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軍集團鼎盛時期擁有15萬軍隊,為何能對抗中央30多年?

非不定高


其實,民國時期有能力於中央對抗了幾十年的軍閥不在少數,而滇軍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我軍是對抗南京中央的部隊中裝備最差、人數最少、對抗時間最長的並在最終取得了勝利的一支。



各路力量堅持的時間長短不一,原因也有很大的差別,實力曾接近50萬人的西北軍最早被蔣介石幹掉,而滇軍從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一直堅持對抗到1945年二戰勝利,維持了整整28年的滇人治滇,講述一下這段歷史就能說清楚這將近三十年擁兵自重的原因了。
(滇軍標誌就是法國亞德里安頭盔)

首先,滇軍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偏遠和落後,近代化的滇軍從光緒年間編練的新軍開始起家,並在中法戰爭中一舉超過國內的其它軍隊,成為大清帝國最具實力的軍事力量之一。而進入民國之後這裡遠離中原,又地近法國在越南的核心河內地區,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也有實力爭霸民國時代,事實上滇軍一直是民國混戰的主要角色。

孫中山發起的護法戰爭、護國戰爭和唐繼堯發起的靖國戰爭都是以滇軍為主力,北伐戰爭開始後滇軍由於靖國戰爭中實力大損,以及內部分化削弱了實力未能再次成為主角,但這正好給了滇軍休整的機會!當蔣介石通過多次慘烈的內戰收拾了桂系、西北軍、晉軍最終確立了南京政府對全國主導權之後,滇軍已經尾大不掉了。


(滇軍戰士很精神)

當五次反圍剿打的中央軍精疲力竭、日本人佔領東北另南京政府心力憔悴時,滇軍內部更加團結且實力大增,以龍雲和盧漢為首形成實力可觀的軍事力量,只不過此時各路軍閥都做大了,他們不可能重演唐繼堯時代,帶領滇軍攻佔整個雲貴川一度組建滇、黔、豫、川、鄂五省聯合靖國軍的輝煌,但也足夠免疫中央軍的兼併。


蔣介石藉助追擊我紅軍的機會催垮了貴州軍閥王家烈,而面對嚴陣以待的滇軍時,中央軍並不敢輕舉妄動。另外,他還急著追擊進軍四川的紅軍而未能對滇軍動刀。而當我軍會師陝北時蔣介石也曾想過最後解決雲南問題,不過還沒等他動手就爆發了西安事變,全國抗戰開始了!

可能連蔣介石都沒想到的是,日本人到來幫助他瓦解了各路軍閥,並在1945年還都南京時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整個南部地區,此時的蔣介石大喜過望不顧一切的對北方發生統一戰爭,當然,戰爭結果也讓他很意外。由於抗戰中滇軍和川軍被重慶中央矇蔽,大部分主力到前線與日軍作戰,空虛的後方被中央軍輕易控制,滇軍28年的擁兵自重生涯,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徹底結束了。


(滇軍裝備)

滇軍發展脈絡:

1875年,雲南巡撫岑毓英開始整頓雲南貴州的軍務,滇軍由此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1884年,岑毓英領軍進入越南作戰,戰爭結束時滇軍擴充到131個營總兵力50000左右。戰後被裁剪。

1907年,雲南總督錫良響應清政府在全國編練36鎮新軍的政策,花費了800萬兩白銀擴軍並組建了陸軍講武堂,兩年後滇軍發展為59個營兵力17721人。

1912年,已經是民國了原總督被推翻,滇軍被留日軍官蔡鍔領導,派出唐繼堯率領3000人北伐,但是這個有野心的唐某人只控制了貴州省就留下當皇帝了。

1912年,滇軍北伐的同時還派參謀廳總長殷承琳率領滇軍一部,進入西藏打擊叛亂的達賴喇嘛集團。為祖國統一貢獻極大。

1913年,護國戰爭期間滇軍出盡風頭,雲南軍隊一路攻下了雲貴川、兩湖、兩廣,勢力進入了陝甘和閩浙,主力雲集武漢準備對袁世凱最後一擊。

1917年,護國戰爭短暫的輝煌後滇軍勢力逐漸退回了雲南,但是滇軍新任領袖唐繼堯並不死心,企圖控制全國而發起了靖國戰爭,這次規模小的多僅僅控制了四川,唐繼堯想建立滇、黔、豫、川、鄂五省聯合靖國軍,但以失敗告終。

1923年,唐繼堯重新穩固大權後再一次發起了軍事擴張,一度控制了貴州省。由於唐繼堯跟從廣東政府北伐但不出兵,我們在教科書上看不到北伐中有滇軍的身影。

1927年,經歷了10年內戰到抗戰初,滇軍在唐繼堯和龍雲手中完成了權力轉換,勢力範圍也萎縮到雲南一省。

1937年,龍雲對內戰後實力大損的滇軍整編,並將主力編為第60軍交給盧漢參加抗戰,也正是這種無私的為國奉獻掏空了滇軍的實力,給蔣介石奪取雲南提供了機會。


兵器世界


蔣介石第一次想解決滇軍是在1935年4月,中央軍薛嶽所部跟隨長征紅軍進入西南,首先拿下了黔軍頭目王家烈,將貴州軍政權力收歸南京政府,這是楊永泰“削蕃計”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但是也有後果,即雲南的龍雲和盧漢兄弟被“打草驚蛇”了,此時滇軍主力大約有10萬人,戰鬥力要強於王家烈25軍的“雙槍兵”。

(雲南都督蔡鍔將軍)

因此當龍雲判明紅軍只是借道滇北,然後就從金沙江北渡四川后,滇軍主力實際上警戒的已是中央軍,並以“誤會”為藉口將薛嶽一連先頭部隊繳械,在軍事上擺出“硬”的姿態:同時在政治上又表示堅決服從蔣介石的指揮,擺出一副“軟”的態度,這一軟一硬讓蔣介石沒有合理的藉口進軍昆明,畢竟紅軍已經北上了,再加之薛嶽部隊並無把握,因此只好暫時作罷。

在此之前,從1911年民國建立起,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時期,無論是袁世凱、段祺瑞、曹錕還是張作霖等北洋政權領導者,受實力所限,勢力範圍最多達到兩湖地區,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軍閥實在是鞭長莫及,只能以封官許願了事,雲南確實有“天高皇帝遠”的地理優勢。即便如此,蔡鍔還是舉起了“討袁護法”的大旗。

(唐繼堯)

自1917年起,孫中山又在廣東建立南方革命政府,吸引了北洋政權大部分的軍事和政治注意力,客觀上也給雲貴川軍閥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發展期。蔡鍔死後,唐繼堯、龍雲先後以滇軍為資本、以雲南講武堂畢業生為基幹、以雲南險峻的地勢為屏障,割據一方, 自成體系,勢力最大時已達雲貴川三省。

雲南有緊臨越南的便利條件,滇軍通過滇越鐵路獲取了大批法式武器裝備,在當時的中國算是比較先進的,中央軍確實心裡沒底;龍雲和盧漢對滇軍的控制力也很到位,蔣介石很難在內部瓦解它,長征紅軍進入四川即將與四方面軍會師的局面,也迫使他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武力推翻龍雲政權的設想。

(1927年主滇的龍雲)

但是龍雲也是做了讓步的,比如同意南京政府在滇設立辦事處,以及特務組織進駐昆明等等。此時距離辛亥革命時雲南宣佈“獨立”已然過去24年。

在西南諸省中,蔣介石最看重的是四川,偏巧兩大紅軍主力都已入川,於是他費勁力氣推行四川的“中央化”,到1936年底已見成效,剛準備騰出手來解決雲南問題時,西安事變、全面抗戰接連爆發,計劃再次擱淺。



(龍雲和蔣介石)

滇軍出滇抗日再次為蔣介石解決龍雲提供了機會,盧漢的第60軍40000多人全部是滇軍精銳,步行前往徐州地區參戰。1940年之後當滇西和滇南出現日軍時,蔣介石趁機將中央軍大舉調入雲南大後方,昆明警備總司令從此易主,成為宋希濂、杜聿明等黃埔系將領專屬,其實這個時候龍雲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了。

到1944年,駐滇中央軍已有關麟徵第15集團軍、宋希濂第11集團軍和霍揆彰第21集團軍,尚未計入在昆明整補的邱清泉第五軍等部,總兵力已接近40萬,滇軍已處絕對劣勢,無非大敵當前,蔣介石還不方便動手而已。



而為了對抗重慶政府的各方面滲透,龍雲開始支持民主黨派、地下黨的活動,試圖在宣傳上贏得先機,這反而加劇了蔣介石的怒火,1945年日本剛剛投降,蔣介石就用“調虎離山”計命令盧漢率滇軍主力前往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於情於理,這一極富榮譽的命令盧漢都得執行。

滇軍主力前腳剛走,杜聿明就指揮第五軍包圍了雲南省府所在地五華山,逼迫龍雲前往重慶就任軍事參議院長的虛職。同時,蔣介石以軍事實力做後盾,首先任命盧漢為雲南省主席,隨後命令滇軍海運東北,盧漢只能在中央軍的監視下就職和工作,又由於仍然是“滇人治滇”,雲南各界的反應也不會太強烈。



蔣介石在軍閥鬥爭中的手腕,還是有一套的。為拿下龍雲,蔣介石整整用了十年時間,也算處心積慮。

此時起,雲南基本被中央化了,盧漢完全是在夾縫中生存,雲南的半獨立狀態宣告徹底結束,歷時總共34年。解放戰爭後期,當陳賡兵團接近雲南時,盧漢憤而起義,他確實受夠了蔣介石的氣。

(盧漢)


度度狼gg


在民國時期,雲南保持半獨立性,不僅僅是因為有軍隊,更是因為中央權力衰微與雲南當政者的縱橫捭闔。政治從來不是力的藝術,是借力妥協的藝術。

1.滇軍的戰力變化

在練兵與用兵上,蔡鍔確實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人物。軍閥混戰初期,滇軍打遍西南(四川、貴州、廣西)無敵手。也難怪蔡鍔的老師梁啟超為他佈局有個隆中對。"惟有與吾弟共甘苦於邛蜀滇僰間,冀莊嚴此土,為國人覓一遺種地耳。”

(巔峰時代的滇軍)

在七萬滇軍被兩萬桂軍擊敗後,滇軍的神話被打破。之後的滇軍傾向於守土,而且也積極列裝法械。

有這樣一支軍隊作為底子,確實是亂世的不二法門。

(滇系軍閥)

2.中央權力的縮進

清朝覆滅後,中央的權威是下降的。在袁世凱時期,總想將各省軍頭的權力收歸中央,設置了將軍府,搞了巡按使,要軍政分離。甚至一度想稱帝解決中央權威問題。不曾想西南起兵,內部瓦解。

到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雲南自然不用關心了。甚至一度是西南五省盟主。

(抗戰中大批國軍進入雲南)

隨著新軍閥混戰結束,蔣介石的中央集權逐步推進,雲南就開始了和中央軟性博弈。大體有三個階段,中央入西南前,中央進了貴州,中央軍進駐雲南

3.雲南執政者的政治眼光

蔣介石結束新軍閥混戰,中央的影響開始逐步恢復。二十年時間,許多人的記憶裡已經沒有中央。雲南的執政者在這方面眼光很高。

在中央染指西南之前,龍雲在政治上擁護。



在中央軍進入貴州後,龍雲和1936年閻錫山一樣,一方面和蔣一致,積極做事。一方面排除中央軍,保障自己的權力。

抗戰後,大批中央軍精銳進雲南,加上雲南地位的提高,龍雲在國府內的影響在提高,在雲南省內在下降,所以開始搞輿論,昆明一度成為文化中心。這也表明這是權力衰微的標誌。

(西南基地提高了龍雲在國府的地位,但他在雲南的權力是減少的)

抗戰的勝利,杜聿明的無力解決,基本結束了雲南三十年的割據狀態。

對於弱者而言,軍隊從來只是底牌,在抓住底牌的前提下,適時把握形勢進而調整與中央的關係,是其生存的不二法門。

我是一枚明粉


一枚明粉


這句話應該說成是滇軍巔峰時期擁兵“才”十五萬軍隊,對抗中央二十年

首先要說這個“才”,在軍閥混戰時期,各省軍閥風起雲湧,抱團組隊比較厲害的,一個東北軍擁兵三四十萬,晉綏軍巔峰時期二三十萬,西北軍巔峰時期擁兵四十萬多萬,湘系軍閥雖然四分五裂,如果要算起來也有幾十萬,總而言之,巔峰時期只有15萬人,的確有點弱。

巔峰時期只有15萬人,平時也就十萬人左右,這種弱,並不單單是兵力上的不足,戰鬥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儘管在蔡鍔、唐繼堯時期滇軍還有一定的戰鬥力,甚至染指四川和廣西,但是到龍雲時期,基本就成了紅軍口中“黔軍滇軍兩隻羊”的狀態,當然,我們應該這樣去理解,就是龍雲摒棄唐繼堯時期窮兵黷武的策略,而是實行休養生息。

對抗中央三十年,則有點扯,國民黨什麼時候才能夠稱得上是中央,那必然是1928年北伐過後,甚至是中原大戰後,以此為時間節點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不過二十年時間而已,因此說對抗三十年有點唬人了。

滇軍整體實力偏肉,能夠對抗中央對年,實屬不易

當然,以滇軍這樣的實力,能夠保持獨立狀態二十多年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就是老蔣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對於外國的入侵併非視而不見,“攘外必先安內“也並非沒有錯,我們的話的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打破,因此,老蔣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安內上。

所謂安內,並非只有剿匪,主要還是消除軍閥地方化,全國政權中央化,十年剿匪過程中,老蔣將全國的軍閥整了個遍,戰果僅存的也就龍雲和西北幾個軍閥了,但是抗戰過程中,西北基本全部擺平,到最後也就剩下雲南一枝獨秀了。

地處偏遠,戰略位置不明顯,老蔣始終沒有找到機會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是垂手不及的地方,別說老蔣,就是日本侵華期間最終也未能攻佔,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滇系並不同於其他軍閥靠日本,靠英美來發展,滇軍是唯一靠法國發展的,通過複雜的地勢地形在雲南始終處於獨立地位。

從戰略位置上來說,雲南的戰略地位也不是太明顯,不像有些地方是寸土不能丟,所以,老蔣一直將消除軍閥的視線放在比較靠中部的地方,即使把中央軍開入四川也沒能進入雲南。

而云南又和其他地方處於割裂的狀態,再加上國內局勢風雲變幻,老蔣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機會。

龍雲和盧漢早就看透了老蔣消除軍閥地方化的心思

老蔣這個人是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人,雖然,儘管雲南想保境安民,但是老蔣不幹啊,1935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撤出井岡山,進行戰略性轉移,這是老蔣消除地方軍閥化的最好時機,中央軍第一個幹掉的就是黔軍王家烈,將貴州政權中央化了,這卻讓龍雲有所警惕,由於滇軍內部一直很團結,再加上紅軍過雲南邊境後就北上了。

這個時候藉口也沒有了,老蔣再想動手名不正言不順,後來全面抗戰爆發,老蔣就更騰不出手來將雲南中央化了。

老蔣也很有一套,千萬不要小瞧了老蔣,韓復榘撤出山東的時候,老蔣直接就給斃了,張學良的東北軍也被收編,改派,對付西南這些軍閥也有一套,那就是讓川軍出川抗日,滇軍出滇抗日,等川軍和滇軍出去之後,老蔣再把中央軍開進去,豈不是中央軍不打,讓地方軍閥去當炮灰,這種手段不可謂不誅心啊!利用軍閥的愛國心來奪取軍閥的權,雖然,縱橫比較贊同軍閥中央化,只有一個強大的集權才能抵抗日軍的侵略,然而,老蔣的手法有點埋汰了。

這也是後來滇軍全部起義的原因,老蔣做的太失人心了。


史論縱橫


滇軍的前身為清末雲南新軍的編練,根據番號的排列,雲南編練的新軍被編為第十九鎮。清朝編練新軍的目的在於維護自身的統治,結果卻成為了自己的掘墓人。雲南陸軍第十九鎮先後參加了騰越起義、重九起義和臨安起義。辛亥革命之後,雲南陸軍第十九鎮改稱“滇軍”。


雲南省由於地處偏遠,當時的袁世凱勢力還無法延伸到雲南。因此,當袁世凱稱帝時,蔡鍔回到滇軍之後就舉起了護國討袁的大旗,可惜蔡松坡在1916年就去世了。滇軍的統治權落入了唐繼堯之手,由於北洋政府相繼換人,唐繼堯仍然是一方諸侯,其鼎盛時期其勢力曾到達貴州和四川。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滇軍中的龍雲、胡若愚等人將唐繼堯趕下臺,1928年龍雲被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雲南王。身為地方軍閥的龍雲同樣是蔣介石的一塊心病,紅軍長征過雲南給了蔣介石的機會。但是,龍雲不是貴州的王家烈,蔣介石沒有一部到位。抗戰爆發後再次給了蔣介石機會,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宋希濂、杜聿明相繼進入了雲南。1945年抗戰勝利後,杜聿明奪了龍雲的權。滇軍的部分統治權掌握在龍雲的表弟盧漢手中。



滇軍能“對抗”中央,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更多靠的是當時的局勢。雲南地處偏遠,中央由於沒有統一,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地方軍閥的問題,從而給了地方軍閥發展壯大的機會。


歷史軍魂


滇軍是清末民初交匯之際在洶湧的歷史大潮中出現的,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滇軍更是在民國的歷史中流下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蹤影,如果要說到他們為什麼能一直抵抗中央軍多年而不倒的原因,除了滇軍本身戰鬥能力強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歷史局勢的使然。



滇軍的第一任大佬是懷揣著崇高理想、彷彿從道義中走出來的蔡鍔。

與那個年代不少的軍閥一樣,蔡鍔在辛亥年的時候率領軍隊擊潰了雲南的清軍,在奪取了雲南的大權之後,他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當時雲南的大佬,並就任了滇軍的第一代掌門人位置。

在蔡鍔之後,唐繼堯和龍雲等人又陸續接管了雲南、滇軍的大權,分別率領滇軍度過了局勢混亂萬分的民國中早期以及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

(龍雲)

滇軍三大戰鬥力強大的因素

一直都有人說民國廣西的狼兵如何的強大,但與此同時,大家都忘了滇軍的存在,實際上如果要說血性和威猛程度的話,滇軍是不亞於廣西狼兵的。

在滇軍中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存在,這些少數民族都是山野之中的悍民,他們自小在各種山區之間長大,因此很好地擁有了一番強壯體魄。

又因為雲南很多山區的習氣非常兇悍,因此使得他們的身上擁有了一股中原地區百姓很能擁有得了的狠勁。

當然在近現代的戰爭中,如果沒有好的槍和炮,無論士兵再如何兇悍都是一個紙老虎。

滇軍之所以強大,除了跟士兵的兇悍有關之外,還與他們的武器精良有很大的關係。

雲南地處我國的南方邊境,與不少的東南亞國家有著接壤。

而當時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分別被英法等西方國家控制著,還處在殖民地的狀態中,因此雲南通過這些渠道所能獲得的武器自然是不會比中原的那些軍閥差上太多的。

在某些程度上,他這些從西方國家手中買來的武器,是要比不少中原軍閥們還要精良得多的。

因此這就使得滇軍的戰鬥力強悍擁有了一個基本的保障。

除此之外,滇軍還有一個非常讓人佩服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士兵絕不把背後轉向敵人,也就是絕不在作戰中逃跑。

在抗日戰爭中,滇軍每次作戰都以子彈從身體前面進入為榮、以子彈從身體背後進入為恥,如果在戰鬥結束後被發現有傷口是從背後進入的話,是有處罰的。

因此在這種嚴明的軍紀以及他們本身兇悍的習氣和尚算精良的武器下,他們的戰鬥力自然就比較強悍了。

戰鬥力的強悍是他們屢次能抵抗中央軍的原因。

避過了袁世凱和各大北洋軍閥的雲南滇軍

但是如果要說到為什麼他們能以十幾萬的士兵就能抵抗下強大的中央軍,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強大的中央軍對付的並不是只有他們雲南的十幾萬士兵。

當時國內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種軍閥,在還沒有解決其他軍閥的時候,中央軍想要對地處偏遠的雲南動手,概率是很小的。

當時全國的軍閥都處在中華民國的治下,而在民國曆史中可以稱之為中央軍的無外乎幾個。

第一個就是軍隊強大無比的袁世凱,其次是袁世凱死後袁世凱手下各大紛紛佔據北洋政府主導權的軍閥們。


最後才是率領南方軍閥們北伐成功、成為民國名義上老大的蔣介石。

袁世凱一心想著稱帝,雖然他稱帝時蔡鍔率領的滇軍是反對聲最為激烈的,但是在稱帝之後,袁世凱卻沒有那麼多心思去管滇軍。

因為當時他已經陷入了一團糟之中,不僅蔡鍔等南方軍閥紛紛發出了對他的反對聲,就連他曾經的很多手下、他北洋派系出身的將領們也公開聲討起了他。

這種情況下的他是沒有多餘精力去對付蔡鍔和滇軍的,在萬夫所指之中,袁世凱登上皇位沒到83天就神色慌張地退了位、取消了帝制。


更是在不到幾個月後,袁世凱因為重大的壓力導致尿毒症發作,很快就離開了人間。

在袁世凱死後,北洋的各大軍閥展開了激烈的紛爭,這個時候他們距離龍雲還有著不少軍閥地盤的阻隔,他們爭權奪利都來不及、連他們最近的那些軍閥都沒有收拾乾淨,他們又哪裡來的心思去動雲南?

避過了蔣介石驅狼吞虎計策的滇軍

在蔣介石1928年北伐成功、徹底在名義上收服了所有軍閥之後,他倒是想從這些軍閥手中一步步地奪下各省權力。

不過蔣介石的計劃、動作還沒實施完成,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等先前名義上投靠蔣介石的軍閥們就紛紛率兵與蔣介石爆發了中原大戰。


雖然這次大戰蔣介石僥倖獲得了勝利,但是這個時候開始,他卻深刻意識到了軍閥們的底線。

他擔心再度遭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都是不敢直接在明面上派遣大軍對付這些地方軍閥們的。

因此這個時候,他自然就不會對遠在雲南的滇軍動手了。

在步入了30年代之後,蔣介石開始以追討我軍為由派遣他的軍隊在各省之間進行了對我軍的追逐戰。

據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回憶,蔣介石當時的這個舉動是有些想驅狼吞虎意味的。

他覺得當時蔣介石因為深感對這些軍閥們的無力、沒有突破口,所以才會通過追逐我軍的這個舉動想進入各省之間獲得奪取這些軍閥們權力的機會。

當時這些軍隊就進入過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軍閥盤踞的省份,不過當時這些省份的軍閥們彷彿看破了蔣介石的意圖一般,他們在當時紛紛不設防備使得我軍無路無人之境。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蔣介石的軍隊反而頗有防備。

而當時蔣介石的軍隊又不好直接在明面奪取這些省份的控制權,因此滇軍自然又開始變得平安無事。

抗日戰爭爆發後,雖然日本人也打到過雲南,不過他們在雲南的攻勢非常之小,對雲南的滇軍幾乎沒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戰而落敗的滇軍

在抗日戰爭中,反倒是滇軍有不少軍隊紛紛兵出雲南,在國內的各大戰場中建立了不小的功勳。


不過雲南躲過了中央軍多年,最後在抗日戰爭剛結束的時候,他們卻沒有躲過蔣介石的一個陰謀。

當時滇軍並沒有和蔣介石的軍隊爆發太多的衝突,在雲南的大批部隊進入越南準備接受日本人投降的時候,蔣介石派遣杜聿明趁雲南兵力空虛,直接就控制了當時雲南的軍閥龍雲。

在沒有和滇軍爆發激烈戰鬥的情況下,蔣介石就解決了一個不小的心腹大患。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滇軍開始落入了蔣介石的控制之中,從這個時候開始,滇軍在某些意義上已經失敗了,這是一種不戰之敗。


所以說這就是滇軍之所以能多年不敗的原因,除了他們本身的戰鬥力悍勇過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前面還有著許許多多的軍閥部隊擋著、站著,他們並不是唯一的例外、他們也不是袁世凱、蔣介石等人首要解決的對象,因此才得以保存了自身多年。


孤客生


蔣介石一生都在處心積慮的想要消滅中國大陸上面其他的所有軍閥,讓整個中國變成他蔣家王朝的天下。所以當紅軍長征的時候,各個地方軍閥都一直在想著一件事情,不要到我這裡來,千萬別到我這裡來。為什麼紅軍來了,蔣介石也跟在屁股後面跟過來了。接著他的部隊要駐防在你的地區,你慢慢的就會被蔣介石給架空。

滇軍來講,他們第一任的創始人很顯然就是歷史上面註明的蔡鍔將軍,這人創辦了滇軍,當時雲南方面是有地理條件優勢的,因為它靠近東南亞,靠近法屬殖民地越南以及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從這些地區可以進口到許多大量外國的先進裝備,而且山野地區由於當地人民一直要跟窮山惡水作鬥爭,所以在作戰的時候也格外的兇悍,並且蔡鍔將軍在創立滇軍的時候,也考慮到了一個人才儲備的問題,因此大力的興辦講武堂,你比如說朱德將軍,朱培德將軍,滇軍裡面走出來的人物,以前都是在講武堂裡面是同學。

由於滇軍的很大一部分組成是少數民族因此蔣介石也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將這批人背井離鄉的調離作戰區域呢比如說粵軍,就是活生生被蔣介石拆的七零八落,雲南的部分滇軍只能夠留在雲南進行作戰。

可以說,蔡鍔將軍為整個雲南的滇軍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正是依靠著這個老底子,滇軍十幾萬人可以抗衡蔣介石的中央政府達到30年之久,你要我出去作戰?對不起,我這全是少數民族,我打不起那樣的戰爭,你要派遣軍事指導員過來,那我們這裡也有自己的講武堂也不吃你那一套,很大程度上來說,軍事上的獨立保證了滇軍一直遊離在中央政府之外。長達30多年之久。

對於蔣介石來說,無論是中原大戰還是紅軍的長征,以及日本人的入侵,都為他掃平了一個接著一個大大小小的軍閥為他的中央嫡系部隊掌控全天下打下來一個最堅實的基礎,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戰爭爆發,蔣介石不斷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到這些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地帶的時候,蔣介石可以直接派出軍隊將這個地方全盤接收,說這塊土地接下來會遭受什麼樣的厄運?那不是蔣介石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歷次大戰裡面雲南都一直是一個比較平穩安定的地區,屆時曾經收到一句話要想守住四川,必須保證雲南的安定,雲南如果不安定了,四川將守也守不住。正是因為雲南這個地區在抗日戰爭期間一直矗立不倒,才保證了蔣介石在四川的重慶(這個時候重慶還沒有脫離四川)可以安穩地解決由長江溯流而上的這一股敵人。

所以說,蔣介石也需要依靠滇軍替他們守衛雲南,我說貿然的江雲南的這一批滇軍給解決掉了,那麼接下來蔣介石將會面臨後方不穩,(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甚至日本人借到雲南直接突進他的重慶城。

正是由於處於這一層利益方面的利用,才讓滇軍一直獨立至1945年,直到後來磨刀霍霍的蔣介石通過美國人的援助,成立了美械部隊以後,蔣介石的野心昭然若揭,然後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把滇軍的首領龍雲給綁到了重慶!但是也確實得罪了滇軍地方實權派,雲南解放的時候,雲南滇軍的首領盧漢,直接積極地向中共方面傳達友善的信息,並且選擇投誠,不得不說,蔣介石的這一招在雲南地區可以說既失人心又不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