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新經濟增長點 丹東企業向“內”開拓市場

原標題:減輕對出口的依賴 尋求新經濟增長點

“以前我們生產的產品90%供出口,現在國外和國內市場的銷售量各佔一半。”11月26日,丹東泰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於世娟談起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帶來的喜人變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泰宏食品有限公司自成立那天起,就主要做海產品加工出口業務。近幾年,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以及國內消費者對高質量海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大,企業在進行了充分調研後,最新投產的生產線和新開發的產品兼顧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企業的產品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廣泛認可。

近年來,隨著生產成本提高、環境資源壓力加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紡織服裝和海產品深加工這兩大丹東地區的傳統加工貿易行業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丹東市也積極引導出口企業逐漸減輕對海外市場的依賴,通過組織展會、專家授課等舉措,扶持出口企業轉型向內。丹東市商務局等相關部門不定期地邀請專家來到丹東,為出口企業作指導,引導企業儘快轉身向內打開國內市場的銷路。日前,第23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在青島舉行,丹東市組織東港市水產品外貿企業協會的20餘家水產品出口企業集體亮相展會,既開拓了國際市場,又助力東港海產品加工企業拓寬了國內市場。

在政府部門鼎力扶持的同時,丹東市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企業也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他們在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了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轉型路徑,轉身面向國內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今年以來,丹東已有多家出口企業成功轉型,面向國內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

作為一家長期從事外貿出口服裝加工的企業,丹東華洋紡織服裝有限公司過去只需在接單後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即可。然而,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紡織服裝加工業本就微薄的利潤不斷被持續上漲的成本所吞噬,華洋公司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全面考察後,公司決定與南方的專業團隊合作,面向國內市場制訂銷售方案。

過去,丹東的海產品加工貿易企業一直是“兩頭在外”——原料進口、產品出口。隨著國內消費市場迅速升級,越來越多的海產品加工貿易企業發現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丹東泰宏食品除了依靠傳統的各級代理經銷商,還嘗試著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公司成立了電子商務部門,把終端銷售業務交給全國各地的幾百個線下和線上經銷商。騰出人手和精力,企業把工作重點放在保證產品質量以及研發新產品方面,用高質量的產品站穩腳跟,贏得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