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总统不废除种姓制度?

吐蕃雪山寺鸠摩智


印度1947年脱离殖民体系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已经被正式废除,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已经没有种姓制度了,但是人心中的种姓制度仍然存在。



印度种姓制度是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创造的,一共分成四级,声称由神的身体变化而成,从上到下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在首陀罗之下还有容易被忽略掉的“不可接触”的贱民。


不同等级之间相互隔离,首陀罗的子孙仍旧是首陀罗,一般来说,高种姓的女子不会嫁给低种姓,但是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一级的女子,所以低种姓愿意把女儿嫁给高种姓,以获得上升的机会,哪怕是再多的陪嫁也愿意。

所以印度男子不需要筹备彩礼,反而可以通过娶妻获得大额嫁妆,印度男子甚至会杀掉妻子,通过不断娶妻获得嫁妆而发家致富。

“不可接触”的贱民只能从事整理尸体,捡拾垃圾,清理下水道这类工作,他们身上携带着金属,走路时会发出响声,提醒高种姓的人避开,以免遇上晦气。



首陀罗和贱民人数最多,占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福利,甚至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由于长期处于最底层,经济和教育水平低下,首陀罗和贱民们得不到翻身的机会,印度甚至专门出台法律,要求提高低种姓的大学入学率,但是却遭到高种姓的抵制,说政府在进行反向歧视。


在印度人的观念里,要想成为人上人,靠的可不仅仅是努力就能达到的,而是要通过修行,下辈子成为高种姓,那才是翻身了,一位印度人为了修行,举手43年不放。

法律上要想废除种姓制度很简单,一纸文书就可以了,但是人心中的种姓制度很难彻底消除,毕竟已经实行上千年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要想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印度任重道远。


视野新观


印度出了一个贱民总统,这该是印度全国的大喜事吧,世界媒体都报道了,但是印度全国媒体,几乎没什么声音,很多很多贱民根本不知道这个考文德贱民总统的存在,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漠不关心,如同3亿贱民在印度一直被漠不关心一样。

印度总统只是一个虚位,实权在总理莫迪手里,这个印度总统在印度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说白了就是高种姓阶层玩的一场游戏而已,显示一下对贱民的亲近,捞取政治利益,毕竟虽然印度政治是一些政治家族轮流坐庄,但总归还是要选举的,几亿贱民手里的选票还是有点价值的。

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000多年后,在印度,普遍印度人的回答是: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深入骨髓、根植于血液中的残酷制度,作为一种执行了3000多年的制度,他完全断绝了贱民阶层翻身的可能,世世代代为奴为牛马。

这几千年,印度被外来民族征服好多次,种姓制度依然牢不可破,贱民依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世世代代只能从事清理厕所、焚烧尸体、宰杀牲畜等最低贱的工作,所有种姓的人的与他们隔离,他们吃穿住甚至走过的路高种姓都不会走,他们是印度教里不洁净的存在。在宗教意义上说,他们甚至不能算人。

更令人绝望的是:贱民内部还有一个鄙视链,互相看不起,开出租车的看不起开摩的的,开摩的的看不起开三轮的,做厨师的看不起扫地的,扫地的看不起掏粪的……贱民由于几千年的演变,往往都有各自固定的低贱职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贱民的封闭圈,他们把其他贱民也当做“不可接触者”,互相看不起,情愿跪在婆罗门老爷的面前也不想抗争。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执行了100多代人的制度对印度人的禁锢,贱民们自认为这是命,自己的灵魂生来就不干净,唯一的办法就是认命,乖乖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今生好好修行,下辈子就能投胎做个婆罗门了,很多贱民在被殴打的时候,甚至希望被打的更惨点,受的苦越多,下辈子更有可能投胎个好人家。这也许让我们不可思议,但这确确实实就这么回事。这种近乎于奴隶的制度就存在21世纪的印度,存在几亿贱民身上,3000多年的传统怎么可能轻易走下历史舞台?

不团结、认命、寄托来世,让印度贱民毫无可能翻身解放。


云中史记



现任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


首先,印度是联邦制议会制民主制共和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而总理则是政府首脑。根据印度宪法第五部分第一章的内容,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而总统是由印度议会(联邦院和人民院)和印度各邦和地区的立法议会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的。而虽然根据印度宪法第53条的规定,总统可以直接通过下级机关行使其职权,但总统的权力只是名义上的。事实上,印度的行政权力是掌握在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的总理及其领导的部长会议手中。也就是说,虽然根据印度宪法,印度总统有权任命在人民院中占多数的党的领袖为总理,并根据他的建议提名其他部长。而且总统还有权任命最高法院和其他高级法院的法官。另外,只有总统有权解散人民院,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由总统同意。但是印度总统上述所有权力都是根据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的,总统在所有这些事情上,其实都没有什么自由裁量权,真正的行政权力属于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而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真正要负责的是议会人民院,而不是总统。因此,

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印度总统的权力非常有限,像这种废除某种根本制度的问题,印度总统根本就没有任何权力去做。提问者问为什么印度总统不废除种姓制度,不管种姓制度如今在印度是否合法,但提问者问错对象了,不应该问印度总统如何,而是应该问印度议会、印度政府总理如何。


印度宪法序言


其次,事实上,印度宪法和法律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说,种姓制度是非法的。在印度宪法第三部分,即基本权利这一部分,规定了废除种姓制度。其中印度宪法第14条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5条禁止基于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或其中任何一种的歧视;第16条规定在就业方面机会均等,防止国家以宗教、种族、种姓、性别、血统、出生地、居住地或其中任何一条为由歧视任何人;第17条规定不可接触(Dalit)的做法是非法的。1955年印度颁布的《不可接触(罪行)法》(1976年更名为《民权保护法》)目的即为了促进这一目标。而1989年印度颁布了《定编种姓与部落(防止暴行)法》(Scheduled Castes and Tribes (Prevention of Atrocities) Act),这一法律是为了帮助不可接触者,即达利特人融入印度社会。并且,印度政府为了消除种姓制度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1)建立全国定编种姓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Scheduled Castes and Scheduled Tribes )以调查、监督、建议和评估定编种姓和部落的社会经济进步状况.(2)政府工作分为四类。在薪酬最高的A和B组职位中,最低种姓人员占有职位比例不低于人口百分比的30%,在C组职位中,最低种姓人口所拥有岗位比率与人口比例大致相同,在D组职位中,最低种姓人口拥有岗位比率比人口百分比多30%。(3)达利特人巴拉克克里斯南(Konakuppakatil Gopinathan Balakrishnan)2007年成为印度首席大法官。(4)2007年达利特人马瓦瓦蒂(Mayawati Das)成为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长。(5)2009年印度议会人民院选举达利特人梅拉库马尔(Meira Kumar)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议长。(6)印度最高薪、最高职位中的最低种姓人口,从1959年的1.18%,增长到1995年的10.12%,增加了十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和政府层面,对推动禁止种姓制度,做了不少工作,也有了不少的功效。


前印度首席大法官达利特人巴拉克克里斯南


最后,虽然在法律上,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被禁止,种姓歧视也是违法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种姓制度仍然存在。种姓制度最初是随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建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确保雅利安人的政治地位,并且确保每种工作都有一定人数。但随着马木留克、莫卧儿等外来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历经调整,到英印时期出于英国统治需求,逐渐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体系。某种意义上,

种姓制度已经与印度文化传统习俗混合为一体,想要彻底清除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并不是某届政府几年,或者某几届政府十几年,几十年的推动就能够达成的一项任务。真正解决种姓制度是一件旷日持久的工作。换句话说,虽然印度在法律上已经取消了种姓制度,但是在印度,种姓制度仍然根深蒂固,种姓问题仍然是困扰印度的一大痼疾。例如2006年发生的克兰及大屠杀(kherlanji massacre)就是四名定编种姓的成员在马哈拉斯特拉邦的四名成员在一个叫克兰及的小村被虐杀,而施暴者是高种姓成员。但直到这一事件引发定2006年达利特人在马哈拉斯特拉邦抗议与骚乱才引起印度舆论关注。因此,虽然印度政府在法律和政治上有很多措施来禁止种姓制度,但事实上种姓制度仍然顽固的存在,而且种姓制度带来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印度社会。所以,虽然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当代印度已经下降了不少,但并不代表印度已经解决了种姓制度带来的不平等与歧视,种姓制度仍然会长期存在,直到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被彻底摧毁,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hording


印度早就独立之初就已经废除种姓制度,只不过这种制度在印度文化与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法律上虽然已经废除,但是印度人思想与骨子里,想要将种姓制度铲除非常困难。还有,印度施行的是内阁总理制,总统没有实权。

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的吠陀时代,已经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祭司)、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普通雅利安人)与首陀罗(印度土著人),还有被排除在四个等级之外的贱民(不可接触者)种姓世袭,不可更改。



印度种姓制度无法根除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印度教的影响力。虽然佛教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然而在人数上,印度教的影响非常巨大,广泛分布在南亚与东南亚。印度社会中,印度教影响力非常深远。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撼动。

虽然在当年独立的时候印度就废除了种姓制度的法律,然而如今只占印度人口4%的高种姓人群仍旧占据了国会大部分的席位,高种姓人群主宰着印度的政治权力。

最后就是印度的经济与教育的落后,印度的识字率比较低,而且赤贫人口规模巨大,占据全球三分之二,大量偏远地区与落后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很低,根本无力无智去抗争。

一般外国人在印度,自带“刹帝利”身份。


澹奕


印度实行总理领导制。

执政权在总理府。

国家治理大权由总理掌握。

通常每隔四年,举行大选。

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头目出任总理。

总统是国家首脑,地位显赫。

实质仅是摆设。

几乎是荣誉岗位。

总统一般由功勋卓著,地位崇高人士任候选人。

然后由议会选举产生。

总统是由国家供着、养着的顶级活宝。

端坐朝堂,不理朝事。

故,让总统去废除种姓制度,纯属白日做梦。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印度的种姓制,最初联系着黑白种族隔离(主要是血统不混),后来又联系上了一些行业行当,现代虽有法律禁令,却很难瓦解。印度的早期居民被称为达罗荼毗人,肤色黑个头短,而后来自西北部入侵而来的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个高肤色白,并占了上风。雅利安人为保血统、身份不乱而建了种姓制:传承文化宗教的雅利安人为婆罗门,地位最高;执掌政务者和武士为刹帝利;犬舍为农夫商人;首陀罗为奴仆打杂者。其中前三种人基本上为雅利安人,后一种人为被征服的土著。而黑白杂交的混血儿被视为贱民,不可接触有染污。这是古老的种族隔离制度,后来随时间流逝,种姓内分化越来越复杂,同一种大种姓下有了专门打鱼、种麦的种姓等,与生计扯上了联系。由于种姓与血统、地位、行业等相关,历时久远,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俗,很难改变,就连穆斯林王朝的统治对这种婆罗门一一印度教的习俗也无可耐何。


扎西284919421


印度在1947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颁布,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然而印度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种姓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其实这是种姓制度长期存在导致的思想和社会残留有关。就像中原人不管信不信佛都知道对佛的一些禁忌,虽然一直被教育人死后就没有意识灵魂感觉了,但总要一块没有太大意义的墓地等等,这些习俗和宗教信仰都不是一条法律就能清除掉的。其次种姓体系与印度社会长期结合后,已经明显造成高种姓在经济上、教育等方面的绝对优势的,就算在法律上给予其平等,但低种姓在经济、教育等基础要素的地位实际上与高种姓间始终不是同一起跑线的,这也就造成法律废除后种姓代表的经济地位和教育层次的差异仍然存在。就像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随地吐痰,行为不文明,外国人就会认为中国人都不讲文明,如果人们天天看到低种姓普遍的低文明程度的行为,当然也会把两者划上等号。另外种姓在历史上是与经济利益和分工绑定的,某些工作只有某个种姓来做才符合传统(比如:在印度种姓制度中,洗衣服就不能由宗教上“干净”的种姓来做),这就相当于行会一样,如果别人介入其他种姓垄断的行业,就会被认为或者不符合其身份或者存在侵犯其他种姓利益的可能,而这些都是在社会上不被接受的。这些都增加了印度人突破种姓限制的难度。当然也要看到,在印度也有很多穆斯林、佛教徒,在他们中间就没有种姓的太多痕迹,所以可见,宗教对这种制度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不再被认可,但在宗教和传统习俗上仍然存在,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客观存在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一米人生一米阳光


自1947年8月15日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以来,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己被正式废除,宪法明文规定,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不得以种姓,宗教,出生地为借口歧视他人,今日之印度,任何人的身份记录里,不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题主提的问题,早在70年前就以解决,不必再为此操心。

尽管法律层面已废除,为何印度依然存在这种现象?这和印度建国体制有关系。

印度是靠不抵抗,不配合,用和平的方式建国的,封建的思想,封建的生活方式遗留了下来,种姓制度结束了,种姓意识却留了下来,源于我们对印度不够了解,还总以为种姓制度还存在,现在的印度总统就是低种姓的,政府部门大量的官员存在,如果种姓制度还存在,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印度的种姓是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分四大种姓,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吠舍,四,首陀罗,过去是规定,种姓外不能通婚,不能交往,主要是高种姓人为保持血统的高贵性,现今高种姓与低种姓结婚还是会遭到世俗的反对,当然是高的反对,低的是不会反对的。您如果还不能理解,我给你打的不恰当的比方,以前划成份时候,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的成份,如果地主成份和贫农成份攀亲,贫农家庭会同意吗?一般也是地主找地主,贫农的找贫农,不过我们的历史极其短暂,印度的历史绵延3000年。





雪上长留马行处


印度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这种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元首基本都是虚位的,国家的实际日常行政事务由在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组成的内阁负责处理,而内阁的实际掌舵人称为总理。也就是说印度不是没有总统,而是印度总统只从事象征性礼仪性的外交事务,而具体的行政事务和代表国家出访洽谈由总理负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新的上合峰会上印度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后代表印度出访的是总理莫迪。至于印度总统怕是很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吧?喏,就是下面这位,他叫拉姆·纳特·科温德。

尽管印度宪法赋予总统对中央政府的所有行政权力,印度总统是印度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作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家的印度实际上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部长会议治理的。哪个党派在印度议会占多数就由哪个党派的领袖出任部长会议的最高领导(也就是总理)。只要总统不反对,部长会议就可以一直掌权。事实上由于部长会议必须取得国会下议院的支持,所以如果总统有意主动解散部长会议就可能触发宪制危机。因此只要部长会议能够取得下院的多数支持就不会被解散。如果简单类比一下:印度总统就像是英国国王——尽管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但其实并无多少实权可言;印度总理则相当于英国首相。

所以要指望一个并无实权的总统去废除在印度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过在印度已有不少人曾对种姓制发起过挑战: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后的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命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为自己的司法部长并责成他起草印度宪法,这位印度宪法之父诞生在一个达利特人家庭。所谓达利特人是指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下被排除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之外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是印度社会地位最为卑贱的社会阶层,然而安贝德卡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学位的达利特人。当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双料博士学位的安贝德卡尔满怀憧憬回到印度试图建设自己的祖国时感受到的却依然只有歧视,他发现:在印度达利特人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自由恋爱,他们不能和高种姓的人待在同一间房子,甚至不能踩到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那会玷污高贵者的纯洁。由于在印度独立过程中的甘地、尼赫鲁等领袖都出自高种姓,因此他们对达利特人的利益关注较少,在这一时期安贝德卡尔曾一度质问甘地和尼赫鲁:”达利特人能从印度的独立中得到什么?“尽管遭到如此尖锐的质问,但甘地和尼赫鲁也表现出了领袖人物应有的大度——在印度独立后他们请安贝德卡尔出山起草印度宪法,安贝德卡尔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种姓制在印度的存在,时至今日全体印度公民在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地位上是一律平等的。根据印度宪法第15条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则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如果现在去问印度人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将会是“我们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废除了种姓制”。

然而事实上呢?在印度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所以题主说用选票让印度政府彻底废除种姓制,那么试问在国会占有席次优势的高种姓阶层是否会这么做呢?低种姓阶层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证: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因此印度政府对救灾一事拖拖拉拉,导致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拥有世界第二大耕地面积的印度却需要从国外进口600多万吨粮食,即使如此印度仍有40%的儿童因缺乏食物而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儿童几乎全都来自低种姓阶层,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然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印度男性会按自己的种姓明码标价地向女方索要嫁妆,而3000万左右的低种姓光棍就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根深蒂固的种姓制传统下警方面对高种姓男子对低种姓女性的性侵、骚扰基本都是装聋作哑——在印度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法律的尊严竟敌不过种姓制这种千年陋习。即使在今天某些印度的偏远地区达利特人在走路时仍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随身带着扫帚用于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以免自己的影子和脚印玷污高贵者的圣洁,他们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待在一个房间里,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共用一口水井,他们的孩子只能在专门的达利特人的学校学习。社会上工资相对较高、社会地位相对体面的工作不属于他们,至于和高阶层人士通婚尽管在法律层面上完全不是问题,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印度的种姓制在国内国外都曾保守诟病,有的批判甚至来自于高种姓者:早在几千年前出身刹帝利阶层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就以自己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而对种姓制提出尖锐的批评。在上世纪50年代印度又诞生了一位反种姓制的斗士——印度的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1950年安贝德卡尔在使用宪法武器否定种姓制后创办了印度第一家为达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学校——弥兰陀学院,这所学校在后来的印度历史上为数十万低种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1951年安贝德卡尔辞去了身为中央政府高官的司法部长一职,全身心投入到为达利特人争取权益的公益活动中去。1956年10月50万达利特人在他的带领下皈依了宣扬众生平等思想的佛教,尽管两个月后安贝德卡尔与世长辞,但因为他为反种姓制做出的贡献而被印度佛教徒尊奉为菩萨。而近年来可能最为我们中国人熟知的种姓制的批判者当属阿米尔·汗——他通过他的电影试图唤起印度人对女权缺失问题、儿童失学问题、低种姓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在国内外长期的非议中印度的当权者也多少意识到有必要向世界展现印度政府废除种姓制、争取人人平等的决心:如今的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就是达利特“健民”出身,尽管在印度总统只是一个没多少实权可言的象征性存在,但毕竟是对外作为印度国家最高元首的象征性存在,印度能让这样一位低种姓总统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印度总统和日本天皇英国女王没什么区别,实权绝大部分都在总理手中,总统科温德基本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话说回来印度当权者们就算是为了国际形象扶持一个低种姓总统就已经是种进步甚至是牺牲了,科温德是所谓的“贱民”出身,即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达利特人,连奴隶阶级首陀罗地位都比他们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