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瞬間讓你理解了父母的某個思想或行為?

dota_last


我是個女孩,從小調皮搗蛋,極度任性,脾氣火爆。這種性格源於自己不錯的家庭條件和父母對我的寵愛。想吃的東西會撒嬌向父母討要;想要穿的衣服無論多貴都要花錢去買;想去玩的地方,無論父母在幹什麼都要求陪我去逛......太多太多的無理取鬧都順理成章的成了理所應當。

直到有一天我考上大學,需要拿學費6000元,我覺得自己家庭拿出這點小錢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每天期盼著開學早早到來,好圓了自己的大學夢,順利成為城市中的一員。可這時父母卻對我說再復讀一年,我聽後怒髮衝冠,歇斯底里的耍一通,我覺得自己灰心失望極了!很不理解父母的行為。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悶悶不樂,對父母愛答不理的,和所有人都不再交流,一直到開學前一天我都沒露出過笑臉。

“孩子考上學是好事,可是一個小女孩卻偏偏學什麼護理專業,畢業後整天和病人打交道不說,還得伺候別人。真不想讓孩子受這份苦......讓你勸孩子重讀一年再報考好的專業,不更好嗎?”“別說了,孩子沒說不喜歡我們就別多說話。如果我們嫌棄專業不好,孩子心理上受不了,讓孩子覺得自己沒考好,傷了孩子的自尊......"然後聽到了爸媽的嘆氣聲。—— 那是開學前一天晚上,爸媽正在為我打包明天入學的被褥。聽到爸媽的話我羞愧難當。我衝進屋把頭埋在媽媽的懷裡大哭一場——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等愛的人一直在


今年大年初八,我坐火車回廈門,想家。上大學的第一年,我所有的期待和好奇填補了我第一次離開家的恐懼。我爸我媽從廈門走的那一天,也是我來大學報道的第三天。我認識了許多新的同學,新的室友,見到了許多大學裡的新奇,爸媽來和我道別的那天,本來打算領我去吃點好吃的,但我忙碌著安排我的大學生活,只是簡單的在學校門口的拉麵館和爸媽簡單吃了點。臨走前我媽給我買了一兜子水果,給了我1000塊錢,其實早就給過我生活費了。我家不是富裕的家庭,從前在家花錢都是非常有節制了,我媽也是特別會過日子的那種大多數母親,會小氣會計算生活的每一項開支。但是我上了大學後,我爸爸媽媽對我特別大方,每次都會多給我錢,我其實心裡明白,他們是害怕我在兩千多公里外的異鄉過得不好,吃的不好,寧願自己少花也多滿足我的生活。今年是我上大學的第二年,不再有新奇和激動,思念的情緒越來越濃,隨時想到家人都會喉嚨犯酸。爸媽沒有那些大學的新奇,在我第一年離開的時候,那種想念,到底有多濃,我可能也剛剛才略有體會吧。吃完麵條,我就匆匆的回學校了,過馬路的時候沒有回頭。其實那一天,可能,是我真的離開父母獨自成長的日子。


馬靜靜丫丫


大一開學前 父母告訴我專心學業別談戀愛...別談戀愛這種話吧 初中高中他們也從來沒提過 那時我也是乖乖女啊壓根就沒談戀愛的想法 他們說完以後我就覺得他們是怕談戀愛影響我學習 以及怕我找個外地男孩子將來有可能嫁到外地之類的...但是 母胎solo的我真的很渴望一份愛情(...) 我當時覺得到了大學就可以談戀愛了 當時對他們的要求表示很不屑。開學後看著各種情侶秀恩愛特別羨慕特別想脫單 然後就在這個遇到了一個學長 覺得他挺會照顧人對我也蠻好的(長得有點小帥) 然後感覺他也基本沒怎麼撩我我就喜歡上他了???然後學期末的時候在一起了 我當時覺得哇塞超幸福!!!然而 是個渣男沒錯了 跟我談了二十多天把我甩了說對我的感覺談不上喜歡balabala(分手的時候已經放寒假) 然後分手一週後他有了新女朋友呵呵:) 第一次談戀愛就被人渣了真的超級超級難受了 本來放假後在家要裝做沒談戀愛的樣子 分手以後實在繃不住情緒了就把事情跟爸媽講了 他倆罵他的同時也把我罵了一頓...後來才跟我說 “爸媽並不是那種所謂的不准你找男朋友 但是18年來你一直生活在我們身邊 我們把你保護的太好了 以至於你太單純善良沒什麼心眼 甚至說好騙 但凡別人對你好點你就不行了 爸媽就是怕你在外面被騙了... 誰都不希望自己女兒在外面受欺負呀...” 我跟我爸媽哭訴的時候我媽也在哭...後來他們一直都在開導我 也算是從分手的痛苦中走出來了 然後也學會辨別人了吧


紅鯉魚與魚_


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被原生家庭從小虐待、辱罵的父親,可以無私地幫助他們的孩子找工作、買房子買車、每年還給一大筆錢。父親說:即使他們對我不好,畢竟讓我活了下來。

父親5個月大的時候,我的奶奶就去世了。我爺爺在北上的途中,把父親扔給了自己的姨(父親的姨奶)。後來姨奶也收養了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子,我稱他為X爺。X爺成年之後,由於家庭是地主成分,娶了自私、脾氣差的女人Y奶。此後X爺和Y奶就一直把年幼的父親當成拖油瓶,拳打腳踢,對父親的姨奶也冷言冷語。Y奶比我見過的電視上的、身邊親密的朋友的任何家庭的後媽都要惡毒。姨奶一想起以前受的氣就會哭個一個小時,細節父親從未提起過,都是姨奶給我講的,我也就不多說。一個結果就是,父親小時候每天都被呵斥,有嚴重的心理創傷,從而有嚴重的口吃。(非遺傳,父親的親生兄弟和我都沒有這個問題)。

我覺得有句話說的對:人對痛苦的記憶都是短暫的。日子過好了以後,父親也不再在意小時候五點鐘起床砍柴,晚上放下書包就去做飯、餵豬的日子;也不記得如僕人一樣伺候小主子、動輒得咎的日子。那些似乎成為了有趣的回憶。

人和人的關係是微妙的,當不再存在利益衝突的時候,因為時間久遠,人們只記得彼此好的一面。這就是為什麼本來被老闆坑慘的Ph.D.,找到工作之後都覺得自己的老闆還可以(但是旁人的判斷往往更為客觀,因為沒有感情因素,旁人覺得你的這個老闆不怎麼樣,即使你找到工作,旁人的看法還是客觀的)。父親母親結婚時,“那邊”沒有來一個人,沒有給一分錢或者一件小禮物,所有結婚用的東西都是姥姥和姥爺準備的。我小的時候,“那邊”也沒有看過我一次。我7歲左右,生活條件好了以後,他們開始聯繫我們家,對我們漸漸好了起來。父親似乎不介意他們勢利的樣子,既然你們承認我們的親情,父親就會像親兒子一樣對待你們。我作為旁觀者非常介意,正如前面Ph.D.的例子,因為旁人沒有感情,所以更為客觀。父親希望我能像對待爺爺奶奶一樣對待他們,對不起,我奶奶在50年前就去世了,我爺爺在50年前就扔下了我父親。當事人,我父親,卻無法客觀,因為這畢竟也是他唯一的親情,只要他們願意假裝,我父親就願意配合,不然呢?他還能怎麼樣呢?

父母那一輩人,都是恪守社會道德標準、沒有什麼哲學精神上強大的內心支撐,人的情感寄託大部分都在親人和家庭。人對於情感的需求是複雜多樣的,把全部感情投放到一兩個人身上是危險而容易受傷的,因此父親母親和我這個小家對於情感支撐是不夠的。如果一個人的全部情感和精神支撐都是一個小家庭,那麼當小家庭出現小矛盾,比如孩子早戀、成績下滑、與妻子吵架的時候,男人會很無助。所以一個人如果內心不足夠強大,必然也會尋求一些次要的情感需求,這時候,親情就成為父親的副支柱。當然當我們小家庭出現小矛盾的時候,父親不會和“那邊”傾訴,但是至少會讓他情緒上更舒服一點,“也許我還有一個港灣”,

人在負面情緒堆積的時候還是需要騙騙自己的。現在我慢慢理解了為什麼父親願意維繫著“那邊”的關係,因為,除了我們這邊的親情,人都是需要另一個支柱的,即使心知肚明"那邊"只是偽裝的善意。如果我們家庭陷入危機,“那邊”不可能伸出援手幫助父親,可是那又怎麼樣呢,這種可能性還是很低的,基於現有條件,雙方偽裝出親情一點也不困難。

有人說童年有陰影的人往往容易虐待孩子,但從小到大父親沒有打過我。他是一個理性、豁達、聰明的人。我一直覺得我的父親母親是我見過最偉大的人。父親很聰明,即使他小時候回家從來都是幹活、沒有時間學習,他還是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但我從小到大,他對我的學業沒有一絲苛責,直到送我上大學的那一天,看著五道口技術學院的二校門,爸爸說:“如果我當年語文及格了,我也能來了。”我才知道,原來一直嘻嘻哈哈的父親,其實對女兒的學業也是有期許的。但是,為了不給我壓力,他從來沒有表達出來。有的時候,我真的很想走進他的內心,但是他和媽媽從來不把工作、“那邊”的任何煩惱和我說。我感激他們不想讓我分擔煩惱的心意,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他們這些年都承擔了什麼。

最近看了《芳華》,有句旁白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我想這句話很適合形容我父親。經歷過痛苦的人更能共情,他經歷了所有痛苦,卻用自己努力減少他人的痛苦;他看透了所有的人性,卻依舊選擇善良。


IHXproject


回家過年,抵家第一宿我的閨房床只簡單墊了一層床單,被子也很薄,沒有電熱毯。因為到家已晚,父母已休息睡覺。關上燈,居然在被子裡大哭了起來。


第二天什麼也沒提,直到後來有一次媽媽說起,她想要自己睡,分床睡,自己腰不好,睡不了軟床。我才明白過來,第一,父母的婚姻質量隨著年紀的增長並不會改善,分床睡是可行的方案;第二,媽媽的腰不好,年齡漸大隻能睡硬板床。第三,媽媽和爸爸長時間這樣,以至於已不用恢復我離家時家的樣子。


我不僅理解了,我還認識到,女人如果選擇了婚姻,就要買三人間的房子才好。以及不要過分幫助自己的弟弟,體力活也加油幹把自己的腰弄壞。


超級默默噠


想他們的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