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项羽如果当时撑船过了吴江,项羽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小胖子讲历史趣事


项羽当年随项梁在吴中郡会稽起兵时,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已于2个月前在大泽乡起兵,整个大秦帝国境内峰火四起,摇摇欲坠。

项羽带领以江东八千子弟为核心的楚军,仅用三年时间,打败秦帝国主力军队,灭亡秦朝,自称西楚霸王,拥兵四十万,从没落贵族之后到西楚霸王,项羽只用了三年就走向人生巅峰,整个天下似乎在项羽手中垂手可得。



四年楚汉战争,项羽基本上是压着刘邦打,然而越打下去,项羽的地盘越小,兵越少。至项羽垓下战败后,项羽置十万楚军于不顾,只带领八百骑兵突围,至乌江时仅剩28骑。

项羽渡江后能东山再起吗?

你得看看项羽为什么失败?为何大好形势,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地盘大小,富庶程度,项羽均强于刘邦,然而实力却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能力才是。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之勇无人可比,然而战争不仅仅是打仗,要有战略规划、要有政治主张、要懂用人放权、要舍得奖励分封,然而项羽身为主帅,天天在战场上厮杀,放着千年一出的军事奇才韩信不用,谋士陈平出逃,怀疑范增导致出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人才弃项羽投刘邦,只能说明刘邦用人强于项羽。

项羽杀义帝,失楚民心,杀秦王子婴,坑秦卒,失秦民心,平齐地屠城,失齐民心,民心都失了,况且还是败军之将,还拿什么东山再起?



垓下之败时,已不是秦末的大乱世,楚汉争霸,非楚即汉,整个天下已是刘邦的铁板一块,项羽即使逃去江东,以一已之力对抗天下,以四郡之地对抗天下,无异以卵击石,项羽已无力对抗大势,分久必合的大势!

项羽本是江苏宿迁人,其封地在鲁地(今山东曲阜),江东只是项羽起兵的地方,当初江东父老的八千子弟兵被项羽带走,一个也没有回来,现在项羽一个人逃回来,再想东山再起,恐怕江东父老也不会放过项羽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项羽即使过江也很难东山再起了,刘邦这时已经做强做大,霸王项羽已经资源耗尽了,天下局式已经站在刘邦之边,刘邦是天下霸主已经是民心所向。

此时无论将士、百姓、士族各阶层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朝局动荡,都希望有人出来稳定政局,没有人会再希望在动乱中争利,项羽自己也知道。

项羽在此之前就有要求刘邦议和,那时项羽是强大的,可见项羽也希望天下太平,项羽本身可能就没想过要当皇帝、主政国家,他目的是当个霸王足矣,所以这个头衔己失,他也不会想要从头再开始争取。

刘邦一直是有大志向的人,所以才能吸引那么多奇人谋士在身边,如他只为了当个汉王,早就可以享受安稳的生活,张良也早就已离开他归隐而去。韩信可能会想自立为王了,以韩信之才能,当他向众人展示出领兵才能之后,他并有了自立为王的能力。


武夷山独行侠


不能,天下十分九分已经归汉,剩下一分又有什么作为,大兵压境剩下的一分愿不愿意跟项羽共存亡还两说呢。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反秦之初天下都是大秦的,还不是灭了。

这不一样,反秦之初六国遗民思念故国,只是被政治和军事强力压制下暂时折服,如同防洪堤外面的洪水一样,一旦堤坝出现裂缝,压力就会从裂缝出爆发,堵都堵不了,胡亥赵高就是那个裂缝。

汉初天下大定,人民经久战乱,已经不想再战了,而汉帝国犹如初生的太阳蒸蒸日上,不可能跟秦帝国一样的。

要比喻的话,就像洪水冲破了旧的防洪堤,新的防洪堤建立起来,新堤坝更坚固,但洪峰已经过去了,此消彼长,剩下的小浪花如何能冲破新的堤坝?


az2777


垓下之战,刘邦大败项羽,这次战役,不但极大地摧毁了项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摧毁了项羽的意志和雄心。一个人啊,失去什么都不可怕,就怕失去信心。要说当时项羽带领八百将士突围到江边,是完全有可能过江的,但他为何宁死也不肯过江呢?这是因为他历次战役都很顺利,几手战无不胜,一直以霸王的名号雄居天下的他怎能经得起如此之重创?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又怎能经得起这般打击呢?所以垓下之战决定了他后来的去向,垓下之战也使他再无颜面过江东。即使过了江东,一切重头再来,似乎已经太难了。多年的楚汉之争,人民饱受了战争的煎熬,老百姓渴望有一个体养生息的和平环境,这一点项羽非常清楚,因此即便过了江东以图东山再起已经有些不大现实。再加上自已一生的最爱虞姬已死,至使他一度悲观失望,完全心灰意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了他的最后选择。

总之,各方面原因促成了他后来''自刎乌江''而死的悲剧。可谓是生亦壮哉!死亦壮哉!一代霜王之死留给我们后人诸多宛惜!!!


棋中卒75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当乌江决战的最后一刻来临,昔日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凭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斩杀汉军百余人。在命运终结的最后一刻,这位六国的旧贵族依然固守着心中的那份高傲气质,演绎出一曲“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慷慨悲歌。

那位劝说项羽渡江的乌江亭长,曾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其足王也”。江东百姓对项羽的拥戴,确实有据可查:

刘邦平定三秦联合各路诸侯会攻西楚国都彭城,当百姓听说项羽从齐地回师,纷纷协助他们的霸王驱逐刘邦汉军;

刘邦平定天下,唯有鲁县百姓据不投降,只因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

项梁、项羽会稽起兵反秦的最初根底,也是江东的八千子弟兵。

由此可见,如若项羽脱身渡江回到江东,应当能够得到江东百姓的支持。可单单凭借故乡的“人和”,千里之地、十万之众便真的能够成就项羽的东山再起吗?

形势显然已经与项羽当年起兵反秦时大不相同。除了刘邦汉中、关中根据地,韩信相继攻破魏国、赵国、齐国,彭越游走于梁地,对项羽的战略大包围态势已经成型。西楚势孤力单,难以应对汉军开辟的各个战场,自从龙且带兵支援齐国田广、田横被韩信斩杀后,项羽一直都是在多处战场疲于奔命,有生力量一次次不断消耗。

更要命的是,灌婴的骑兵进占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南面西楚大司马周殷也投降了汉军,整个江东地区基本处于刘邦势力的包围之中。此时的战局,是以江东一隅之地对抗几乎整个天下,兵源、粮草全都经不起长久的对峙消耗。四面楚歌的境地,如何能够支撑项羽抵挡刘邦、韩信、彭越多达60万的汉军进攻?

除了兵力之外,西楚集团的武将、谋士也大大落后于刘邦的阵营。韩信、陈平先后跳槽到了刘邦这边,萧何主政大后方关中,替前线源源不断得提供粮草、兵力,还有张良为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反观项羽,谋士范增已死,战将龙且也被韩信斩杀,项家军精锐部队垓下一役损失殆尽,仓促之间江东地区的“众数十万人”,无论如何也打造不成巨鹿之战、彭城之战时以一当十的精锐之师。

楚汉战争后期,项羽也曾尝试用武力之外的外交手段分化瓦解刘邦阵营,派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可惜因韩信感念刘邦的恩遇不肯背叛。垓下之战时,整个天下的版图上,除了原齐地的田横五百壮士、心怀反叛的燕王臧荼和北方草原的匈奴,根本没有项羽可以联合的对象,而联合这三股势力显然不现实。

最后,全天下的人心归属也对项羽很不利。项羽征战多年,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干过不少屠城、掳掠的残暴举动,比如坑杀章邯20万降军、腰斩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城、暗杀楚怀王等行径,都让项羽丧失人心。刘邦就很重视舆论话语权,抓住机会抹黑对手项羽,而项羽却迷信武力解决所有问题。

项羽与刘邦作战期间,沛县豪族王陵的母亲身在项羽军营,她为了王陵归附汉王,竟然自杀断绝儿子的牵挂,此事可见刘邦十分得人心的一面。而项羽呢?大怒之下将王陵的母亲烹煮,两相对比,项羽还剩下多少群众基础?


历史说是非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其中一个。秦朝覆灭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得天下,多年征战,最终刘邦在垓下之战中胜出,项羽被逼乌江自刎。天下从此姓刘,战乱终于停止。

多少年来,人们都在都在为项羽不肯多乌江而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如果项羽过了乌江,重新开始,天下必将不一样。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就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事实上,霸王如果没有在乌江自刎,那么天下是否会变成姓项?历史会改写吗?

我认为即使项羽过了乌江,天下还会是刘邦的,只是在时间上有所延后。也许很多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项羽的军事才能一点都不差,为何能这样认为呢?现在总结了四点,与大家讨论讨论。

首先,项羽作为秦末的一方强大的势力,说项羽是一代枭雄一点都不为过。项羽的军事能力也不差,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胜秦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一些文章中经常看到写项羽不懂谋略,但是一个不懂谋略的人怎么可能大破秦军,势如破竹。

第一,项羽不是没有谋略,而是因为太过自负。首先作为一个武力惊人,在巨鹿之战,自己所带的楚军能以一当十,大败秦军的首领确实是很值得骄傲。但是也正是早年的这些成绩再加上性格上的原因,导致项羽过分的自信,从而导致后来的失败,即使历史在来一次,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在鸿门宴之中,亚父范增一再提醒不能放刘邦,放虎归山,必成大患,而项羽认为刘邦不足为惧,怎么比得过自己,几番机会都没有下手,最终让刘邦逃走。还有一点是不听下属之言,利用关中这一优势的地理环境。

第二,项羽不会用人,太急于求成。在项羽手下人才刚开始不少,但是项羽都没有好好用好这些人才,还把这些人才“赶”到了刘邦的账下。例如韩信,虽然韩信刚开始还没有名气,但是他对战争的独到见解也应该唯以重用,但是项羽没有,而是给他一个小官。范增算是项羽账下的军师了,但是经常对于范增的见解,项羽都有自己的看法,听不进去他人之言。人才大量流失,此消彼长,难成胜局。刘邦曾深刻总结怎么用人,他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第三,人心。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导致后面的秦军和其他的军队都不敢投降,只能奋死一战。项羽的残暴导致民心所失,百姓当然想要一个仁义的君主,残暴之君会给百姓很多的想象空间,在《史记》中就司马迁就评价项羽太过于暴虐残忍。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第四,项羽说推行的是效仿周朝的分封制度。然而在秦始皇之后,中央集权才是历史走向。项羽作为旧贵族阶层代表人物,脑海里的旧观念也根深蒂固,一心想要恢复分封制度的辉煌时代。但是分封制度的局限性在当时已经很明显了,各路诸侯都有各自的想法。如果分封成功,历史又将回到分裂割据的时代,显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比之下,刘邦的起点并没有项羽高,但是他一步一步小心经营,善用人才,懂于示弱,最重要的还是懂得利用民心。故项羽即使渡过乌江,重新开始,天下也不会是他的。


福州热搜


历史若有如果,项羽愿度乌江,我感觉也不可能东山再起,因为他(傲)傲世天下太自负,现代话说就是典型作死的节奏。

但华夏五千年唯独项羽凭一己之力造时势,我只佩服项羽,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大丈夫真男人,大风起兮云飞扬,英雄造时势的千古第一人,项羽军事能力丝毫不比韩信差,政治能力也比刘邦强,力能举鼎,武将文臣也不弱,要怪只怪项羽太讲原则,太重感情,太爱面子。韩信的胯下之辱,刘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项羽愿渡乌江,跟刘邦韩信一样的厚颜无耻,天下哪里轮的到他们,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如果真是那样,也就不是霸王项羽咯……


非凡想法非凡的人生


没有如果,项羽是被韩信用蜜在地上写的霸王必死四字上爬满了蚂蚁骗了认为天让他死,就凭他的神力单枪匹马也无人伤得了他,当年他率8000江东子弟打败20万英勇善战的秦军活捉大将章邯岂会怕跨下之辱小儿的韩信,只要他返身杀回大喊投降的不杀那些汉军怕死者众就会倒戈,问题是没有如果!


任成俊052860


群寇莫测,一个贵族将领,不认为天下草寇如同豺狼一样聚众噬吞。鸿门宴智囊点化了心理机群,傲气十足的项羽兵家大忌,乱谋损失了楚王贵族身分,垓下之围,如同瓮中之鳖尸割五刃。百团大战的东团堡日本军团就是这个结果。虞姬爱项羽,没有私奔,大丈夫能屈能伸写下中国礼仪之魂!史业,评论,中国的骨气是相棋里的君子论小人!


陋室铭203835086


听到四面楚歌,他心已死。贵族在乱世缺乏草根的韧劲,在项羽身上表现明显。

他没有救天下黎民于涂炭的高远情怀,只是恢复贵族残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