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原来有这么多古墓群!

盱眙境内古墓葬

汉 墓

大云山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大山组。大云山海拔为73.6米,墓葬分布在大云山顶及四面山腰,大云山地表随处可见汉代板瓦、筒瓦、云纹瓦当等残片。1958年在该处曾发现战国、秦、汉墓葬约20座,均为小型土坑木椁墓。战国墓曾出土铜剑、铜镜、原始青瓷碗及印纹硬陶罐等;汉墓出土泥质灰陶瓮、罐、盆、盘、碗等。近些年来,大云山开山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一些古墓葬的夯土,白膏泥,墓道等迹象。

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严重的盗墓事件,南京博物院于同年2月中旬开始对大云山进行全面探索,初步确认大云山顶为一处大型的西汉诸侯王陵,于9月联合盱眙县人民政府对大云山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大云山西汉王陵总体布局保存十分清晰,平面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陵园本体面积250000平方米。陵区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4座、祭祀坑3座,车马坑遗址4座、兵器坑遗址2座、建筑基址2处以及司马道遗址。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内南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坑位于陵园南部,兵器坑分布于陵园北侧,建筑基址位于陵园中部。以墓葬为中心,在东西距墓葬约100米,南北距墓葬约200米处分别发现有夯土墙的遗迹,当为陵园的围墙。

目前,除东墙中段保存尚好外,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东墙的现存高度近2.3米。历时两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成3座主墓、6座陪葬墓、2座武器坑、1座实体车马坑、1座明器阵势车马坑和陵园外东司马道北部两座陪葬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所挖掘的墓葬均为岩坑木椁墓,一号墓葬为“黄肠题凑”。出土了青铜编钟、鼎、钫、戈、釉陶罐、瓿、盒、铁灶、漆奁盒、耳环、玉棺、蝉、带钩等近万件精美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出土的编钟、编磬,二号墓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等均为罕见的文物精品。

大云山西汉王陵墓是新中国成立62年以来江苏省最重大的考古发现,2011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大遗址”,同年12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被中科院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2012年4月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盱眙原来有这么多古墓群!

天水岗汉墓群:在盱眙县原东阳乡南阳村,有古墓20座,出土文物有陶壶、陶罐、陶盆、铁剑、铁刀、铜镜等。

落星汉墓群:在盱眙县马坝镇山西村,大云山西侧,1983年发现有双棺木椁墓、无椁单棺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器、漆器、铁器等汉代遗物。

苏岗汉墓群:在盱眙县原张洪乡苏岗,20世纪70年代发现有古墓多座,皆为木椁墓和土坑墓。出土有铜、铁、陶、石器等汉代遗物。

高后汉墓群:在盱眙县官滩镇高后村,有土坑墓、木椁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鼎、陶盆、陶壶、陶罐及铜戈等。

马场墓群:在盱眙县古桑街道西南马场,墓葬时代为战国至唐宋,其中汉墓较多,曾出土几何印纹陶器、青铜兵器、碗、壶、罐及钱币等。

大孟庄汉墓群:

在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大孟庄北,北临洪泽湖,20世纪70年代发现木椁墓,土坑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等。

庙堂汉墓群:在盱眙县原东阳乡庙堂一带,20世纪70年代发现汉墓一百多座,有木椁墓、土坑墓及少数砖窑墓,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漆器及竹木、玉器等。

仓庄汉墓群:在盱眙县原东阳乡南阳村仓庄,1976年发现天水岗渠东侧有古墓约2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

邱郢汉墓群:在盱眙桂五镇陶山村邱郢,有汉墓二十座,出土陶器有陶鼎、壶、罐、钵等,铁器有剑、锅,铜器有镜、带钩及五铢钱等。

汤湖汉墓群:在盱眙县马坝镇石桥村汤湖,有土坑墓、木椁墓多座,出土文物有陶壶、陶罐、铁剑、铜镜、玉饰及五铢钱等。

魏晋南北朝墓

李邓墓群:在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李邓至孟西一带,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砖窑墓数十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铁器等。

艾芭墓群:在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艾巷,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窑墓、土坑墓数十座,墓砖有几何纹印记。

高营墓群:在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砖瓦厂一带,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砖窑墓、土坑墓数十座,出土文物有瓷罐、瓷碗、铜镜等,部分墓砖有几何图案,少数刻铭文。

杨闿墓:在盱眙县官滩镇侍涧村,系砖窑墓,砖铭“太康十年岁在已酉晋舍人梁国杨元发。”

隋唐宋墓葬

小陈庄墓群:在盱眙县盱城街道赵岗村,有隋唐时期土坑墓、券顶砖窑墓数十座,出土文物有瓷罐、瓷壶、瓷枕、三彩水盂及铜镜等。

宝积山墓群:在盱眙县城西宝积山一带,有唐宋时期砖椁墓,无椁单墓数十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瓷器及陶器。

陈营墓群:在盱眙县陈营果林场,有唐、宋、明代墓葬30多座,皆为小型土坑墓和砖窑墓,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瓷器等。

元明清墓葬

明祖陵:在盱眙县明祖陵镇祖陵村。据《明史·太祖本纪》载:“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当日,追尊其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皇太子朱标至泗州西北杨家墩,又曰旧龙嘴(嘉靖时改名基远山)修筑祖陵,埋葬追尊是上述三代烈祖衣冠。洪武十九年(1386年)开始建祖陵玄宫(地下宫殿),玄宫上培土为“山”,封为“万岁山”,次年建享殿、配殿、石像生。永乐十一年(1413),增建宰牲堂、厨库、拜斋、奉祠衙、棂星门、宿直房、铺舍、井亭、下马桥和祖陵城墙等,后来又改建、扩建、翻建、加筑防水堤等,一直持续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前后历200多年。

盱眙原来有这么多古墓群!

当年明祖陵建筑规模宏大,十分壮观。据明代万历泗州知州曾惟城《帝乡纪略》所载:祖陵有城墙三道,自外向内分别是罗城、砖城和皇城。罗城土筑,周长九里三十步,与泗州城等长,砖城四里十步,里面为砖砌皇城。陵区诸多的殿、庑、房、库、亭、桥等交错其间,陵区植松万株,有祭田149亩。在230米长的神道上,从南向北排列着神道石刻21对,其中麒麟二对,狮子六队、石望柱(华表)二队,马倌二队、石马一对、拉马侍一对,侍从一对,文臣二对、武官二对、太监二对、明朝中叶以后,黄河再次夺淮,尽管朝廷几度筑堤护陵,但明祖陵还是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悉被特大洪水所淹没,沉入洪泽湖底。1966年大旱,洪泽湖水位下降,沉沦三百年之久的部分石刻、建筑石础和地宫拱门等遗迹露出水面。

明祖陵虽为衣冠冢,也不在明代皇帝的十六座陵墓之内,但却是明代诸位皇陵中的“祖宗陵”,因此,明祖陵又有“明代第一陵”之称,其历史文化价值是丰厚的。明祖陵于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