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洛阳历史上两个大一统王朝东汉、西晋的定都时间只有一百多年?

摩利支天MLZT


洛阳地区远古时期被称为大泽,水草丰美,林木茂盛,是华夏古地。据说上古风姓人皇,伏羲大帝就定都洛阳,所以洛阳又称为老邑或旧邑,就是“地老天荒”中所说的那个“地老”,“天荒”则是指远古时的天荒之地,据说就是指今天的湖南长沙地区。

上古时期天下是实行天子统万邦的分封制,天子主要起礼法道德方面的作用,主要起天下联合体系的维护作用,天子主要是天下人精神层面上的归依,而非实质上的将天下大权归于一人,因此天下改朝换代的压力并不大,所以上古时期的朝代存在的时间都超长。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创建了划时代的统治制度,即中央集权制王朝。这样一来,天下的大权归于天子一人,因此觊觎天子之位的枭雄就会大增,秦朝也就成了短命的大一统王朝。

汉随秦制,但汉朝在秦朝的制度上作了一定的退让,一是采取了皇族内部的分封制,二是允许各异姓大家族重建宗祠,在各地默许了大姓望族的存在。所以汉朝实行的是法治丶人治并行的制度,而秦朝只是单纯的法治制度。因此汉朝的统治基础比秦朝牢固一些,存续的时间也长一些。

东汉丶西晋都定都洛阳,东汉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三十七年。之所以两个朝代的存续都不算太长,是因为自西汉开始,大姓望族的实力不断加强,大姓对各地的掌控力逐渐加强,并且最终影响到了王朝的更替。

东汉开国之君刘秀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一方面是依仗刘姓皇族的血统和个人杰出的才能,另一方面是赢得了大姓望族的鼎力支持。而光武皇帝刘秀上位后,善待支持自己的大姓望族,他没诛杀功臣,而是与功臣和望族共享荣华。这样一来,一方面天下归心,另一方面大姓望族的实力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大姓望族的权力与地位逐渐接近或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的程度了,形成了新的士族阶层,这也为后世之乱埋下了伏笔。

西晋司马氏就是出自于士族阶层,代表士族阶层,而在西晋,士族阶层发展到了极致,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压榨也到了极致,因而导致了人口减少,胡人内迁,最终导致胡人造反,西晋灭亡。

可以说定都洛阳的东汉、西晋之所以国祚不太长,主要是因为国家过于依靠大姓望族来维系,国家法治荒废,以人治为主,而一旦皇帝失道,对天下望族的掌控力丧失了,皇朝也就走到了尽头。

秦亡于只依靠法治而不顾人情,东汉、西晋亡于法度荒废,过于依赖人治。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国经验的积累,明清两代,实行以法治为主,人治为辅,所以明清两朝的国祚,相对而言要长一些。


鬼影147951010


不请自来,发现你们这些人还在不停的污蔑洛阳!我就喜欢打脸你们这些地域黑!看看国内最权威的评价!





T问道T


东汉(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是继王莽的新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是光武帝刘秀历八帝,国祚195年。西晋(公元265年一316年)是三国分裂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晋武帝司马炎,历四帝,国祚37年。这两个朝代国运长短是受开国皇帝制门的国策决定的。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出身自南阳的豪强地主。他手下的功臣大将大部分也是大地主出身。刘秀共封了360多个候爵,刘秀是历史上少有的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之一,做到和功臣共享荣华富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土地高度集中。到了桓帝,灵帝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俭,卖官鬻爵农民受到多重压迫终于在公元184年暴发了黄巾起义,军阀割据公元220年曹丕窜汉。二,晋武帝司马炎是通过禅让手段从曹魏手里夺得皇位建立晋朝(,他怕其门阀世族做大做强想方设法分化瓦解他们,同时大封司马家族到各地做藩王,在地方上形势力拱卫中央政权。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继位。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皇后贾南凤专权导至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海内分崩经济毁坏人口减少。另一方面,自东汉光武将以来允许匈奴人内迁定居,到晋代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大量內迁定居,关中地区五族人口占一半左右。八王之乱汉族人口减少,军阀们贩卖少数民族人口当兵权或做奴隶给大地主耕地,民族矛盾加剧。巴氐人李特占据成都称帝。316年匈奴贵族刘渊攻占长安俘虏晋帝,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属于偏安东南一隅。






关东侠客


陕西人真是太无聊啦,乾隆时期就已经有了九六之分,洛阳九,西安六,可是陕西人始终不死心,西安从六直接跳到十三,又搞个大一统,可是西安元前1046年,在往前推,历史就归零啦,别说夏朝,连商朝都进不了!西安人又说,夏朝不重要,商朝不重要。一个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个是文字产生的王朝,哪一个不重要?而洛阳还可以继续往前推,洛阳是4700年前帝喾高辛氏帝都,水经注记载,帝喾之墟在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再往前推,洛阳是炎帝神农氏的帝都。西安在哪里呢

西安别跟洛阳比!

西安连郑州也比不了!郑州实际上已经被证实是黄帝故里加黄帝帝都。洛阳也要赶紧证实炎帝帝都才能再次超越郑州,西安只能被郑州死死压住。


老杨141007668


这是定都洛阳所有朝代的历史纪年表,一切别有用心、唱衰洛阳的人们,可以闭嘴了!



冬夜里的暖


事实恰恰相反,是西安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都很水吧?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唐朝,西安(长安)关中地区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西安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记吃不记打,可怜的娃。

可怜的西安,周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犬戎占领了;唐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吐蕃占领了。

最后还得靠洛阳出力收复西安,西安你说你究竟能干成点啥?


众所周知,西晋是西安十三朝之一,因为末代晋愍帝,导致五胡乱华。

而在西安十三朝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五朝,均为胡人朝。

在西安十三朝中,胡人朝代的比例破天荒地高达40%左右,将近一半。

众所周知,秦皇、刘邦、李渊父子,故乡均与陕西无关。

唯一的陕西人朝代,隋朝又是怎么样呢?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说明文化上认同自己为胡人,那么就更应该是胡人政权。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将军,属于篡位朝代,得国不正,也不符合汉人传统文化。

因此隋朝才会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时间中,人心尽失而亡国。

同时,还有其他朝代: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唐朝,西安(长安)关中地区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

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


用户67724358697


洛阳咋不把地球一诞生就开始算起呢?能编这种表的历史、数学均不够智商的玩意真是丢够河南人的脸了!华夏能出这种东西,真不好意思。



用户94061653080


洛阳历史上总共两个大一统王朝,总共定都时间一百多年。拾古人牙慧吧,说说洛阳为什么难为帝都。

张良讨论洛阳与长安利弊时说:“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殳、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唐代有人劝唐代宗迁都洛阳,郭子仪以同样的理由反对说:“洛阳土地狭轭,才数百里间,东有成皋,南有二室,险不足恃,适为战场。”

两位历史上的不世之才几乎连措辞都一样,可见洛阳地狭无险可守,四战之地是古人的共识。所以自古雄才大略的帝王大多定都长安而非洛阳。

至于汉光武帝与西晋司马家族定都洛阳,无非都是受起家时的世族豪强制约,而并非认为洛阳是定都的第一选择。如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建立东汉,离不开今河南、河北等地世家大族的支持。而这些豪强大族绝不会离开自己势力范围,所以虽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但洛阳缺乏长安那样“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的绝佳地理,所以洛阳历史上总共两个大一统王朝,总共建都时间不到二百年。这点与建都长安的王朝比起来,似乎也在用事实告诉大家张良与郭子仪的高见。


天道TD


犬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专揭犬戎六畜之短


这有的人肯定是某西人,我就不说你们咸吃萝卜淡操心,先把自己弄好再说比尔吧?秦都是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