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為什麼打不過俄羅斯?

亂世簫笙默


北約打不過俄羅斯?開什麼玩笑,要知道北約不只有歐洲,還有美國,光是一個美國,俄羅斯就搞不定,何況北約?



如果把美國排除在外,省的說北約欺負人,光是歐洲俄羅斯就能打贏嗎?恐怕未必。

戰爭首先打的是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枚導彈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如果是全面戰爭,幾千枚足以讓俄羅斯破產,俄羅斯有心無力,根本支付不起鉅額的戰爭費用。


近年來在美國的制裁下,俄羅斯的經濟情況已經大不如前,俄羅斯的經濟模式單一,主要以出賣資源為主,俄羅斯與德國達成天然氣合同,長期向德國出售天然氣,甚至修建了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導致今年十月份俄羅斯出臺政策,要求把退休年齡推遲五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整個戰爭期間付出了7150億美元,如果算上戰後的花費,包括對士兵的撫卹,總支出2.2萬億,把俄羅斯賣了也湊不出這份錢。

如果比較武器裝備,這麼說吧,俄羅斯有的,歐洲基本上都有,核武器俄羅斯有,英法作為常任理事國也有,戰機方面,俄羅斯雖然說有五代機T50,但是還沒有正式服役,相反,歐洲倒是可以從美國進口五代機F35。

俄羅斯的四代機戰鬥力怎麼樣不好說,畢竟沒有跟F35交過手,但是F35在於四代機的演習中創造過15:0的戰績,俄羅斯的四代機未必好多少。


德國的軍隊懈怠了,但是武器裝備仍舊先進,廣受各國歡迎,所以真打起來,俄羅斯未必有勝算。


視野新觀


首先要反問一句,北約和俄羅斯交過手嗎?沒有。另外別忘了美國,美國也是北約國家。

請看下列一組數字對比:

俄羅斯面積是北約(歐洲國家)的三倍,但人口密度遠不如北約國家(俄羅斯一億四千六百萬,北約五億六千萬)。與俄羅斯領土領海相鄰的有十六個國家:有有好的如中國,白俄羅斯;有敵對國家如烏克蘭和美國;有關係不那麼緊張的如芬蘭和阿塞拜疆;還有潛在的不安定因素如朝鮮和格魯吉亞。與美國的1300000現役軍人人數相比,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上八十三萬現役軍人不能算多。

再來看北約的兵力:法國20萬,德國17.6 萬,意大利17.4萬,英國15.2萬,希臘14.2 萬;這五個國家軍隊人數已經超過俄羅斯,這還不算西班牙12.3 萬和波蘭9.9 萬部隊;最後還有烏克蘭的二十萬(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但覺不是俄羅斯的朋友)。普京近日曾經簽署命令將部隊人數提升到一百萬。俄羅斯2016年國防預算660億美元,美國6100億美元。

俄羅斯GDP四萬億美元,德國4.1萬億, 英國2.8萬億 ,法國2.8 萬億,意大利2.3 萬億,西班牙1.7 萬億。歐盟GDP總和二十一萬億,是俄羅斯的五倍。

戰爭勝負的因素是這麼?不外呼人力,物力和財力。無論是兵員的補充;財政的支持俄羅斯都沒有優勢可言。即使是核戰爭,俄羅斯和美國勢均力敵;還有英國和法國的核打擊力量呢?

俄羅斯如果僅憑一己之力和北約集團玩,不把自己玩完了嗎?


閒看秋風999


這個問題,主要是北約不敢打。從北約看,雖然是一個軍事同盟,但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上態度和意見並不一致,除了美國喊得比較兇外,其他國家則持旁觀甚至中立的態度,畢竟打仗不是小孩過家家,說玩就能玩的,特別是和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在俄羅斯導彈打擊範圍的,肯定會比美國多長個心眼,不到萬不得意誰敢輕言戰爭,何況俄羅斯還是一個軍事強國和核大國。從俄羅斯看,雖然沒有了蘇聯往日的厲害,經濟上也不怎麼景氣,國內矛盾和問題也較多,但在一致對外上,戰鬥民族從來毫不含糊,這是他們打贏北約的思想和政治基礎,在軍事上,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幾乎全部繼承了前蘇聯的戰略核力量,一但發生戰爭,相信俄羅斯絕不會手軟,既是沒有勝利的把握,也足以讓北約國家膽顫心寒,化為灰盡。總之北約打過、打不過俄羅斯不知道,但要打敗俄羅斯首先要經得住核大戰的嚴峻考驗,相信北約國家不是傻子,在攻打俄羅斯問題上跟著美國瞎胡鬧。


知未是也


北約打不過俄羅斯並不是常規戰有什麼劣勢,而是俄羅斯有與北約同歸於盡的能力。可以說這種互相毀滅的核能力才是俄羅斯能夠在北約重重圍堵的情況下,仍然安然無恙最主要的原因。


俄羅斯的常規軍力早已嚴重收縮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無力再支撐龐大的軍隊和軍工企業。俄羅斯軍隊武器裝備完好率大幅度下降、管理混亂,在最瘋狂的時候,卡扎菲甚至想自己從俄羅斯購買一兩件核武器充充門面。俄羅斯鼎盛時期有超過兩萬輛裝甲車輛,但是現在真正能夠運轉的不過也就是兩三千輛而已。蘇聯的紅海軍當年叱詫大洋,與美國海軍進行全球爭霸現在俄羅斯海軍的大多數主力艦艇都已老舊不堪難堪大用,作為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核潛艇能夠啟用的也不多。2008年8月,剛剛服役五年的庫爾斯克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沉沒,也可以反映當時俄羅斯海軍技術裝備維護能力的低下。


更重要的是,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年間,俄羅斯軍工企業大量倒閉,軍工產業鏈發生了嚴重的斷裂。現在俄羅斯已經難以設計生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艦艇。大型運輸機生產線還是在詐騙東亞國家購機款之後,才從烏茲別克斯坦移植回俄羅斯的。缺乏強大的軍工實力,使得俄羅斯的戰爭潛力也嚴重退化,根本不足以支撐俄羅斯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及北約發生一場全面戰爭。

俄羅斯的核武器是抵禦北約的盾牌

經過數輪核裁軍,俄羅斯仍然保有7000枚左右的核彈頭,與美國的核能力並列世界第一集團。如此強大的核能力是美國及北約不敢輕易使用戰爭手段,與俄羅斯解決分歧最重要的原因。


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之所以敢在對外關係中態度強硬,最大的依仗就是強大的核能力。但是由於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的衰弱,使得他自保有餘,而進攻不足。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地區的小規模軍事行動,已經是俄羅斯的極限。

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俄羅斯除了炫耀他手中的核盾牌和和大棒之外,沒有任何解決戰爭的辦法


衝擊時評


這個問題錯誤,北約肯定打得過俄羅斯,美國也屬於北約。如果是常規對抗作戰,那麼北約軍隊優勢非常明顯,光是美國11艘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實戰潛力就讓俄羅斯黔驢技窮。此外北約軍隊還有另一大關鍵優勢——戰略轟炸機,美國戰略轟炸機不僅隱身下一代B-21遠程戰略轟炸機也即將服役,而俄羅斯還在翻修蘇聯遺產度日,且其轟炸機數量也很少。而在西歐,也有多國包括德國有權利使用美國戰術核彈。

而俄羅斯軍隊劣勢也十分顯眼。首當其衝的是,俄羅斯雖然地大物博但卻沒有經濟或人口基礎來對抗北約,其經濟目前僅靠出口石油苦撐。再者其軍隊實力也不如蘇聯時期強大無法抗衡北約。相比北約軍隊,俄羅斯軍隊近些年作戰經驗非常少。俄羅斯軍隊在軍事技術後勤補給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國為首整個北約。俄羅斯海軍實力勉強及格,除核潛艇部隊外,並無能力將其海軍力量真正投射到境外作戰。譬如,剛剛過去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波斯灣冒黑煙事件就是個明證。

如果是上升到核戰級別對抗作戰,那麼戰局就不好說了,大家誰勝誰負可以確定,北能贏,但是代價大到沒必要作戰。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近期發佈全球核力量分佈圖明確表示,目前俄羅斯核彈頭庫存量雖然相比去年顯著下降,但仍高居世界第一,達6450枚。其中部署中核彈頭有1600枚,比美國部署中核彈頭少150枚,但足以與北約展開旗鼓相當核戰,到時候兩敗俱傷的局面是一定的。


軍機圖


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絕對是開玩笑,就常規實力而言北約完全碾壓俄羅斯,僅僅是英法德3國的軍事實力就足以平推俄羅斯國防軍,更不要說北約在歐洲還有一大堆盟國,它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武裝500萬人以上的軍事力量,進攻俄羅斯形成的進攻強度,遠比當年的希特勒要厲害的多,最多兩個月時間俄羅斯就會被攆回西伯利亞。

之所以到今天俄羅斯都屹立不倒,無非就是它有核武器,而且數量大到能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核武器全部使用出去能摧毀整個歐洲5到6次!這才是俄羅斯國家安全維持至今的唯一秘訣。就連普京也說:就算是把克里姆林宮賣掉也要把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造出來,因為這關係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可見戰略核武器才是俄羅斯不懼怕北約的原因所在。

但是這些核武器真的就是不可戰勝的麼?未必!美國在俄羅斯周邊瘋狂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就是為了抹殺俄羅斯的核武器優勢,當薩德防禦系統遍佈俄羅斯周邊地區之時,核武器將不再是俄羅斯制衡北約的保護傘,北約就能夠憑藉壓倒性的常規作戰部隊,消滅俄羅斯!


利刃軍事




按照常理,北約是打得過俄羅斯的,因為在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大致旗鼓相當,所以才造成了數十年的冷戰均勢。

而如今呢,蘇聯解體,華約不在,俄羅斯被削弱了許多。但與此同時,北約卻並沒有跟著華約的解散而解散,反而趁機東擴,槍炮都架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


這麼一比,就很明顯了:一進一退的結果就是北約的勢力已經很大的超過俄羅斯了。

但奇怪的是,在一個按常理本該俄羅斯處處落於下風的態勢下,俄羅斯不但沒有落了下風,反而屢次出手,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弄了個灰頭灰臉,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你想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①俄羅斯主體還在,戰鬥民族本身還是鐵板一塊,就是說華約的解散只相當於雜牌軍被打散了,但俄羅斯這個主力軍還在。

②普京的神奇作用。如果沒有普京的超常發揮,也許俄羅斯還真的會被北約一步步的進逼併肢解。但普京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的精彩演出,讓沒見識的北約小夥伴真正見識了什麼才叫國際大玩家——拳頭再👊大,可是不會拳法運用,有個鳥用啊?


③中國的神助攻作用。如果沒有中國,就算普京再吊,也會被美國一槍撂倒。戰鬥民族喜歡人前顯擺,種菜民族喜歡背後使壞,相互配合的還挺好。

④北約內部的不團結。比如德法對美國的日漸疏遠,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磕磕絆絆,土耳其的各種惱恨,美國老大威信的逐漸消失,都讓北約大而不強,並沒有多少戰鬥力。

⑤新加入的東歐國家給北約並沒有多少加分。其實無論什麼組織,成員越多,關係越複雜,內耗也會越多,佔其利,受其害,只不過當初北約胃口太貪婪,看到東歐這麼大的一塊肥肉,想都不要想就吞下了,後來有沒有噎著呢?不知道,反正就算北約噎著了,也不會說。


蛙眼看天下


北約當然比俄羅斯更加強大,北約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聯盟集團,其中包括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土耳其、西班牙等在世界上能夠排的上名次的國家,尤其是聚集了美英法這五常之三,力量相當強悍。

今年1月8日,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進入了烏克蘭敖德薩,這裡曾經是蘇聯紅海軍黑海艦隊的重要駐地,敖德薩還是一座蘇聯的英雄城市,如今卻成為美國海軍的觸及之地。


都不說北約能不能打過俄羅斯了,就說美國一家就已經比俄羅斯強很多了,所謂北約打不過俄羅斯也屬於難以自圓其說的論斷,俄羅斯的軍力縱然再強大,縱然強於英法,也絕對不是整個北約的對手,否則何來北約東擴,何來北約壓迫俄羅斯戰略空間?過去蘇東集團的前線在德國柏林,而現在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外圍就是自己的國境線,北約都已經跨過烏克蘭這個籬笆了。

卡尼號進入敖德薩,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象徵著北約站在了蘇聯的土地上。


所以說,其實這個世界上北約一直在壓制著俄羅斯,之所以出現在近年來俄羅斯軍力強硬,毫不退讓,硬頂住北約東擴的壓力,顯示出一種自信,主要還是因為兩個方面,首先是俄羅斯已經退無可退,核心利益已經被觸及,其次就是因為俄羅斯的國力取得了部分恢復,逐漸從蘇聯解體的混亂中脫離出來,開始產生統一和有執行力的國家戰略。

圖為遭到北約戰機攔截的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如何被觸及?可以看看黑海,蘇聯在的時候,西方軍艦絕少進入黑海,黑海似乎就是蘇聯的內湖,倒是蘇聯的軍艦動不動就進入了地中海,在最強大的時候,蘇聯的地中海分艦隊,也就是第五艦隊,可以取得地中海大部分的控制權,西方的核潛艇在這個區域是要付出被蘇聯跟蹤練手的代價的,也因此引發過美國反應激烈的地中海艦隊大對峙。

北約除了歐洲的軍事大國外,還有土耳其這樣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強國。


然而現在,美國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不但進入了黑海,還常駐烏克蘭,進入了過去蘇聯黑海艦隊主要基地之一的敖德薩軍港,烏克蘭敖德薩曾經是二戰時蘇聯付出巨大傷亡和代價失而復得的城市,著名的敖德薩戰役也是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的精彩一筆,那裡的人們對於蘇聯有著特殊的感情,也曾經是黑海艦隊的重要機關駐地,當地有很多人都曾經為蘇聯的軍政部門服務,對於蘇聯非常懷念。

圖為俄羅斯的蘇30SM戰鬥機,對於俄羅斯而言,軍力的衰退已經導致自己難以應對北約東擴。


在美國軍艦進入敖德薩的時候,敖德薩市民趕到港口,拉出標語,反對美國軍艦進入過去蘇聯紅海軍的軍港,然而無濟於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能打過北約的俄羅斯,只有一個不斷被北約壓迫生存空間的俄羅斯,俄羅斯被逼無奈,只能發揮國力站起來對抗,所以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這個是不可能的。


海事先鋒


北約永遠也不可能跟俄羅斯打起來,因為北約就沒有哪個實力,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是美國人的馬前卒或者炮灰。再說俄羅斯,俄羅斯是好戰民族,為了自己的利益會義無反顧為民族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很好的例證,再者說,一旦開戰,就要涉及到錢人物等等。再一個,北約成員國就是一個投靠主子的幫派,在俄羅斯面前,不過嗤之以鼻罷了。而美國才是北約的始作俑者。與其說讓北約跟俄羅斯開戰,還不如美國直接跟俄羅斯對話。那麼從冷戰到現如今,美俄兩國有過多次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結果都只是打了打口水戰就不了了之,這樣的命題,未免有挑起戰爭的嫌疑。(當然這是玩笑)朝鮮怎麼樣?小的很,美國恨之入骨,為什麼北約沒有參與?還是美國在作祟。朝鮮有核武器,小夥子一聲令下,美國總統到時欲哭無淚。


用戶72869794263


提出的問題有道理:

北約是一群人對付一個人。

俄是以一敵多。

看上去人多勢眾,也就是人多就是弱點。


俗話說"人多手雜,王八多亂爬。"

說的就是思想,行動難以統一。

要想統一得開會研究。

而俄則是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和誰商量。不存在思想不統一的問題。決策快,行動快。


在對方還沒有統一的情況下,俄已經撂倒了北約的好幾個夥伴了。

其震懾力如釋放氫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