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瞬间让你理解了父母的某个思想或行为?

dota_last


我是个女孩,从小调皮捣蛋,极度任性,脾气火爆。这种性格源于自己不错的家庭条件和父母对我的宠爱。想吃的东西会撒娇向父母讨要;想要穿的衣服无论多贵都要花钱去买;想去玩的地方,无论父母在干什么都要求陪我去逛......太多太多的无理取闹都顺理成章的成了理所应当。

直到有一天我考上大学,需要拿学费6000元,我觉得自己家庭拿出这点小钱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天期盼着开学早早到来,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顺利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可这时父母却对我说再复读一年,我听后怒发冲冠,歇斯底里的耍一通,我觉得自己灰心失望极了!很不理解父母的行为。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闷闷不乐,对父母爱答不理的,和所有人都不再交流,一直到开学前一天我都没露出过笑脸。

“孩子考上学是好事,可是一个小女孩却偏偏学什么护理专业,毕业后整天和病人打交道不说,还得伺候别人。真不想让孩子受这份苦......让你劝孩子重读一年再报考好的专业,不更好吗?”“别说了,孩子没说不喜欢我们就别多说话。如果我们嫌弃专业不好,孩子心理上受不了,让孩子觉得自己没考好,伤了孩子的自尊......"然后听到了爸妈的叹气声。—— 那是开学前一天晚上,爸妈正在为我打包明天入学的被褥。听到爸妈的话我羞愧难当。我冲进屋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大哭一场——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等爱的人一直在


今年大年初八,我坐火车回厦门,想家。上大学的第一年,我所有的期待和好奇填补了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恐惧。我爸我妈从厦门走的那一天,也是我来大学报道的第三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同学,新的室友,见到了许多大学里的新奇,爸妈来和我道别的那天,本来打算领我去吃点好吃的,但我忙碌着安排我的大学生活,只是简单的在学校门口的拉面馆和爸妈简单吃了点。临走前我妈给我买了一兜子水果,给了我1000块钱,其实早就给过我生活费了。我家不是富裕的家庭,从前在家花钱都是非常有节制了,我妈也是特别会过日子的那种大多数母亲,会小气会计算生活的每一项开支。但是我上了大学后,我爸爸妈妈对我特别大方,每次都会多给我钱,我其实心里明白,他们是害怕我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异乡过得不好,吃的不好,宁愿自己少花也多满足我的生活。今年是我上大学的第二年,不再有新奇和激动,思念的情绪越来越浓,随时想到家人都会喉咙犯酸。爸妈没有那些大学的新奇,在我第一年离开的时候,那种想念,到底有多浓,我可能也刚刚才略有体会吧。吃完面条,我就匆匆的回学校了,过马路的时候没有回头。其实那一天,可能,是我真的离开父母独自成长的日子。


马静静丫丫


大一开学前 父母告诉我专心学业别谈恋爱...别谈恋爱这种话吧 初中高中他们也从来没提过 那时我也是乖乖女啊压根就没谈恋爱的想法 他们说完以后我就觉得他们是怕谈恋爱影响我学习 以及怕我找个外地男孩子将来有可能嫁到外地之类的...但是 母胎solo的我真的很渴望一份爱情(...) 我当时觉得到了大学就可以谈恋爱了 当时对他们的要求表示很不屑。开学后看着各种情侣秀恩爱特别羡慕特别想脱单 然后就在这个遇到了一个学长 觉得他挺会照顾人对我也蛮好的(长得有点小帅) 然后感觉他也基本没怎么撩我我就喜欢上他了???然后学期末的时候在一起了 我当时觉得哇塞超幸福!!!然而 是个渣男没错了 跟我谈了二十多天把我甩了说对我的感觉谈不上喜欢balabala(分手的时候已经放寒假) 然后分手一周后他有了新女朋友呵呵:) 第一次谈恋爱就被人渣了真的超级超级难受了 本来放假后在家要装做没谈恋爱的样子 分手以后实在绷不住情绪了就把事情跟爸妈讲了 他俩骂他的同时也把我骂了一顿...后来才跟我说 “爸妈并不是那种所谓的不准你找男朋友 但是18年来你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 我们把你保护的太好了 以至于你太单纯善良没什么心眼 甚至说好骗 但凡别人对你好点你就不行了 爸妈就是怕你在外面被骗了... 谁都不希望自己女儿在外面受欺负呀...” 我跟我爸妈哭诉的时候我妈也在哭...后来他们一直都在开导我 也算是从分手的痛苦中走出来了 然后也学会辨别人了吧


红鲤鱼与鱼_


以前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被原生家庭从小虐待、辱骂的父亲,可以无私地帮助他们的孩子找工作、买房子买车、每年还给一大笔钱。父亲说:即使他们对我不好,毕竟让我活了下来。

父亲5个月大的时候,我的奶奶就去世了。我爷爷在北上的途中,把父亲扔给了自己的姨(父亲的姨奶)。后来姨奶也收养了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子,我称他为X爷。X爷成年之后,由于家庭是地主成分,娶了自私、脾气差的女人Y奶。此后X爷和Y奶就一直把年幼的父亲当成拖油瓶,拳打脚踢,对父亲的姨奶也冷言冷语。Y奶比我见过的电视上的、身边亲密的朋友的任何家庭的后妈都要恶毒。姨奶一想起以前受的气就会哭个一个小时,细节父亲从未提起过,都是姨奶给我讲的,我也就不多说。一个结果就是,父亲小时候每天都被呵斥,有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有严重的口吃。(非遗传,父亲的亲生兄弟和我都没有这个问题)。

我觉得有句话说的对:人对痛苦的记忆都是短暂的。日子过好了以后,父亲也不再在意小时候五点钟起床砍柴,晚上放下书包就去做饭、喂猪的日子;也不记得如仆人一样伺候小主子、动辄得咎的日子。那些似乎成为了有趣的回忆。

人和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当不再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因为时间久远,人们只记得彼此好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本来被老板坑惨的Ph.D.,找到工作之后都觉得自己的老板还可以(但是旁人的判断往往更为客观,因为没有感情因素,旁人觉得你的这个老板不怎么样,即使你找到工作,旁人的看法还是客观的)。父亲母亲结婚时,“那边”没有来一个人,没有给一分钱或者一件小礼物,所有结婚用的东西都是姥姥和姥爷准备的。我小的时候,“那边”也没有看过我一次。我7岁左右,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他们开始联系我们家,对我们渐渐好了起来。父亲似乎不介意他们势利的样子,既然你们承认我们的亲情,父亲就会像亲儿子一样对待你们。我作为旁观者非常介意,正如前面Ph.D.的例子,因为旁人没有感情,所以更为客观。父亲希望我能像对待爷爷奶奶一样对待他们,对不起,我奶奶在50年前就去世了,我爷爷在50年前就扔下了我父亲。当事人,我父亲,却无法客观,因为这毕竟也是他唯一的亲情,只要他们愿意假装,我父亲就愿意配合,不然呢?他还能怎么样呢?

父母那一辈人,都是恪守社会道德标准、没有什么哲学精神上强大的内心支撑,人的情感寄托大部分都在亲人和家庭。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把全部感情投放到一两个人身上是危险而容易受伤的,因此父亲母亲和我这个小家对于情感支撑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人的全部情感和精神支撑都是一个小家庭,那么当小家庭出现小矛盾,比如孩子早恋、成绩下滑、与妻子吵架的时候,男人会很无助。所以一个人如果内心不足够强大,必然也会寻求一些次要的情感需求,这时候,亲情就成为父亲的副支柱。当然当我们小家庭出现小矛盾的时候,父亲不会和“那边”倾诉,但是至少会让他情绪上更舒服一点,“也许我还有一个港湾”,

人在负面情绪堆积的时候还是需要骗骗自己的。现在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父亲愿意维系着“那边”的关系,因为,除了我们这边的亲情,人都是需要另一个支柱的,即使心知肚明"那边"只是伪装的善意。如果我们家庭陷入危机,“那边”不可能伸出援手帮助父亲,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这种可能性还是很低的,基于现有条件,双方伪装出亲情一点也不困难。

有人说童年有阴影的人往往容易虐待孩子,但从小到大父亲没有打过我。他是一个理性、豁达、聪明的人。我一直觉得我的父亲母亲是我见过最伟大的人。父亲很聪明,即使他小时候回家从来都是干活、没有时间学习,他还是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我从小到大,他对我的学业没有一丝苛责,直到送我上大学的那一天,看着五道口技术学院的二校门,爸爸说:“如果我当年语文及格了,我也能来了。”我才知道,原来一直嘻嘻哈哈的父亲,其实对女儿的学业也是有期许的。但是,为了不给我压力,他从来没有表达出来。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走进他的内心,但是他和妈妈从来不把工作、“那边”的任何烦恼和我说。我感激他们不想让我分担烦恼的心意,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这些年都承担了什么。

最近看了《芳华》,有句旁白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我想这句话很适合形容我父亲。经历过痛苦的人更能共情,他经历了所有痛苦,却用自己努力减少他人的痛苦;他看透了所有的人性,却依旧选择善良。


IHXproject


回家过年,抵家第一宿我的闺房床只简单垫了一层床单,被子也很薄,没有电热毯。因为到家已晚,父母已休息睡觉。关上灯,居然在被子里大哭了起来。


第二天什么也没提,直到后来有一次妈妈说起,她想要自己睡,分床睡,自己腰不好,睡不了软床。我才明白过来,第一,父母的婚姻质量随着年纪的增长并不会改善,分床睡是可行的方案;第二,妈妈的腰不好,年龄渐大只能睡硬板床。第三,妈妈和爸爸长时间这样,以至于已不用恢复我离家时家的样子。


我不仅理解了,我还认识到,女人如果选择了婚姻,就要买三人间的房子才好。以及不要过分帮助自己的弟弟,体力活也加油干把自己的腰弄坏。


超级默默哒


想他们的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