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将军是大将还是上将?

董150194666


韩先楚将军是我国开国上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韩先楚将军1927年就参加了黄麻暴动,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韩先楚将军整整征战26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一个14岁的少年战士奋斗到了一个40岁的中年将军。之所以韩先楚将军没能授上将,我觉得他的战功绝对足够,但是资历还差了一些。军队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在这种时候资历已经钉死了,无法改变,所以韩先楚将军最终授予了上将军衔。



开国大将一共有10位,他们分别是粟裕将军,黄克诚将军,谭政将军,肖劲光将军,王树声将军,陈庚将军,罗瑞卿将军,许光达将军,徐海东将军,张云逸将军。这十位开国大将中徐海东将军是韩先楚将军的老上司,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徐海东大将就一直是韩先楚将军的顶头上司。军队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战功和资历一样重要,虽然有过下级军衔超过上司,但是绝对是少数。


而且从这十位开国大将可以看出一个规律,授予大将的人至少是某个方面军的代表人物,在要不就是实在是战功卓著的人。比如,徐海东将军是红25军和陕北红军的主要代表人物;谭政将军是我军政工干部的代表一直从事政治工作,贡献突出;张云逸将军是后来的新四军主要代表人物;粟裕大将则是实实在在的战功卓著所以授予了大将,说实话,粟裕将军授予元帅都不为过。

韩先楚将军在50年代初的级别是副兵团级,按照当时评定军衔,副兵团级应该评定中将或者上将,战功卓著者可以评为上将。韩先楚将军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让他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当时的副兵团级将领一共有42位,被授予上将的只有19位,还不到一半,所以授予韩先楚将军上将军衔既是按规矩,按资历评定,也肯定了他的赫赫战功,个人觉得比较合理。


韩先楚将军绰号“旋风司令”,是一位真正的常胜将军,有勇有谋,百战百胜。红军时期,他历任副连长,连长,营长,一直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还一直是营长。1934年的独树镇一战让韩先楚一战成名,1935年直罗镇战斗又让他从营长升任红15军团75师团长,1936年火速升为78师副师长。1937年,韩先楚将军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理论知识的充实,为韩先楚将军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奠定基础。

1937年8月,红军整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韩先楚将军被任命为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之后韩先楚将军任344旅副旅长,代旅长,参加开辟冀鲁豫根据地,成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韩先楚将军出任主要在东北一带进行作战。


韩先楚将军在建国以后开始真正的大放异彩。1950年4月,韩先楚凭借着超前的战略眼光,力排众议,顶住军队中因金门失利的避战狂潮,将个人生死和数十年的军事荣誉置之度外,在没有海空军的配合之下,凭借木帆船亲自率领40军和43军抢攻海南岛。并身先士卒率先登岛,一举击溃在抗日战争中歼灭十万日军,号称长沙之虎,绰号战神的著名将领薛岳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成功解放海南岛。


就在海南岛解放以后不到2个月朝鲜战争打响,第二天美军第七舰队就封锁台湾海峡。要是海南岛没有解放,那美国的航母肯定不止封锁台湾海峡,还有琼州海峡。如此一来,海南岛未能成功解放,南沙西沙都可能被对岸控制。韩先楚将军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他是一座高山,应受后人敬仰,千古流芳。


军事哒哒哒


韩先楚年轻的时候是武昌街头拉人力车的,一九二六年在武昌街头拉人力车赚钱,拉到国民党孙中山的警卫团长薜岳上校,薛岳下车准备掏钱交车费,左摸右摸,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带钱包。韩先楚说长官没有带大洋,先用你腰上那支二十响手枪抵押作车费,以后再用钱换回手枪。这家伙想要薛岳的德国二十响自动手枪,被薛岳的二个警卫员一脚踹在武昌街头,暴打一顿,嚎啕大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一九二八年韩先楚参加了黄麻起义,加入红四方面军,跟随徐向前,王树声,张国涛,陈昌浩,曾任红三十一军七十三师侦察连长,侦察科长,在红四方面军长征走出草地的时候,率领侦察连全体官兵穿着国民党的上校团长军服巧占会宁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战略目的。解放战争时期被编入第四野战军,后任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4O军军长,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指挥二十万百战雄兵与琼崖纵队冯百驹里应外合解放海南岛,赶走了麾下五万散兵的国民党一级上将薜岳,一九五O年率十三兵团,38,39,40军参加朝鲜战争,任自愿军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O风潇雷霆


韩先楚是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之一。那么五十七位上将的军事能力排行:邓华、周士第、陈明仁、萧克、李聚奎、韩先楚、刘亚楼、王宏坤、王震、宋时轮、杨得志、陈伯钧、陈奇涵、彭绍辉、张宗逊、许世友、张爱萍、陈再道、陈锡联、王建安、李天佑、赖传珠、杨勇、杨成武、吕正操、周纯全、黄永胜、叶飞、傅秋涛、李达、乌兰夫、谢富治、宋任穷、贺炳炎、傅钟、郭天民、萧华、陶峙岳、董其武、赵尔陆、王新亭、朱良才、刘震、阎红彦、甘泗淇、王平、唐亮、苏振华、陈士榘、李克农、李涛、李志民、周桓、韦国清、洪学智、杨至诚、钟期光。


君230835428


首先我们看一下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予的十名大将有哪些:

粟裕、陈赓、肖劲光、黄克诚、张云逸、谭政、王树声、徐海东、许光达、罗瑞卿。

从上面十位大将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没有韩先楚的名字,所以韩先楚只能是上将。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韩先楚上将的资历。

韩先楚:(1913—1986),湖北红安县人。1927年,黄(安)麻(成)起义时加入当地的农民协会,1930年加入湖北孝感的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韩先楚所在的独立团编入红四方面军的红25军。1934年,担任营长的韩先楚在独树镇一战成名。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时,升任红15军团第75师下面的一名团长。1936年,红军东征时,担任第78师师长。抗日战争初期,担任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副团长。抗战胜利后奉命前往东北,1946年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的前身)第4纵副司令员。1948年辽沈战役时,最先攻克胡家窝棚(廖耀湘的指挥部),被称之为“旋风司令”。1949年担任第12兵团副司令并兼任第40军军长,1950年以40军和43军为基础,在没有海空军的情况下,依靠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打破了薛岳的“伯陵防线”,创造了“木帆船打败敌军舰、战争史上话奇兵”的奇迹。抗美援朝时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指挥了“炮击金门”的战役,1973年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韩先楚在土地革命时期属于红25军,红25军早期属于红四方面。由于红25军最先长征,且最先到达陕北,和陕北的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之后和7000中央红军会合,又属于红一方面军。韩先楚之所以评不上大将在于其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资历太浅,不符合评大将的要求。评上大将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韩先楚的领导的徐海东。徐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养病,基本没什么作为。他评大将在于,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缺衣少粮又缺钱。主席亲自给15军团长开口借钱并打欠条,徐也挺懂事,在自己只有10000大洋的情况下借了5000大洋给中央红军。正是这5000大洋帮助中央红军度过了难关,主席非常感谢徐,55年给徐评了大将。

大家可以看一下徐洪浩主演的电视剧《战将》,该剧反映了韩先楚将军的一生。


历史军魂


韩先楚将军是上将军衔,出身于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如果说红一方面军出帅才(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罗荣桓八位元帅),那红四方面军出悍将,除旋风司令韩先楚外,还有徐海东徐老虎、刘邓大军著名的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和尚将军许世友、疯子战将王近山等。

十大大将

红四方面军诞生了一位开国元帅和三位开国大将,分别是徐向前元帅、徐海东大将、陈赓大将、王树声大将,其中开国上将有十三位,分别是韩先楚、许世友、陈再道、陈锡联、刘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洪学智、朱良才、傅钟、李聚奎、周纯全。

八大军区司令

韩先楚在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时期,一直在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下任职,从跟随军长徐海东长征到陕北时期最高职务是营长,而同时期的许世友已经是红四军军长了。1935年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后,组建成了红十五军团,11月参加的直落镇战役表现优秀,被军团长徐海东提拔为红七十五师团长,红军西征时任七十八师师长,这是韩先楚在红军时期最高的职务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韩先楚任林彪115师辖下的徐海东344旅、688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韩先楚任689团团长,老上级徐海东病倒回延安修养后,杨得志任344旅代旅长参加了反“大扫荡”计划,1940年344旅编入左权的第二纵队,韩先楚任代理旅长,同年担任新3旅旅长兼晋鲁豫分军区司令员,步入了高级将领行列,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领。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1946年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参加新开岭战役全歼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部有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开创了联军全歼国民党整编师的先例;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在梅河口全歼国民党184师主力;秋季攻势中率领第三纵队夜中百里奔袭,直插国民党师部威远堡,全歼116师。国民党当局称之为“旋风司令”,也被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认为最难对付的就是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韩先楚为扭转东北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兵灵活、不拘一格,成为了林彪四野旗下一名核心战将,也成为了日后解放海南岛的最大功臣。1950年参加了半岛战争,指挥了四大战役战功卓著,其中第二次战役坐镇指挥的三十八军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大将军衔。


赛门军略


韩先楚是上将,四野涌现出的知名战将,当年四野一鼓作气打下海南岛,前敌总指挥就是韩上将。后来彭总入朝作战,邓华带13兵团司令部直接组建志司,韩先楚和洪学智两位被直接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这二位那叫一个战战兢兢……

洪麻子也是传奇人物,在朝鲜战场搞后勤搞得有声有色,彭总后来一个劲的说,抗美援朝打得好,两个麻子居首功,前边是洪麻子(洪学智),后方就是高麻子(高岗)。1988年解放军再次授衔,洪学智再次授上将军衔,是绝无仅有的两挂上将衔。

截然相反的是名将耿飚,1955授衔,耿飚将军因为转战外交战线而无缘授衔(如果参加授衔,与杨勇罗瑞卿搭班子的耿基本上上将);文革之后,耿飚将军成为邓公在军队的主要助手(军委秘书长),但遗憾的是,他因为年龄再次错过1988年授衔,两度授衔均擦肩而过,“无衔将军”还是有点遗憾的……


搬不动的小强


韩先楚将军是上将军衔。

1955年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参照苏联和朝鲜等国的军衔制度,我国军衔分6等19级:

元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三级:上土、中士、下士;     兵两级:上等兵、列兵。

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国一共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具体名单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泅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
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上将名单倒数第五人便是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1913-1986)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韩先楚家境贫寒,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牛,后来学过篾匠,还在武汉打过短工。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只有14岁的韩先楚随友人一起加入农民协会,后来又参加了反帝大联盟,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

1930年,韩先楚参加了孝感地区的游击队,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游击队表现突出,从1931年开始,韩先楚开始担任独立营营长、团长等职务,领导游击队在孝感、黄陂和罗山一带打游击战。

1933年,韩先楚的独立团接受鄂豫皖方面红25军收编,韩先楚正式成为党中央直属部队的正式编制。韩先楚在接受收编之后,担任224团副连长,由于韩先楚主要的任务是在鄂豫陕建立苏区,不是在第一线战斗,所以直到长征结束的时候,韩先楚也只不过是个营长,而同出自鄂豫皖的陈锡联、陈再道、许世友等人已经是军、师级的干部了。不过韩先楚在开辟苏区的过程当中,因为作战得力、表现英勇,被人夸做“惟楚有才,先楚为例”。

红军会师之后,韩先楚被编入红15军团,先后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和直罗镇战役。在第三次反围剿当中,韩先楚担任主要突击任务,表现英勇;在直罗镇战役当中,韩先楚不仅消灭了敌人的主力部队、掩护了我军主力的进攻,还缴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由于战绩卓著,战役结束之后,韩先楚被提拔为红15军团75师团长。

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韩先楚因率部掩护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挥部有功,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之后,韩先楚又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果断歼灭敌人一个营的兵力,战后被任命为红78师副师长,韩先楚也因此被称为“旋风将军”。

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韩先楚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旅长徐海东)。1938年,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韩先楚率部和兄弟部队组成“路东纵队”向冀南挺进,先后歼灭伪军一个军和一个师,占领了十余座县城,打开了我军在冀南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局面。同年,韩先楚又率部参加“漳南战役”,为我军建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39年起,韩先楚先后担任115师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成为我军著名将领。

1940年,韩先楚担任新3旅旅长,兼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

解放战争当中,韩先楚来到东北,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在东北,韩先楚如鱼得水,先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和夏季攻势,攻城略地,歼敌无数,是我军解放东北的关键人物之一。

1949年,韩先楚先后担任12兵团副司令和湖南军区副司令,率部解放武汉和长沙。建国后的1950年,韩先楚在没有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率部挺进海南岛,战绩卓著。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又担任志愿军副总司令和19兵团司令参加战斗,在战斗中,韩先楚作战英勇,特别是在其率领39军参加的“三所里”战斗中,韩先楚率部歼灭盟军无数,力保战役取得胜利。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先楚历任福州、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国庆节后的第三天,韩先楚在北京因病安详离世,享年73岁。


围炉煮酒话春秋


旋风司令韩先楚,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本为一篾匠,家境贫寒。1927年11月,韩先楚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1930年入党,凭战功一路做到红四方面军独立团团长。说句题外话,篾匠、大别山山区、独立团团长,你想到了谁?嘿嘿。

长征时,韩先楚以营长身份跟随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完成长征,韩先楚在直罗镇战役以及随后的东征河东中表现抢眼,一炮而红,火箭般升至师长 成为我军高级将领。抗战开始我军全建制缩编,以副团长起步的韩先楚一路升任团长、副旅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成为我军王牌部队115师一员虎将。

解放战争中韩先楚跟随四野一路势如破竹,从北大荒打到海南岛,他指挥的奇袭威登堡、木筏渡海解放海南岛无一不是我军战史视频的代表性战役。



抗美援朝中,韩先楚将军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 对协调四野将领与彭老总之间的关系居功至伟,韩先楚,不愧为一代名将。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韩先楚将军无疑是近代史上的一员名将,亦是开国上将中军事能力最为杰出的将领,不需要加上之一。


林屋公子




在1955年的授衔中,共评选出元帅十人,大将十人,上将57人,中将和少将若干。

韩先楚将军被授予上将,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韩先楚后来的军功那么大,怎么才被授予上将呢?


这主要是因为韩先楚起点太低,长期没有在主力部队中担任要职。

韩先楚,湖北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孝感地方游击队。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后,为加强鄂豫皖地区的军事力量,韩先楚才被任命为25军的营长。



后来长征到陕北后,到了抗战时期,韩先楚才被任命为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此后韩先楚凭借自己骁勇善战的军功,才进入了一个快速的上升通道。

1939年,韩先楚被任命为115师344旅旅长,正式成为八路军中的知名抗日将领。

1941年3月,韩先楚到达延安,先后在军政学院和军事学院学习,补充学习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知识。

1945年抗战刚结束,韩先楚就被派往东北,参与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



从这时起,韩先楚的辉煌岁月开始了。

1946年2月,韩先楚被任命为南满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在此后的战斗中,被称为旋风司令,形容他作风硬朗和他的闪电战术。

1949年4月,韩先楚被任命为12兵团副司令员,有幸参与了他的故乡湖北的解放工作。但后来却在湖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按照中央的部署,原计划于1950年6月下旬解放海南。但根据后来的形势来看,如果不是提前行动,美军极有可能象封锁台湾海峡一样封锁琼州海峡,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归功于韩先楚。

韩先楚力排众议,坚决要攻打海南岛,并多次致电自己的老上司林彪。最后才在毛泽东的过问下,同意韩先楚的进攻海南计划。

因为按照原计划,协同的43军并没有做好准备。只有韩先楚的40军,早在3月底就完成了攻打海南岛的准备。

4月16日,韩先楚率领自己的部队攻上了海南岛。经过半个月奋战,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如果不是韩先楚,坚持要提前解放海南。雷军极有可能封锁琼州海峡,那么解放海南的事就再也不要提了。



随后没多久,韩先楚就赶赴朝鲜战场。1951年1月,他指挥三个军,突破三八线,杀入汉城。在第二年,他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在朝鲜战场上,在韩先楚的领导下,梁兴初的38军重创强悍的美军,被称为万岁军,这也是唯一一支和美军打起来不满下风的军队。

后来,有人这样评价说,在解放军中有两将谁也打不倒,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有人问许世友,你最佩服谁?许世友就直接回答韩先楚。


林彪回忆韩先楚的早年经历时说,这个人就是有一点,有强烈的打掉敌人的企图心。在打仗的时候肯打也敢打,主动性好,创造性更强。

如果韩先柱早年从军的时候,能够在主力军团中作战,估计会被提拔的更快一点,后来授衔是被封为大将也不是没可能,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新知传习阁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韩先楚将军是开国上将,1955年授的衔。在诸多开国上将中,他的好战特点和刚猛性格,恐怕只有许世友可比。

1946年2月,韩先楚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副司令,司令员胡奇才,政委是彭嘉庆。在四纵战史上最为著名的新开岭战役,韩先楚虽是副职,却是事实上的指挥员。他带队远程奔袭200里,作战50余次,拔据点40多个,一举歼敌6000余人,被称为“旋风司令”。

在夏季攻势中,南满军区还让他指挥四纵10师、三纵2个团和炮兵3个团作战,全歼守军184师,俘虏师长陈开文。韩先楚以其卓越战功,成为林彪手下一名悍将。在那个年代,官位是看战功的,像韩先楚这样的人虽然个性强,根本不懂副职要“低调”的官场规则,却因为他特别能打仗而受到器重,被林彪提升为三纵司令员(40军前身)。

40军随四野从东北入关后,一直打到广东。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海南还没解决。由于我军在金门战役中失利,渡海登岛尚无成功先例。而且打了这么多年仗,好不容易盼来了新中国成立,很多官兵都想过安稳日子,不想打仗了。对于韩先楚这样视打仗为生命的人来说,没有仗打是极为难受的。后来他在解放海南岛决策中的“好战”表现,不能不说和这一个性特点有着重要关联。

当时,担负解放海南的部队是四野40军、43军。到了1950年2月,广东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将解放海南的时间推迟到当年6月。

韩先楚此时的身份,是四野15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他去广州开了会,回来后却根本没有向部队传达这一决定,依旧要求按原定的3月底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他的理由是,帆船有“有风渡一天,无风渡一年”之说,谷雨前后正是季风,顺风而至一天便可渡岛;如错过4月季风便要等到9月份,间隔5个月,难免夜长梦多。

鉴于此,他向林彪和军委拍电报请求作战,但没人理他。为什么?因为推到6月登岛,是毛泽东的意思,林彪同意,广东军政委员会也开会定了,韩先楚的顶头上司、15兵团司令邓华也要求推迟。

韩先楚却非常固执,依然请求上级提前开战。40军政委是袁升平,对此持保留意见,不愿意同韩先楚一起签署请战电报。韩先楚遂单独署名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经三番四次的陈说,说服了林彪,说服了毛泽东,最后韩先楚立下军令状:“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

此战,是韩先楚的最后一战。“旋风司令”兵锋所至,薛岳的“伯陵防线”土崩瓦解,海南岛全境解放。

解放海南岛后仅两个月,朝战爆发,美第七舰队进入海峡。如果当时我军没有解决海南,美军同样会派舰队割断琼州海峡,那么今天的海南,恐怕就会成为另一个孤悬于大陆之外的大岛。

所以,每一个到海南晒太阳、喝椰子、看比基尼的中国人,都不应忘记这位“好战”的开国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