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种植蔬菜建大棚时要注意些什么?

逸趣儿


随着人们对蔬菜食品需求的提升,大棚种植的蔬菜因为促进了蔬菜的早熟、丰收和延长了供应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工具。为来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蔬菜大棚的种植过程也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病害方面:一般农民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受到利益和环境因素所以常常连作,这样破坏了大棚内土壤的营养平衡,导致病菌增多,很多根腐病和枯萎病增加,使大棚蔬菜产量下降。同时因为管理方法不当加重了病害,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科学种植程度低,所以导致了大棚病害混合交叉,化学药剂的过量增加了成本,影响了种植品质。

品种选择方面:目前的棚室蔬菜的种植还是种类比较单一,很多特殊品种较少,种植的蔬菜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很多地区农民都是跟风种植,所以导致销售不畅,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农药使用方面:由于现在的种植技术发展,农药的效果也更加明显,所以为了提高蔬菜的生产量,很多大棚蔬菜的农药使用不当,越来越多的高度,高残留蔬菜的出现,并且导致了病害的加剧,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所以,如果要实现蔬菜种植大棚的长远发展,农民应该对蔬菜大棚进行科学规范化种植,通过合理轮作,土壤定期消毒,增加使用农家肥合理布局蔬菜种植结构,学习先进蔬菜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入手,生产出无公害安全的大棚蔬菜,才是未来大棚蔬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种植收益。


响水大米


1)建大棚的投资大,使用期限长,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建棚前要周密计划,首先应选好建棚场地,科学布局,并根据自然条件,经济能力和原材料,确定棚型和大小。

2)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确定大棚大小。大棚的棚型愈大,比面(棚面/地面)愈小,热容量愈大,其保温能力越强,温度较稳定,受低温影响较少。但面积过大,管理不方便,通风透气不良,(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夏季升温较快,塑料大棚既要考虑保温,又要考虑降温,)南方地区塑料大棚跨度不宜过大,(通常采用180平方米(跨度为6米,长30米)为宜,也可采用240平方米(跨度为8米,长30米),)跨度小,棚面弧度大,在南方多雨地带也有利于排水。

3)大棚的方位,应按照棚型,场地条件等综合考虑,应以东西为宽,南北方向延长为宜。

4)建造塑料大棚的场地以若干年内不被其它基本建设所用为原则。

5)塑料大棚应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地方建造。切忌大棚南侧有高大建筑物遮光,并注意大棚与树木、建筑物间隔一定距离,(防止遮阴影响蔬菜生长。塑料大棚极易遭受大风损害,特别在南方地区,易受海风、台风侵袭。因此,)大棚应选择避风处,切忌建在风口处和地势高的地方。

6)大棚生产经济效益较高,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增加茬次,提高产量。大棚建造应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吸热性能强,透水性好,地下水位低,排水系统好的场地建棚。











农业小帮手


大棚,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具有建造容易、使用方便的特点,主要是利用竹片,轻钢等材料搭建,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栽培蔬菜,具有提早或延迟供应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对防御防自然灾害也有一定帮助。



建大棚需要注意什么,首先从选址开始讲

1.场地的选择

场地应设立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2.面积

从光、温、肥、水、气、保苗等条件综合考虑,例如南方单栋式大棚面积,一般以400平方米最佳

3.大棚的长度

尽量避免棚过长,以降低人力负担,一般以40“60米长适中。

4.大棚的宽度

又称跨度。从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两个方面考虑,尽可量做到方便结实。

5.大棚的高度

大棚的中高和侧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一般采用人工通风,中高有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2米。



6.棚间距离

建造多个大棚时,如果采用单栋式结构,两棚之间至少有2 米的间距,前后排距离要至少为4米。

7.大棚抗风雪的设计

大棚的承载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根据当地天气情况来决定采用的材料强度是否合理。



8.大棚的方向

主要是东西向延长或南北向延长,从光照强度来定

9.大棚的通风

目的是调节栅内气体成分和调整温度、湿度。宽度大于十米的大棚,一般采用3道通风口,即中缝和两边缝。中缝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边缝在大棚两侧的肩部,离地面.l~1.2米高的距离。


南方二娃子


在农村建蔬菜大棚首先要考察当地的气候情况,其次就是选址,选址直接影响后期蔬菜的种植效果及自然灾害的预防,一定要选择土壤肥沃,采光较好,交通便利的场地建大棚,地势也要平坦,千万不能选择低洼的地势,防止水涝。


佳佳过家家


选地不能低,容易被水泡。还不能高被风吹倒。


66啊金


了解当地农村的气候,例如,每年当地是否有台风天气,考察蔬菜大棚地理位置是否处于低洼地,如何规避洪水,干旱季节时候,水之源是否会干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