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引以为傲的刺刀术遇到美军就不好使了,这是为什么?

thfghfg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步兵制式装备,实际上并不先进,装备有6.5毫米38式栓动步枪和7.7毫米99式步枪,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即歪把子轻机枪和7.7毫米99式轻机枪,7.7毫米92式重机枪,89式50毫米掷弹筒,92式70毫米步兵炮等。

对付东南亚地区农业国装备破烂的军队或游击队,日本陆军作战模式,就是先92式步兵炮来一波轰炸,92式重机枪压阵射击,端着歪把子或99式轻机枪的射手开道,步兵则挺着上30式军刺的38式或99式步枪,口喊万岁板载冲锋,基本上一、两次配合作战,集群凌厉冲锋后,凭借高超的拼刺刀技术,都能将对手压跨。

但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残酷的逐岛争夺战中,拼刺刀技战术高超的日本陆军步兵,却遭遇了来自发达工业国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沉重打击,其步兵手中装备的枪械,作战性能要远超日军的装备。

美军步兵最基本的配置就是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采用8发漏匣供弹;还有自带两脚架,采用20发弹匣供弹,当轻机枪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此外,还有15发弹匣供弹,半自动发射的M-1卡宾枪;20/30发直弹匣供弹的M-1汤姆森冲锋枪;30发直弹匣供弹的M-3冲锋枪等。


日军的5发栓动38式和99式步枪,由于输出火力弱,在太平洋战场上,吃足了美军半自动和自动枪械的苦头,所以日军的战损人数要远远超过美军。

原因就是日军器不如人,美军财大气粗,打仗那是炮火洗地,炮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日军只得躲进山洞或地洞,避免遭灭顶之灾,最基本的步兵枪械与美军又存在技术代差,确实打不过老美。

但日军还是想方设法采取夜间偷袭等作战方式,给美军前沿官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避免与日军陷入残酷的白刃格斗,美军给步兵都配发了M-1911A1式7发弹匣供弹的11.43毫米大口径手枪,是一款非常适合近战的武器,当日军挺着刺刀枪,突破美军阵地冲来时,美军就用手枪近距离射击,打击效果非常好。

美军凭借手中的半自动和自动枪械的强大火力,基本上都能压制住日军的进攻,即使日军突破阵地,在近距离作战时,美军又有M-1911A1式手枪的神助攻,让冲锋的日军损失惨重。

所以吃了大亏的日军,就再也不敢对美军贸然发起自杀性的冲锋,与美军拼刺刀的现象,在太平洋战场上少之又少。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二战时日本士兵的刺杀水平的确很高,可以说按照正常的白刃战美军士兵不是对手,尽管日军在个头上不敌美军,但是三八大盖再加上刺刀的长度可是无枪能敌,这也无形之中成为了白刃战的优势。但是遇到美军,擅长白刃战的日军士兵就彻底处于劣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军“不配合”。

客观来讲(只从军事角度),二战初期日军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单兵的综合素质和美军相比绝对不处于劣势。

日本军队对于士兵在训练中拼杀技能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整个日本法西斯模式下的极端思想和日本人所推崇的所谓“武士道“精神也支撑着日军士兵有些偏好拼刺刀,这在亚洲很多的战场上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擅长拼刺刀的日本士兵遇到美军之所以会非常明显的处在劣势,最主要还是因为以下因素。

第一、美军弹药充足。

拼刺刀在有些时候是因为弹药不足之下求生或者获取胜利的无奈之举,但是日军士兵却很推崇,相比之下美军弹药充足,压制日军的进攻速度,同时一旦近战美军用的是子弹,而日军却是未上膛的步枪和刺刀。



第二、美军单兵武器更胜一筹。

美军士兵基本装备的是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手枪也大量的出现在一般的作战部队中,这为近战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而日军单兵基本都是三八大盖这种单发步枪,一旦近战装弹根本没有时间,由于穿透力强,又为避免击杀自己人白刃战时一般都是退出子弹。


第三、身体原因。

美军士兵在强大的后勤保障下,食品营养丰富,这确保了美军士兵的强壮💪程度和耐力超过日军。换句话说在白刃战时美军打的是子弹,日军拼的是“精神”。


冰雹蓝天


问题的关键就是美军正面火力实在是猛。

二战时期,美国陆军一个12人步兵班的基本火力配置如下:

正、副班长一人一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M1911手枪;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一名狙击手一支M1903春田狙击步枪和M1911手枪;

一名机枪手一挺勃朗宁机枪。

到了二战中后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基层步兵班火力进一步加强,由12人变成了13人:

正、副班长一人一支汤姆逊冲锋枪/M-3冲锋枪和M1911手枪;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卡宾枪;

一名狙击手一支M1903春田狙击步枪和M1911手枪;

一名机枪手一挺勃朗宁机枪;

(增加)一名火焰喷射器手,专门配置一副火焰喷射器清缴日军坑道。

也就说日军面对的美军士兵,几乎都是自动轻武器,射速都要远远高于日军手中的那杆三八大盖。

所以,拼刺刀尤其是正面拼刺刀,很难接近美军士兵,即使拼刺刀,美国佬人高马大,体力上并不吃亏,当然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超级人海战。

这种发狂版的刺刀冲锋,其实根本无法扭转战局,只不过拖延一下时间而已。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多图警告,欢声笑语学知识

在日军眼中,美军是这样的:

日军就可以这样板载了:

然后

却被现实无情的打脸

而在硫磺岛之后


好了,搞笑时间结束,咱们来讲真实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前期美国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二战爆发之后靠着租借法案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时也锻炼了国内的工业实力。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陆军已经将武器装备更新进步到一定的水平了(可惜太平洋战场的主力四等人海军陆战队并没有更换)。

在瓜岛战役之前,海军陆战队的主力依旧是春田1903步枪加M1919水冷机枪,火力与日本几乎持平。因此瓜岛美军打的那叫一个惨啊,要不是有巴斯隆这种猛男,美军还真的就不一定扛得住。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直到瓜岛战役结束,四等人才换上了陆军姥爷玩剩下的M1加兰德等自动火力,这才拥有了碾压日本的火力。

而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美海军陆战队大规模的装备了M2A1型喷火器,主要就是用来对付日军密布的坑道设施和大规模的万岁冲锋。

在瓜岛战役之前,美军还是很怕日军的万岁冲锋和刺刀术的。在瓜岛之后嘛。。。。。。对不起,后勤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利刃军事


日军的刺刀战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猪突冲锋”,别名"板载冲锋"或是“万岁冲锋”。这种战术起源于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在1904年2月,日军将领乃木希典率领日本陆军第3军,向沙俄在旅顺港建造在辽东的港口要塞(旅顺203高地)发动了进攻;并在不久后成功将驻扎在此地的5万俄军包围。但是,日军在战术上非常死板: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死完炮兵又轰,然后再上一波步兵继续往前冲。虽然日军的参战兵力从最初的48000人,在半年的时间内增加到将近20万人之多;但日军不仅没能歼灭这五万俄军,还损失了将近2万的兵力(相比之下俄军才死了6000人)。


当时指挥日军的乃木希典大将非常苦恼:为何将近20万的日军无法打败只有5万人的俄军?他觉得可能是日军的战术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日军没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乃木希典觉得,日军之所以会失败,原因就在于向前冲锋的步兵太少了;与其一波一波的向前冲锋,倒不如大家一次性一起上。乃木希典给这种战术起名为“猪突冲锋”,并将他的想法阐述给了他属下的军官和在他的军队中服役的两个儿子。之后,乃木希典将参战的部分日军分别划分为6000人的敢死队,向俄军发动无休止的大规模冲锋。最终,俄军由于承受不住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而投降;日军也以死伤11万人的惨痛代价,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之后,“猪突冲锋”这个无脑战术被传承了下来(What the hell?),并被编入了日本陆军作战条例《步兵操典》当中,其中写道:“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并且为了迎合这一战术思想,日军在整个二战中生产了大约680万把步枪刺刀,其总产量远远高于其他的主要参战国。由此可见日军对这一战术思想的迷恋程度。

不过,日军的这一战术思想是建立在敌方火力高于日方的情况下所制定的(俄军的火力在当时就要高于日军)应对措施。即通过人海冲锋战术快速推进到敌方阵地,将阵地战转变为相互厮杀的白刃战以抵消敌方的火力优势。而在敌方火力低于日方的情况下,日军反而会将自己的火力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一点在中国战场上就能体现出来。日军在调动飞机大炮对中国阵地进行“火力覆盖”(暂且这样叫)的同时,使用多台重机枪对阵地进行射击以形成火力网,并通过日军高超的精确射击技术射杀被压制的喘不过气的中国士兵。等到中国阵地的兵力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日军才出动步兵向前进攻。有时为了能够更快的夺取阵地,日军甚至不惜对中国士兵使用毒气来代替飞机大炮和重机枪的位置,通过这种恶毒的手段来达成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中国士兵伤亡的效果。
而为了抵消日军的火力优势,许多中国士兵便通过快速冲到敌方阵地,与日方进行白刃战。毕竟,与其坐在战壕里等死,倒不如冲上去与之一搏。这样不仅抵消了日本鬼子的火力优势,还避免了更多无谓的牺牲。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这种情况则完全颠倒了过来:美军将火力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日本却只能搞猪突冲锋来抵消美军的火力优势,不过这种现象在二战中后期才出现。在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时,身为四等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装备只有春田M903步枪和勃朗宁M1917重机枪(当时半自动武器还是三等人陆军的专利),并且当时日美两军在争夺空优方面还处于胶着状态;这时候的日军和美军在各个方面都总体持平,两边打的是难辨雌雄。

但在瓜岛战役后,美国开始逐渐掌控太平洋战场上的制空权,这使日军不得不开始躲避来自头顶的威胁,但这只是噩梦的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不久后便将老式的春田M1903和勃朗宁M917更换成了什么M1加兰德、汤普森冲锋枪、勃朗宁BAR等一水的半自动/自动武器。可日军在这时候却还是清一色的99式和38式步枪,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和极少量装备的百式冲锋枪。因此,日军不得不再次使用当年对付俄国人的猪突冲锋,冲上去与美军进行冲锋来抵消自动武器的优势;并且为了更好的发挥猪突冲锋的效果,日军还将该战术与中国士兵用来对付他们的方法结合起来。这样一来,美军不仅无法发挥自动武器的作用,也无法使用来自火炮和空中的火力支援。有时候,日军还会成规模的躲在草地和丛林里(有时候也会装尸体),配合猪突冲锋来对美军进行突然袭击。


而美军为了对付日军的这一战术,便给每个士兵都配备了一把M1911手枪来进行近距离作战;美军还给每个步兵班都派发了“战壕枪”(就是霰弹枪)来进一步增强美军的近距离作战能力。为了对付喜欢玩偷袭的日军士兵,美军还配备了火焰喷射器来“清理草地和战壕”(有时候也会拿来对付冲上来猪突冲锋的日军士兵,在与美军进行近距离作战前就活活把他们烧成烤肉)。

但尽管如此,日军在战争后期依旧采用猪突冲锋来对付美军,这也导致美日两军在战争后期的战损比例基本上都是1:10左右,甚至在菲律宾战役中,美日两军的战损比达到了1:36之高!但实施猪突冲锋战术,在日军看来也实属无奈之举。毕竟面对火力输出变态的美军,玩猪突冲锋至少还能杀几个美军;但要是躲在阵地里与美军交火,那就纯属是作死。如果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玩猪突冲锋的话,那么美日两国的战损比例可就不仅仅是1:10或是1:36了(1:100还是有可能的嘛)。

因此,猪突冲锋对日军来说恰恰是对付美军的最好方法。所以本题目所说的“对美军不好使”,也纯属无稽之谈了(当然是相对而言的)。


二战吐槽君


日本之所以在亚洲一度称王称霸,就是因为他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工业基础都要比其他亚洲国家好得多,加上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让他们对外侵略扩张的念头更加严重,当年丰臣秀吉没有完成统一亚洲的梦想,但是这个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选择发动了战争。



事实上,日本的武器装备并不好,连他的枪支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都要设计成子弹通用型的,因为日本制造子弹需要压缩成本和资源,如果机枪和步枪的子弹不同,就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所以日本武器在它的同盟国德国和意大利面前,比较逊色,连它最著名的零式战斗机,也因为过分追求轻盈,而在二战后期被击中后坠毁率大幅度增高,在面对美军的武器时,由于双方武器的差异,日本士兵打的很艰难。



我国因为国情原因,自己生产的武器不好,一战后也被武器禁运,二战爆发后日本又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对外港口,只有从缅甸用飞机运进来,所以装备普遍不行,因此无奈之下才选择和日军肉搏,这是双方唯一可以缩短武器差距的战斗方式,而且我们用的大刀,事实上并没有三八带盖儿的刺刀好用,正规军几乎不用,多是地方武装却武器才用的。



而日本士兵向来信奉武士道精神,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如果为天皇战死,将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到后来弹尽粮绝时,就会不顾一切的端着刺刀冲锋,可是美国人不吃这一套,直接用冲锋枪隔着老远就突突了,或者直接喷火,日本人根本无法近身,刺刀术当然就不好使了。


琅琊利剑


拼刺战术在二战时期已经被日本人证明是完全无用的,而今天居然还有人吐槽九五式步枪加装刺刀太短不利于拼刺。在抗战当中,日本人的拼刺战术除了对穷得叮当响的中国军队以外根本没有用。
冲锋枪还加刺刀,
看来它们真的像玩拼刺

在日苏诺门坎战役的早期,苏联和蒙古军队的确吃过日本人战术的大亏,无论是近战还是远距离早期的苏蒙联军都被日本人的战术打败。而在后期苏联人干脆不和你近战,人家干脆用大炮主义和坦克和你对战。要知道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差不多是半个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弹药基数。日本人60%以上的伤害是被地面炮火和空中火力所造成。其中有趣的是日本根本不敢和苏联进行炮战。甚至步兵还在祈求炮兵不要还击,因为日本炮火炮射程不够远、数量不够多、弹药数量少,根本没法和苏联人比。


面对苏联坦克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本和中国人一样使用最原始的火攻对付坦克

而到了太平洋初期美国人也吃过日本人万岁冲锋拼刺以及俘虏诈降的亏,后面海军陆战队基本不要俘虏,看见人就弄死。而美国人也聪明,自己拥有着大量的自动火器,在日本人冲锋时用步枪、机枪、迫击炮、手榴弹构建远程杀伤火力,你要是还敢往前冲想要拼刺时,手枪、冲锋枪斥候,想要一对一武士道拼刺,想得美。所以后面日本人也不怎么敢玩万岁冲锋了,因为他们也发现美国人压根就不想和你拼刺。


还有火焰喷射器哟……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这就要提一提美军和日军的初次近战了。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每次刺刀冲锋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为了防止刺刀冲锋,美军期初也开始练习刺刀使用,但是还是稍逊于日军,在冲锋中死伤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决定突破固有思维,采用新方式应对近战。那就是每个士兵都配发一把手枪,同时在队伍中发放喷火器。

从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我们就看到了这种场景,每次日军开始近战的时候美国人会先用喷火器杀伤对方一波,再靠近一些时则直接掏出方便的手枪射击。由于喷火器+手枪的配置非常奏效,日军被大量杀伤,冲锋的频率直线下降。

而美军之所以可以近战打败日军,是因为其超高的生产力,换做当时的其他国家都玩不起这样的配置。


食字街口


呵呵,其实以现在观点看日本二战行为其实挺符合现在的日本就行的宅男文化特点的,在我家里我想咋样就咋样,天下老子最大,在我们看来挺傻挺天真的,怼苏联,在诺门坎拿几个罐头盒非说自己也是重型坦克,结果被苏联打的库存的罐头盒都差点打没了,怼中国,说打中国三个月占领全中国,估计当时日本全民都是兵,不用打就按每平方公里10个人让你占领,估计当时人本人口不一定够!!!怼美国,在以为珍珠港只要打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就能控制太平洋,结果美国反手就一掏,中途岛之战日本海军底裤都打没了!!!日军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不板载冲锋,也只能猪突冲锋了!😂😂😂😂



珲哥聊车


日本崇尚刺刀的背后是国内资源的匮乏。

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因此陆军需要节省弹药,不适合大规模装备自动武器,比如冲锋枪和自动步枪。据统计,二战期间,日本制造冲锋枪2万余把,制造刺刀680万余把。

为提高战斗力,日本强调进攻精神,主张通过刺刀来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就是物质不足,精神来补。

为此,“铳剑术”,即为日式刺刀拼杀技术,是日本陆军主要的战斗技术。

但是,刺刀拼杀大多使用在中国战场,在和英美作战中,日本很少使用刺刀拼杀。其背后是中国自动武器的不足。而英美则可以通过自动武器碾压日本刺刀,以绝对优势遏制白刃战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