全國的貨幣,促進了全國市場的形成。實行管理紙幣制度,穩定了金融形勢,有利於經濟發展,保證了後來抗戰的進行。貨單流通的有序增加,刺激了物價回升,推動了生產、投資及商貿活動,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國力,有效阻正了白銀大量外流及由此造成的通貨緊縮,穩定了人心和金融行市,不僅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也為即將爆發的抗戰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

(三)、文化思想方面:

在這10年時間裡,國民黨在文化方面進行了一些建設,如在高等教育方面,每年招生4萬多人,大學設立研究院,1935年教育部公佈《學位授子法》,決定實行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制度。此外在出版、衛生方面也有一定發展。只是這些發展速度緩慢。

“新生活運動”:既不能安內也不能攘外,蔣介石認為中國的老百姓素質太低,文化根基太淺,經不住來自蘇俄等國家的錯誤思想的誘惑,要消天反對派不能光靠軍事,還必須從思想文化上入手。

還有很多……


上課鈴教育


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是從哪來的,這個詞最早是駐華美軍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來,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的演講的魏德邁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

一個美國人為什麼要說這個?因為當時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外國人在中國做生意容易了。再加上國民政府信奉自己造不如向外國買,和英美等國的貿易額連年激增,自然獲得歐美國家的好感。

民國黃金十年有什麼:

1、黃金十年內戰不斷。1927年9月晉奉之戰;1928年4月二次北伐;1928年5月河湟事變;1929年3月蔣桂戰爭;1929年5月兩廣戰爭;1929年12月蔣唐戰爭;1930年4月中原大戰;1931年7月討伐石友三作戰;1932年10月四川二劉之戰;1933年11月福建事變;1936年兩廣事變;再加上蔣介石一直在進行的五次剿共行動,短短十年中國就沒消停過。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哪來的經濟大發展?

2、黃金十年國民政府曾經有過很宏偉的規劃,涉及輕重工業的方方面面。國民政府成立了一個國防設計委員會,裡面包括了錢昌照、翁文灝、胡適、吳鼎昌、張嘉璈、陶孟和、範銳、吳蘊初、劉鴻生、萬國鼎、沈宗瀚、王世傑、周覽、徐淑希等知名人物,計劃在湘、鄂、贛等內地建設與國防需要直接相關的重工業和礦業,充實中國冶金、燃料、化學、機器及電器工業的基礎。可惜國民政府貪汙腐敗,各路軍閥吃拿卡要,有限的經費全用來打內戰了,宏偉的規劃基本上是紙上談兵。

3、黃金十年要說最大的成果就是宋子文主導的貨幣改革。宋子文改革了自清末以來金融貨幣制度混亂情況,在1935年更是實施法幣制度,使幣值脫離銀價。可惜宋子文雖然有才,架不住蔣介石窮兵黷武。為了打內戰的軍費,國民政府不顧經濟規律瘋狂印刷法幣,造成貨幣瘋狂貶值,百姓民不聊生。中國近現代史最成功的幣制改革間接成了掠奪了民財的工具,鑄就了四大家族的滔天財富。

民國黃金十年是軍閥的黃金十年、是歐美列強的黃金十年、是四大家族的黃金十年,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黃金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