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印發

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重點推行按病種付費;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減少重複檢查;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住院等業務收入掛鉤…11月26日,《西安市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十三五”期間,全市醫療費用年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

《方案》明確,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預算管理,逐步推進以總額控制為基礎、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人頭、按定額、按床日等多種付費方式,積極探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

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全市範圍內普遍實施適應不同疾病、不同服務特點的激勵與約束並重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按項目付費佔比明顯下降。“十三五”期間,全市醫療費用年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

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我市將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按定額等付費;對長期、慢性病住院醫療服務可按床日付費;對基層醫療服務、門診統籌、門診慢性病可按人頭付費;對不宜打包付費的複雜病例和門診費用,可按項目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鼓勵提供和使用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到2020年,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覆蓋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及醫療服務。

推進按病種付費

我市將推進按病種付費工作。原則上對臨床路徑和出入院標準比較明確、診療技術比較成熟的疾病實行按病種付費,逐步將可以門診開展的日間手術以及符合條件的中西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醫保基金按病種付費範圍。充分利用既往費用數據信息,綜合考慮醫保基金支付能力、定點醫療機構類型、等級、功能定位等因素,做好按病種付費醫療費用測算工作。

按疾病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式複雜程度和實際資源消耗水平等進行病種分組,逐步將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用於實際付費並擴大應用範圍。適時選取部分具備條件的三級醫院,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工作。

減少重複檢查 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我市將結合分級診療模式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建設,落實和完善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保障措施,引導參保人員優先到基層首診。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療聯合體等分工協作模式的付費方式改革,合理引導雙向轉診,發揮家庭醫生在醫保控費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守門人”作用。鼓勵定點零售藥店做好慢性病用藥供應保障,患者可憑處方自由選擇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到定點醫療機構外購藥。

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減少重複檢查。規範和推動醫務人員多點執業。建立醫療機構效率和費用信息公開機制,將費用、患者負擔水平等指標定期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併為參保人就醫選擇提供參考。

完善公立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機制,引導醫療機構建立以合理診療為核心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建立醫保醫生管理制度,對醫保醫生執行醫療保險政策、控制醫療費用、履行服務協議、提供醫療服務質量及參保人員評價滿意度等情況進行考核,並與其年度考核、工資待遇、職務職稱晉升等掛鉤,嚴禁醫療機構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住院等業務收入掛鉤。

記者 康喬娜 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