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为什么没有其他苏南的兄弟城市发展快?

溪尾


在苏南五个地级市当中,镇江无疑是发展最差的。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不复杂,就是市区小人口少,母县丹徒长期经济不发达。客观原因比较多,一是80年代地改市之前是地辖市,而其他苏州无锡常州都是省辖市,南京为省会,所以市区经济基础根本就不是和其他城市在一条起跑线上。二是地改市之后,划管的县除丹阳经济有点实力,扬中太小,而且当时也很差,丹徒句容就更不要提了。三是在改革大潮兴起时,镇江没有抓住机遇,当年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连地处苏北的邗江都兴起了乡镇企业热潮,镇江的丹阳扬中也是飞速发展,可是母县丹徒死气沉沉,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起色。简单点说,镇江差就差在丹徒。撤县并区,苏州并了吴县吴江,无锡并了锡山,常州并了武进,扬州并了邗江都是强县,唯独镇江并了丹徒,穷市区并了穷母县,穷上加穷。在地改市之前,镇江无论在人口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超过扬州,但地改市之后,一下就落到扬州之后,所以镇江别说在苏南,即使在全省都是弱市,除了因为人口少,经济人均指标高于苏北各市,其他都不行。换谁当领导都一个样,除非上面给特殊政策。


boulder1


人,决定一切!镇江就靠丹阳混日子,何时是头,江苏大学以东的化工污染,索普,京东纸业,谏壁电厂可能是支撑镇江的三大企业,镇江的长江港是非常繁忙的中转港口,可是为什么经济不强,甚至5年后可能会变成全省倒数第一指日可待。人口不足蛇吞象,负债累累,优质人口外溢,往苏州无锡外流,苏北打工人口流入丹阳扬中民营企业,镇江就像支离破碎的风筝,大力学习苏南强市力不从心,大力扩大城市范围穷困潦倒,大港丹徒这些年有些人,之前几年荒无人烟,为什么,镇江人不够勤劳,太过于谨慎,心怀又太大,去掉丹阳,镇江就是现在的全省倒数第一,毫无疑问规模以上几乎停止,旅游业也是停止不前,大好河山打了一幅烂牌,一个大市口多少年才造了一个苏宁,镇江人的谨慎不愿意花钱也使得镇江商业及其落后,完全就是县级市的感觉。


婴蝎奶牛


镇江北靠长江(2000年才有第一座过江大桥),西接南京(南京最穷的地还不如镇江),南挨常州金坛(常州最穷的区),最后只有东边丹阳紧靠常州孟河镇比较富裕。这种地理位置、投资环境,苏南地区最差甚至还不如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地。

其次镇江老城区受地理位置影响已经没有发展空间(苏南所有城市都在发展新区,镇江新区发展的最差),镇江的新区最好的位置是放在丹阳(第一人多-企业都找不到人谈什么发展,第二公路铁路位置优越),但是丹阳是地级市又发展不了。举个常州的例子当时常州发展新区是把属于武进市的北边的一大块划为新北区,现在新北区和以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经济的拉动的贡献也很大。

所以在90年代丹阳、扬中民营企业发展最好的时候,镇江要有魄力把丹阳(扬中)变成区或者划走丹阳一块建新区,靠老城区和新区辐射带动其它区域。正是因为丹阳和扬中一直是地级市得不到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导致现在这两地发展也是半死不活,同时镇江新区也没有发展起来,就新区那点人口开一家富士康都够呛。


张非羽


苏锡常镇宁,为苏南的五座地级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苏锡常三市的“乡镇企业”便如同雨后竹笋,依次拔地而起。在经济发展上创作了令国人称羡的“苏南模式”,苏锡常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为富裕的城市板块。而南京虽在民间富裕程度上比不上苏锡常,但南京毕竟是大都会,乃江苏省的省会,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地,其在心理上还有可慰藉之处。

而镇江夹在苏锡常与南京之间,可谓是最为落寞,存在感最低了。人们在买醋时,估计才想起苏南还有座城市叫“镇江”。但如今落寞的镇江在历史上也很阔过。

西周时期,镇江之地为宜邑,1954年在镇江出土了国宝级的文物--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春秋时期,镇江之地称为朱方,齐国乱臣庆封投奔吴国期间,即是被吴国封在了朱方。秦统一后,改为丹徒县。

汉末三国时,孙氏政权早期在江南的治所在京口(今镇江),后才建都於建业(今南京)。五胡乱华时,大批北方士族南渡,拥立了晋宗室司马睿建都於建康(今南京),史称为东晋。东晋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及保护南迁士族的利益,便在北方流亡人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的名称命名,也即是“侨置州郡”。东晋政府侨置徐州於京口城,南朝宋又改称为南徐州,即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就出生在京口。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借在京口成了建立霸业的孙权、刘裕之事,以感慨南宋之情状: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稳固南宋基业的黄天荡大战,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其战场就爆发在镇江附近的江面。金山还因“金山寺”而闻名,文学作品《白蛇传》中法海,《西游记》中的唐三藏都是在金山寺出家的。至近代,中英鸦片战争期间,镇江之战也是让英军蒙受损失最大的战役。民国期间,镇江为江苏省的省会所在地(1928--1949)。

如今的镇江市辖3区3县级市,即:京口、润州、丹徒三区,句容、丹阳、扬中三市。总面积为3848平方公里,人口约317万。是江苏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2016年的GDP为3706亿元,位列我国百强市的第53位。

镇江的著名景点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茅山、宝华山、扬中园博园等等


历史闻知社


在镇江生活过三年,个人认为镇江没有抓住机会,在镇江的三年正是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机,奉命到江苏工学院学习并寻找合作项目,借助大学的科技研究资源,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在接触到的镇江人中,似乎从上至下对乡镇企业基本无感,白白浪费了众多大学资源。估计针对以后的各种机会也是如此吧,造成了越拉越后的现象。连旅游也是如此,当年在镇江除了三山,还有南山感觉不错,现在都消声匿迹了,不知是何种境况,可惜了。


江南桃花源里新鲜事


改革开放之前,镇江是有名的穷山恶水、刁民泼妇。记得85年到镇江去尽被三轮夫给恐吓了10元钱(一个星期的薪水),发展缓慢是人们的思维还没完全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有利,旁依南京,处在沪宁钱强市的中间,古人云:近朱者则红,可她则不红反而黑,尽然出现今年GDP负增长,赶不上苏北的城市,难以置信,可想而知于镇江人本身的因素有相当的关系。该醒醒了,不要被下属县市的丹阳、扬中看不起。


手机用户4675792032


镇江的发展且说缓慢,我认为县级市只是一个支撑,几个县级市都发展的可以,也显示了区县市的特长,市发展好坏快慢就好比一个家,老大有头脑灵活有能力不怕苦创业成了一个富豪有房有车不用说生活肯定好,老二呢只要有个稳工作,一家人生活不愁一家人简简单单没有进取精神,自已快乐就好,老三而没稳定工作,整天愁,什么时候有钱就好了,因为人不能跟人比,而且这样人太多了,城市也是一样,发展快慢,也是每一个领导能力的问题,干大的城市变化大各行各业都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在城市之间攀比也能抬起头,因为付出就值得骄傲。而象老二老三过日子,生活就这样没有长远打算未来也好不了那里去。我希望我们镇江历史名城曾经的省会不会太差。


戴芝龙


镇江市区位优势独特,有山有水,水陆交通发达,处于长江经济带,苏南板块,上海南京之间,自然资源也具特色,理应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山水园城市,理应成为大有发展希望和前途的城市。目前镇江仍缺乏超前谋划发展前瞻意识,缺乏大家风范的气度,满足发展现状,发展始终跳不出大市口,发展的双眼被南山挡住了视线。要在苏南板块占有一席之地,不调队,要敢于会当南山顶的勇气和智慧,谋划新时代镇江的发展,跳出怪圈,向南挺进,擘画高质量发展镇江明天,回答镇江有前途时代命题。


晨光150613103


周一从常州去镇江办点事,回来的时候去镇江汽车站坐大巴回常州,那时候下午三点多竟然没有到常州的大巴,售票窗口只开了一个,其他售票员坐着刷手机也不售票,自动售票机只有一个好的能用,其他都坏的,镇江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


Jerry1515567


丹阳今年过年了就分给常州了,你现在是常州的,句容和扬中也分出去了,镇江降级了,南京底下的一个县级市,是 县 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