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毀堤時,馬寧遠是怎麼想的呢,是什麼思路什麼邏輯?

歷史是什麼


馬寧遠本來是個舉人,家裡人又都是老實巴交的舉人。如果不是胡宗憲提拔他、栽培他,他是做不到杭州知府這個位子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士為知己者死。馬寧遠是個認死理的人,為了報答胡宗憲的知遇之恩,他是願意犧牲掉自己的。

胡宗憲是浙直總督,改稻為桑自然是胡宗憲的責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改稻為桑國策的推行,都是馬寧遠頂在前面幹。比如他帶戚繼光的兵去踏老百姓的青苗。面對老百姓的反抗,他都是毫不畏懼的,甚至可以說他是豁出性命去幹這件差事。後來戚繼光要把他的士兵帶走,馬寧遠這樣質問過戚繼光:

戚繼光,我也是部堂(胡宗憲)的人。”“想反水,沒有好下場。

後來,他還對身邊的官員這樣說過:“怕死了,怕死就把紗帽留下。你們走。”面對無數老百姓的質問,他依然無所畏懼。從這一點來看,馬寧遠還是不錯的。

胡宗憲上疏延緩改稻為桑,這使得嚴世蕃極為不滿。畢竟胡宗憲是浙直總督,他不嚴世蕃的帳,嚴世蕃是很難光明正大的做成這件事情的。所以為了強力推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嚴世蕃便趁著端午汛毀堤淹田,把浙江九個縣給淹了,這樣就可以賤買災民的田地。

當時,在浙江執行嚴世蕃這個主意的人主要是鄭必昌、何茂才。由於這個國策是嘉靖支持,司禮監的呂芳也是站在嚴黨這一邊的。織造局的楊金水也是積極的籌辦這件事情。

可是他們三個人都是聰明人。誰都知道明哲保身,所以他們自然得不會自己出面去幹這件事情。前面踏老百姓青苗雖然是馬寧遠乾的,但是極有可能也是他們幾個人的主意。另外,馬寧遠是杭州知府,他負責監修新安江大堤,毀堤淹田是不可能繞不過他的。


馬寧遠並非不知道毀堤淹田的後果,只是他被楊金水等人利用。畢竟胡宗憲是嚴黨的人,毀堤淹田又是嚴世蕃的意思。馬寧遠是想著自己替胡宗憲把這件事情給幹了。這樣能夠讓胡宗憲在嚴黨那裡過關。如果朝廷事後要追究責任,馬寧遠就犧牲自己,一個人把責任給擔了。

正如馬寧遠自己所說:

部堂大人不再夾在裡面為難,屬下這顆人頭賠了也值。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毀堤淹田是上面默許了的,胡宗憲是嚴嵩的學生,可以胡宗憲的性格他不會幹。再者就是譚倫偏偏又在胡宗憲身邊。用胡宗憲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本可以利用嚴嵩的關係慢慢辦,一年分為三年幹,這樣也不會逼反浙江百姓,事緩則圓,可譚倫一來,任誰都會認為這是黨爭。胡宗憲就必須站隊表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