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传统武术不能打,为何古时候将军打仗能一骑当千?

小离Olina


比如西楚霸王项羽、飞将吕布、万人敌关羽张飞、后世成为门神的尉迟恭与秦叔宝,岳飞手下的猛将杨再兴与岳云。

但要注意的是,他们所擅长的武艺,可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传统武术——拳脚。

这些猛将都是玩器械的。

比如宋代人说,“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代人则说,“枪乃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那些古代猛将远了用弓弩,近了用长槊。而且还都是骑将,比如吕布,“弓马骁武给并州”。而关羽斩杀颜良也是,“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试想这些猛将,身穿重甲,身边还有亲兵卫队掩护,骑马驰骋,远了用箭射,近了用矛刺。一般士兵,一个照面可能就被秒杀了。

最典型的例子则是弓矢犀利的李世民与马槊无敌的尉迟恭的配合。

621年三月,李世民在尉迟恭的保护下,率领500名骑兵,视察窦建德的营地。不久他们和窦建德的军队发生了遭遇战。李世民持弓杀死了一员夏军的将领和几名士兵,尉迟恭也用马槊杀死了十几名敌人的士兵。二人率军将夏军引入包围圈内,唐军一齐冲出,杀死了数百名敌军,并俘虏了夏军两名骁将。对此李世民豪气冲天,对身边尉迟恭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可见某些极端情况下,猛将真的能实现一骑当千的效果。

所以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武术里弓枪等冷兵器才是主流和王者,至于现在的那些传统武术,根本是末技,不是上阵使用的。

比如明代万历年间形成的十八般武艺,“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曾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说真的,你让那些古代猛将,不穿铠甲,不骑战马,不拿弓矛,站在地上空手跟别人对打,上来四五个壮汉就很危险了。别指望什么一骑当千了!


冷兵器研究所


传统武术是能打的 只是现在不这么练了 我认识一位练习昆仑拳的清真寺阿訇 五十多岁 他爷爷是抗战时回民支队的连级指导员 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位昆仑拳老师讲的过去如何练习实战的功夫

第一,要负重练习 穿着沙衣练拳或者实战 沙衣重量逐渐增加 一直增加到一百二十斤左右 也就是一个成年人的重量

第二,单招练习 没学一招在熟练的基础上 由另一个人喂招 无论对方用何种招式 被喂招的人只准用新招格挡进攻 直到同时五个人从不同方位进招 被喂招的人也能全身而退 才算这一招练成了 试想一下这样练出来的一招 能不实战么

第三,过去清真寺收徒弟 都是七岁开拳 同时学习文武两科 一共学艺十三年 也就是二十岁的时候要到全国各地的清真寺进行文武两科的切磋 胜利的会给盖上一个戳子 建国前 全国有五十多家清真寺 一圈下来就是五十多场实战经验 最后回到本寺 根据戳子多少 来安排职事儿 最优秀的作为下一代阿訇的候选人

试想在这种完善的体制 和训练强度下 培养出来的人 能不实战吗

顺道给大家看几样昆仑拳的小玩意儿








平凡的武人


传武是能打的,真正的传武招式是实战中磨练出来的杀人技,因为后世由于热兵器的普及和文明社会的法规限制,渐渐就失传了!现代武术更多是作为表演性质和健身性质的应用,所以就给人以花拳秀腿不能打的感觉!试想一下,中国几千年历史,纷争不断,军队有统练军拳,民间也有习武的传统,大则保家卫国,小则看家护院防响马强盗,护一方平安!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古时大多数平民实际是不可私藏刀枪兵器的,如果所习的棍棒拳术不能打,哪还习武干嘛?那时候社会可没这么安定,传统武艺是前人在实战中不断累积经验传承改良下来的,真实的战场生死往往只在瞬息之间,最好是一击必杀、一招毙命,你说不能打?!所以真正的传武是杀人技,没那么多花招与套路,也是现代社会传武没落的一个原因,因为现在用不上!我相信个别传武还是有传承下来的,只不过正真的高手不屑于显山露水罢了!所以希望网上的喷子们,也请尊重一下传武,不懂也不要去抹黑!还有那些所谓某某宗师们,没有真才实学,请不要招摇撞骗去侮辱传统武学!至于一骑挡千,那就比较夸张了,那是影视游戏的渲染!但是一拳能把人打死、打残,那是真有可能的!


無間行者Zero


这个问题把传统武术和古代将军打仗混为一谈。这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就算你没学过历史。小说总看过吧,评书听过吧。拿水浒为例。马上林冲,步下武松,这个听说过吧。将官重甲重兵器马战,比的是力气。如果被打下马自身盔甲几十斤站都站不稳,武器也抡不动。而步下才是所谓的传统武术。主要是在民间流传。有人说那步兵怎么算?那都是靠人数取胜的。上了战场不死保命就不错了。哪来的以一敌万。但是有过两个将官单挑定输赢的,不过很少发生,不像小说戏剧里那么常见。总结一下,古代战争单人比体格力气。群战比人数战术。和武术关系不大。武术只见于大户人家看家护院和保镖。至于和尚老道修炼的那些大部分也都是为了强身健体。中国武术从古至今都是一笔糊涂账。并没有什么博大精深。主要就是被古代的评书戏剧,现代的武侠小说影视剧神话了。


muscleleo夜鸣猪


的确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对传统武术质疑的声音。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实例。让我们觉得传统武术好像在实战当中表现并不怎么样。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徐某打假视频,一时间把整个中原武林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做为徐某本人来说,他也从未公开表示传统武术不能打之类的言论。所谓的打假,只是为了揭掉某些人利用传统武术之名,招摇撞骗,蒙蔽群众的面纱。

现在生活当中,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大师,打着某某门派传人的旗号,四处行骗聚敛钱财。从太极大师闫某到气功大师王某,从泥鳅大师马某到绿豆大师张某。这些人都是为了一己之私,骗取他人的信任,达到敛财的目的。诸如此类的大师都是害群之马,打假是应该的。



在冷兵器时代,驰骋沙场的将军,靠的就是高超的格杀技能,因为战场不是赛场,赛场是分的是输赢,而战场分的是生死,所以战场上的格杀技能没有太多花架势,所以实战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再说到传统武术,所谓的传统,肯定就是老祖宗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东西。武术也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从冷兵器时代衍生出来的各种搏击技能,经过专业人士的研究与整理,最后就变成了某一流派的武术 ,武术的由来大概就是这样。 也 证明了传统武术本来就是从实战当中 而来。

散打也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散打就是常见的以直拳、摆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的以踢、打、摔结合的攻防技术。 散打没有套路,只有单招和组合,见招拆招。属于由传统武术而衍生出的现代搏击技能。相对于某些流派的传统武术,有着更强的爆发力 ,和更加直接纯粹的打击效果。在这方面泰拳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有关人员做过专业测试,职业泰拳选手的扫踢的力量可以达到900公斤左右。更有甚者可以达到1200公斤,这样的力量多么可怕。近代史上也曾有过十几次中国武术与泰拳的对抗,但多半是败多胜少。可见传统武术到了后期确实存在一些华而不实的华而不实流派。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传统武术,中华武术流派众多,所以良莠不齐也在所难免。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流派的武术有着很强的实战能力。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演变发展到现在,的确有很多精髓东西已经失传了,但是中华武术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下去。


漫谈世纪风云


将军一骑挡千,是说书人讲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猛人,如项羽、关羽能打,是因为他们身强体壮力大如牛,而不是会武术。而瘦小个李元霸、大美女穆桂英就纯属胡编乱造。近代所谓的武术大师,杨露禅、李书文、孙禄堂、万籁声、顾汝章、叶问、范无病等等一个个长得象李元霸,吹的还和李元霸一样天下无敌,就是靠吹靠演。只要百度一下李书文、杜心武等等大师的资料,他们一个个就象X战警。如李书文可以用大枪挑苍蝇,枪挑八十斤重的大车轮转圈圈玩。而老头杜心武打套拳,快到观众连人影也看不见。老头孙禄堂躺在地上弹飞五个日本武士。还有能跳八米高房顶的陈子正赤手空拳,用轻功、鹰爪功多次屠杀日本兵。中国古代的将军,就是如民国武术家一样吹出来的。真实的中国历史,即使是唐汉也只有少数时期牛,多数时期是会武术,读孙子兵法的汉人被不会武术,不读兵书的蛮夷欺负。


我心与明月


古代的战场上,真正有威力的是勇气、力量、射术、骑术和对兵器的有效运用,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武术,没有多大的关系。

那么,古代战场上为何会有一骑当千的现象呢?

我们先看一个典型的战例:

明初,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领明军北伐,洪武元年三月在河南境内与元军相遇,五万元军在洛水之北结成战阵,明军也列阵迎战。

副将军常遇军“单骑突入其阵”,一个人催马冲向元军。元军派出二十多骑兵,手持长槊,准备一齐动手把常遇春搠死。《太祖实录》中说,常遇春“发一矢毙其前锋,彼军夺气,达遂麾众乘之。”

分析一下常遇春的战法,他一个人纵马奔向敌阵,有一点叫阵的意思,并不是前去闯阵。二十多个元军准备群殴他时,他利用骑术与他们保持距离,同时一箭射死为首的元军。众目睽睽之下,这一击很打击元军的士气。徐达趁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击溃元军。

在这里,常遇春依靠的分别是勇气、骑术和箭术。

实战当中究竟哪项能力最重要?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古代武举考试的项目。

唐高宗时代的横山之战,薛仁贵一个人驰入敌阵,“所射皆应弦仆”,依靠的就是射术。石城之战中,对方也有一个射术精良的射手,射杀十余名官兵,薛仁贵大怒,“单骑突击”,一个人快速冲过去,生擒那位箭手。

薛仁贵在千军万马中逞雄,依靠的是他的射术和骑术。所以到了武则天时代,开始设立武举考试,考试的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项。

其中的长垛,是用强弓远射,考核的是箭术和力量。翘关,是用一根直径三寸半、长一丈七尺的长木,要按规定的方法把它举起来,考验的是力量。

金代的武举考试中要考兵法,此外只有骑射和骑枪两项,对于弓的力度、靶标的距离都有细致的规定。远射的距离有二百二十步,类似唐朝的长垛,可以射三箭,有一箭能射到就算通过。更多的是短距离的射术。

明代也有武举考试,考核的是兵法、策略,合格之后再考试骑射和步射。其中的骑射距离为三十五步,步射距离为八十步。这个距离要比金朝的要求容易许多。

可见,古代实战当中最有用的,分别是骑术、射术、枪术和力量。

此外,一骑当千的现象背后,是人类行为中的羊群效应。

在自然界中,一只狮子可以追赶一大群的角马,斑马,一条牧羊犬可以驱赶一大群的绵羊。实际上,如果那些角马、绵羊能够一致行动,可以把那狮子和牧羊犬轻松踩成烂泥。可是它们不敢,因为第一个冲上去的,基本上必死无疑。所以它们全部选择逃走,只要自己不落到最后一个,就不会死。

古代的战场上也存在着这种羊群效应,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出头的人,因为那样必死无疑。

综上所述,古代战场上的武将能够一骑当千,靠的是骑术、射术和威名、勇气,同时也要靠对手的畏缩心理来成全,而且背后要有强大的后盾,基本上与武术没有关系。


于左


曾在天津老城区博物馆看到一把古代武科举用的大刀,一时兴起上去试了试,拎到膝盖高再也起不来了——实在太重了。

而古代想考上武举人,得把这样的大刀高举过头、挥舞如风,武进士要求更严格。这种猛人不会打架,开玩笑啊!

不是传统武术不能打,实在是现代很多人不肯下功夫练或者练错了方向。古代战将、武士、镖师们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天打煞筋骨,而且古代社会环境恶略,动手见真章的机会多得是,比如战乱和江湖斗殴。

现代的许多武林人士,哪还有那样的幸苦,也没机会真动手,一旦需要露一手,全露馅儿了。

夺人眼球的花拳绣腿之类,其实也历史不短,最起码明代就有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就对此深恶痛绝。

其实武术没落不全怪武人,毕竟武人阶级自古依附于国家政权,偏偏中国自宋代以后在重文轻武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元清两代外族政权更是竭尽全力打压迫害民间武士和前朝将门。

偏偏有些不懂武术的人,在小说评书和后来的影视剧中各种吹牛吹上天,于是有些半吊子大师自己也晕晕乎乎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了。


雷电下的旅人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传统武术和古代将军有什么关系?古代六艺重视骑射,没有重视武术这一说,骑射是骑马射箭,这是具体的事情,极其有针对性。再说习武,前有东晋时期将领祖逖闻鸡起舞,后有辛弃疾领骑兵直奔敌首。可见,凡武者,必有所为,为国为家为民。可见,如果成为将军,必定是骑射俱佳、武艺超群。那么问题来了,将军所习之武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武术吗?显然不是,经过时代变迁,习武的目的和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名称没变化但是内容变化了的武术,可以用“张冠李戴”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现如今看来,似乎号称所习为传统武术的人上不得台面,因为不能打。

那么又出来一个需要我们分析的是,能不能打究竟是不是衡量传统武术的金标准?至少目前为止,大多是以能不能打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对于这个问题,单纯的回答是或否没有意义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江湖早已被染上了铜色,本色不在,没什么好谈的了。

最后,就是武术打假的问题了。武术打假其实依然是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出现的一个现象,你方唱罢我登台罢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综上所述,此设问是因为不了解名称内涵的差异所出现的一个问题,我只能回答一句,传统武术,得看是谁练,练的方式如何,能不能打,还得看人,以人为本。


自得其乐小神仙


这个问题,不往深了探究,我觉得就两点,一是生存环境,古代冷兵器时代,武术是杀人技,更是保命技,百姓都要学一点,不为别的,就为在动乱的年代能活下来,有压力自然有动力,高压状态下武术自然是高速发展起来。另外一个是社会环境,建国之后,和平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主,国家为了防止以武犯禁,从根本上把武术体操化艺术化了,现在的武术就是个好看的保健操,实战是打不过散打和自由搏击的,几十年下来,已经很难再体现过去的竞技高度了。所以传武或许有一定实战性,但没那环境是辉煌不起来的!一家之言,仅供娱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