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和宣德瓷器有哪些不同?

瓷器背後的故事


【文藏來答】明代永、宣兩朝在30多年中燒造的青花瓷被後人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其異域風格的造型,超凡脫俗的紋飾,濃重明豔的呈色,在青花燒造史上堪稱稀世珍品。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 直徑23釐米

魚藻紋雖屬常見中國瓷器飾樣,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碗,起伏之間,互映交輝,彷彿水光瀲灩,添繪游魚栩栩如生,實屬陶瓷神品。此魚藻紋,宣德以後續有仿畫,入清以後或也有沿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例可資比較,然尺寸皆較小。此碗於201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2.29億港元成交。

永宣不分家之說

由於永宣兩朝中間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時間,所以以往曾有“永、宣不分”之說和“無款皆永樂”的說法。實際不然。永宣青花既有其共同點,也有許多區別之處。概括起來,永樂青花胎體較輕,釉層更為肥厚、瑩潤,青花十分濃重帶有暈散,顏色稍深於宣德青花,造型圓潤靈巧,許多器物尺寸不是很大,梅瓶下部近底處要比宣德梅瓶略顯肥胖豐滿,紋飾清新秀麗,筆道細,無桔皮紋,繪人物的極少,僅見青花胡人舞樂雙耳扁壺。大多無款,僅見於纏枝蓮紋壓手杯的杯心寫“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雲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直徑15.2釐米 通體青花紋飾,淡描海水為地,碗外壁繪兩條矯健五爪龍張牙舞爪、互相追逐,高足脛部再畫四峰海水紋。碗內壁暗花飾兩條五爪游龍,碗心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此碗於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6886萬港元成交。

宣德御窯青花瓷器則胎體略顯厚重,造型樸拙,釉面白中泛青且橘皮紋較重,青花濃淡相間,多帶有黑色結晶斑點,器型更加豐富,尺寸比永樂大,紋飾畫法筆道較粗,講究佈局、層次,佈局較繁密,繪畫技巧更為成熟,用筆很有氣勢,大多寫有年款。

明宣德 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直徑48.5釐米 這件青花大罐,造型規整,大氣端莊。與這件雲龍紋大罐相似的器物全球目前僅存3件,其餘兩件分別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東京出光美術館,上繪紋飾均為正向的三爪雲龍,此件則為回首的五爪雲龍,更顯獨特。此罐於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58億港元成交。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下載【文藏APP】!國內超多收藏刊物等著你呦!~

明代永樂時期御窯青花瓷器的款識不多,僅見於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裡心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它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御窯青花瓷器中,惟一一種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在永樂御窯青花瓷器的鑑定中,這種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標準器。

明永樂 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高29.7釐米 口徑3.6釐米 足長12釐米 足寬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意耳扁壺的器型受到中西亞陶器及玻璃器的影響。全器以青花為飾。人物的姿態與組合和14世紀伊斯蘭祈求乾涸泉水再度流動的畫作相當近似。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如意耳扁壺存世目前所知僅有兩件,除此件外,另一件收藏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比宮博物館,十分可貴。

而宣德青花款識則曾有滿器身的說法,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但主要還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橫款,一般寫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識一般是在碗心,多為雙圈六字。字體結構佈局都很規矩,字與字之間距離適中,模仿晉唐小楷的筆法,筆畫粗細適中,筆法遒勁有力,字體清晰。

(注:本文標註“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藏品圖片由該館提供。)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3月刊《永宣盛世——那一抹動人的青色》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文藏


明永樂和宣德瓷器有哪些不同?其實一兩句說不清楚的,廢話少說,還是看東西吧!來...來...來,鍛練眼力的時候到了,行家們來看看這件是不是宣德青花... 有什麼不同,看完了再說!




這是“橘子皮”嗎?(看上圖)

這是蘇麻離青料的暈散效果嗎?(看上圖)


這是米糊底嗎?(看上圖)

圖片是手機拍攝,都是晚上拍的,顏色不同是照明燈光不同而已。


走街串巷吊兒郎當




瓷器是中國的創造,在世界上是中國的代名詞,從陶器到原始青瓷,從原始青瓷又唐宋瓷器高峰期。



元代瓷器異軍突起,但是粗狂有餘,精細不足。明永樂、宣德時期把中國瓷器推向了頂峰,永樂、宣德瓷器質量都非常好,收藏圈常說:“永宣不分”,其實永樂和宣德的瓷器是可以分的,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不同。



第一個是款識不同。永樂瓷器開創款識的先河,永樂瓷器只有一件永樂青花壓手杯有款識,壓手杯的杯心有四字“永樂年制”篆書款,其他瓷器沒見到款識。宣德瓷器開始大量寫款,器體到處都是,有寫在瓶口的,有寫在盤底的,有寫在爐身的,有道是“宣德瓷器款識滿身是”,都寫“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不見篆書。



第二個是胎體不同。永樂瓷器的胎體細緻潔白,胎壁較薄,大件多為沙底,修胎規整,打磨精細,非常潤滑,總體較輕,宣德瓷器的胎體厚重,和永樂瓷器胎體比有點粗,釉面有橘皮紋,就是在燈光下看宣德瓷器釉面像橘子皮似的。總的來說,永樂、宣德同一器型,永樂的輕而秀氣,宣德的重而沉穩。



第三是紋飾不同。永樂紋飾仍然有元代的遺風,如龍紋,元代龍紋身瘦有力,兇猛無比,永樂瓷器的龍紋比元代稍微肥胖。宣德龍紋比永樂的還胖些,龍爪粗壯有力,爪如利刀,有披髮、豎發等。


瓷器背後的故事


敬請鑑賞永樂雞心青花小碗和永樂甜白釉










雪松145028337


本人收藏研究瓷器三十多年,歡迎關注真知堂鑑古:本問題都可以寫一篇論文了,簡單的說上幾句吧。

研究明清瓷器,耿寶昌先生著作《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是必須深度閱讀的專著。以此為師,再加上不懈的努力追尋,早晚必有所成。

永宣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名聲赫赫,號稱“宣青”。明萬曆十九年(1591)《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條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可以看出明朝人對永宣瓷器的認識,分為幾個關鍵點:棕眼,甜白,蘇麻離青,鮮紅。

簡單的說,永樂宣德瓷器區別如下;

1.永樂多甜白瓷,宣德少。

永樂青花瓷的數量遠遠少於宣德青花瓷。明朝初年尚白,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早年為藩王長期待在北平,後來靖難之役後,也長期待在北平。他本人喜歡白瓷,元代,國俗尚白,以白為貴,朱棣處於元末明初,再加上尚武,長期待在北平,。所以永樂時期,長期使用白瓷。史料記載,回回貢玉碗,永樂帝謝絕了,回覆說,朕每日所用白瓷,甚合朕心。這裡的白瓷就是甜白瓷。而宣德時期,基本上以青花瓷為主,甜白瓷罕見。

2.永樂款少,宣德款多。

永樂瓷目前可見均為四字篆書款。青花寫款的僅見壓手杯四例。而宣德青花基本上都有款。前輩有云:“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印篆刻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無,晉唐小楷最出群”。一般鑑定家在分辨永宣時,基本上以有無年款為主要鑑別方式。無款器一般定為永樂。

3.永樂器無橘皮棕眼,宣德多。

宣德時期,由於改進了燒窯技術,從元代的饅頭窯進化到葫蘆窯,出青率大幅度提高。也就是不像永樂時期那樣大量廢品。但是,也由於此,棕眼(指釉面有很多小孔,類似於橘子皮,)的釉病也出現了。早期的宣德瓷器還少見橘皮棕眼,中後期之後大量出現。一般行家以橘皮紋是否具備判斷是否屬於宣德。反之,如青花瓷看似宣德,而無橘皮紋,則真假值得商榷了。

4.永樂無人,宣德多女。

永樂瓷器屬於早期蘇麻離青花瓷,當時尚未掌握燒製技術,所以多有暈散,顆粒,鐵鏽斑之病,紋飾中以圖案為主,人物極罕見,僅見一例。而宣德青花瓷器則成熟了,紋飾中以仕女圖為多。

永宣瓷器鑑定是一門學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本人頭條號。慢慢研究探討。三言二語非可知其詳者也。


瓷器鑑定真知堂


我們先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1424年,永樂帝朱棣駕崩後,其子朱高熾繼位,可惜在位僅十個月就死了,廟號仁宗,其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現在常把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統稱永宣盛世。這段時間,大明王朝欣欣向榮,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在陶瓷上的藝術成就也達到一個高度。

明永樂青花和宣德青花,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這裡從幾個方面大致說一下:

1.胎釉,永樂的胎相對於洪武朝和建文朝的相對薄一些,早期接近洪武,晚期與宣德前期相似。永樂瓷比之前的瓷器更注重利坯,器型弧度飽滿,泥巴經過淘練純度也提高,雜質少。釉麵肥厚細膩。宣德青花瓷胎體相對永樂更厚重,胎體白度增加,也更加細膩,釉色白中泛青。

2. 青花料,永樂的青花料以進口的蘇麻離青為主,宣德青花料進口與國產結合,國產勾線,進口填色,所以從青花的髮色很容易看出兩朝瓷器的不同。

3.紋飾,宣德的繪畫中規中矩,以不過界著稱。線條更流暢,圖案更清晰。

4.底款,永樂青花瓷較少落款。

當然,我們現在談的都是陶瓷的特點,現在極少有真品在市場流通,收藏務必謹慎!


正德陶瓷


明永樂,宣德年間(1403-1435)的青花瓷是青花瓷中的轎子,受到世人的追捧,所用的青料,多用"鐵鏽斑痕",宣德即使刻意的模仿永樂的瓷器紋飾,也有自己的特點:

一海浪花,永樂和宣德的形態相近,但永樂的細瘦,宣德的則稍粗。

二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較多,款多為楷書,有少數是隸書。而永樂青花僅見手把一種隸款。

三永樂青花瓷器帶有元代瓷器的遺風,龍紋身體瘦長,但比元代略粗,常見的為直披髮和豎披髮兩種。而宣德則完全擺脫了元代瓷器影響,宣德鳳紋較多見,或者龍鳳並用,與蓮,雲紋相配。

三永樂瓷胎體輕巧,紋路纖細,面無桔皮紋,宣德則胎體厚重,釉面有桔皮紋,紋飾粗放,同一造型,一輕一重。


螢火蟲小故事


永樂青花瓷比較稀少,大部分都在各個博物館,民間很少人擁有。而宣德青花則很多,民間收藏也不少。永樂青花瓷價值極高,接近於元青花瓷器價格。中國大地上擁有永樂青花瓷的人也應該感到榮幸和滿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